曹操遇蒋干-----倒了大霉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这是个歇后语,蒋干2次中计,间接导致曹操兵败赤壁。比喻轻信庸才,坏事会接连发生。

出处:

《三国演义》第47回,蒋干向曹操毛遂自荐去说服周瑜,结果第一次中了盗书之计,导致错斩了蔡瑁、张允,赤壁战败原因之一;第二次中了连环船之计,导致后来战船被烧,损失惨重。

典故如下:

曹操所带的北方之兵不习水战,幸得荆州降将蔡瑁、张允为水军都督。此二人久居江东,谙习水战之法,周瑜一直视为心腹之患,久欲除之而难以下手。恰巧自报奋勇说降周瑜的蒋干过江来了。周瑜略施小计,让蒋干盗得蔡张二人写给他的密信,致使曹操错杀了二将。

然而周郎破曹还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避难江东的庞统虽想出了连环计,但如何让庞统平安过江,又如何使曹操不生疑窦?正在周瑜为此发愁的时候,蒋干又来了。是他把庞统引见给曹操,曹操轻信了名士庞统献的连环计,导致了战争的失败。

蒋干两次过江,两次中计。不仅葬送了曹魏的83万人马,连曹操本人也差点命丧黄泉。难怪后人评价蒋干是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腐儒。他也不是没有胆量,在两军对垒,周瑜杀了曹魏使臣的刀光剑影之中主动请缨,驾一叶扁舟去说降统兵数万的东吴大都督。特别是第二次过江,面对恶语相加而又心胸狭窄东吴统帅,他置生死于度外,据理力争。然而,他确实是个狗屁不通的蠢才,是个两脚书橱式的笨蛋。虽有一肚子学问,却一点也没用到点子上。

扩展材料:

三国歇后语:蒋干盗书--上了大当。

典故如下:

赤壁大战前夕,曹操亲率百万大军,驻扎在长江北岸,意欲横渡长江,直下东吴。东吴都督周瑜也带兵与曹军隔江对峙,双方箭拔弩张,准备大战一场。

蒋干是曹操手下的谋士。他因自幼和周瑜同窗读书,便向曹操毛遂自荐,要过江到东吴去作说客,劝降周瑜,免得大动干戈。曹操闻知大喜,亲自置酒为蒋干送行。

这天,周瑜正在帐中议事,部下传报“故人蒋干相访”。周瑜闻讯,已经猜出蒋干来意,他眉头一皱,计上心来,连忙吩咐众将依计而行,随后带着众人亲出帐门迎接。二人相见,寒暄一番,周瑜挽着蒋干手臂同入大帐,设盛宴款待蒋干,请文武官员都来作陪。

席上,周瑜解下佩剑交给一员大将,命他掌剑监酒,吩咐道:“蒋干和我是同窗契友,虽从江北到此,却不是曹操的说客,诸位不要心疑。今日宴席之上,只准共叙朋友旧交,有人提起两家战事,即席斩首!”蒋干听了,面色如土,哪敢多言!周瑜又对蒋干说道:“我自领兵以来,滴酒不饮,今日故友相会,正是:江上遇良友,军中会故知。定要喝它个一醉方休!”说罢,传令奏起军中得胜之乐,开怀畅饮。

酒至半酣,周瑜举杯祝酒道:“在座各位,都是江东豪杰,今日之会,可称作群英会!真是—同窗契友会‘群英’,江东豪杰逞威风!”随后,乘着酒兴,起身舞剑作歌:“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直喝得酩酊大醉。

宴罢,蒋干扶着周瑜回到帐中,周瑜说道:“很久没和子翼兄共寝,今夜要同榻而眠。”说着,朦朦胧胧地睡去。蒋干心中有事,想起在曹操面前曾经夸下海口,不知回去如何交代,听听外面鼓打二更,哪里还睡得着?他见周瑜鼾声如雷,便摸到桌前,拿起一叠文书偷看起来。正翻着,忽见里面有一封书信,细看却是曹操的水军都督蔡瑁、张允写给周瑜的降书。

蒋干看罢,大吃一惊,慌忙把信藏在衣内。再要翻其它文书,却听周瑜梦中呓语:“子翼,我数日之内,定叫你看曹操首级!”蒋干口中含糊答应着,连忙吹了灯,匆匆睡下。

清晨,有人入帐叫醒周瑜,说道:“江北有人来……”周瑜急忙止住他,看看蒋干,蒋干只装熟睡。周瑜和那人轻轻走出帐外,又听那人低声说道:“蔡瑁、张允说,现在还不能下手……”声音越来越低。蒋干心中着急,可又不敢乱动。不一会儿,周瑜回来躺下睡了。蒋干等周瑜睡熟,偷偷地爬起来,径直走出军营,守营军士也不阻拦。他来到江边,寻着小船,飞一般驰过长江,回见曹操。

其实,这一切都是周瑜定下的反间计。他知道曹军中只有蔡、张二将精通水战,便设下此计,想借曹操之手杀掉这两个人。曹操果真上了当,斩了蔡瑁、张允。等到事后曹操省悟过来,已经晚了,只好另换了两个水军都督。结果,赤壁一战,曹操水军一败涂地。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蒋干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三国歇后语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8-12
曹操所带的北方之兵不习水战,幸得荆州降将蔡瑁、张允为水军都督。此二人久居江东,谙习水战之法,周瑜一直视为心腹之患,久欲除之而难以下手。恰巧自报奋勇说降周瑜的蒋干过江来了。周瑜略施小计,让蒋干盗得蔡张二人写给他的密信,致使曹操错杀了二将。然而周郎破曹还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避难江东的庞统虽想出了连环计,但如何让庞统平安过江,又如何使曹操不生疑窦?正在周瑜为此发愁的时候,蒋干又来了。是他把庞统引见给曹操,曹操轻信了名士庞统献的连环计,导致了战争的失败。   蒋干两次过江,两次中计。不仅葬送了曹魏的83万人马,连曹操本人也差点命丧黄泉。难怪后人评价蒋干是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腐儒。   其实蒋干不是没有学问。他和周瑜自幼同窗受业,琴棋书法无所不能,四书五经也早已烂熟于心。他也不是没有胆量,在两军对垒,周瑜杀了曹魏使臣的刀光剑影之中主动请缨,驾一叶扁舟去说降统兵数万的东吴大都督。特别是第二次过江,面对恶语相加而又心胸狭窄东吴统帅,他置生死于度外,据理力争。然而,他确实是个狗屁不通的蠢才,是个两脚书橱式的笨蛋。虽有一肚子学问,却一点也没用到点子上,只能干些别人瞌睡来了,他赶紧送个枕头的蠢事,最后葬送了他为之效忠的曹魏军队。 新三国 李木戈饰蒋干
由此看来一个人有学问是一回事,会不会办事又是一回事。西汉大将军卫青和霍去病虽然出身卑贱又没什么学问,却成了击败匈奴的一代名将。而有着一肚子学问的蒋干却干一件事坏一件事,成为后人谈笑的资料。
第2个回答  2011-08-12
蒋干2次中计,间接导致曹操兵败赤壁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1-08-12
貌似用的人是精明能干的结果老是出错,可以说是徒有其表
第4个回答  2020-07-21
因为蒋干是愚蠢的人,会让曹操倒霉

曹操遇蒋干---倒了大霉是什么意思
这是个歇后语,蒋干2次中计,间接导致曹操兵败赤壁。比喻轻信庸才,坏事会接连发生。出处:《三国演义》第47回,蒋干向曹操毛遂自荐去说服周瑜,结果第一次中了盗书之计,导致错斩了蔡瑁、张允,赤壁战败原因之一;第二次中了连环船之计,导致后来战船被烧,损失惨重。典故如下:曹操所带的北方之兵不...

曹操遇蒋干***--&&&倒了大霉
曹操遇蒋干---倒霉到家 曹操遇蒋干--倒了大霉. 蒋干向曹操毛遂自荐去说服周瑜,结果第一次中了盗书之计,错斩了蔡瑁张允,第二次中了庞统的连环船之计,导致后来战船被烧,所以说曹操倒霉到家。

曹操遇蒋干,,,倒了大霉
为什么说曹操遇蒋干就要倒大霉呢,因为蒋干向曹操毛遂自荐去说服周瑜,结果第一次中了盗书之计,错斩了蔡瑁张允,第二次中了庞统的连环船之计,导致后来战船被烧,所以说曹操倒了大霉。

为什么说曹操遇蒋干倒了大霉
《三国演义》里蒋干向曹操请命去说服周瑜中了盗书之计,让曹操错杀了张允、蔡瑁,第二次中了庞统的连环船之计,让曹操输掉了赤壁之战,所以有曹操遇蒋干——倒了大霉的说法。蒋干,字子翼,是三国时期的名士、辩论家,在《三国志·周瑜传》里写过蒋干此人仪表堂堂,才思敏捷,擅长辩论,在江淮地区...

为什么说 曹操遇蒋干——倒了大霉 ?
这是一句歇后语,发生在赤壁之战时,有著名的蒋干盗书的故事而来。蒋干两次过江,两次中计。不仅葬送了曹魏的83万人马,连曹操本人也差点命丧黄泉。难怪后人评价蒋干是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腐儒。其实蒋干不是没有学问。他和周瑜自幼同窗受业,琴棋书法无所不能,四书五经也早已烂熟于心。他也不是...

曹操遇蒋干歇后语
曹操遇蒋干:答案:误大事 源于《三国演义》第47回,蒋干向曹操毛遂自荐去说服周瑜,结果第一次中了盗书之计,导致错斩了蔡瑁张允,赤壁战败原因之一;第二次中了连环船之计,导致后来战船被烧,损失惨重。所以人们创作了“曹操遇蒋干——倒灶的事全来了”,比喻轻信庸才,坏事会接连发生。

曹操遇蒋干>>>倒了大霉
曹操遇蒋干:倒灶的事全来了.这句歇后语来源于《三国演义》第47回。曹操带领83万大军想一举平定江东。周瑜见曹操势大,不宜力敌,就利用曹操派来的说客蒋干,巧使反间计,使曹操错杀了蔡瑁、张允两员大将;接着周瑜又用苦肉计,让黄盖、阚泽诈降曹操。一天,曹操接到蔡中和阚泽的信,说是东吴大将甘宁...

曹操遇蒋干***--&&&倒了大霉
曹操想找人去东吴探听军情,蒋干自告奋勇说自己跟周瑜是把子兄弟加老同学。曹操很高兴的派他去,结果就出现了著名的“蒋干盗书”桥段。周瑜导演了一场戏,故意让蒋干盗取到假军情,最终让曹操倒了大霉。

为什么说 曹操遇蒋干——倒了大霉 ?
蒋干两次过江,两次中计。不仅葬送了曹魏的83万人马,连曹操本人也差点命丧黄泉。难怪后人评价蒋干是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腐儒。 曹操失败的原因固然很多,但与蒋干这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腐儒两过江东大有关系。1、曹操所带的北方之兵不习水战,幸得荆州降将蔡瑁、张允为水军都督。此二人久居...

《三国演义》里的歇后语
指三国演义铤而走险的空城计,面对司马大都督的二十万魏兵,诸葛亮面不改色弹琴,表现岀了大智大勇的一代武候的气慨。3、曹操遇蒋干--倒了大霉。蒋干2次中计,间接导致曹操兵败赤壁。比喻轻信庸才,坏事会接连发生。4、张飞贩私盐--谁敢检查。张飞是蜀国刘备的结拜兄弟,性情暴躁,没人敢招惹。所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