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安禄山

不要百度百科的复制,要自己总结的,他得过什么封赏以及他后来的叛变!

安禄山(703年-757年),本姓康,名轧荦山,营州柳城(今辽宁朝阳)人。母阿史德氏。父为昭武九姓的粟特人,母为突厥巫师,信仰祆教。安禄山是唐代藩镇割据势力之一的最初建立者,也是安史之乱的主要发动人之一,并建立燕政权,年号圣武。

崛起
禄山少孤,因母改嫁突厥番官安延偃,遂改姓安氏,改名禄山(安、康可能出自中亚昭武九胡姓)。安禄山通晓六国语言,初为互市马牙郎。开元二十八年(740年)禄山为平卢兵马使,以贿赂交结唐廷派往河北的御使,博得唐玄宗李隆基的称许与宠信。开元二十九年,官营州都督;天宝元年(742年)为平卢节度使;天宝三载,兼范阳节度使、河北采访使;十载,又兼河东节度使,掌握了今河北、辽宁西部、山西一带的军事、民政及财政大权。又受封为东平郡王。

禄山晚年十分肥胖,重三百多斤,曾经在玄宗面前作胡旋舞,「疾如风焉」。

安禄山权势的取得,除了手段狡诈,善於谄媚逢迎,取得唐玄宗、杨贵妃等人的宠信和支持外,还因为河北一带民族杂居,情况复杂,而他熟悉当地情况;另外,当时奚族和契丹族势力较强,不时进扰河北,他以征战或欺诈手法镇压两族立功,被玄宗倚为「安边长城」。

叛变
然而至玄宗统治晚期,朝廷内部开始有劣币逐良币之象,唐朝国势由极盛进入中衰,对边军统领的管制逐渐松动,对禁军的训练也稍微松弛。安禄山在各边军中势力最强大、管区最完整,他洞悉内情,遂有轻朝廷之心。

前任宰相李林甫死後,他在朝中失去了可以倚赖的对象。安本想在玄宗驾崩後再行叛乱。但新任的宰相杨国忠与群臣不和,其中为了争宠,杨、安两人关系最恶,深感不安又对帝位抱有幻想的安禄山遂阴谋叛唐。叛变前,他精选豢养同罗、奚、契丹降人八千为假子,称「曳落河」(胡语,意为壮士),皆骁勇善战;又畜战马数万匹,多聚兵仗,分遣胡商至各处经商致财。天宝十四载,又请以蕃将三十二人代汉将,组成一个以少数族武人为骨干、有汉族失意文人和地方军人参加的财富力强的武装集团。

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安禄山在范阳起兵,以讨杨国忠为名,发动叛乱,挟三镇兵力,直指东都洛阳。太原有报疾驰赶到骊山,当时在骊山华清宫的唐玄宗不相信安禄山会叛变,但叛变的消息不断传来,玄宗仍半信半疑,直到平原郡太守颜真卿派人传来情报,玄宗大梦初醒。在唐玄宗本人错误的战略下,安禄山的铁骑军团攻陷东都洛阳,次年正月便在洛阳称大燕皇帝,建元圣武,自称雄武皇帝,以达奚珣为丞相。同年六月,唐玄宗因急於解除长安之危,又在错误的军事认知下,处斩两位名将封常清与高仙芝,此令震动唐军。尔後唐玄宗急令另一名将哥舒翰统帅唐军东出潼关。深明唐玄宗战略错误的哥舒翰,计划以拖制变,最後却被唐玄宗认为怯战,因而在无从建言的无奈中,含泪与安禄山决战,果然大败。唐朝在边军与地方驻军来不及应变的情势下,安禄山大军压境,进入首都圈。唐玄宗在危急下,率领近卫兵团逃出京城,群龙无首的西京长安因此陷落。从此,唐朝节度使的地位高涨,半壁江山亦陷於长期战乱之中。至德二载(757年)正月,安禄山为其子安庆绪所杀後,并未公布其死讯,只称他传位於安庆绪,尊其为太上皇。後史思明杀安庆绪後即大燕帝位,补諡安禄山为光烈皇帝。

遇刺身亡
757年正月,安禄山患眼疾,看不见东西,脾气暴躁,经常打人,手下的严庄经常被打,怀恨在心,而安庆绪因怀疑自己不是安禄山的继承人,就唆使严庄挑拨宦官契丹人李猪儿,一日,严庄持刀和李猪儿进入帐中,安庆绪在帐外,李猪儿用大刀砍中躺在床上的安禄山的肚子,安禄山摸索床头的刀而不得,撼幄帐大呼曰:「是我家贼!」腹肠已数斗流在床上,言讫气绝。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简述安禄山
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安禄山在范阳起兵,以讨杨国忠为名,发动叛乱,挟三镇兵力,直指东都洛阳.太原有报疾驰赶到骊山,当时在骊山华清宫的唐玄宗不相信安禄山会叛变,但叛变的消息不断传来,玄宗仍半信半疑,直到平原郡太守颜真卿派人传来情报,玄宗大梦初醒。在唐玄宗本人错误的战略下,安禄山的铁骑军团攻陷东都洛阳,次年正月便...

简述安禄山
安禄山(703年-757年),本姓康,名轧荦山,营州柳城(今辽宁朝阳)人。母阿史德氏。父为昭武九姓的粟特人,母为突厥巫师,信仰祆教。安禄山是唐代藩镇割据势力之一的最初建立者,也是安史之乱的主要发动人之一,并建立燕政权,年号圣武。崛起 禄山少孤,因母改嫁突厥番官安延偃,遂改姓安氏,改...

安禄山起兵谁败了
安禄山从范阳起兵,率十五万大军南下。当时,天下承平岁久,以致百姓不识兵革。当突然听到范阳起兵的消息,不少官吏吓得魂飞魄散,弃城四逃。叛军所过州县,有的望风瓦解,有的开城出降,一路上所向披靡,进兵迅速,长驱直入,仅用了三十五天时间,攻占了东都洛阳。所败之军,简述如下:安禄山指挥叛...

中国的悠久历史
12、唐朝初年著名僧人玄奘西游天竺取经,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3、755年,唐朝节度使安禄山发动叛乱,后来,其部将史思明继续进行叛乱,直到763年,唐朝才平定叛乱,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危害:使北方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14、隋唐时期,最杰出的医药学家是孙思邈,其名著《千金方》对我国的医药...

简述一下,安史之乱的叛乱历程?
公元756年正月初一,安禄山在洛阳称大燕皇帝,改元圣武。第二、从马嵬兵变,到唐肃宗称帝 封常清、高仙芝死后,唐玄宗不得已起用病废在家的,陇右节度使哥舒翰为兵马副元帅,令其将兵二十万镇守潼关。潼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哥舒翰在此加固城防,闭关自守,安禄山久攻不下,不得不将自己的精锐部队...

简述唐朝安史之乱的事件及影响
安史之乱是唐朝时期的一场重大历史事件,其事件及影响如下:一、事件概述 安史之乱是由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的一场大规模叛乱。这场叛乱从唐玄宗天宝十四载开始,持续了数年之久,期间唐朝经历了巨大的社会动荡和政治变革。这场叛乱的主要战场在黄河中下游一带,由于叛军的侵略,使得当时繁荣的洛阳、长安...

安史之乱是谁发动的(哪个皇帝平定了安史之乱)
唐朝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初九,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节度使的安禄山,发动属下唐兵以及同罗、奚、契丹、室韦共15万人,号称20万,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安禄山乘铁舆,其属下步骑精锐烟尘千里,鼓噪之声震地。当时海内承平日久,百姓以及几代人没有见过战争了,听说范阳兵起...

简述安史之乱名称的由来?
安史之乱是我国历史一次重要事件,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安,指安禄山,史,指史思明,“安史之乱”系指他们起兵反对唐王朝的一次叛乱。安史之乱自唐玄宗天宝十四年至唐代宗宝应元年(755~762年)结束,前后达七年之久。这次历史事件,是当时社会各种矛盾所促成的,对唐朝后期的影响尤其巨大。

简述安史之乱事件的来龙去脉
战争起因:统治阶级和人民的矛盾,统治者内部的矛盾,民族矛盾以及中央和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等等。战争过程:安禄山起兵、唐廷反击、长安失陷、马嵬兵变、肃宗即位、睢阳之战、安禄山被杀、邺城之战、史思明复判、战乱平复。战争影响:一、社会混乱。二、藩镇割据。三、剥削加重。四、边疆不稳。五、经济重心...

简述唐朝灭亡的原因?
安史之乱指的是安禄山与史思明发动的叛乱,这场动乱几乎摧毁了李唐政权,给社会、经济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安史之乱成为唐代历史的转折点,乱后的唐朝由鼎盛进入了衰落阶段,并最终走向了灭亡。二、唐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中央集权的虚弱,这点主要体现在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1、藩镇割据。唐朝后期,由于藩镇...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