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大学,除了专业的学习,大家越来越强调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培养,所谓“人脉是第二生产力”的说法越来越被认可。且不论这种观点科学与否,但可以清楚地认识到一个事实:当今社会,人际关系对一个人的发展确实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大学这个成长的黄金阶段,我们应该尽量培养良好的社交能力。
市面上可以看到五花八门的关于社交方面的书籍,关于社交的方式技巧研究也热闹异常。我认为,无论赋予社交行为多少功利性,它归根到底就是人与人的交往;所有看似深奥繁杂的所谓社交技巧都抵不过,而且最终也必须皈依为最基本的社交原则。那就是真诚、平等、尊重、关心。
真诚就是诚恳,真心实意,坦诚相待以从心底感动他人而获得他人的信任。(百度百科)所有艺术最终追求的都是“真、善、美”
,“真”放在第一位,因为失去“真”,其他都不复存在。“社交”也是一门艺术,真诚是前提和基本。
不说假话。语言交流时人与人交往的基本组成部分,要做到真诚首先要“假话全不说”(季羡林)。比如不能随便评价别人或者别人的作为,若要评价则一定客观真实,
面对同学的一个作品,不做一味的浮夸,更不要提出不切实际的批评;做错了事情,例如上课迟到,老实交代情况远比编造借口更容易得到老师的谅解······有时候太直白不行,那也决不能编造所谓“善意的谎言”。“真话不全说”(季羡林),可以选择沉默,或者换个方式告知。
二、平等
平等是人和人之间的一种关系,是把对方当成和自己一样的人看待,它更多的是一种观念养成。理想的平等是指在政治、社会、经济上地位处于同一水平,但目前的现实这一平等还难以实现。我们在交往中,则首先有客观的认识,对自己也对他人,从学识、家境、能力等多个方面认识。我们绝不回避差距,但我们要避免这些差距影响我们的观念,不管同学之间存在怎样的差距,都以一样的态度对待。对于我们自己,如果我们的条件较好,绝不自傲,一定平易近人;如果自己条件比一般同学差,绝不自卑,不卑不亢,这才是真正有平等观念。
三、尊重
说到“尊重”,“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是最好的解释和指导,因为不同,所有需要尊重。我们生活的大学校园,有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大家在生活习俗、思想观念等各个方面有着或大或小的差异。其次,每个个体也有着不同。所谓尊重,就是对别人的不一样至少持不冒犯、不攻击的态度。大到不同的人生观、不同的信仰、不同的生活方式······小到不同的发型、不同的衣着风格、不同的口味甚至不同的性取向·····我们都无非褒贬,我们能做的而且应该做的只有去尊重。
尊重不同,包容多元,不仅利于人际交往,也是社会进步的标志。
四、关心
“真诚”、“平等”、“尊重”都是社交的基础,“关心”则深入了一个层次。它是指对人的留意、注意、关怀和挂念,是一种付出的行为,不是必须的要求,但往往有良好的社交效果。
不得不再一次强调,关心也应该以真诚为前提,任何给人虚伪或者敷衍印象的关心都不会产生好的影响。例如,一些同学表示在节假日的时候不喜欢受到群发的祝福短信,他们觉得那样的问候很形式化,自己不过是被群发群体之一,感受不到发信息者真诚的关心;反之,收到单独为自己的发的问候,无论多么简洁,那心理感受也是截然相反的。
关心需要留心细节。关心往往给人带来感动,二感动往往在细节中。我们对别人的关心,常常不在惊天动地的大事,而在细节。你是否记得每个好友的生日?你是否在气温突变时对朋友嘘寒问暖?你是否亲自为朋友准备一份独特的生日礼物?你是否意识到你朋友的伤心难过······对他人付出关心并不困难,留心细节就能做到。
用心做到真诚、平等、尊重、关心,我们一定会有更加融洽的人际关系。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