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伏里,余则成的三段恋情有什么不同?

如题所述

在电视剧《潜伏》中,余则成总共有三段感情经历,分别对应着三个女人,她们依次是左蓝、翠平和晚秋。

这三个女性角色在剧中的设置和定位各不相同:左蓝知性,翠平真实,晚秋浪漫。


余则成与这三位女性的关系,像极了大多数人的感情经历:由一段美好却挽救不回的初恋开始,以一场刻骨铭心的热恋而绽放,最终与一个说不上多么爱却又非常合适的人相互陪伴。

各位小伙伴,如果你是余则成,你会选择哪个做伴侣呢?请把你的答案打在弹幕里。

从戏剧角度来看,谍战情节与感情戏是非常难以调和的。

因为谍战斗法是严肃的、残酷的、无情的,而感情戏却是轻松的、温暖的、柔情的。如何让二者完美融合,是诸多导演和编剧都非常棘手的难题。

在目前众多谍战剧中,《潜伏》是为数不多的佼佼者。

那么,《潜伏》的感情戏究竟巧妙在哪里?

左蓝、翠平、晚秋三个角色各有什么特点?

她们的能力如何?各自和余则成是什么关系?

这三个角色背后,藏着导演什么深意?

今天,我将从:文化程度、政治立场、综合能力、性格特点、角色定位、背后寓意共六个维度展开分析。

关注我,只讲干货,精彩不容错过。


1 文化程度


按照剧中的设定,左蓝是教师,翠平是游击队长,晚秋是业余撰稿人。

左蓝应该是这三个角色中受教育和文化程度最高的。

左蓝

为什么这样说?

剧中,吴敬中曾经这样介绍她。

吴敬中描述左蓝


从这就能看出,左蓝能在学校任教,说明受过良好的教育。


而翠平,由于不识字,在初到天津站的时候给余则成制造了不少的麻烦。

翠平买报纸后余则成的反应


至于晚秋,虽然上过学,也会弹琴,但她整体展现出来的是一副小资产阶级的做派。

晚秋

比如,同样作为有知识有文化的女性,左蓝爱国进步,不仅参与合唱《共青团之歌》,还能翻译外文文献。

左蓝曾翻译外文文章《我看中国之革命》

但晚秋,虽然也会唱歌懂音乐,但她唱的歌和弹奏的曲子都是偏伤感。并且与谢若琳结婚后,晚秋在家里写诗,也是这种忧伤风格,甚至把翠平都带跑偏了。

晚秋居家日常:忧伤

2 政治立场


这三个人虽然都是中共党员,但她们最初的立场却并不相同。

翠平贫农出身,后加入游击队,很早就已入党,政治立场坚定。

左蓝最初是亲共的民主人士,后来加入中共,并且参加了军调谈判这种核心工作,忠诚度也非常可靠。

左蓝参加军调谈判


但晚秋,起初的政治立场非常危险。她的叔叔穆连成是汉奸,老公谢若林是中统特务,而且不管是抗日战争期间还是解放战争时期,晚秋几乎不关心时局,甚至可以说是坐享其成。

晚秋的叔叔:穆连成


但是后来,晚秋到达西柏坡之后,重获新生,连写出的诗歌都充满阳光和正能量。


晚秋的诗歌

3 综合能力


从能力上看,三个人各有特长,左蓝做事细致,翠平武力超群,晚秋善于逻辑分析。

这其中,左蓝和翠平都属于文武双全。

左蓝不仅能够配合余则成除掉马奎,而且身手不凡,尤其是面对马奎时,动作敏捷出枪迅速,甚至得到了游击队出身的翠平的赞许。

左蓝掏枪击中马奎


而翠平,她的枪法精准在除掉陆桥山时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她练过功夫,马奎被踢的那一脚,连警察局都认为是强壮的男人干的。


警察局的误判


此外,翠平在后期,不仅能够看书读报,甚至可以抄写电文、翻译电报,可见学习能力非常强。

后期的翠平,能够独立看报


至于晚秋,她的逻辑分析能力,是被很多观众所忽略的。

晚秋发现余则成的问题


她通过从谢若林、医生和地主王占金获取的信息,综合梳理后推测出余则成和翠平的假夫妻身份。


晚秋的这种逻辑分析能力,说明她就具有特工的潜质。


4 性格特点


左蓝知性大方,翠平朴实无华,晚秋温柔小资。

左蓝的知性大方体现在很多情节,比如,在同余则成最后一次见面时,余则成主动提起翠平


左蓝的回答是:我不能问,我只知道你是孤军作战。


还有,在劝说余则成加入中共失败后,余则成抛出诛心之问后,左蓝强忍悲痛却仍然设身考虑余则成的危险处境。



而翠平朴实无华的性格,给了余则成非常完美的掩护。尤其是在她适应之后,已经成为余则成的得力助手。


翠平的虎狼之词

翠平这种直来直去的性格,恰好歪打正着,不仅拉近了与站长太太的距离,而且在天津站太太团里也被视为头脑简单,甚至还骗过了吴敬中。我们从后面吴敬中的对她的态度就能看出。

吴敬中一直认为翠平是蠢得挂相


至于晚秋,她平时在家就写诗看书,很少做家务,充满了小资情调。这种情调,其实挺适合余则成的。

比如余则成曾分别对翠平和晚秋提过两个人名:林徽因和林黛玉。

翠平和晚秋的反应,却大相径庭。

翠平的反应是:



晚秋的反应是:



从这就能看出,余则成与晚秋的结合,其实也不算太坏,起码两个人单词量一致。


5 角色定位


左蓝、翠平、晚秋,这三个女人都深爱着余则成。

而余则成最爱哪一个呢?

起初,余则成深爱左蓝,却无法在一起;


左蓝牺牲后,余则成渐渐走出阴影,与翠平日久生情,就在两个人终于以为胜利的时候,却又不得不分开。



最后余则成按照组织的安排,与晚秋恋爱结婚。



张爱玲在小说《红玫瑰与白玫瑰》里曾写道:

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

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

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黏子,红的却是心口上一颗朱砂痣。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左蓝和翠平,像极了余则成心中的白月光和朱砂痣,他都曾深爱并迷恋过,却最终难逃求之不得的困境。


左蓝是余则成的领路人,当余则成对军统失望后,是左蓝给他指引了方向。

左蓝,像白月光一样照耀他,指引他弃暗投明,使他在黑暗中看见光明。

从最初加入中共开始,余则成一直心心念念的就是与左蓝在一起,可直到左蓝牺牲,这个愿望都没能实现。

后来,是翠平介绍余则成入党,并传递给他乐观的精神,让他认识到,他并不是因为一个女人而加入的中共,而是因为精神,因为信仰,他才得以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

翠平带领余则成入党宣誓

翠平,如同一颗朱砂痣般呵护他,陪伴他走出低谷,让他重燃起对生活的希望。

此时的余则成,已经不再是一名潜伏人员,他是成千上万的共产党员的化身,象征着团团燃烧的革命烈火。

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发展了晚秋,并感染了她。

就像当年左蓝发展他、翠平感染他一样。

全剧的高光时刻:余则成发展晚秋


此时的晚秋,万念俱灰,恰如当年的余则成;

而此时的余则成,好言相劝,恰如当年的左蓝。

绝望的晚秋


时空错位之后,余则成做了当年左蓝曾做过的事,在那一刻,他不仅理解了左蓝,思想也得到了升华。

他把那种精神和革命的火种传递给了晚秋,晚秋也因为他选择加入中共,就像当年的他为了左蓝加入组织一样。

当我们把这两场谈话放到一起,就会发现导演在这段故事里埋下的良苦用心:传承。


6 背后寓意:传承


这种传承,从左蓝和翠平传递给余则成,余则成又传递给晚秋,晚秋还会传递给其他人,革命的信念就这样传承下去。

也正是这种传承,才会有无数的仁人志士前仆后继、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其实,能拍到这个层次的谍战剧已经是凤毛麟角;但导演姜伟,在此基础上还赋予了更深层次的寓意。


余则成做了左蓝和翠平当年做过的事,介绍晚秋入党。

而晚秋,成为了新的“余则成”,执行着属于她的“潜伏”任务。

执行潜伏任务的晚秋


不同的是,晚秋实现了自己最初的愿望:她和余则成重逢,然后恋爱、结婚。

这是余则成始终都未曾实现的,但晚秋做到了。

全剧结尾:晚秋和余则成重逢

毕鑫业曾在《再见金华站》里写过这么一句话:

某天,你无端想起一个人,她曾让你对明天有所期许,却没有出现在你的明天里。


对余则成来说,他最初的期许就是能与左蓝在一起。

左蓝牺牲后,他与翠平日久生情,甚至曾经一起规划过未来的生活。

可是,无论是左蓝还是翠平,都没有出现在他的“明天”里。


七尺之躯,已许国,再难许卿。

这背后,是时代的无奈,是革命者的辛酸,是国与家的艰难抉择。


而晚秋,她的爱人出现在了“明天”里。

就像余则成劝晚秋时说的那样:



晚秋,因为爱情选择革命,又因为革命邂逅爱情。


我知道,此时此刻,屏幕面前的你,对余则成和翠平的结局仍然耿耿于怀。

但请不要愤慨,不要悲哀,正是因为有无数的“翠平”和“余则成”的隐忍和牺牲,才会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借用网友点评《觉醒年代》的那句话:


延乔路短,集贤路长,他们没能汇合,却都通向繁华大道。


《觉醒年代》剧照


感谢大家的观看,喜欢的朋友关注点赞。

我是小僧,关注我,只讲干货,精彩不再错过。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潜伏里,余则成的三段恋情有什么不同?
在电视剧《潜伏》中,余则成总共有三段感情经历,分别对应着三个女人,她们依次是左蓝、翠平和晚秋。 这三个女性角色在剧中的设置和定位各不相同:左蓝知性,翠平真实,晚秋浪漫。 余则成与这三位女性的关系,像极了大多数人的感情经历:由一段美好却挽救不回的初恋开始,以一场刻骨铭心的热恋而绽放,最终与一个说不上多...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