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为什么自称中国?

历史书上说。。。清朝在尼布楚条约中就有自称是中国。。。
为什么?~有全称的么?总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把?

那时后它的正式国名是大清国,“中国”是一个广义是称呼。1616年,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1644年,驻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降清,多尔衮率领清兵入关,至1659年平定大顺、大西、南明等政权。后又平定三藩之乱、统一台湾,逐步掌控全国。 

康雍乾三朝走向鼎盛,在此期间,中国的传统社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成就。清初人口增殖,土地增垦,物产盈丰,边境无事,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和社会生活相对繁荣稳定,综合国力远胜于汉唐。

鸦片战争后多遭列强入侵,中国人民进行了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等近代化的探索和改革。1912年2月12日,北洋大臣袁世凯诱使清帝溥仪逊位,颁布了退位诏书,清朝从此结束。

扩展资料

清沿袭明制,大致分省、府、县三级。

总督、巡抚为掌握行政、军事、监察大权的高级地方官员,布政、按察两使为督、抚的属官。与督、抚平行的有驻防将军和提督学政,不过驻防将军只管八旗驻军;提督学政只管学校与科举考试,其权力不能与督、抚相比的。

省以下有道的设置,道为监察区性质,不算正式行政区。道主要有分守道和分巡道两种,兼兵备衔,另有一些不属布政、按察二司的道,如海关道、管河道、督粮道、盐法道等。省以下为府,设知府、同知、通判等官,与府平行的有直隶厅,设同知、通判。府以下为县,设知县、县丞、主簿等官,与县平行的为散厅,设置同直隶厅。

在少数民族地区则设专门机构管理,即土司,一般分为两种:一种由军事部门管辖,如宣慰司、宣抚司、安抚司、招讨司、长官司等,其中还有投降清朝的土司官职由明朝直接承袭下来的指挥使司,长官为指挥使,宣慰使、宣抚使、安抚使等;另一种是由行政部门管辖,也设府、县等,官员称土知府、土知县,通常由少数民族头人担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清朝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15
“中国”一词的由来

作为伟大祖国名称的“中国”,在几千年的历史中,她牵动着无数炎黄子孙的心;在人类文明史上,很多文明都因和“中国”两字相联而显得灿烂生辉。然而,“中国”这个令人骄傲的名称是怎么来的呢?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1周年之际,为了使读者对此有一个更清晰的了解,本版刊发了华林甫先生从地名历史学等角度,考证“中国”一词由来的文章,以飨读者。

中国,是伟大祖国的名称,每个炎黄子孙无不为生活在这样一个伟大的国度而感到自豪。然而,“中国”这个令人骄傲的名称是怎么来的呢?

相传,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是夏朝。古时候,黄河流域一带的先民自称“华夏”,或简称“华”、“夏”。“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公元前547年):“楚失华夏”。唐孔颖达疏:“华夏为中国也”。从字义上来讲,“华”字有美丽的含义,“夏”字有盛大的意义,连起来的确是个美好的词。“华夏”所指即为中原诸侯,也是汉族前身的称谓,所以“华夏”至今仍为中国的别称。

一、“中国”一词之本义考

华夏族人称其四境民族为蛮、夷、戎、狄,而自称为“中国”。“中国”一词最早见于周代文献,后来随着所指对象不同而有不同的含义。大致说来,有以下六种概念:一是指京师(首都)而言,如《诗经·民劳》注:“中国,京师也”。二是指天子直接统治的地区,如诸葛亮对孙权说:“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三是指中原地区,如《史记·东越列传》:“东瓯请举国徒中国”。四是指国内、内地,如《史记·武帝本纪》:“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蛮夷,五在中国”。五是指诸夏族居住的地区,如《论语集解》:“诸夏,中国也”。六是指华夏或汉族建立的国家,《史记》、《汉书》经常出现这样的称谓。所以自汉代开始,人们常常把汉族建立的中原王朝称为“中国”。正因为如此,当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便以“中国”自居,如鲜卑人建立的北魏自称“中国”,将南朝叫作“岛夷”;而同时汉族建立的南朝虽然迁离了中原,仍以“中国”自居,称北朝为“索虏”、北魏为“魏虏”。又如在宋代,辽与北宋、金与南宋彼此都自称“中国”,且互不承认对方是“中国”。

二、“中国”一词之地域观念演变考

“中国”一词所指范围,随着时代的推移而经历了一个由小到大的扩展过程。当《尚书》上出现“中国”时,仅仅是西周人们对自己所居关中、河洛地区的称呼;到东周时,周的附属地区也可以称为“中国”了,“中国”的涵义扩展到包括各大小诸侯国在内的黄河中下游地区。而随着各诸侯国疆域的膨胀,“中国”成了列国全境的称号。秦汉以来,又把不属黄河流域但在中原王朝政权统辖范围之内的地区都称为“中国”,“中国”一名终于成为我国的通用名号。19世纪中叶以来,“中国”则成了专指我们国家全部领土的专用名词。

事实上,“中国”一名虽有三千年文字记载的历史,但它仅仅是一种地域观念,从夏、商、周开始直至清末,从来没有一个王朝或政权曾以“中国”作为正式国名。“中国”正式作为国名,始于辛亥革命以后。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国际上通称Republic of China,简称China(“中国”)。至此,“中国”一名才成为具有近代国家概念的正式名称。1949年成立了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又将“中国”概念完善、充实到今天的含义。

三、“中国”一词别名考

“中国”的别名,除上述的“华夏”外,还有“中华”、“九州”、“四海”、“神州”等称呼。“中华”最初指黄河流域一带,《三国志》裴注中最早出现了“中华”一词。随着版图的扩大,凡属中原王朝所管辖的地方都统称为“中华”,泛指全国。唐代韩亻屋诗云:“中华地向边城尽,外国云从岛上来”,已把“中华”与“外国”对举。所以,“中国”也简称“华”,中国人侨居海外称“华侨”。

“九州”之名,起于战国中期。当时列国纷争,战火连天,人们渴望统一,于是产生了区划中原的思想萌芽,因而《禹贡》便有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九州。其它古籍如《尔雅·释地》、《周礼·职方》、《吕氏春秋·有始览》等也有“九州”的记载,尽管具体的州名有所差异,但记载的均为九个州。“州”正式成为政区是东汉的事。后代的州越分越多,越分越细,辖区也越来越小,但中心地域大致相当于战国时代“九州”的范围。所以“九州”就成了中国的代称,并一直沿用至今。

古时候,中国曾有“四海”之称,以四境均有海水环绕而得名。战国齐人邹衍,得到海外交通的启发,大胆提出了“大九州”说。他认为《禹贡》九州合起来只能算一州,叫“赤县神州”;同样大小的州共有9个,但不过是裨海环绕的小九州;这样的小九州共有9个,组成大九州;大九州四周为大瀛州所环绕。所以,“神州”只占天下八十一分之一。后代的事实虽然证明这只是一种假说,但“神州”之名一直沿用到今天。

四、世界文化中的“中国”名称考

古代印度、希腊、罗马等国人,尊称中国为Cina、Thin、Sinae,许多发达国家几乎都用与之音近的名词来称呼中国,中文译音为:支那、脂那、至那、希尼、震旦等。这些都是“秦”字的外文对应,或以为从“丝绸”的“丝”读音而来,也有人认为源出“瓷器(china)”或闽南话的“茶”。

俄罗斯将中国叫“契丹”,显然另有来源。契丹族建立的辽朝,武力强盛,控制着整个蒙古高原及其周围地区,铁骑所至,所向无敌。而当时刚刚兴起于东欧平原的俄罗斯人,初闻东方惟有契丹,故称中国为“契丹”,并沿用至今。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09-29
清朝的人本就称呼自己是叫中国的,相关的着作都有写到,如大清法律中有明确规定对外需称呼为中国,《钦定大清会典》,《礼部·主客清吏司·賔礼·朝贡》卷五十六皆有,另外,最明显的是来当时到中国的外国传教士记录,1869年,美国传教士倪维斯着作《中国与中国人》中,有清楚描述到中国人讲起自己的国名,最常用的是“中国”,发音是“Chung-Kwoh”,另一个是中华,发音是 “Chung- Hua” ,意思是在中央的国家。

其他方面举例
刘铭传:「中国自与外洋通商以来,门户洞开,藩篱尽撤,自古敌国外患,未有如此之多且强也。…日本一弹丸国耳,其君臣师西洋之长技,恃有铁路,动欲逞螳螂之臂,藐视中国,亦遇事与我为难。然各省兵饷主于各省,督抚此疆彼界,各具一心,遇有兵端,自顾不暇,徵饷调兵,无力承应,虽诏书切责,无济缓急。…俄人所以挟我、日本所以轻我者,皆以中国守一隅之见,畏难苟安,不能奋兴。若一旦下造铁路之诏,显露自强之机,则声势立振,彼族闻之,必先震讋,不独俄约易成,日本窥伺之心亦可从此潜消矣。」《刘壮肃公奏议/卷二、谟议略/筹造铁路以图自强摺》 

张之洞:「此时朝鲜已与中国无涉,俄据韩则雄于东方,倭踞韩则俄永无出路。此次和约虽言韩为自主之国,但伊藤与李相明言中国不得再管韩事、倭须管韩事,是韩并不能自主。此节,俄想已知。如能劝俄坚持不准倭干预韩事、不准倭留一兵在韩,倭必不从;即藉此与倭攻战,一经开仗,倭船必毁。不惟台湾之患可解,中国亦可乘机尽翻前约矣。」《张文襄公选集/张文襄公选集三/致俄京许钦差》 

连横:「日本与中国为邻,唇齿之国也。明亡之季,士大夫之东渡者,络绎于途。而郑氏复有渭阳之谊,往来尤繁。」《台湾通史/卷十四外交志/日本聘问》 
第3个回答  2007-07-19
晕,根本没有自称中国。他们的自称总是“我大清”或“大清帝国”。在满洲清国统治中国时期,“中国”、“中华”、“衣冠”、“中夏”等跟中国有关的词语都是敏感用语。
即使是尼布楚条约也没有使用“中国”两个字。更需要主义的是,这个条约是用满洲语和俄语写的,根本没有中文的版本。
第4个回答  2007-07-23
历史书上的。。。。我们要有批判精神 楼上的 文件好像是拉丁文和满洲文吧。。。。满文叫中国为(音)dulinbai gurun 中央之国 称自己的国家是(音)daiqing gurun 老辈人教过我(音)be oci daicing guruni jeo 清中前期断然不会称自己是“中国人”的 叫天朝子民 恩

清朝时为什么自称中国
清朝自称中国是满族人入主中原后的骄傲自称。“中国”一词的由来:1、“中国”一词最早见于周代文献,后来随着所指对象不同而有不同的含义;2、华夏族人称其四境民族为蛮、夷、戎、狄,而自称为“中国”;3、自汉代开始,人们常常把汉族建立的中原王朝称为“中国”,正因为如此,当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

清朝在对外交往时使用正式国名是什么?
1. 清朝在对外交往时使用的正式国名是“中国”。这一称谓始于康熙年间,当时清朝的皇帝康熙在应对沙俄时自称“中国大皇帝”。这一举措标志着“中国”一词的含义从传统的指代中原地区提升到了代表整个中华帝国的层面。2. 在对内,清朝皇帝和官方文献中通常使用“大清”这一称谓。这种称谓的使用形成了一种...

清朝时为什么自称中国?
那时,它的正式国名是大清国,“中国”在当时是一个广义的称呼。1616年,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建立了后金。1636年,皇太极将国号改为大清。1644年,驻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投降清朝,多尔衮率领清兵入关,直至1659年平定了大顺、大西、南明等政权。此后,清朝又平定了三藩之乱、统一了台湾,逐步掌控了全国。

大清国叫自己中国吗
1. 清朝时期,官方和民间均称呼自己的国家为“中国”。2. 清朝的法律,如《钦定大清会典》等文献中,对外明确使用“中国”这一称谓。3. 19世纪中叶,美国传教士倪维斯在其著作《中国与中国人》中提到,中国人对自己的国名最常用的称呼是“中国”,发音为“Chung-Kwoh”,另外还有“中华”,发音为“...

为什么清朝时也叫中国
清、大清、大清国。但在与外国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也使用了“中国”作为国家的名称。中国,即中央之国。我国古代,“国”字的含义是“城”或“邦”。“中国”就是“中央之城”或“中央之邦”。周代文献中,“中国”一词有五种不同含义:一指京师,即首都;二指天子直接统治着的王国;三指...

清朝时中国叫不叫中国?
1. 清朝时期,清朝人民称呼自己的国家为“中国”。2. 在清朝的法律和文献中,有明确规定对外称呼为中国。例如,《钦定大清会典》和《礼部·主客清吏司·賔礼·朝贡》卷五十六等文献都有所记载。3. 同时,当时来华的外国传教士的记录也证实了这一点。1869年,美国传教士倪维斯在其著作《中国与中国人...

清朝时期有中国之称了吗?
1. 在康熙帝统治时期,清朝与俄罗斯签订了《尼布楚条约》,这一条约中首次出现了“中国”这一称谓,代替了之前的“大清”,这标志着“中国”作为正式国名开始在国际条约中使用。2. 鸦片战争之后,清朝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在这些条约中,既有“大清”这一称呼,也有“中国”的使用,这显示了...

清朝也叫中国吗
1.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其统治下的疆域被称为中国。2.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始于1644年,结束于1912年,是由满族建立的王朝。3. 在清朝时期,中国的疆域、民族、文化和经济都经历了重大的变化和发展。4. 因此,清朝时期的中国,无论是在内部还是在外部,都被广泛认可为是中国...

清朝称中国吗?什么时候称中国的?
清朝时不称中国,称中华,最喜欢叫大清国。1911年之前的中国,一般指中原地区。1911年辛亥革命时孙中山开始称中国,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简称中国。

为什么清朝可以自称是中国古代得天下最正的朝代?
清代皇帝很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我大清得天下之正”,意思就是说大清能取得天下,是有史以来最光明正大,最顺理成章的。清朝皇帝能说出这句话,当然有他们自己的理由。在雍正年间编著的《大义觉迷录》中,就曾将汉魏晋唐宋元明贬了个遍。书中是这样分析的:曹魏、西晋、唐朝、宋朝这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