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少奇廉洁轶事

如题所述

亲民:心系群众,人民利益至上
1961年5月,刘少奇在湖南省宁乡县农村调查
时看望乡亲们。

刘少奇对于人民群众总是满腔热情,首先想到的是人民群众的方便问题,以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和利益幸福为重。

1942 年春夏,刘少奇离开淮海区来到山东指导工作。有一次住在东海县夏庄村时,因为房子小、部队多,刘少奇就住在了老百姓的一间屋子里。那屋子右边有个厕所,靠窗口有座石磨。房东经常在半夜三更起来推磨,吵得刘少奇睡不好觉。当身边工作人员为此想要建议房东改换推磨时间时,刘少奇摆摆手坚决不同意,且幽默地说:“你们不让老百姓吃饭还行吗?”刘少奇总是这样首先想到群众的方便,与老百姓同甘共苦。

1956 年以后,刘少奇出去视察的次数特别多,差不多一年当中有三分之一左右的时间下到基层去考察研究。每次外出,行前他总是找身边工作人员谈一次话,除了告诉他们准备去的地方、去的目的任务和去后要找什么人调查等事情外,就是嘱咐他们到外面不准向人家提要求、接受礼物,还特别强调不要让人家接送。他说:“地方上的同志都很忙,不要让人家到车站接送;在那里的活动,一切都听人家的安排。”

那时候,按照国家规定,刘少奇外出要坐专列火车。每到一个地方,人家总是安排他住到高级宾馆去。他为了少给地方添麻烦,有时吃住就都在火车上。由带去的厨师自己做一些简单的饭菜,要工作人员到机关去入伙。1959 年到济南视察工作,刘少奇要找一些同志谈话,便对身边工作人员说:“请他们到车上来吧,我不下去了;一下去,人家又要招待、找房子、安排饭,太麻烦,又浪费钱。”1961 年去东北大小兴安岭视察林区,前后一个多月,他也一直吃住在火车上。
铁道部门有个规定, 遇到专列通过,沿途客货车辆都要让路,以保证首长的行车时间和安全。刘少奇对此特别注意,每次都嘱咐随行工作人员转告有关人员,不要影响客运车辆的正常运行,以免影响群众的旅行,耽误人家的事情。当刘少奇的专列需要在什么地方停留时,他总是让随行工作人员转告铁路部门,把车停到不用的岔道上去。为此,还闹过一次笑话。

那是在浦口车站。列车到站时刘少奇已经睡着了。天快亮时,一列火车通过,响声把刘少奇震醒了,他突然坐起来说:“哎呀,糟糕!车停在站上,影响别人运输了。”刘少奇连忙把随行工作人员吴振英找去询问情况。吴振英告诉他说:“咱们的车是停在车站附近的岔道上,不影响别的车通过。”听了这样的话后,刘少奇的心才放了下来。

出外视察不吃住在专列时,刘少奇定会与群众同吃同住。1961 年春他回乡搞调研期间即是典型例子。

原先,对刘少奇的这次回乡调查,湖南省委严密地布置了安全保卫工作并安排了小轿车陪行。但刘少奇知道后严肃地说:“这次回乡调查一定要采取过去打游击的办法,一切轻车简从,只要一辆吉普车,一定要以普通劳动者的身份出现。”

刘少奇说到做到,身体力行。4月2日,一辆再普通不过的吉普车从袁家岭中共湖南省委党校出发,载着刘少奇开始行驶在他考察湖南农村的一程程路途上。故乡坑洼不平的乡间小路泥泞不堪,吉普车在雨里艰难地前行。对已63 岁高龄的刘少奇而言,这辆吉普车可谓立下了汗马功劳。44 个日夜,他有33 天在田间奔走,走访了宁乡、长沙、湘潭各地10 多个生产大队,累计行程达4000 多公里。他亲口尝过农民充饥食用的野菜、糠粑粑,亲身感受过农民生活的艰难困苦。正因为这样,他收集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

4 月12 日,结束在湖南省宁乡县的调研,刘少奇来到长沙县广福公社天华大队进一步搞调研。依旧没有威武的警车、长长的车队,甚至连谁是首长都不能一眼辩认出,刘少奇和夫人王光美就这样悄悄来到天华大队。下车后,刘少奇夫妇径直住进了王家塘一幢破旧的小屋。房里泥墙已大块大块剥落,屋内十分阴暗。没有玻璃窗户,就用一块粗布挡着;没有床铺,便用两张长条凳架起两块门板代替。地方干部曾建议刘少奇住条件好些的房子,但刘少奇却坚持“和群众同吃同住”,不搞特殊化。第二天,刘少奇即召集大队干部开座谈会。继尔又为了真正切实地了解到实情,避开大队干部,深入到群众中去,请来七位普通农民直接座谈。在天华大队为期18 天的农村调查期间,刘少奇与农民同吃同住,走村串户,倾听农民兄弟的疾苦,了解存在的真实情况与问题,在这里制止了“浮夸风”和“瞎指挥”,做出解散食堂的决定,使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恢复了正常秩序。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9-01
刘少奇是中国共产党人廉洁从政的典范。长期艰苦的革命斗争生涯,锻造了刘少奇吃苦耐劳的品格。他生活淡泊,除了基本的生活要求外,别无他求。“讲党性、求奉献、淡物欲、轻享受”,是刘少奇品行的真实写照。尤其是在革命异常艰难的抗日战争时期,刘少奇始终保持艰苦奋斗品质和人民公仆本色,以身作则,严于律己,从不搞特殊化,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廉政佳话。

1939年11月的一天黄昏,刘少奇在前往华中敌后的途中,来到河南省舞阳县的一个小村子宿营。这个村庄很小,房屋破旧,许多人家都是几代人挤在一间破屋里,警卫员费了九牛二虎之才找到一栋漏气的破草房。进去以后发现,这栋草房四处漏风,还拴着一头猪。刘少奇同志和警卫员进去后,吓得这头猪嗷嗷直叫。在征得老乡同意后,大家从场院找来些麦秸当铺草,靠南墙根一溜散开,就成了大地铺,由于当天走了100多里路,大家都很辛苦,许多人很快就进了梦乡。

这时,刘少奇找老乡谈话还没有回来。负责警卫的同志觉得这阵子行军一天都在百里以上,刘少奇身体又不好,每天同年轻的同志一样风餐露宿,十分辛苦。大家都年轻力壮,苦点累点没关系,可是刘少奇是党中央代表、中原局书记,怎么好叫他跟大家一起挤在猪房里睡觉呢!于是,负责警卫的同志又跑出去,准备向老乡再找间稍好的房子。刚一出门,就碰上谈完话回来的刘少奇,他坚决不让他们再去找房。回到破屋他发现离猪最近的地方还空着,就高兴地说:“这儿不是很好吗?”边说边拎过自己的背包,动手铺起来,没睡的同志争着要和他换地方,他却坚决地说:“别争了,争也没用。”他和衣躺下,很快就睡着了。

选自《红色延安的故事》

刘少奇廉洁轶事
原先,对刘少奇的这次回乡调查,湖南省委严密地布置了安全保卫工作并安排了小轿车陪行。但刘少奇知道后严肃地说:“这次回乡调查一定要采取过去打游击的办法,一切轻车简从,只要一辆吉普车,一定要以普通劳动者的身份出现。”刘少奇说到做到,身体力行。4月2日,一辆再普通不过的吉普车从袁家岭中共湖南省委...

杨靖宇的轶事典故
1929年8月,杨靖宇被刘少奇看作是“得力同志”而被派到抚顺,任中共抚顺特别支部书记,化名张贯一。他一到抚顺,即在西露天矿当上了一名矿工,曾在这里洒下一片深情。为便于工作, 杨靖宇在抚顺欢乐园“福合客栈”4号房间居住。杨靖宇看矿工中山东人居多,便自称是与河南省东北部相毗连的山东省曹州...

洪学智的轶事典故
洪学智前后共送去4批粮食、牛羊和慰问品,并圆满地完成了中央红军伤病员的转送和安置的工作任务。在中央纵队离开黑水、芦花时,洪学智第一次见到了负责中央纵队粮草供应的刘少奇。刘少奇身材修长,态度和蔼可亲,见到洪学智很高兴。他紧紧地握着洪学智的手说:“洪主任,谢谢你了,也谢谢红四军对中央纵队的大力支持,你们送来...

秦万檀传奇·轶事
秦万檀是空军政治部文工团的著名歌手,以其出色的演唱技艺在中南海舞会上受到瞩目。1961年,空政文工团组织的《革命历史歌曲表演唱》因其高质量和深刻内涵,得到了周恩来、刘少奇、林彪等高层领导的高度评价。林彪甚至指示将原本用于电影《农奴》的彩色胶片腾出,专门拍摄这部节目,秦万檀因此成为了电影中的主演。

沈醉的个人轶事
文化大革命期间有人胁迫沈醉写材料揭露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刘少奇夫人王光美是军统特务,因王光美最初与中国共产党发生联系是在天津军事调停期间为中共代表团义务充当英语翻译,而当时中国国民党方面的代表是军统副局长郑介民。这段历史背景使王光美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人诬陷为郑介民所派打入中共的特工。但沈醉...

西柏坡轶事
文章还提及了刘少奇植树、"大路朝天, 各走一边"的趣事,以及敌机为何未轰炸西柏坡的谜团。这些故事不仅展示了革命领袖的亲民形象,也揭示了西柏坡作为安全区的原因。同时,通过对柏坡岭植被变化的描述,展现了历史的沧桑和变迁。西柏坡村民的命运也随着历史的进程发生了改变,从最初的搬迁到岗南水库移民,再...

历史名人的资料
天下的百姓为此遭受了几百年的苦难,迫切的需要统一与安定,在这个历史的关键点上,嬴政站了出来,结束了战乱的局面,建立了天下一统的大秦帝国。这一项功绩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单纯就这项功绩来看,足以震古烁今。在后期国家的治理方面,嬴政统一了文字,统一了车轮,统一了度量衡,确立了郡县制。

城子坦镇人文轶事
11月29日,顾人宜指挥民军进攻水门子(今莲山镇),战斗取得胜利,清复州衙与庄河厅衙面临严重威胁。而这段历史并非仅限于过去,日本统治时期,大连海关城子疃办公楼也见证了那个时代的沧桑。1961年,中央军委、国防部在此地举行的建国后首次大规模陆海空军事演习中,刘少奇、周恩来以及八位元帅亲自乘车...

老醋鲳鱼人物轶事
最终在1963年,电影《自有后来人》受到观众好评。然而在“文革”期间,江青试图篡改《红灯记》的故事背景,将其与刘少奇同志联系起来,以达到政治目的。沈默君因此遭受了不公的待遇,他的名字被从《红灯记》和《南征北战》等作品中抹去。江青的行径揭示了她对艺术的扭曲利用,以及对历史事实的篡改。

申健的人物轶事
刘少奇亲自为他改名字1949年7月,留学美国数年的申振民和妻子熊汇苓及陈忠经历经千难万险,回到了祖国的怀抱。熊向晖此前已经先行回国。 “他们一回到党的温暖怀抱,组织上便指示他们改名字。”申强回忆说,申振民改名为申建,意思是献身于建设新中国的伟大事业。后来,刘少奇主席在一张委任状上给“建”加了一个...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