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让自己思想努力贴近公共思维——面对母亲的爱,要感恩,而且必需要感恩,这就是公共思维.因此,一有“感恩”类的作文题目时,大家就纷纷表达“意志相同的公共声音”,作文的价值取向“千文一面”.这种让“公共思维”取代“个人思想”的作文主题构想方法,让许多同学的作文失去了思想的独特性,很难写出思想独到一面,脱颖而出的好作文.《母亲节不言感恩》这篇作文却将思想的角度“偏离”了公共思维的范围,大家都言“感恩”,“我”却独言“不感恩”.“我”将“恩情”视为“应该”,但“应该”之后要买一束鲜花献给妈妈,是传递亲情,用这样的笔调表达出来的“个性思想”,让人眼前一亮,新鲜合常理.作文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这是真作文——优秀作文的要素之一就是“求真”.
陶渊明(365~427) 中国晋宋时期文学家。一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 生平 陶渊明出身于没落的仕宦家庭。在家族中,他既钦敬曾祖陶侃的积极进取,又特别赞赏外祖孟嘉的冲淡自然。思想中融入了儒道两种精神。前期(41岁以前),他渴望进取,渴望干一番事业,做过江州祭酒,刘裕幕下镇军参军、彭泽令,起主导作用的是儒家精神;但由于儒道思想的矛盾性,又时官时隐,举棋不定。后期(41岁以后)陶渊明因时局动荡,仕途险恶,以及官场政治腐败,门阀制度森严而对现实极端不满,毅然辞官归隐,与官场彻底决裂。义熙四年,即归隐后第二年,他家乡遭焚,生活陷入极端贫困,但他安贫乐道。义熙末年,朝廷征他为官,元嘉三年,江州刺史檀道济劝他出山,他守节不仕。这个时期起主导作用的显然是道家思想。陶渊明的创作包括诗歌和文章两大部分,而以后期的诗歌成就最高。 图片 诗歌 陶渊明是汉魏南北朝800年间最杰出的诗人。陶诗今存125首,多为五言诗。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①饮酒诗。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饮酒诗的诗人。他的《饮酒》20首以“醉人”的语态或指责是非颠倒、毁誉雷同的上流社会;或揭露世俗的腐朽黑暗;或反映仕途的险恶;或表现诗人退出官场后怡然陶醉的心情;或表现诗人在困顿中的牢骚不平。从诗的情趣和笔调看,可能不是同一时期的作品 。东晋元熙二年(420),刘裕废晋恭帝为零陵王,次年杀之自立,建刘宋王朝。《述酒》即以比喻手法隐晦曲折地记录了这一篡权易代的过程。对晋恭帝以及晋王朝的覆灭流露了无限的哀惋之情,此时陶渊明已躬耕隐居多年,乱世也看惯了,篡权也看惯了。但这首诗仍透露出他对世事不能忘怀的精神。②咏怀诗。以《杂诗》12首、《读山海经》13首为代表。《杂诗》12首多表现了自己归隐后有志难骋的政治苦闷,抒发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可见诗人内心无限深广的忧愤情绪。《读山海经》13首借吟咏《山海经》中的奇异事物表达了同样的内容,如第十首借歌颂精卫、刑天的“猛志固常在”来抒发和表明自己济世志向永不熄灭。③田园诗。陶渊明的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这类诗充分表现了诗人鄙夷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充分表现了诗人对黑暗官场的极端憎恶和彻底决裂;充分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认识和对劳动人民的友好感情;充分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作为一个文人士大夫,这样的思想感情,这样的内容,出现在文学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尤其是在门阀制度和观念森严的社会里显得特别可贵。陶渊明的田园诗中也有一些是反映自己晚年困顿状况的,可使我们间接地了解到当时农民阶级的悲惨生活。陶渊明的《桃花源诗并记》大约作于南朝宋初年。它描绘了一个乌托邦式的理想社会。表现了诗人对现存社会制度彻底否定与对理想世界的无限追慕之情。它标志著陶渊明的思想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创者。它以纯朴自然的语言、高远拔俗的意境,为中国诗坛开辟了新天地,并直接影响到唐代田园诗派。 文章 陶渊明现存文章有辞赋3篇、韵文5篇、散文4篇,共计12篇。辞赋中的《闲情赋》是仿张衡《定情赋》和蔡邕《静情赋》而作。内容是铺写对爱情的梦幻,没有什么意义。《感士不遇赋》是仿董仲舒《士不遇赋》和司马迁《悲士不遇赋》而作,内容是抒发门阀制度下有志难骋的满腔愤懑;《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辞官归隐之际与上流社会公开决裂的政治宣言。文章以绝大篇幅写了他脱离官场的无限喜悦,想象归隐田园后的无限乐趣,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和隐居生活的向往和热爱。文章将叙事、议论、抒情巧妙地融为一体、创造出生动自然、引人入胜的艺术境界;语言自然朴实,洗尽铅华,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韵文有《扇上画赞》、《读史述》九章、《祭程氏妹文》、《祭从弟敬远文》、《自祭文》;散文有《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是为外祖孟嘉写的传记;此外还有《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与子俨等疏》等。总的来说,陶文数量和成就都不及陶诗。 江西省九江市陶渊明纪念馆 作品集注 南朝梁萧统曾辑陶渊明的作品为《陶渊明集》8卷,北齐阳休之曾在此基础上增补为《陶潜集》10卷。北宋宋庠曾重新刊定《陶潜集》10卷本。但上述各本均佚。现存版本主要有清代光绪年间影刻本、汲古阁藏10卷本、焦竑翻宋本等。注本主要有元代李公焕《笺注陶渊明集》、清代陶澍注的《靖节先生集》、近人古直有隅楼丛书本,层冰堂五种本,后者称为《陶靖节诗笺定本》。
一、原文: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二、作者: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諡“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有《陶渊明集》。
三、文章赏析:
本文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文章开端,先以美好闲静、“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花林作为铺垫,引出一个质朴自然化的世界。在那里,一切都是那么单纯,那么美好,没有税赋,没有战乱,没有沽名钓誉,也没有勾心斗角。甚至连一点吵吵嚷嚷的声音都听不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那么平和,那么诚恳。造成这一切的原因,作者没有明说,但从“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一句中已隐约透露了讯息:原来归根结底,是因为没有一个高踞人民头上为私利互相攻伐的统治集团。这个幻想中的桃源世界,对生活在虚伪黑暗、战乱频繁、流血不断的现实世界中的人们来说,无疑是令人神往的。作者的简净笔触,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桃花源的气氛,使文章更富有感染力。当然,这种理想的境界在当时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只是作者通过对大同社会的构想,艺术地展现了大同社会的风貌,是不满黑暗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憧憬以及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桃花源中的家庭多为主干家庭(三代同堂),从“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从“男女”、“黄发”、“垂髫”这三个词便可以看出此点。
文章的结构也颇有巧妙之处。作者借用小说笔法,以一个捕渔人的经历为线索展开故事。开头的交代,时代、渔人的籍贯,都写得十分肯定,似乎真有其事。这就缩短了读者与作品的心理距离,把读者从现实世界引入到迷离惝恍的桃花源。相反,如果一开头就是“山在虚无缥缈间”,读者就会感到隔远,作品的感染力也就会大打折扣。“不足为外人道也”及渔人返寻所志,迷不得路,使读者从这朦胧飘忽的化外世界退回到现实世界,心中依旧充满了对它的依恋。文末南阳刘子骥规往不果一笔,又使全文有余意不穷之趣。
四、结合背景文章赏析:
年轻时的陶渊明本有“大济苍生”之志,可是,他生活的时代正是晋宋易主之际,东晋王朝极端腐败,对外一味投降,安于江左一隅之地。统治集团生活荒淫,内部互相倾轧,军阀连年混战,赋税徭役繁重,加深了对人民的剥削和压榨。在国家濒临崩溃的动乱岁月里,陶渊明的一腔抱负根本无法实现。同时,东晋王朝承袭旧制,实行门阀制度,保护高门士族贵族官僚的特权,致使中小地主出身的知识分子没有施展才能的机会。像陶渊明这样一个祖辈父辈仅做过一任太守一类官职,家境早已败落的寒门之士,当然就“壮志难酬”了。加之他性格耿直,清明廉正,不愿卑躬屈膝攀附权贵,因而和污浊黑暗的现实社会发生了尖锐的矛盾,产生了格格不入的感情。义熙元年(405),他坚定而坚决地辞去了上任仅81天的彭泽县令,与统治者最后决裂,长期归隐田园,躬耕僻野。
陶渊明作诗,擅长白描,文体省净,语出自然。《桃花源记》也具有这种艺术风格。它虽是虚构的世外仙境,但由于采用写实手法,虚景实写,给人以真实感,仿佛实有其人,真有其事。全文以武陵渔人行踪为线索,像小说一样描述了溪行捕鱼、桃源仙境、重寻迷路三段故事。第一段以“忘”、“忽逢”、“甚异”、“欲穷”四个相承续的词语生动揭示出武陵渔人一连串的心理活动。“忘”字写其一心捕鱼,无意于计路程远近,又暗示所行已远。其专注于一而忘其余的精神状态,与“徐行不记山深浅”的妙境相似。“忽逢”与“甚异”相照应,写其意外见到桃花林的惊异神情,又突出了桃花林的绝美景色。“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两句,乃写景妙笔,色彩绚丽,景色优美,仿佛有阵阵清香从笔端溢位,造语工丽而又如信手拈来。第二段先以数语描述发现仙境经过。“林尽水源,便得一山”,点明已至幽迥之地;“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暗示定非寻常去处。渔人的搜寻目光、急切心情也映带出来。及至通过小口狭道,写到“豁然开朗”,又深有柳暗花明的韵致。进入桃源仙境之后,先将土地、屋舍、良田、美池、桑竹、阡陌、鸡鸣犬吠诸景一一写来,所见所闻,历历在目。然后由远而近,由景及人,描述桃源人物的往来种作、衣着装束和怡然自乐的生活,勾出一幅理想的田园生活图景。最后写桃源人见到渔人的情景,由“大惊”而“问所从来”,由热情款待到临别叮嘱,写得情真意切,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第三段先写渔人在沿着来路返回途中“处处志之”,暗示其有意重来。“诣太守,说如此”,写其违背桃源人“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叮嘱。太守遣人随往的“不复得路”和刘子骥的规往不果,都是着意安排的情节,明写仙境难寻,暗写桃源人不愿“外人”重来。对桃源仙境,世俗之人寻访无著也不再问津了,而陶渊明自己却从来没有停止过追求,在《桃花源诗》的结尾处就剖露了“愿言蹑轻风,高举寻吾契”的心愿。他以桃花源人为志趣相合的契友,热切期望与之共同生活于桃花源中。
陶渊明成功地运用了虚景实写的手法,使人感受到桃源仙境是一个真实的存在,显示出高超的叙事写景的艺术才能。但《桃花源记》的艺术成就和魅力绝不仅限于此,陶渊明也不仅仅是企望人们确认其为真实的存在。所以,在虚景实写的同时,又实中有虚,有意留下几处似无非无,似有非有,使人费尽猜想也无从寻求答案的话题。桃源人的叮嘱和故事结尾安排的“不复得路”、“规往未果”等情节,虚虚实实,徜恍迷离,便是这些话题中最堪寻味之笔。它所暗示于世人的是似在人间非在人间,不是人间胜似人间,只可于无意中得之而不可于有意中求之,似乎与“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有着某种微妙的内在联络。这虚渺灵奥之区始终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世人是难以揭晓的。它的开而复闭,渔人的得而复失,是陶渊明有意留下的千古之谜,“惹得诗人说到今”。可是,他又在《桃花源诗》中透露了一点讯息,说“一朝敞神界”之所以“旋复还幽蔽”,乃是因为“淳薄既异源”!原来桃源民风淳厚,人间世风浇薄,惟恐“使武陵太守至焉,化为争夺之场”(苏轼《和桃花源诗序》),玷污了这块化外的净土,即使像刘子骥那样的人间高尚之士,也得不到一睹仙境的机缘。
《桃花源记》的故事和其他仙境故事有相似之处,描写了一个美好的世外仙界。不过应当强调的是,陶渊明所提供的理想模式有其特殊之处:在那里生活着的其实是普普通通的人,一群避难的人,而不是神仙,只是比世人多保留了天性的真淳而已;他们的和平、宁静、幸福,都是通过自己的劳动取得的。古代的许多仙话,描绘的是长生和财宝,桃花源里既没有长生也没有财宝,只有一片农耕的景象。陶渊明归隐之初想到的还只是个人的进退清浊,写《桃花源记》时已经不限于个人,而想到整个社会的出路和广大人民的幸福。陶渊明迈出这一步与多年的躬耕和贫困的生活体验有关。虽然桃花源只是空想,只是作者理想当中的社会,但是能提出这个空想是难能可贵的。
此文艺术构思精巧,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络起来。采用虚写、实写相结合手法,也是其一个特点。增添了神秘感。语言生动简练、隽永,看似轻描淡写,但其中的描写使得景物历历在目,令人神往。文章有详有略,中心突出。
寂静的山林中,一间破旧的草屋,几根参差不齐的树枝搭凑而成的篱笆凑成了一个小园子。园中,在秋风中吐露芬芳的菊花开的正艳,只见一人在园中菊花丛中漫步,忽而,他折下一株开得正盛的菊花,自言自语地似是叹息又似怡然自得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生活真是惬意呀,说完,笑着走进了草屋之中。
此人自号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一旦对知识有了新的领会,就会高兴的忘了吃饭。家中贫穷,以至于不避风日,短褐穿结,单瓢屡空,吃不上饭的事也是时有发生。但他自己并不为此而感到伤感,反而常著文章自娱,颇示以志。在生活中,他也并不总依靠亲朋好友,时常也为那南山下的豆苗而‘‘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虽然有时候‘‘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但他依旧没有放弃此中艰辛而又惬意的生活,依旧没有为那黑暗官场中的五斗米折腰。现在,他只是扛着锄头走在下山的路上呢喃道;‘‘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惬意的五柳先生也有幻想。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中无杂树的桃花源就是他的梦想。桃花源中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这就是他幻想中的社会。没有官场中的黑暗,没有世俗中的纷争,没有苦难,没有惶恐,只有朴实的村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永远过著平和、宁静的生活,就算有外人打搅,想着太守,官员报告此事,美丽的桃花源也会让其不复得路。五柳先生的梦想是美好的,与世无争的五柳先生不正适合于此地吗?衔觞赋诗,以乐其志,‘‘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五柳先生难道不是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让我们走近秋风中的菊花中,找寻陶渊明的隐逸之感;走进终南山下的豆苗中,领会陶渊明的惬意之情;走近那美丽而又美好的桃花源中,品读陶渊明与世无争的意境吧!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是这一段吧?
陶渊明理想中的世外桃源是现实中不存在的,他幻想出来的。世外桃源是一个远离战火喧嚣,人们和睦相处,衣食自足,与世无争的地方,像圣经中的伊甸园一般。国外的文学作品中也有很多类似于室外桃源的地方,比如《消失的地平线》中的香格里拉,宫崎骏制作的电影中的“天空之城”。
这段陶渊明列举了后人想找到这个地方,却始终没有找到,我的理解他一方面是想告诉世人不要煞费苦心地去找寻桃花源,毕竟这是他想象的地方。另一方面也因为人们无法到达而一直心怀憧憬。
桃花源记的最后一段给读者留了个悬念,让每个人自己去构想美丽祥和的桃花源。
个人的理解。
劳动节的这天,阳光明媚,微风徐徐。
下午,我们一家人到文曾路,这里是一条新开发的观光道,景色宜人。
下了车,看到了眼里缤纷的花儿:有红色的、有紫色的、十分漂亮。花儿好似很害羞,只肯在绿色中透露出一点点花彩;花儿好似很吝啬,总在绿叶中躲躲藏藏,不愿露出脸来;花儿好似也很调皮,用红灯打破了树的纯绿,草的青翠,又用紫色与粉红色将它点缀,却不认真,东抹一笔,西涂一画。
离开了这百花争艳的地方,我们来到了一条小河流,那里的水十分清澈。水里还有几只蝌蚪呢!你看,它们黑黑的身子,大大的脑袋,长长的尾巴,多像一个小逗号,它们正甩著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我踩着一块块的石头,到了对面。接着,我又上了石梯,我看见了许多不同颜色的三角梅。有红色的,有橙色的,还有紫色的;而它们的形态也是千姿百态的。上面还有几只蝴蝶,其中一只白色的蝴蝶拍动着它的翅膀,翅膀上还有几块斑点,那些斑点大小不一,形状也不一样。它欢快地拍打着翅膀,两只触角不停地在动,好象一位羞答答的少女,在这花丛中“漫步”呢。
再往前走,就来到了厦门市的上李水库。水库像镶嵌在群山中的一块晶莹的碧玉,四周石壁 *** 著斑斑苔痕,她将环抱着她的起伏群山、围绕着她的蓊郁绿树,收进她潋灩的波光里。几只白鹭在水面上来回扑腾,这景象,如诗如画。
惜别水库,回眸附近的上曾山、李山、龙虎山,高林丛树中有不少奇巖怪石若隐若现,不得不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把这些岩石雕塑成林林总总、神形兼备的形象。你瞧,远处不就端坐着一尊慈眉善目、法相肃穆的大佛吗?一转身,又看到一辆威风凛凛的石雕坦克。
凉风习习,我们继续在绿树掩映的公路上行进,路面平坦如砥,转眼间,传说中厦门的桃花源———东坪山就在眼前了。随风送来一缕缕幽香,葱葱郁郁的果园出现了,一畦畦绿油油的菜地,草丛里不时走出趾高气昂的鸡,一只肥硕的鹅在井边曲项向天歌,低矮的木舍与华美的小洋楼错落有致地分布在青翠的田园里,潺潺的流水声撩人心扉。
老人休养中心、供应农家菜的餐饮小店、可供人们烧烤的木竹回廊、融休闲餐饮娱乐生态观光为一体的稻草人山庄、明镜般澄澈的水库、可以远观大海的高台,恬静、幽美中又添了些许野趣和快乐。徜徉在这都市里的村庄,芒果树花瓣雪一般纷纷扬扬,多希望太阳可以停住,时间可以停住啊!
劳动节的这天,我们过得那么快乐,也放松了自己!
这些资料是在4399鹅故事大全上面找到的,快来一起搜寻吧
陶渊明虚构了一个 人人平等 人人劳作 没有压迫,没有纠纷 的理想社会 同时表达了当时人们对当时生活的不满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靠捕鱼为生。(有一次渔人)沿着小溪划船,往前行,忘记了路程多远。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溪水两岸几百步以内,没有别的树,全是桃花,地上芳草鲜嫩美丽,落花繁多。渔人对此感到非常诧异。(渔人)又向前划去,想划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没有了,(在那里)便看到一座山,山边有个小洞,隐隐约约好像有光亮。(渔人)就离开船上岸,从小洞口进入。起初洞口很狭窄,仅能容一个人通过。(渔人)又向前走了几十步,一下子变得开阔敞亮了。只见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土地,明净的池塘,桑树竹林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互相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村里面,来来往往的行人,耕种劳作的人,桃花源里的人的衣着装束都像桃花源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
(桃花源的人)一见渔人,竟然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儿来的。(渔人)细致详尽地回答了他们,人们就把渔人请到自己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款待他。村里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客人,都来打听讯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率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个与外界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绝了。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这个渔人一一的给(桃花源中的人)详细地诉说他知道的事情,(他们)听了都很感叹惊讶。其余的人又各自邀请渔人到他们家里,都拿出酒菜饭食来款待他。(渔人)居住了几天,告辞离开。这里面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界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沿着先前的路回去,(一路上)处处标上记号。(渔人)到了武陵郡,便去拜见太守,把这些情况作了禀报。太守立即派人随同他前往,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结果迷了路,再也找不到通向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人刘子骥,(是个)高尚的名士,听说了这件事,高兴地计划要去(探访)。没有实现,不久生病死了。此后(再也)没有探访(桃花源)的人了。
《桃花源诗并记》的序,体裁:散文
一个虚构,包含了作者渴望无压迫无剥削无纷扰,人人各尽其能参加劳动,老人孩子都生活的幸福愉快,人与人关系融洽而友好的社会理想。
应当说,作者这一社会理想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和否定,在客观上反映了人民摆脱压迫、剥削的要求,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桃花源这种地方,是虚拟的,不可能存在的。
求采纳
当导游,介绍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的作文600百字
韵文有《扇上画赞》、《读史述》九章、《祭程氏妹文》、《祭从弟敬远文》、《自祭文》;散文有《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是为外祖孟嘉写的传记;此外还有《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与子俨等疏》等。总的来说,陶文数量和成就都不及陶诗。 江西省九江市陶渊明纪念馆 作品集注 南朝梁萧统曾辑...
介绍桃花源的导游词
介绍桃花源的导游词1 世界上有两个桃花源,一个在您心中,一个在重庆酉阳。一千六百多年前,晋代大诗人陶渊明写下了《桃花源记》,留下了一个令世人追逐的世外桃源。 酉阳桃花源地处长江上游地区、重庆东南部酉阳土家民族苗族自治县,距重庆主城九区360公里,从重庆市区出发经G65包茂高速即可到达。 重庆酉阳桃花源是...
介绍桃花源的导游词
介绍桃花源的导游词范文如下:大家好!欢迎来桃花源旅游观光! 桃花源位于常德市西南部,东晋诗人陶渊明先生的《桃花源记》 使桃花源名扬天下。千百年来,桃花源以其幽静秀美的独特风貌,吸 引了无数慕名而来的游客,曾令多少游人迷恋,陶醉!她以红树、青 山、斜阳古道闻名,山中幽谷深深,曲涧潺潺,藏凤聚气,...
描写桃花源的作文
我好似找到了陶渊明的世外桃源,我见到了刘禹锡的陋室,诸葛亮的草庐与西蜀扬雄的旧居。我不由得赞叹:What wealth the show to me had brought:这奇景赋予我们多少财宝! 现在,这样的桃花源可能已经很少了,我的桃花源只存在于我的幻想之中,虽然它可能永远是一个美丽的梦。但我相信,或许有一天,这种美丽的梦,将不是...
桃花源导游词范文5篇
桃花源,一个充满历史与诗意的道教圣地,以其古朴典雅的建筑和《桃花源记》的传奇故事而闻名。此地自古以来便吸引着文人墨客,如颜延之、杜甫等都曾为之倾倒。其独特的景观包括红树、青山、桃花林,以及富有象征意义的景点如穷林桥、菊圃和渊明祠。穷林桥以"欲穷其林"寓意,菊圃则展示了陶渊明的隐逸...
再寻桃花源 作文500-600字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下了车,远远望见了一条小溪,心中便默念起《桃花源记》中的句子来。再与这实际景观来对比,却发现岸上的“芳草”、“落英”不见踪影,心中难免有些失望。“或许是因为岁月流逝,变得有些不同了吧”。我自我安慰地想。不知这桃园中的桃花是否还灿烂依旧?步入园林...
这一篇关于桃花源记的导游词二百字左右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来桃花源旅游观光! 因为东晋诗人陶渊明先生的《桃花源记》使桃花源名扬天下。千百年来,桃花源以其幽静秀美的独特风貌,吸引了无数慕名而来的游客!她以红树、青山、斜阳古道闻名。传说武陵渔郎所逢桃花林,正是这片林子。 现在登上的这座桥,叫“穷林桥”,以《桃花源记...
桃花源记导游词400字
桃花源位于常德市西南部,东晋诗人陶渊明先生的《桃花源记》 使桃花源名扬天下.千百年来,桃花源以其幽静秀美的独特风貌,吸 引了无数慕名而来的游客,曾令多少游人迷恋,陶醉!她以红树、青 山、斜阳古道闻名,山中幽谷深深,曲涧潺潺,藏凤聚气,泻灵溢韵, “水回青嶂合,云度绿溪阴”,当大家沉浸在“偶...
陶渊明桃花源记写作文
1. 写我怎样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的作文 读完《桃花源记》后,我深深的被起吸引,陶渊明先生用淋漓尽致的字句构造了一种安详、宁静的环境。 “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一句让人浮想连篇,仿佛我已身处于这篇幽幽桃花林之中。桃花盛开,勃勃生机,宁静优雅,顿时使人飘飘渺渺、若已成仙。粉红...
桃花源记仿写文言文500字
【篇一:改写桃花源记成散文600字】 我是一个住在武陵的渔民。 有一天,我坐从船沿着溪前去.忽然不知不觉来到了桃花源的境外,这里的景色多美啊!我沿着两岸划船走了几百步。花、草、树都鲜艳美丽。“这里真是太美了!”我感到非常诧异。便顺着河水来到了桃林的尽头。我眼前是一座高耸的山,这座山有一个小洞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