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犟嘴”,家长往往很生气,认为孩子不服教导,不尊重大人。许多家长还会因此天大骂训斥孩子。其实,孩子“犟嘴”有各种不同的情况、家长应当分析孩子“犟嘴”的原因,找准“症结”,对孩子实行有效的教育。
有时因为大人的批评与实际情况有出入,孩子“犟嘴”的。这是孩子为澄清事实而进行的“自我辩”。这时候,家长应该耐心听取孩子的辩解,并引导孩子用正确的方式予以表达。试想,这种尊重事实、不向权威屈服的品质,不正是我们大人所赞誉和追求的吗?怎么当它在孩子身上表现出来时,我们反而受不了了呢?
有时,孩子是为了掩盖过失而“犟嘴”的。在我们已经清楚地了解事实真相的情况下,往往很难容忍孩子的这种“犟嘴”。有许多家长在这时往往会以拳头代替教育。因为在家长看来,这种“犟嘴”就是撒谎。如果我们能冷静地分析一下,也能从这种“犟嘴”中找出其中的“缘由”。幼儿心理学认为,当儿童开始掩饰自己过失时,说明他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道德标准,并且学会拿它来和自己的行为相对比,做出初步的道德评价。又由于幼儿期的道德观念并不十分稳定:因此,在一定的环境中,孩子难免会犯错误。事后,在大人的暗示之下.孩子的初步道德评价能力起作用了。他们往往知道自己错了,可又怕承认错误,因为他们怕被权威。”大人认为是“坏孩子”,于是就通过“犟嘴”来掩饰过失,力图保住“好孩子”的形象。遇到这种情况,做家长的绝不可犯急躁情绪,应该耐心细致的引导孩子,使之认识到:犯了错误不要紧,重要提要勇于承认错误,改正错误。已经犯了错误,为了掩盖它再犯另外的错误(撒谎)是错上加错。同时,要让孩子认识到:自己是个犯了错误的“好孩子”。这一点很重要,因为这是孩子“犟嘴”的根源,也是孩子今后改正错误的动力。
有时,孩子“犟哟”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行为缺乏正确的道德评价。这是一种“自以为是”的“犟嘴”。比如,家里来了小朋友,孩子却不让小客人玩自己的玩具,大人说他,他还认为自己的玩具就有权不给别人玩。这样情况说明孩子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评价能力还处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上。这不是通过一两次谈话就能解决的,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如看图书、讲故事等来帮助孩子提高道德认识。这需要一个较长的潜移默化的过程。
总之,我们不能简单粗暴地对待孩子的“犟嘴”,因为以训斥打骂来对待孩子的“犟嘴”,会使孩子不愿与大人交流,自我封闭,甚至变得孤僻不合群。
当父母在评价孩子时,他们的表情、动作、姿态对言语具有强化作用,给孩子留下的印象更加深刻。
现代社会要求成人说话和办事都必须控制甚至压抑个人情感,否则会遭到别人的轻视,因此,父母也变得冷漠起来。他们与孩子重复着缺乏感情的日常交流。“哎,别动那个,到这边儿来。”“好了,咱们走吧。”而当生活压力太大时,父母会突然失去控制,对孩子说出一些令人伤心和恐惧的话。如“当初我就不该生你!”“闭嘴!你这个小混蛋!”等等。同时,伴随着圆睁的双目和尖厉的叫喊,这些表情、动作以及整个爆发过程,构成一个强烈的刺激,使孩子对这些活终身难忘。他们可能会因此认为:原来爸爸妈妈是这样看待我的!绝大多数父母都深爱着自己的孩子,应该经常用言语、动作、表情和姿态让孩子体会到父母的爱。特别在孩子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把你的手放在孩子肩上,注视着他(她)的眼睛,对他(她)说:“不管发生什么,你对我们都是最主要的,我们知道你能行!
下面,你看看你有没有犯以下错误。
你的错误
1、用挖苦的话对孩子提出要求。如“你这个小自私鬼,快把它放回去!”
2、用挖苦的话与孩子进行日常交流。如用绰号招呼孩子说:“唉,驴耳朵,晚饭准备好了!
3、通过比较来贬低孩子。如“你和你爸爸一样坏。”
4、用不恰当举例管教孩子。如“你肯定不想流血吧?快下来!”“如果你再打他,我就杀了你。”
5、在孩子能听见的情况下,与别人议论他(她)的缺点。如“她太害羞了,我不知道她是怎么搞的。”
6、夸奖孩子的不良行为。如“他真行,居然把他捆起来了。”
7、用使孩子感到内疚的办法来管教他们。如“天呐,你快把我累死了!”“看看你对妈妈做了什么?”
8、用警察、医生、教师等成人来吓唬孩子,控制孩子的行为。
参考资料: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