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地名的来历:
宋代时,先后属西川路、峡西路(也叫峡路,治奉节)、夔州路(治奉节)管辖,短暂属西川路和峡西路,两宋大部分时间属于夔州路管辖。
崇宁元年(1102年),因赵谂谋反之事,宋徽宗以“渝”有“变”之意,改渝州为恭州。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年),宋光宗先封恭王,后即帝位,自诩“双重喜庆”,升恭州为重庆府,重庆由此得名。
1949年11月3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重庆,随后成为西南军政委员会驻地,为西南大区代管的中央直辖市,驻地亦设在重庆。
扩展资料:
重庆的起源:
在距今20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早期,在今重庆巫山县已经出现了中国最早的人类——巫山人。在距今2万年至3万年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出现了“铜梁文化”(今铜梁区)。
夏商时期为百濮地,《华阳国志》载: "越嶲郡会无为濮人居地,有濮人冢",《史记 · 楚世家》说:“(楚武王)于是始开濮地面有之,建宁郡南有濮夷,濮夷无君长总统,各以邑落自聚,故称百濮也”。
三峡地区是中国主要岩盐产区,由于盐是古代重要的硬通货之一,由此在商朝至西周时期巫山地区催生了巴国文明。
战国时期,巴国从汉水流域南迁至长江上游后,先后在枳(今涪陵区)、江州(今渝中区)、垫江(今合川区)建都。周庄王八年(前689年),巴国与楚国激战于那处(今湖北省荆门市东南),双方相持数月,巴人不敌而归。巴楚之战时断时续,几乎贯穿整个巴史。
周慎靓王五年(前316年),秦国灭巴国后,屯兵江州,筑巴郡城(江州城),城址在今渝中区长江、嘉陵江汇合处朝天门附近。是为史载重庆建城之始。秦朝分天下为36郡,巴郡为其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重庆
【魏晋以降,历代重庆行政区划归属】:
南北朝,重庆叫巴郡,隶属巴东郡三巴校尉府(治今三峡奉节县)。
隋朝,重庆开始叫渝州,隶属信州总管府(治今三峡奉节县),故此常自称“巴渝”。
唐朝前期,重庆渝州隶属夔州都督府(治今三峡奉节县),后期改隶东川节度使司(治今四川三台县),前后蜀隶属武信节度使司(治今四川遂宁市)。
宋朝,重庆改名恭州(后改重庆府),隶属夔州路(治今三峡奉节县),“重庆”由此得名。
元朝,重庆改名重庆路,开始隶属四川行省(治今四川成都市)。
明朝,重庆改名重庆府,隶属四川布政使司(治今四川成都市)。
清朝,重庆延续重庆府,隶属四川省(治今四川成都市)。
民国北京政府时期,重庆还名巴县,隶属四川省(治今四川成都市)。
民国南京政府时期,1929年重庆改省辖市(县级),隶属四川省(治今四川成都市);1939年抗战期间,国民政府被迫内迁四川,重庆因置陪都而破格升级院辖市(省级),直属行政院,首次脱离四川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