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简的做法

如题所述

1.裁竹片:就是将筒状的竹段进一步裁成竹片。竹片的长度和宽度以选出的底稿作品为准。用准备好的砍刀,顺着竹子的生长纹理,将竹筒裁成片状。注意起刀要稳,落刀要准,速度要快。否则裁出的竹片边缘会起刺,不光滑。有时劈出的竹片,甚至会出现片片相连的情形。

2.刮青:就是用工具刮去竹子表面的青色竹皮。这层青皮十分光滑,会妨碍后期的雕刻和上色,而且也不美观。刮青用的工具是刮刀,刀头扁而薄,在刮青过程中,一定要顺着竹子生长纹理轻刮。刮青讲究的是力度,一定要均匀,否则就会在竹片表面产生凹凸不平的现象。刮青后的竹片表面均匀,显得更加明亮、通透。

3.竹简是将竹片,片片串连,编制成册的一种工艺品。要穿连就必须为竹片打眼儿。

4.打眼儿,选择小号钻头的电钻,先选出一个竹片,在距离竹片一端一厘米左右的位置钻透。这个钻好洞眼的竹片可以作为其他竹片打眼的模具。所有的竹片都要以此为准,在竹片的两端,分别打眼儿。这样洞眼儿的位置、大小就可以保持一致。

5.之后还要经过编码,贴稿,雕刻,和一系列的后续处理,才能成为具有艺术价值的竹简。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08
在纸张没有发明出来之前,人们是用什么写字的?这个问题其实大部分人都知道,那就是竹简,虽然在竹简之前古人还用过龟甲和兽骨,但是竹简是纸张广泛传播之前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载体,虽然有些重要的文件也会使用布帛,但是这样的造价太过昂贵,并且保存不容易,而竹简因其廉价易得和长久保存成为了古人青睐的最佳写作载体,直到现代我们还能在古代遗迹中发现竹简的存在,可见其保存的能力甚至要超过纸张。但是因为不利于书写和制作复杂的弊端,逐渐被纸张代替了。那么竹简到底是怎么做出来的呢?

竹简开始于战国时代,一直到魏晋时期依然在使用,我们应该听过刘禹锡的《陋室铭》,他在诗中写道: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里边的“牍”其实说的就是竹简,竹简就是在每一条削好竹片或是木片上写下一行字,然后按照先后顺序串联起来,就形成竹简,也称作“简牍”,这种竹片就被称作“竹牍”,相对的木片制作的称作“木牍”。后来因为制作的材质多是竹子,所以这种“简牍”也被人叫作竹简。这就是竹简名称的来历,那么竹简要怎么制作呢?

现代为了美观或者艺术传承的原因也有竹简的制作,相对于古代制作就比较简单了,可以批量生产,但是在古代制作竹简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首先就是要选择制作竹简所需要的材料,竹子,这样的竹子并不是随便选择的,因为古代的竹简都是有尺寸的。例如:书写诏书律令的竹简长度要求是三尺,用作抄写经书典籍的竹简长二尺四寸,民间写书信的竹简也有要求,长一尺,这也是为什么古时候人们将书信称作“尺牍”。因此在选择竹简的材质时,要确保所选用的竹子,每节的长度可以用来制作所需种类的竹简。

选择好材料之后将材料削成符合竹简规定的小竹片,这样的竹片薄厚就根据自己的工艺控制,因为还需要钻孔链接,这样做好的竹片还不能够书写使用,因为新鲜的竹木之中含有很多的水分和糖类,这样的竹简很容易发霉或者虫蛀,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古代人发明了一种工艺“杀青”,就是去掉青竹之中的糖类的水分。

将削制好的竹片用火长时间的烘烤,去除竹子中的水分和糖类,这样的竹片就会由青色转变为淡黄色,因为竹子在烘烤过程中水分被逼出来,样子像流汗,所以人们也称其为“汗青”。这也是为什么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就是说自己的忠贞的名声会留在史书上。现在我们说的青史留名也是这个缘故。

经过“杀青”之后的“竹牍”还需要用线穿起来,这个工艺相对来说就非常的简单了,只不过根据日后的用途穿订的种类不同,对于需要经常使用或者长期保存的内容就穿三条线进行连接,其他短期或者不重要的就穿两条。节省一道工序减少成本。当然有的竹简是在书写完成之后再进行穿订,因为不确定会需要多少“竹牍”,所以这样的方法能更好的增加竹简的利用率,在竹简的开头一般会空出两片,用来做一些标记,方便日后阅读时进行检索。

竹简制作完成后就是书写文字了,在毛笔没有发明之前,人们都是用刻刀在竹片上刻字的,这种方法一直持续到毛笔的出现,刻字既费力又浪费是时间,开始逐渐被毛笔书写做取代。竹简是古代劳动人们的伟大的智慧创作,保留下很多千年前的文献资料,相对于纸张,竹简的保存时间更加的长,中国对文化的巨大贡献足以让华夏子孙骄傲。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2-06
竹简用的是皮薄而节长的竹子,先将圆竹锯成一定的长度,再破为一定的宽度,削光整平后,即成为简片。然后再用丝绳、麻绳、细皮条等分上下两道编连简片,即可用来书写文字。也有先写字,然后再按顺序编联成册的。

竹子的外皮不易着墨,为了书写方便,须将竹子的最外皮削去,或在内里面书写。把竹子烘干这个工序称为"杀青"

竹简的做法
1.裁竹片:就是将筒状的竹段进一步裁成竹片。竹片的长度和宽度以选出的底稿作品为准。用准备好的砍刀,顺着竹子的生长纹理,将竹筒裁成片状。注意起刀要稳,落刀要准,速度要快。否则裁出的竹片边缘会起刺,不光滑。有时劈出的竹片,甚至会出现片片相连的情形。2.刮青:就是用工具刮去竹子...

竹简是刻还是写
一般好的竹简在古代,都是经过蒸发水分的工序的,刻得话用的反圆刀,弧刀,很容易的可以留下字,当然这属于秦朝之前的做法。有一篇文章叫做毛颖传,讲的是毛笔的故事,可以从中知道,秦始皇时毛笔开始推广,后来就有人用笔直接写录在竹简上,不过还是采用刻比较普遍,这种情况直到后来纸张代替竹简 ...

竹简饭制作方法竹简饭做法
1、山兰米500克,猪瘦肉100克,生抽10克,老抽3克,精盐5克,味精8克,清水500克,精猪油、五香粉各少许,新鲜青竹2节。2、山兰米洗后,浸泡半小时,捞起,加精盐、味精拌匀。3、猪瘦肉切成0.3厘米厚的肉片,用老抽、生抽、五香粉腌制,热锅过油,将肉片翻炒至熟,出锅待凉后,切成0.3×0.3厘...

丧事哭竹简是什么意思?
丧事哭竹简是传统中国文化中的一种仪式,用于表达对逝者的哀悼之情。传统上, 在中国南方,丧事哭竹简是常见的丧事礼仪之一。丧事哭竹简的做法通常是请专业丧事唱哭的人,为逝者唱哭丧门之外,为遗体送行和黄泉之下的添好祈祷。整个过程通常伴随着竹简上的诗文和画像,用于表达对逝者的思念和怀念之情。丧事...

汗青在古代指什么意思
具体做法是先用火烤竹子除去湿,然后刮去竹子青皮部分,便于书写和防蛀,人们称之为汗青,因此“汗青”代称竹简再演变,后人就把完成著作叫做汗青,再后来进一步又将竹简所记载的内容称“史册”了,史册也就称汗青。现在,“汗青”已被认为是史册的意思,当时“汗”只是出汗的意思;“青”也多表示蓝、黑...

竹简饭的做法
2、浸泡12小时以上的糯米。(建议浸泡前就将糯米洗一下,待浸泡一段时间,糯米膨胀后搅拌一下,使糯米吸水均匀些)3、配料:可根据个人喜好,添加一些香肠啊、咸肉啊、咸菜啊、什么的。可以事前把咸肉切成碎末,拌在糯米里,如肉粽子;也可以切成小块,适时适量放入。做法 竹筒饭能否烧的香喷喷,加水...

求竹简的做法,以及其长度与宽度
这联缀的方法也不一样,有在每一根简策上拧麻花的,有在简策与简策之间拧麻花的,有从简策中心穿洞,将细麻绳从洞中穿过的。有的还在编连处的简策右侧刻一个三角形的小口的,这是为了使编绳在简策上不打滑,编连得更牢固。有些简策是先编后写,有些简策是先写后编。先编后写的,写到编绳的地方...

古竹简刻划写字方法之谜
一种规定的物质条件下的工作,进行竹简制造和文字书写,复原当初竹简的进化过程境况。复原古代人制造竹简和书写文字的模拟行为过程。您别说,这个模型设计的课题很快获得反应,是一位有财力的网民 ,说我们支持你,给你点赞,这总可以了吧?四:既然点赞 坚决把实验模型搞好。具体做法如下:0 1 0 2&#...

汗青的来源典故?
古人记事要用"竹简",亦即用上好的竹子记写镌刻事情和文章,此一片片的竹即称"竹简"。竹简的制作并不简单,首先要选择上等的青竹(此"青竹"指绿色之竹),称其为"青";然后,削成长方形的竹片,再用火烘烤一片片的青竹,一方面是为了便于书写,另方面也为干燥防虫。烘烤之时,本来新鲜湿润的青竹片...

东汉时期已经改进了造纸术,人们为何还要用竹简呢?
当然,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当时的高层认为竹简相对于纸张更容易保存。“功铭著于钟鼎,名称垂于竹帛”,当时的人虽然在普遍使用纸张了,可是在保存资料的时候还是会选择传统的做法,最重要的将它铸成钟鼎,其次的就写在竹简上。虽然此时人们都在使用纸张,但是都在用于日常的生活当中,而非...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