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之我眼里的陈宫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02
文丨木子小沫

读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此书中的军师远不只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可谓是谋士众多,各其所主。

比如说程昱、荀彧、郭嘉、许攸、陈宫等。我想研究的便是陈宫这一人物形象。

从整部小说来看,对他的叙述部分算是比较少的了,但这完全不会影响其忠义仁的智者形象的成功塑造。

陈宫一人只存在于小说的前二十回,死于第十九回。误杀吕伯奢一家后,弃曹操而去。张超引见陈宫给张邈时,恰好吕布投靠张邈,陈宫与吕布开始有交集。之后,陈宫便一直辅佐吕布,做吕布的谋士。

他的首要标签肯定是智,然后便是忠义与仁义。陈宫忠义仁的智者形象,也就是在与曹操和吕布两人的碰撞中表现出来的。

陈宫姓陈,字宫台。

本是中牟县的一个小县令,因被曹操的“忠义”所感动,他毅然弃官随往。先后辅佐曹操和吕布,最后同吕布一起死于曹操之手。

在我看来,陈宫是个讲忠义,讲仁义的智者,他一生的遗憾在于“择主”问题。没能选择贤明的正主,是他的不幸,也是他的遗憾。他是有智谋的,尤其表现在帮助吕布出谋划策上,无奈于一介匹夫的吕布未能听信于他,最后落得个白门楼陨命的下场。

陈宫因感“忠义”而释曹,实也为忠义之举。

当时刺杀董卓失败后以献刀之由得以逃脱的曹操路经中牟县,县令陈宫无视“千金和万户侯”的奖赏,释放曹操并弃官跟随曹操。

他不是一个世俗的官吏,不为功名利禄所羁绊。他内心怀有报国之心,想大展抱负。大概是这一共同点,他才愿意伴随曹操。他不仅为曹操的忠义所感动,并主动践行自己的忠义行为。

他应该是儒家伦理的坚守者,作为汉臣,他忠于汉室,力求讨伐乱贼,光复汉业。

陈宫之忠义在小说第十九回中也表现得淋淋尽致。白门楼被擒后,陈宫表现出大义凛然的高风亮节,说出了“今日有死而已”的壮词。曹操有留恋陈宫的意思,可陈宫却坚持自己的信念,慷慨赴死。

陈宫是忠于吕布的,在他看来,败了就是败了,决不会弃主求荣。从他选择吕布的时候起,他就愿意与吕布共生死。

然而,同是被擒,吕布却做出了与陈宫全然相反的行动。

沦落为阶下囚的吕布一再对曹操表示自己愿意不计过往为他孝力,辅助他平定天下,只求得免死,还真是个反复不定的人。要不是玄德那句“公不见丁建阳、董卓之事乎”,或许曹操真的会放过吕布了。

陈宫的硬气和吕布的软弱,还真是鲜明对比。陈宫视死如归,忠于吕布,可吕布倒好,企图委曲求全。

陈宫的硬气和吕布的软弱,还真是鲜明对比。陈宫视死如归,忠于吕布,可吕布倒好,企图委曲求全地苟活。

与奸雄曹操相比,陈宫不失为一个当仁不让的仁义之士。

借宿吕伯奢家中,两人本可享受好酒好肉的招待。谁知在吕伯奢外出沽酒时,生性多疑曹操听见磨刀声和“缚而杀之,何如”的说话声,以为别人要行刺,便与陈宫两人误杀了吕伯奢一家八口人。

陈宫此时便开始心怀芥蒂,没想到曹操居然在路上又故意杀了吕伯奢,他发出“知而故杀,大不义也”的感慨。

曹操那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狠心话,更是让陈宫心凉了半截。他看清了曹操,于是夜里想拔剑杀了曹操。

想归想,陈宫是个仁义之人,他当然不会杀曹操的,杀了曹操,他与曹操何异?没到天亮,他就离开了曹操。

陈宫之仁义还体现在劝曹上,自上次一别后陈宫与曹操的第二次交集便在此。曹操以为父报仇的名义,企图攻打徐州,欲尽杀百姓,陈宫星夜见曹。

陈宫道明事实,即曹操父亲之死罪在张闿,徐州的百姓以及太守陶谦都是无辜的,希望曹操不要杀他们。陈宫是个仁人,他在帮陶谦,也是在帮徐州的人民。

作为一个谋士,陈宫是智慧的化身。

且说曹操欲攻打徐州,陶谦极力想办法保住徐州无果后,忽得糜竺献计。其计为:请北海孔融与青州田楷二路军马相救。

孔融准备点兵救徐州时,黄巾贼党管亥前来攻城。孔融挺枪出马,战败于马下。

忧愁苦恼之际,太史慈自告奋勇地前来表示愿为孔融解围。孔融写了一封信,让他去请刘玄德来相救。玄德同云长、翼德大败群贼后,让孔融先行,自己去公孙瓒处借兵。借得马步军二千及子龙后,赶去与孔融汇合。刘备令云长和子龙帮助孔融,自己与张飞杀入曹营,追杀直徐州城下,并入城见陶谦。

刘备给曹操送了一份战书,望曹操撤徐州之兵。可想而知,曹操肯定不会轻易撤兵的。但是,曹操还是不得不退军,做个顺水人情给刘备,因为吕布已经袭破兖州。

出此伟大计谋者,正是陈宫。

如果失去兖州,曹操大军将会无家可归,放弃徐州实属无奈。

显而易见,最后救陶谦、救徐州之人,原来是陈宫,还真是好计谋。

陈宫救徐州应该说是恰巧成人之美,他本来的目的不在此,只是刚好抓住了曹操兖州空虚的机会,当机立断,才获此胜举。

如果说偷袭兖州不足以展示陈宫的聪明的话,那么小说中还是有许多地方可以作为证据的。比如说,劝吕布在泰山设伏兵和提议吕布防守西寨。

吕布袭破兖州占据濮阳后准备亲自帅兵破曹,让薛兰和李封守兖州。陈宫认为薛兰一定守不住兖州,同时提议利用泰山路险的有利条件埋伏几万精兵等待曹军。

这到底是不是一条好计谋呢?

答案是肯定的。

后来郭嘉对曹操说怕有伏兵时,曹操笑着断定吕布不会有如此计谋,并且料到即使是陈宫想到了吕布也不会听话。这刚好从曹操的嘴里赞赏了陈宫的聪明,肯定了陈宫计谋的可行性。

吕布不听陈宫的话,执意攻打曹操,幸而在濮阳城下杀退曹军。没想到曹军将领于禁献出了偷袭西寨的计策,匹夫吕布徒然不知。

这个时候,陈宫料事如神,刚好猜测到曹操会攻人不备,于是告知吕布,让吕布赶紧派兵守西寨。

曹军黄昏时分进寨,天明又弃寨而走,曹操夺之又弃之的可笑结局无不彰显了陈宫的应敌之妙!

另外,在令田氏假传密书诱曹操入城,以及于定陶识别曹操林中设疑,劝吕布不可轻敌上也显示了陈宫的才智。

偷袭西寨失败后,曹操好不容易才被典韦救回自己的寨子。曹操绝对不知道,他又在陈宫的另一条计谋中了。要不是刘晔劝曹操多加防备,分三军为三队,只留一对人马入城的话,曹操就死在这场战斗里了。

生性多疑的曹操都上当了,并且差点丧了命,难道陈宫之智不足以与曹操匹敌吗?

小说中花了较多手笔来写曹操逃脱的不易,先是东南西北四方大将的阻拦,其次是典韦三入火城,最后是曹操骑马险些被吕布撞见。机智地自我掩护后,一代奸雄曹操就从吕布眼皮底下死里逃生了。

事实上,曹操出逃越艰难,另一方面也反衬了陈宫计谋的成功。

犹记得当时吕布不听陈宫的话,偏要留薛兰和李封守兖州,自己帅军追击曹操。后来曹操从细作那得知薛李二人出城掳掠,马上领军直奔兖州。许褚斩李封,吕虔射薛兰于马下,军队溃散了。

吕布失城后不得以奔向定陶,听说曹军也到定陶,于是带领军队前来准备杀曹。吕布又一次不听陈宫的话,擅自进林准备用火攻,立马就上了曹操的当。曹操故意在林子里到处插旌旗,给吕布制造林中有伏兵的假象,引诱吕布进入林子,然后杀他个措手不及。

毫无疑问,最后的结果就是吕布落荒而逃。

陈宫的足智多谋与吕布的有勇无谋形成了鲜明对比,更加突出了陈宫的智者形象。

通过将陈宫与吕布两人进行对比,从而突出陈宫的智慧还体现在小说第十九回。

当时得了徐州的曹操准备攻打下邳,因怕吕布无奈投靠袁术,也就没敢逼之太急。曹操在白门楼前一顿虚假迎合夸奖吕布,弄得吕布为之所动,幸亏了陈宫那一声大喊“曹操奸贼”惊醒了吕布。

念及情况紧急,陈宫让吕布迅速领兵屯居城外,其余的战士留在城内,形成犄角之势。待曹军来时,可互相援助,使曹军腹背受敌。不料吕布却听妇人之言,一再拖延,错过了最好的反击时机。

最后吕布被自己的部下所擒,还被送给曹操,实在是可笑至极。

陈宫聪明又有何用,还不是个吕布一起死于曹操之手,可惜呀。陈宫虽有才华,谁知吕布老是没能听他的劝,积极主动地配合他,固然免不了一起死无葬身之地的悲剧命运。

陈宫只是小说中不太引人注意的次要人物,可我觉得他忠义仁的智者形象,无不让人折服。

在我看来,陈宫是成功的,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亦是成功的。

三国演义陈宫人物分析
陈宫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位悲剧英雄,他智勇双全,忠诚正直,但命运多舛,最终因忠诚于自己的信仰而走向悲剧的结局。陈宫在《三国演义》中是一个备受关注的人物。他初次登场时,便以县令的身份捕获了正在逃亡的曹操,然而,在认识到曹操的雄才大略后,他毅然选择了弃官从曹,共同谋划天下大事。这一举...

咋看待三国演义里的陈宫?
陈宫此人,首先他本身具备一些谋略,可以说也是一位王佐之才。但他在三国里面的作用不只是为张邈、王允、吕布出谋划策,他更大的作用是改变了整个三国之命运!当年曹操刺杀董卓失败,逃至中牟县时被官兵抓获,而陈宫正是中牟县县令。当时董卓可是有重赏的:黄金万两,相当于陈县令三百七十五年的俸禄,外...

解读三国演义谋士---陈宫
但联系起来看,陈宫有着自己的雄心壮志——他要和曹操捆绑在一起一同成就霸业,其中因为蕴含着陈宫的抱国之志、慧眼识才和胆识,就不只是一种义气了,实为明。 陈宫和曹操逃到曹操父亲曹嵩故友吕伯奢家中,吕伯奢家奴杀猪招待曹操,一奴仆随口说了一句话“捆住杀”(实质是捆住猪杀,当时是在大晚上),被正在睡觉的曹...

如何评价三国演义里的陈宫呢?
陈宫是个非常矛盾的人。三国演义中的陈宫,与史实有一些出入,依题主要求,只说演义中人和事。小说中的陈宫,为烘托曹操吕布二人而存在,以陈宫的义、忠映衬曹操的奸诈,以陈宫之多智烘托吕布的无谋,是忠义双全、足智多谋的悲剧人物。(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那时有“雄”而未“奸”的曹操,舍身献刀...

如何评价三国演义里的陈宫呢?
夫陈宫有智迟。李贽对其评价:陈宫之智亦足与操相敌,但布不能用,亦未到出神入鬼妙处。可以看出来对陈宫的评价还是蛮高的。在《三国演义》里陈宫是在第四回出现的,陈宫生性耿直,忠义有节操,有理想有抱负的一个人。当看到曹操是一位以天下为己任的人时,便毅然弃官而追随曹操,对县令一职无丝毫...

三国演义中陈宫是个什么样的人?
嫉恶如仇,爱国爱民,气节高尚的人!

《三国演义》之我眼里的陈宫
读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此书中的军师远不只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可谓是谋士众多,各其所主。 比如说程昱、荀彧、郭嘉、许攸、陈宫等。我想研究的便是陈宫这一人物形象。从整部小说来看,对他的叙述部分算是比较少的了,但这完全不会影响其忠义仁的智者形象的成功塑造。陈宫一人只存在于小说的前二十回,死于第十...

大家来评价下陈宫这个人
我认为陈宫是个很有责任的人,他完全的履行着“居其职,司其责”的原则,一开始弃官是因为执政之人已非陈宫想效忠的人,而后几经辗转,跟随吕布;虽然《三国演义》中的吕布实在是个除了武力无什么可取之处的人,但当时的情况,陈宫不另择明主,我觉得是有他自己的原因的,我个人有少许猜测如下:...

三国演义中陈宫是个什么样的人?
嫉恶如仇,爱国爱民,气节高尚的人!

如何评价《三国演义》中的陈宫
陈宫(?-198年),字公台,东汉末年吕布帐下谋士,东郡东武阳(今山东莘县)人。性情刚直,足智多谋,年少时与海内知名之士相互结交。192年,兖州刺史刘岱在讨伐青州黄巾时战死,陈宫等人主张曹操接任兖州牧。但此后陈宫因曹操杀害边让而与曹操反目,并游说张邈等人背叛曹操迎吕布入兖州,辅助吕布攻打...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