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志·吴书·周瑜传》中,对周瑜的评价是:“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有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译文:
周瑜年少时精通音律,即使在喝了三盅酒以后,弹奏者只要有些微的差错,他都能觉察到,并立即会扭头去看那个出错者。由于周郎相貌英俊,酒酣后更是别有一番风姿。弹奏者多为女子,为了博得他多看一眼,往往故意将曲谱弹错。
自魏晋时代之后,“周郎顾曲”常作为典故被各大文豪所引用,常常出现在各类诗歌、戏曲等文学作品中。唐人李端有《听筝》诗赞道:“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扩展资料:
陈寿处身西晋,晋承曹魏一脉,吴蜀是为对立敌方,但在三国志提及周瑜时,却不惜多处称颂。
论到周瑜才干时,陈寿多次以“英隽异才”;“王佐之才”;“年少有美才”;“文武韬略万人之英”等词相称,这种英华才气明显别与诸葛亮的名士风度。周郎之才,更多为少年朝气,锐意进取自信飞扬的英霸之气。
周瑜死后,孙权曾与陆逊谈论周瑜,“公瑾雄烈,胆略兼人,遂破孟德,开拓荆州,邈焉难继,君今继之。”东吴的王图霸业,随周瑜猝死化为泡影,自此从欲染指天下转为偏安一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周郎顾曲
参考资料:《三国志 -- 周瑜鲁肃吕蒙传》
三国志中如何评价周瑜
评价:周瑜一生征战,有强烈的进取精神和横行天下的报负,周瑜少年得志,风度可人,议论英发,有口皆碑,周瑜文采超群,精于音乐,即使是酒后,仍能听出乐人演奏的音乐中的很细微的疏失,周瑜待人谦恭有礼,当时孙权只是将军,诸将及宾客对他礼仪并不全备,比较草率,只有周瑜对孙权敬慎服事,完全按君臣...
三国志中如何评价周瑜
在《三国志·吴书·周瑜传》中,对周瑜的评价是:“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有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译文:周瑜年少时精通音律,即使在喝了三盅酒以后,弹奏者只要有些微的差错,他都能觉察到,并立即会扭头去看那个出错者。由于周郎相貌英俊,...
三国志中如何评价周瑜
三国志评曰:“曹公乘汉相之资,挟天子而扫群桀,新荡荆城,仗威东夏,于时议者莫不疑贰。周瑜、鲁肃建独断之明,出众人之表,实奇才也。” 孙策:“周公瑾英隽异才,与孤有总角之好,骨肉之分。” 吴夫人:“公瑾议是也。公瑾与伯符同年,小一月耳,我视之如子也,汝其兄事之。” 程普:...
演义中中的周瑜和正史中的形象相差多大
在史书《三国志》里,陈寿对于周瑜的评价很高,多次以“英隽异才”、“王佐之才”、“年少有美才”、“文武韬略万人之英”盛赞之,并评价其:政治上高瞻远瞩,忠心耿耿;军事上“胆略兼人”,智勇双全;人格修养上,“性度恢廊”,情趣高雅。 周瑜(公元175—210)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西南)人。东汉末年东吴集团...
对周瑜的评价...
2、周瑜一生征战,有强烈的进取精神和横行天下的报负;周瑜少年得志,风度可人,议论英发,有口皆碑;周瑜文采超群,精于音乐,即使是酒后,仍能听出乐人演奏的音乐中的很细微的疏失,每当这时,他总要转头看一看。所以当时有谣谚说:“曲有误,周郎顾”(《三国志·吴书·周瑜传》)。3、周瑜心胸开阔...
对于《三国演义》中的周瑜有何看法?
2 、草船借箭:草船借箭的人正史上是孙权,演义描写周瑜嫉妒诸葛亮是彻头彻尾的捏造,三国演义之祖【三国志平话】中借箭的是周瑜。 3、 赔了夫人又折兵:历史上是孙权自己要把妹妹嫁给刘备,这是一场单纯的政治婚姻。 4 、智激周瑜:纯粹捏造,周瑜是东吴最有力的主战派人士,正是听了他的...
解析还原历史上真实的周瑜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中真实的周瑜“雄烈,胆略过人”,“建独断之明,出众人之表,实奇才也”。在陈寿所写 的《三国志》中,他评价周瑜是“性度恢廓,大率得人,惟与程普不睦”。意思是说:周瑜雄姿英发,气度不凡,性情豁达,大体上是得人心的,只是与程普关系不 和睦。难道说与程普不和就成了“心胸狭窄,嫉妒心强”吗?其实不然...
历史上的周瑜跟《三国演义》里的周瑜有什么区别???
正史中真实的周瑜“雄烈,胆略过人”,“建独断之明,出众人之表,实奇才也”。在陈寿所写 的《三国志》中,评价周瑜是“性度恢廓,大率得人,惟与程普不睦”。周瑜还有良好的艺术素养和文人气质。周瑜不但足智多谋,善于作战,而且精于音律,有很高的音乐欣赏能力。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为了...
三国周瑜是个什么样的人
陈寿在《三国志》中说周瑜“性度恢廓”,刘备评价周瑜为“气量颇大”,蒋干评价周瑜是“雅量高致”。从这些溢美的词汇中都可看出周瑜是一位集才华与智慧于一生的英雄人物。后人在看《三国演义》时,认为周瑜是一位小肚鸡肠的人,为了和小的事都要斤斤计较。在周瑜...
在《三国志》中,周瑜具有什么特点
三国志正史中 周瑜的记载是非常正面的 正史上周瑜“性度恢廓”“实奇才也”,孙权称赞周瑜有“王佐之资",范成大誉之为“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宋徽宗时,追尊其为平虏伯,位列唐武庙六十四将、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