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号和谥号有什么区别

如题所述

庙号:
清朝十二个皇帝,大家在影视剧当中,发现这十二个皇帝有不同的提法。他有名字,有庙号,有谥号,有年号,还有称大行皇帝,到底是怎么回事,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又是怎么样?所以我想一个一个说一下。先说“庙号”,清朝十二个皇帝,除了宣统以外,每一个皇帝都有庙号。庙号是什么意思?辞海里庙号有一个解释,它这么说:“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并追尊某祖某宗的名号,称庙号。始于殷代,其后历代封建帝王,都有庙号。”就是说庙号起源于殷代,一直到清朝,庙号的特点是皇帝死了之后才有,皇帝死之后他要进太庙,或者家庙,奉先殿。庙里头有一个神主,一个木牌位来祭祀他,这里头要给他一个称号,叫做庙号。第一个皇帝努尔哈赤庙号“太祖”,第二个皇帝皇太极庙号“太宗”,第三个皇帝顺治庙号“世祖”,第四个皇帝康熙庙号“圣祖”,第五个皇帝雍正庙号“世宗”,第六个皇帝乾隆庙号“高宗”,第七个皇帝嘉庆庙号“仁宗”,第八个皇帝道光庙号“宣宗”,第九个皇帝咸丰庙号“文宗”,第十个皇帝,同治庙号“穆宗”,第十一个皇帝光绪庙号“德宗”,在清朝如果把皇帝的庙号说错了,那是要犯弥天大罪。譬如说努尔哈赤他庙号是太祖,如果说错了,那算最大的不敬,宣统因为他退位之后是民国了,所以他就没有庙号,这是一。

谥号:
清朝十二个皇帝除了宣统,每一个皇帝都有一个谥号,什么叫谥号?辞海对谥号有一个解释,说:“帝王、贵族、大臣、士大夫死后,依其生前事迹给予的称号。”就是皇帝死了之后要给他一个评价,给他一个称号,叫做谥号。谥号是有严格规定的,太祖努尔哈赤谥号先叫“武皇帝”,后叫“高皇帝”,第二太宗皇太极谥号“文皇帝”,第三,顺治谥号“章皇帝”,第四,康熙谥号“仁皇帝”,第五,雍正谥号“宪皇帝”,第六,乾隆谥号“纯皇帝”,第七,嘉庆谥号“睿皇帝”,第八,道光谥号“成皇帝”,第九,咸丰谥号“显皇帝”,第十,同治谥号“毅皇帝”,第十一,光绪谥号“景皇帝”,十二,宣统没有谥号,这个谥号在当时称谓上是不能错的,必须严格规定,我说这都是简称,全称很长的。你譬如说清太祖努尔哈赤,他的全称29个字,全称是这样的,是“太祖承天广运,神功圣德,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二十九个字,这二十九个字在当时来说,写他的册文、他的生日和祭日,在庙上祭祀的时候,书写一个字不能错,如果错了,官员或者受到惩罚或者革职,甚至于论斩,这二十九个字是清朝所有皇帝里头字数最多的,其他有的二十七个字等等。那这二十九个字不好记,努尔哈赤最关键是五个字,就是“太祖高皇帝”,实际上属于他的就是三个字因为“皇帝”那两个字每人都有,单独属于努尔哈赤的“太祖高”,就是他的庙号是“太祖”,谥号是“高”,这是他区别于其他任何一个皇帝的特点,这个“高”字很重要,孝慈高皇后她有“高”,就说她是高皇帝的皇后,这是皇帝的谥号。

ps:文人可以有谥号,但不能有庙号。

参考资料:CCTV 教育频道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7-14
庙号的意思是皇帝死后他的祭庙的名称
所以没有祭庙的皇帝就没有庙号了

谥号是周朝发明的,是君王或贵族死后,后人根据他生前的言行,所给他的一个形容词,类似民间的绰号,不过谥号是死后才有的,绰号则不一定
第2个回答  2020-02-16
第3个回答  2007-07-14
以清朝皇帝为例:
先说“庙号”,清朝十二个皇帝,除了宣统以外,每一个皇帝都有庙号。庙号是什么意思?辞海里庙号有一个解释,它这么说:“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并追尊某祖某宗的名号,称庙号。始于殷代,其后历代封建帝王,都有庙号。”就是说庙号起源于殷代,一直到清朝,庙号的特点是皇帝死了之后才有,皇帝死之后他要进太庙,或者家庙,奉先殿。庙里头有一个神主,一个木牌位来祭祀他,这里头要给他一个称号,叫做庙号。第一个皇帝努尔哈赤庙号“太祖”,第二个皇帝皇太极庙号“太宗”,第三个皇帝顺治庙号“世祖”,第四个皇帝康熙庙号“圣祖”,第五个皇帝雍正庙号“世宗”,第六个皇帝乾隆庙号“高宗”,第七个皇帝嘉庆庙号“仁宗”,第八个皇帝道光庙号“宣宗”,第九个皇帝咸丰庙号“文宗”,第十个皇帝,同治庙号“穆宗”,第十一个皇帝光绪庙号“德宗”,在清朝如果把皇帝的庙号说错了,那是要犯弥天大罪。譬如说努尔哈赤他庙号是太祖,如果说错了,那算最大的不敬,宣统因为他退位之后是民国了,所以他就没有庙号,这是一。
二,谥号。清朝十二个皇帝除了宣统,每一个皇帝都有一个谥号,什么叫谥号?辞海对谥号有一个解释,说:“帝王、贵族、大臣、士大夫死后,依其生前事迹给予的称号。”就是皇帝死了之后要给他一个评价,给他一个称号,叫做谥号。谥号是有严格规定的,太祖努尔哈赤谥号先叫“武皇帝”,后叫“高皇帝”,第二太宗皇太极谥号“文皇帝”,第三,顺治谥号“章皇帝”,第四,康熙谥号“仁皇帝”,第五,雍正谥号“宪皇帝”,第六,乾隆谥号“纯皇帝”,第七,嘉庆谥号“睿皇帝”,第八,道光谥号“成皇帝”,第九,咸丰谥号“显皇帝”,第十,同治谥号“毅皇帝”,第十一,光绪谥号“景皇帝”,十二,宣统没有谥号,这个谥号在当时称谓上是不能错的,必须严格规定,我说这都是简称,全称很长的。你譬如说清太祖努尔哈赤,他的全称29个字,全称是这样的,是“太祖承天广运,神功圣德,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二十九个字,这二十九个字在当时来说,写他的册文、他的生日和祭日,在庙上祭祀的时候,书写一个字不能错,如果错了,官员或者受到惩罚或者革职,甚至于论斩,这二十九个字是清朝所有皇帝里头字数最多的,其他有的二十七个字等等。那这二十九个字不好记,努尔哈赤最关键是五个字,就是“太祖高皇帝”,实际上属于他的就是三个字因为“皇帝”那两个字每人都有,单独属于努尔哈赤的“太祖高”,就是他的庙号是“太祖”,谥号是“高”,这是他区别于其他任何一个皇帝的特点,这个“高”字很重要,孝慈高皇后她有“高”,就说她是高皇帝的皇后,这是皇帝的谥号。

文人可以有谥号,但不能有庙号。
第4个回答  2007-07-14
以清朝皇帝为例:
先说“庙号”,清朝十二个皇帝,除了宣统以外,每一个皇帝都有庙号。庙号是什么意思?辞海里庙号有一个解释,它这么说:“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并追尊某祖某宗的名号,称庙号。始于殷代,其后历代封建帝王,都有庙号。”就是说庙号起源于殷代,一直到清朝,庙号的特点是皇帝死了之后才有,皇帝死之后他要进太庙,或者家庙,奉先殿。庙里头有一个神主,一个木牌位来祭祀他,这里头要给他一个称号,叫做庙号。第一个皇帝努尔哈赤庙号“太祖”,第二个皇帝皇太极庙号“太宗”,第三个皇帝顺治庙号“世祖”,第四个皇帝康熙庙号“圣祖”,第五个皇帝雍正庙号“世宗”,第六个皇帝乾隆庙号“高宗”,第七个皇帝嘉庆庙号“仁宗”,第八个皇帝道光庙号“宣宗”,第九个皇帝咸丰庙号“文宗”,第十个皇帝,同治庙号“穆宗”,第十一个皇帝光绪庙号“德宗”,在清朝如果把皇帝的庙号说错了,那是要犯弥天大罪。譬如说努尔哈赤他庙号是太祖,如果说错了,那算最大的不敬,宣统因为他退位之后是民国了,所以他就没有庙号,这是一。
二,谥号。清朝十二个皇帝除了宣统,每一个皇帝都有一个谥号,什么叫谥号?辞海对谥号有一个解释,说:“帝王、贵族、大臣、士大夫死后,依其生前事迹给予的称号。”就是皇帝死了之后要给他一个评价,给他一个称号,叫做谥号。谥号是有严格规定的,太祖努尔哈赤谥号先叫“武皇帝”,后叫“高皇帝”,第二太宗皇太极谥号“文皇帝”,第三,顺治谥号“章皇帝”,第四,康熙谥号“仁皇帝”,第五,雍正谥号“宪皇帝”,第六,乾隆谥号“纯皇帝”,第七,嘉庆谥号“睿皇帝”,第八,道光谥号“成皇帝”,第九,咸丰谥号“显皇帝”,第十,同治谥号“毅皇帝”,第十一,光绪谥号“景皇帝”,十二,宣统没有谥号,这个谥号在当时称谓上是不能错的,必须严格规定,我说这都是简称,全称很长的。你譬如说清太祖努尔哈赤,他的全称29个字,全称是这样的,是“太祖承天广运,神功圣德,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二十九个字,这二十九个字在当时来说,写他的册文、他的生日和祭日,在庙上祭祀的时候,书写一个字不能错,如果错了,官员或者受到惩罚或者革职,甚至于论斩,这二十九个字是清朝所有皇帝里头字数最多的,其他有的二十七个字等等。那这二十九个字不好记,努尔哈赤最关键是五个字,就是“太祖高皇帝”,实际上属于他的就是三个字因为“皇帝”那两个字每人都有,单独属于努尔哈赤的“太祖高”,就是他的庙号是“太祖”,谥号是“高”,这是他区别于其他任何一个皇帝的特点,这个“高”字很重要,孝慈高皇后她有“高”,就说她是高皇帝的皇后,这是皇帝的谥号。

文人可以有谥号,但不能有庙号。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7773927.html?fr=qrl3

庙号和谥号的区别
庙号与谥号在内涵、起源及适用人群方面各有不同。1. 内涵上的区别 庙号是皇帝去世后,在太庙中被赋予的尊称,用以表彰其功绩,通常为褒义词,如“高祖”、“太宗”、“仁宗”等。而谥号是对古代具有一定地位的人,如君主、诸侯、大臣及后妃等,根据其生前的行为和品德给予的一个具有评价性质的称号。2...

庙号和谥号的区别
庙号和谥号的区别:定义不同、适用对象不同。1、定义不同 庙号早在汉朝时期,以及之前朝代,不是每一个皇帝都能够有庙号的,在商朝就有规定“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准,商朝天子有庙号的就六个,汉朝也是只有七个,非常稀缺的。但是谥号每个皇帝都会有的,在一个皇帝死了之后,就由大臣、诸侯评价皇帝...

庙号和谥号有什么区别
1、谥号 谥号是对死去的帝妃、诸侯、大臣以及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帝王的谥号由礼官议上,臣下的谥号则由朝廷赐予,谥号诞生于西周早期。2、庙号 庙号是中国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里立宣奉祀时追尊的名号,一般认为,庙号起源于商朝。庙号常用”祖”字和...

庙号和谥号的区别
一、庙号和谥号的定义及用途有所不同。庙号通常用于追尊已故的皇帝,是对血统始祖或朝代创立者的尊称,如“太祖”、“高祖”等。而谥号则是根据一个人生前的行为和事迹,给予的一种死后评价,用以彰显其品德、功绩或特点,不仅限于皇帝,也包括皇后、诸侯、大臣等社会地位较高的人物。二、庙号和谥号的...

如何判断庙号还是谥号
1、称谓不同:庙号是死后的称呼,而谥号是生前的称呼。庙号是在祭祀时使用的尊称,只有褒义;而谥号是按照生平的成就给予的称号,有褒义的、贬义的,也有中性词。2、结尾的字不同:庙号是以祖、宗结尾,如唐太宗、宋太祖、明神宗等,唐朝以后一般都称庙号;而谥号是以帝结尾,如唐朝以前的汉光武帝、...

庙号和谥号的区别
1. 定义内涵的区别 庙号是在皇帝去世后,在太庙中为其设立的祭祀名称,通常具有褒义,如“高祖”、“太宗”、“仁宗”等。而谥号则是根据一个人的生平事迹和品德,给予一个具有善意的评价或评判性质的称号。2. 起源时间的区别 庙号起源于商朝,已有悠久的历史,并一直沿用至清朝末年。与之不同,谥号...

《庙号和谥号的区别》
1. 庙号是用于祭祀和尊崇先祖的称号,它在庙中被供奉时使用。2. 谥号则是死者生前事迹和品德的概括性评价,用于评价和纪念死者。3. 庙号基于死者在世时的功绩和地位,对其表示尊崇而给予的荣誉,是永久性的。4. 谥号是对死者的一种评价和纪念,它概括描述死者生前的行为和成就。5. 庙号侧重于对死者...

谥号和庙号有什么不同 简单点
谥号和庙号的不同点:1、古代帝王在称呼时,庙号常常放在谥号之前,同谥号一道构成已死帝王的全号。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而不称庙号。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2、在古代,庙号都是帝王才有的,而谥号不仅包括帝王,还...

庙号和谥号的区别是?
1、定义不同:庙号通常是开国皇帝对血源始祖、得姓始祖或者始封之君的追封。谥号是对去世的帝妃、诸侯、大臣以及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2、起源时间不同:庙号起源于商朝,早在商朝就已设立,对国家有大功、值得子孙永世祭祀的先王,就会特别追上庙号,...

《庙号和谥号的区别》
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庙号更多地体现了对死者的尊崇和祭祀,而谥号则是对死者生平事迹的客观评价。庙号侧重于礼仪和尊崇,而谥号侧重于评价和纪念。通过这两种称号,后人可以了解历史人物的地位和他们在社会中的影响。简而言之,庙号是祭祀时的称号,体现尊崇;而谥号是评价和纪念死者的文字,反映生平和品德...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