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介绍F1赛车的结构

以法拉利为例子,介绍F1赛车的结构

新浪体育讯 2007赛季的F1世锦赛,在技术上最大的变化是统一使用普利司通轮胎。这一因素,对于本赛季的竞争格局造成了深远的影响。过去两个赛季的双料冠军——雷诺,因为这一原因,竟跌出前三的行列。法拉利VS迈凯轮,成为了本赛季的F1世锦赛的新主题。 下面,是一篇由前乔丹F1车队工程师加里-安德森(Gary Anderson)撰写的技术分析,他以最全面的视角,对这一变化背后的原因进行了专业的分析。文章总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讲解普利司通轮胎与米其林轮胎的差别,以及伴随而来的新技术挑战;第二部分,讲解当前F1赛车的核心技术发展领域:前翼和底盘;第三,分析冠军争夺主角——法拉利和迈凯轮之间的技术对抗。 为了方便读者阅读,我们将按照文章的结构,将其拆分为三部分呈现给大家。以下是的第二部分:核心技术发展区域分析:前翼和龙骨。 一,前翼方案 1,三种前翼方案 在前翼的设计上,存在多种不同的概念。即便避开位于上方的附加翼不谈,只看主翼板。仍可划分为:两片式、两片半和三片式,这三种前翼方案。在这里关于两片半这个概念大家可能有些不解,别急,我们将在下文中对其进行讲解。 不管前翼采用何种方案,它们的目的只有一个:控制气流的分离。为什么控制气流分离呢?因为在前翼的中央位置存在非常低的点,而这总会导致一定程度的气流分离。换言之,现在的前翼形状总是存在气流出现分离的滋生土壤。特别是在制动和高速弯道,前翼要得到足够的气流以保证气流贴着翼片流动是非常困难的。 工程师将副翼塑造成非常具有攻击性的形状(以获得最大的前部下压力)。他们不想发生的事情是:在翼片的中央出现严重的气流分离问题,因此在翼片间开凿了狭长的开口。这些开口,能让气流附着在翼片上,保持气流不断的输送向副翼表面。当然,它同时会降低翼片的峰值下压力。 但是前翼气流出现分离的问题,并未彻底得到解决。在整个前翼下面是低压区,流经鼻锥下方——这个被称为咽喉区域的气流,会因为其极高的速度导致附近的气流发生分离。因此工程师再次想到了开口的方法,也就有了雷诺和宝马那样的设计。 几年前,威廉姆斯采用过一个主翼很小,副翼很大的前翼方案,这是一个灾难性的组合。因为这使得气流过早的抵达副翼,此时要让气流附着在翼片上是相当困难的。单副翼意味着前翼有一个开口,双副翼则有两个开口。图2中雷诺在主翼上开凿了长度约为前翼一半长度的开口,这意味着他的前翼的开口为一个半(即上文提到的“两片半”式前翼)。当然,开口为一个半还有宝马,只不过西威尔的工程师时将口子开在副翼上。 F1技术分析专家加里-安德森表示,使用现代化的计算机流体力学技术(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可以让工程师轻松知道气流会在什么地方出现分离、在什么地方开口最好,让气流更加可控! 2,前翼附加翼 各队安装在前翼上方的附加翼片,只有两侧50~60%的部分用于创造下压力。延长至鼻锥的链接部分,其横断面是普通的外形,而非倒机翼状,因此不创造下压力。 在所有的前翼附加方案中,迈凯轮的设计尤为特殊。其上方的翼片没有和鼻锥相连,而是从上方跨过。之所以采用这样的设计,原因很简单:因为迈凯轮的鼻锥下探的非常厉害(见图4),只有这样才能让翼片处于正确的位置——加里-安德森如是说。 尽管它看起来不同于其他任何车队的设计,但是其效能是一样的:本身创造一定的下压力,并不破坏流向侧箱导流板的气流。在有些车上,额外的前部下压力并非真的需要。那么为什么还要添加副翼呢?主要是因为这样做允许工程师将主翼板后移,让它不用处于临界状态。让前翼处于自己的工作区间内,以确保整个赛车的总体下压力最大化,而不是仅仅让前翼的下压力达到最大化。这样,能保持气流附着在翼面上,更好的向后面的下压力制造设备输送气流。如果将前翼的角度调的过大,就会导致前翼越过其自己的工作区间,就会破坏气流进一步向后流动。此时,赛车的下压力中心的确前移了,但是却严重的损害了车尾的下压力。换言之:这样做是通过减少了赛车后方的下压力,来实现下压力中心前移的。加里-安德森表示:F1工程师很容易便会被这种现象蒙骗。 总而言之,这些附加的翼片的最终目的在于保持前翼位于其自身的工作区间内,防止被迫采用过大的前翼角度,进而损坏车尾的性能。使用这些附加翼片,将让左右侧箱导流板之间送向车底的气流遭到最小的破坏,让气流以最佳状态输入车底,进而流向车尾的扩散器。 <CC>3,端板方案 在端板的设计上,这几年我们看到最明显的变化是将其加宽,而这其中最突出的当数迈凯轮(见图五)和红牛。下面,将为大家讲述背后的技术原因。 一般来讲,为了让前翼效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工程师通常将端板设计的很小(让主翼宽度最大化),只要它能提供所需的前端需求即可。但是,当赛车在转向的时候,前轮就会与前翼工作强度最大的区域形成一个交叉角。 此时,问题出来了,而且将进入一个恶性循环。众所周知:赛车在低速弯道通常会倾向于转向不足;同时在低速弯,也是需要更大转向角度的地方,所以需要将前轮的角度转的更大。但是轮胎转动的角度越大,意味着对前端空气动力学造成的破坏就越大,接着便会出现更加严重的转向不足! 但是,如果使用大尺寸的端板设计,便将这种影响降至最低。当然,这需要在前翼的峰值下压力上作出妥协,因为这样占用了前翼翼板的有效设计长度。单侧用于增加端板的部分,可能占用翼板6~7厘米的长度,其结果必然会导致前翼性能的下降。但是:当赛车在弯道上、当车手转动方向时,前翼的性能仍能保持稳定。迈凯轮的端板设计,就是走的这条路,这可能占用了其前翼15厘米的长度。</CC> <CC>二,底盘结构 1,龙骨的设计方案 现在,F1工程师在单龙骨、双龙骨和零龙骨这三种设计方案之间,到底哪种更好上仍然存在分歧。与此同时,在单体壳的安装高度上,也存在不同的选择。下面,我们将先“绕一个弯子”——从空气动力学入手来讲解该领域的技术问题。 在F1现行的技术规则中,国际汽联规定了底盘的横切面积。虽然各队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设计高度,但是它必须以赛车的中心线为轴左右对称。在底盘的横断面上增加任何东西,都会对气流造成一定的阻碍。从两个前轮之间向后流动的气流是工程师在设计赛车时,可以利用的。利用这部分气流,工程师有三件事情需要处理:1)冷却制动系统,2)冷却引擎,3)制造下压力。 用于冷却制动系统的气流越多,意味着在其他两个方面可用的气流就会越少。上面已经提到,在底盘的横断面上增加任何东西都会对气流造成阻碍,也就意味着可利用的气流会减少。所以F1工程师希望,将这种阻挡降至最低。因此就诞生了双龙骨和零龙骨方案。 但是,工程师需要在强度和几何结构间作出妥协!且听加里-安德森的分析:“最初的风洞研究让双龙骨看起来非常好,但是当你做出它的结构,让整个结构组合能够承受起实际负荷时,其优势便会在你面前丧失一部分。”下面讲一个这方面的特例——丰田的零龙骨。 2,关于丰田的零龙骨设计 在龙骨设计上,丰田选择了最激进的道路。日本车队不仅采用了零龙骨方案(见图6右侧,左侧为2006年的初期采用的单龙骨方案),而且赛车底盘的前部比任何对手都高。日本人最大限度的举升底盘是为了让导入车底的气流最大化。但是将底盘的这个位置升高40到50毫米,意味着赛车的重心将上升大约5个百分点。同时,悬挂的几何结构也会出现瑕疵。 在赛道上观察丰田的赛车可以发现,车头的动向与车手的操控输入是不一致的。当车手对其有信心时可以很快,但如果没有,其结果会非常糟糕。对此,加里安德森这样说道:“我认为这来自悬挂结构的妥协,丰田为了满足零龙骨的要求,不得不将前悬挂的下叉臂尽可能的抬高。” 接着,他指出了丰田这种设计的缺陷:“使用条纹轮胎,与使用光头胎存在巨大的差异。使用条纹轮胎,你不可能再有持续的负载/抓地力关系,此时胎面的每一块都是独立工作。使用像丰田这样的悬挂结构,轮胎将发生更多的滚动运动,而且会出现更多的轮胎接触面横向运动。虽然所有的赛车都存在这样的问题,但是将叉臂安装的如此高,出现这种情况的频率就会更高。”</CC> CC>3,推杆的安装方式 在前悬挂的结构上,法拉利是唯一一支将推杆安装在下叉臂之下的车队(见图7红色箭头所指,圈中展示的是雷诺R27的推杆安装位置),但是从法国站开始,本田几乎采用了一个完全相同的结构。 从理论上讲,不论是将推杆安装在下叉臂上方还是下方,对于整个悬挂系统而言,其起到的作用几乎是一样的。但是,使用法拉利这样的结构,意味着工程师可以改变赛车转向特征。这对于低速弯道是有利的,能减少转向不足的出现。 “它能改变车手的驾驶感受,所以必须非常谨慎。但是你能用它做很多事情。有时,它能给车手带来更少转向不足的驾驶感受,即使情况没变。”加里-安德森在谈到该设计的优势时说道。</CC>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f1赛车车身结构是什么?
总的来说,F1赛车的车身结构是由前鼻翼、单体壳、底板(底盘)、动力单元、尾翼、悬挂系统和四条轮胎组成的。这些部件在F1赛车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们的优化和升级可以提高赛车的性能和安全性。

F1赛车的车身结构、内部构造及原理是什么?
F1的赛车车身构造无非就是前鼻翼、单体壳、底板(底盘)、动力单元、尾翼、以及悬挂系统加四条轮胎。轮胎:F1赛车所用轮胎为热熔胎,必须提前暖胎才能使其进入最佳工作状态,抓地力很强,但使用时会掉落很多橡胶颗粒,消耗极大。前鼻翼:F1前鼻翼由前鼻和前翼组成。主要目的为疏导气流,在前端或者后端产生...

有谁能给我详细的介绍一下关于F1赛车的结构还有赛车的各种零部件以及空...
车翼(WING):F1对空气动力学有着相当严格的要求,所以车翼部分至关重要。车翼分前翼和后翼,在F1比赛中,显然前翼更为重要。因为它的位置,它控制着空气在赛车其余部位的流动。对于车翼的使用国际汽联也有着严格的尺寸规定,前翼的直径不能超过1400毫米,深度不超过550毫米,高度不超过200毫米。但是...

解析F1赛车结构?
车身(BODY):F1赛车的车身采用碳素纤维增强塑料(CFRP)。这是一种异常坚固但却有着轻微重量的优异材料。在使用这种材料之后,被称为无大梁单体结构(Monocogue)的车身基础部分的重量竟然不可思议地只有30KG。而最后在安装了所有所需部件以及坐上驾驶员之后,整辆F1的重量也只有600KG而已,只有一般民用...

赛车的内部构造是什么
F1赛车的车身酷似火箭倒放于四个轮子之上,发动机位于后部,除必要的总成、部件外,力求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根据FIA规定,F1赛车连同车手的质量不小于595千克、宽度不大于2000毫米,从车架最低部位算起的总高度不大于950毫米。因此,厂家制作时的质量不会比规定值高出太多,并能乘受25个重力加速度的冲击...

F1赛车的车身结构、内部构造及原理是什么?
主要分为空力套件(每次比赛可以随意更换结构\/外形设计的部件)和车身构件(由于规则限制或其他原因无法修改或限制修改的部件)但是具体其实并不好说,举个栗子:前翼上的各种小翼可以在规则限制内随意修改,算是空力套件;而前翼的主体结构、安装位置却被规则限制住无法调整。作为发电机将动能转化为电能...

求f1方程式赛车的结构
方程式结构,以单壳体为中心(类似民用车的车架,人的骨架)后面是动力系统驱动系统后空气动力学部件前面为鼻锥,转向系统和前空气动力学部件大致是这样

F1赛车结构
车身(BODY):F1赛车的车身采用碳素纤维增强塑料(CFRP)。这是一种异常坚固但却有着轻微重量的优异材料。在使用这种材料之后,被称为无大梁单体结构(Monocogue)的车身基础部分的重量竟然不可思议地只有30KG。而最后在安装了所有所需部件以及坐上驾驶员之后,整辆F1的重量也只有600KG而已,只有一般民用汽车的重量的三分之...

F1方程式?
Chassis:底盘,位于车底,是F1赛车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要的部件是单体壳。所有其他的部件都同高强度、轻巧的单体壳相连。F1底盘由碳纤维和聚乙烯复合材料制成。Cylinder:气缸,引擎的组成部分,燃烧动力产生的地方。燃油混合气体在气缸中燃烧,推动活塞在气缸中往复运动。Diffuser:扩散器,位于车尾底部的气流...

f1赛车重量是多少?
f1赛车整车重量为600KG左右F1赛车最小质量不能低于600千克(包括车手及燃料)。以下是相关内容的介绍:1、构成:比赛赛车为四轮外露的单座位纯跑道用方程式赛车由发动机、变速系统、底盘、空气动力装置和轮胎等构成。赛车发动机程式依不同时期的比赛规则而变化。2、发动机:自1995年开始规定使用气缸容量为3.0...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