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传统戏剧、曲艺文化概述讲述了什么?

如题所述

近年来,对传统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形势并不乐观,特别是戏剧、曲艺院团以及民间艺人面临很多困难。今年农历正月十三,前来参加河南宝丰马街书会的几百名各路艺人,基本上是民间艺人,平均年龄在五十岁以上,还有一些是残疾人。不少人十多岁开始学艺,虽有各自的绝活,年轻时也红火过,但眼下他们生活清贫,情绪不高,对曲艺传承前景担忧:书无人说了,戏无人听了,人生茫茫,世事沧桑,大浪淘沙,自生自灭。民间戏曲艺人这个群体,若干年后,有可能就要在地球上消失了。有人说:有着700多年历史的马街书会,要不了几年,就可能变成庙会了。

三年前,马街村农民张满堂成立了马街书会研究会,所谓研究会也就是给前来的艺人提供个吃喝住宿的地方。今年,在他家里的一百多位民间艺人,晚上席地睡在一个筒子屋里,外面下着小雪,天气寒冷,他们相互拥挤着取暖拉呱,亲密无间。有人七十多岁了,还冒着风雪从几百里以外的地方赶来,身着单薄的衣裳,顶着雪花,敲起大鼓,打起简板,高兴地唱起来。一个老艺人高兴地说,图得就是个乐。

对民间艺人这个群体,要引起重视。在传播传统文化方面,民间艺人往往比政府的艺术团体影响还大。他们道具简单,三人一伙,五人一群,也有走单骑的,走村串户,街头巷尾,集贸市场,车站码头,到处都是他们的演出场地。大鼓一敲,弦子一拉,简板一打,不拘一格唱起来。时间可长可短,场地可大可小,十分灵活,形成独特的乡间文化形式。几千年来,民间艺人就是这样生活和演出的。古人说:说书唱戏是劝人的。人们从这些艺人嘴里,了解到奇闻异事,千古野史,礼仪孝道,世俗宗教,为人处世,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绵绵不息。

民间艺人的演出,多是一些传统唱段,内容陈旧,不乏糟糠。再者,演出形式单一,乐器多年没变化,缺乏现代音乐气息,唱腔地方话严重,乡野土语较多,年青人不喜欢,受众日益减少。另外,民间艺人,没有适当的组织依赖,地方曲艺协会,缺少管理功能,不能很好地发挥指导作用,各类门派,虽有掌门师傅,拜帖戒律,徒子徒孙,也是时聚时散,难以约束,大家各自为战,再说老艺人文化水平不高,没有多少创作能力,难以吸收新文化新思想,演出内容多事师徒传艺,口口相授的老段,一个老段往往唱几十年不变,用词用句也过于传统陈旧,达不到为现实社会服务的目的。对民间艺人,地方政府要引起重视,应给予一定的关注。在艺术上帮助他们,组织文艺创作,编排反映现实生活的节目,开展广泛的文化艺术交流,吸收其他艺术形式的营养,加快节奏,丰富自身的唱法;在生活上关心他们,使他们有生活保障,为他们创造学习的环境,提高自身的艺术品位,引导他们走健康的说唱道路,传播优秀传统文化,为现代社会服务。传统文化不能很好地为现实社会服务,是没有生命力的。

近几年,由政府创办的戏曲、曲艺院团也面临许多自身难以解决的困难,大多数的院团已实行企业化管理,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 地方财政虽提供一定的补贴,但由于演出市场萧条,效益不好,演职人员收入偏低,队伍不稳,人才流失严重。商丘市豫剧二团、四平调剧团、宿州市坠子剧团、泗州戏剧团和梆子剧团以及徐州市梆子剧团等,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所在剧团,演职员工的工资只有2000左右元。这些年各地政府每年给他们安排一些“送戏下乡”任务,经济上给予一定的补贴,不然他们更加困难。演职员工怨气较多,他们认为,这样的收入,还没有打工做服务员的工资高,难以养家糊口,以演艺求生存压力巨大。有的演员,五十岁左右,正是唱戏带徒的黄金时期,因为政策原因,就提前离队,十分可惜,能坚持下来的面临生活压力,宿州坠子剧团国家一级演员、导演李连民每月工资2800元。他忧郁地告诉记者,演了一辈子戏,连孩子上学也供不起,不是出于对艺术的热爱,坚持不到今天。不少民间艺人更是生活无着落,萧县老艺人周明汉夫妻俩都八十岁了,靠开荒种地为生,连低保也有。各级文化部门要排查摸底,对一些有实际困难的民间艺人,组织社会力量,开展文化扶贫。

一些戏曲院团,条件十分简陋。商丘市四平调剧团,二十多人只有一间十多平方米的办公室和两间十分简陋的排练场,演员连休息的地方也没有,布幕、服装、乐器等设备老化,不能保证演出质量。柘城县说唱团是豫东地区唯一的县级说唱团,每年承担很多县政府安排的下乡演出任务,常年没有办公排练场所,说唱团的招牌只好挂在团长朱云阁家的门旁,排练场也是在她家一间客厅里。宿州市泗州戏剧团和梆子剧团没有自己的办公和排练场地,靠临时租场地排练;坠子剧团虽有自己的场地,但排练厅是不到200平方米常年失修的危房, 演员常年在危房里学戏排练,很不安心。许多骨干演职人员过早离开舞台,导致人才断层,大多数家长不愿意把孩子送到剧团学戏,造成演艺人员急剧匮乏,后继无人。商丘市四平调剧团,原编制70多人,现演出人数只有20多人,行当不全,一个演员一场戏要饰演几个角色,编、导、美没有主业人员,演出质量不能保证。民间曲艺的传承更令人担忧。民间说唱后继无人,永城市“大铙”戏是省级非遗项目,大铙是稀有曲种,第五代传承人王玉玺成天为传承人发愁,靠自己的收入,承诺管吃管住,一个月给1000元补贴,还是招不来徒弟。王玉玺痛苦地说:大铙戏没第六代了。

从事非遗戏曲项目保护工作的专业人员短缺,非遗保护工作难以深入,达不到专业化、精细化保护。从各地的情况来看,保护工作千差万别,有些地方虽然有粗略的记录保护,没有制度做保障,对生存现状濒危的国家、省级非遗项目,必须抓紧建立并完善濒危项目及高危传承人档案,完善非遗数据库,再不着手去抓,若干年后,资料都难以整理。现在非遗项目的保护工作的专业化程度不够,缺乏专门的管理人员,一些地方虽设有机构,多数挂靠在文化馆等单位,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知识,非遗保护工作难以深入,达不到专业化、精细化保护,保护水平无法满足新形势下非遗保护工作的需求。

中原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核心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保护好、传承好对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有极其重要意义。政府要加大非遗项目保护和传承的力度,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工作,创新工作思路,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和发展。

改革和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机制是当务之急。各地政府应该积极建立新的体制和机制,把非遗项目保护工作纳入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范畴,摸清底细,分类指导,不仅要加大保护工作的项目资金,而且要适当提高演艺人员的收入,使留下来的安心,后来者居上,这样才能使非遗项目保护和传承后继有人。各级政府要提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重视程度,增加投入,凡是纳入保护项目的民间演出团体和艺人,应给予一定资金支持,使他们生活有保障,传承有信心。应加快“一团一场一所”等基础设施建设,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和传承创造较好的工作环境。目前,国家每年都拿出大量资金用于非遗项目的保护,不少非遗项目保护和传承的管理部门,只管对上报项目要资金较为积极,对资金使用疏于管理或者粗放管理,保护资金没有真正有效地发挥作用,甚至出现弄虚造假的情况。政府要加大对非遗工作的人员培训,建立一支既有专业知识,又有责任心的管理队伍,加强对非遗保护资金使用的监督和管理。加大培训扶持力度,完善戏曲人才培养和保障机制,改变后继无人的困境。业内人士建议,健全落实学校教育与艺术团体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徐州市演艺集团的主管韩梅说,非遗戏曲项目要从娃娃抓起,“戏曲进校园”活动要落到实处,使孩子们从小就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培养他们的兴趣,发现好的人才重点培养。宿州梆子剧团团长卢等军建议,让中等职业教育戏曲表演专业免学费的政策落到实处,使学生有一个安心的学习环境。他说,这些年,想从事戏曲表演的孩子越来越少,选拔苗子已从原来的“千里挑一”发展到如今的“上门教戏”,有关院校在开设戏曲等传统表演类专业时,应该全部纳入免收学费的范围,公共财政对院校予以补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要走创新之路。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剧团不能仅仅停留在传统剧目的演出上,要充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资金,关注当下,贴近生活,多编戏、演好戏,大力弘扬主旋律,宣传真善美;同时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演出形式的创新,吸收现代社会元素,以更贴近观众的形式展现出来,巩固老观众,培育新受众,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和互联网新媒体,加大对传统非遗项目的宣传和推广,从而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发展。

中原戏曲文化是个汪洋大海,不仅内容丰富多彩,而且形式多种多样,从业人员众多,曲目数以万计,我们应加强调查研究,认真梳理各剧种的存在形式和发展前景,重新修订各种传统剧本,赋予新鲜内容, 以适应现实社会发展的需要。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中原传统戏剧、曲艺文化概述讲述了什么?
中原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核心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保护好、传承好对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有极其重要意义。政府要加大非遗项目保护和传承的力度,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工作,创新工作思路,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和发展。 改革和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机制是当务之急。

曲艺文化是什么,有中国传统特色吗?
一、曲艺的起源曲艺是我国传统戏剧的一种称呼,我国历史上,最早出现这个词语是宋刘埙所提出来的观念,后来到了近现代王国维时期才,把戏曲用来做中国传统戏剧文化中的总称,而曲艺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在于曲,曲一般是由两个部分组成,分别是音乐跟唱腔。那我们看一个戏曲是哪个地方的?一般就是看他的唱腔。

戏曲.曲艺的文化与相关资料
中国戏曲主要包括宋元南戏、元明杂剧、传奇和明清传奇,也包括近代的京戏和其他地方戏的传统剧目在内,它是中国民族戏剧文化的通称。 ○现代戏剧主要指的是20世纪以来从西方传入的话剧、歌剧、舞剧等,话剧是主体,外国戏剧一般专指话剧。 中国戏曲源远流长,它最早是从模仿劳动的歌舞中产生的。 (一)先秦——戏曲的萌芽...

关于戏剧,戏曲,曲艺的问题!
1.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融合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和表演艺术等多种元素。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的歌舞,经过八百多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完整的戏曲艺术体系。2. 戏曲的渊源可以追溯到民间的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但不同剧种的主要特色在于其独特的音乐唱腔。这些唱腔以产生地区...

中国传统文化八大类详细介绍
6. 戏剧曲艺:京剧、昆曲等中国传统戏剧形式,不仅是民族文化的重要体现,也是情感表达和审美体验的载体,通过其独特的表演艺术,传递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7. 工艺制品:瓷器是中国工艺制品的杰出代表,其精湛的工艺和艺术成就享誉世界,对全球陶瓷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使中国赢得了“瓷器之国”的...

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统音乐 在传统音乐领域,河南收录了4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十盘、原武盘鼓、八音楼子等,这些音乐形式生动地反映了中原地区的音乐文化特色。传统舞蹈 传统舞蹈方面,河南的10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涵盖了竹马舞、霸王鞭、担经挑、抬阁等多种形式,展示了河南丰富多彩的民间舞蹈艺术。传统戏剧与曲艺 传统戏剧和...

祖国的传统文化有哪些呀
中华传统文化应包括:1、古文、古诗、词语、乐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2、传统节日有:正月初一春节、正月十五元宵节、四月五日清明节、清明节前后的寒食节、五月五日端午节、七月七日七夕节、八月十五中秋节、腊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种民俗活动等;3...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戏曲种类
传统戏剧总体分为民间大戏和民间小戏两类。民间大戏包括京剧、豫剧、昆曲、越剧、川剧等;民间小戏有秧歌剧、傩戏、目连戏、花鼓戏、木偶戏、皮影戏、地戏、侗戏、布依戏等。5. 曲艺:曲艺是各民族各种说唱艺术的统称,它是由民间口头文学和歌唱艺术经过长期发展演变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曲艺艺术的...

什么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戏剧
中华传统文化首先应该包括思想、文字、语言,之后是六艺,也就是:礼、乐、射、御、书、数,再后是生活富足之后衍生出来的书法、音乐、武术、曲艺、棋类、节日、民俗等。传统文化是我们生活中息息相关的,融入我们生活的,我们享受它而不自知的东西。中华传统文化应包括:古文、古诗、词语、乐曲、赋、民族...

非遗文化有哪些
3. 传统戏剧与曲艺:如皮影戏、川剧变脸、评书、相声等,通过表演讲述历史故事、民间传说,传递社会价值观和道德规范。4. 传统医学与养生:如中医、针灸、太极拳、气功等,它们不仅具有医疗效果,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5. 传统节日与习俗: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以及相关的庆典活动、民间游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