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个回答 2013-10-20
王芳(郑州市中牟县韩寺镇瓦灰郭学校 河南 郑州 451466)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4-0000-01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美术产生并保持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以更充沛的精力、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
关键词:提高;小学生;学习;美术;兴趣
一、挖掘教学资源,实施课堂教学
美术教材中有不少内容很难适应农村小学教学的实际,一来教材中要求必备的教学设备学校难以找到,要求学生必备的学习工具也很难准备齐全;二来不少教材内容对于在农村土生土长并从未出外见识的学生来说缺乏必要的认识与了解。针对这些现象,有的美术老师只好在美术课上让学生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画相同的“人像”,有的老师干脆让学生在美术课上想画什么就画什么,还有的老师在黑板上画上或张贴一张图画,整节课让学生“照葫芦画瓢”……这样枯燥乏味的美术课有哪个学生乐意上呢?于是他们随便画上一幅画,便匆匆上交了事。其实,教师可以充分挖掘和利用农村特有的教育资源,灵活多样地实施课堂教学,还学生一个精彩的课堂。例如:
(一)课前要求学生准备一些鹅卵石,把鹅卵石带到课堂上,教学生进行“艺术加工”。
(二)带领学生走向田间,教学生和泥,进行泥塑小动物。
这些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给枯燥乏味的课堂带来了勃勃生机,同时也大大激发了学生创作的灵感。
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们潜意识里认为学生还小,懂得的还极为有限,于是“一厢情愿”地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学生,扼杀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意识,也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采用鼓励教学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用欣赏的眼光去审视学生的每一幅作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意识。
(一)鼓励自我体验
在美术制作课里,教师无需对用什么形式,有哪些步骤作统一规定,而是让学生自己对材料进行反复触摸和琢磨,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创作,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理解:原来,工具材料有这样的性能特性;步骤不但可以是这样的,还可以是那样的;不但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还可以采用那种方法。另外,绘画多幅作品或单幅作品时,教师也无需告诉学生先画哪里?后画哪里?或先画哪个部分,后画哪个部分。不妨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思考,再动手绘画……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鼓励审美个性
教学中,教师不能事先就给某一审美材料规定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而是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审美感受,鼓励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方法去感受艺术作品的美,使学生的情感与对象产生共鸣,审美的想象力自然会得到自由的发展。如:在欣赏徐悲鸿的《群马》时,教师让学生看画,自己感受一下作品的气氛,并要求学生看画的同时思考下面的问题:画的是什么?怎么画?用笔有什么特色?哪个地方给你感触最深?然后,鼓励每个学生都说出自己的看法,作答时大家基本能各抒己见的说出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在课堂教学中,采用鼓励的教学方法,课堂气氛活泼;学生平等,使师生相处融洽;学生能在活跃的氛围中轻松的接受知识,大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快速的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三、给学生一个实践的空间
为了强化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想方设法,多多为学生提供一些“用武”之地:每月让学生轮流为班上出黑板报,绘制刊头、设计图案,学生忙得不亦乐乎;每期组织学生布置“美术一角”,装扮教室;每期进行一次绘画比赛,评出优胜作品,并张贴供学生欣赏……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既提高了学生的美术技能,又巩固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美术产生并保持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以更充沛的精力、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这样以来,就不难实现《标准》赋予的教学目标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