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小康社会的内涵确定了16个基本检测和临测值。
这十六个指标把小康的基本标准设定为:
(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500元(按1980年的价格和汇率计算,2500元相当于900美元);
(2)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2400元;
(3)农民人均纯收入1200元;
(4)城镇人均住房面积12平方米;
(5)农村钢木结构住房人均使用面积15平方米;
(6)人均蛋白质摄入量75克;
(7)城市每人拥有铺路面积8平方米;
(8)农村通公路行政村比重85%;
(9)恩格尔系数50%;
(10)成人识字率85%;
(11)人均预期寿命70岁;
(12)婴儿死亡率3.1%;
(13)教育娱乐支出比重11%;
(14)电视机普及率100%;
(15)森林覆盖率15%;
(16)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基本合格县比重100%。
扩展资料:
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同志在会见来访的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提出,中国现代化所要达到的是“小康社会”目标。他曾经说:“翻两番,国民生产总值人均达到八百美元,就是到本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这个小康社会,叫做中国式的现代化。”
小康是介于温饱和富裕之间的一个生活发展阶段。不仅要从生活水平的角度来理解,还应把小康社会作为一个更加具有理论内涵的新概念,是一个体现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新概念。其发展目标包括人民生活目标、经济发展目标、政治发展目标和社会发展目标等方面的内容。
所以,小康社会是一个经济发展、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生活殷实、人民安居乐业和综合国力强盛的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协调发展的社会,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社会发展阶段。
小康是相对贫困和富裕而言的,在国内比较,一般指收入达到当前的中等偏上水平。与国际比较,是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达到世界中等偏下水平。小康不仅包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还包括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 。
从宏观角度看,小康是指小康社会,因为如果整体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达不到小康社会,就不可能有小康生活。因此衡量小康社会的指标体系应能较全面地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应包括经济、社会、科技、政治、居民物质文化生活、教育及环境诸方面。
扩展资料:
小康一种理想的社会模式。初见于中国西汉《礼记·礼运》,郑玄注:“康,安也。”是古代儒家提出的以礼治为基本特征的一种理想社会模式,一般特指禹、汤、文、武、成王、周公之治。
近代,维新派代表康有为也以西方资产阶级的自由、民主、平等为价值取向提出了“升平世”的理想社会模式。
现代,中国共产党以小康作为近期目标指导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在初步解决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之后,第二步战略目标就是在2000年实现小康。邓小平于1979年根据当时的情况将小康目标具体化为在2000年达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800美元。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小康(生活水平)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怎样才算达到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