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六出祁山是为了将蜀汉的国内矛盾转移到战争上,虽然他深知“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从益洲出兵很不利也仍然苦苦为蜀汉存亡寻求希望,应该说我对诸葛亮的尽心尽力是很佩服的。
但是另一方面,这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内部矛盾,反而因此更加剧了蜀汉百姓的负担,引起益州集团的不满,成为蜀汉后期的灭亡的重要原因。这到底是对是错呢?
如果这么做是错的,是从何时错起的呢?荆州的失守是不是就注定了蜀汉的灭亡呢?(我是看了易中天品三国后一直想不通的,希望各位多给意见,不论什么样的意见,我都欢迎,写的不足之处请见谅,谢谢了)
前几楼一直认为应该休养生息,我不否认这种做法,但是应该注意的是,当时的蜀中已无大将,诸葛亮和魏延等人年龄已经很大了,休养生息以后是否会得到后起之秀,还是个迷,而岁月与忧愁可能已使名将名相力不从心了,那么到时,依靠什么起兵呢?一个贪图安乐的昏君?一群唯唯诺诺的大臣?一批渴求安逸的士兵和百姓?没有战争的警醒还有什么去阻止这个国家的灭亡呢?
而诸葛亮的计划是大军出陇右,沿祁山而进,我们要注意他的政策不是直取长安,而是先取西凉,再回过头取长安.这个计划的可行性有四点:其一,地形较凌乱,便于隐蔽行军;其二,西凉是曹操晚年才吞并的,操控较单薄;其三,马超马岱的西凉旧操控实力还和当地土豪我们有联络;其四,西凉兵微将寡,单独抵御不了诸葛亮大军的进攻,而长安援军要声援必要过祁山沿线,便于诸葛大军的阻拦.
如果是先取长安然后取西凉行吗?答案很简单:不行!如果直攻长安的话,能否取的长安这座易守难攻的城市暂时不论,就是侥幸攻下来,下一步就会堕入曹魏的河南方面军与西凉方面军的夹攻中,诸葛兵少于曹魏,效果肯定是失利无疑。
其实,各位只需稍加留心,就会发现:早在刘备称帝前后,北伐的第一个政策就定位在西凉了.如不是西凉,刘备为什么只封马超为凉州牧,而别人都未封其他的州牧;刘备取西川后按与东吴的条约是还荆州,而他赖着不还荆州的遁词就是取凉州后还荆州,这两方面印证着取华夏的总计划是要先取西凉,再攻长安,然后出潼关取华夏.诸葛亮再此后的六出祁山,政策大抵是如此.他在实行刘备的计划算了.
这时,魏延献上了一个恰当斗胆的主张:自己带5000精兵翻越秦岭出子午谷,10天抵达长安。如果能强占长安,那么关中地区能够一举平定。长安守将是靠父亲是夏侯渊和是曹操的驸马这两个裙带关系爬上来的夏侯懋,未必有真才实料,如果狙击的话有成功的时机。但是“成功”拿下长安能再“成功”守住吗?首要,以蜀汉成都有4万的防卫兵力来看,以魏国的国力长安守兵也不会少于4万。
那么即使狙击,以翻山越岭精疲力尽的5000兵狙击有稳固防护的8倍于自己的兵力,成功的几率会有多大?即使强占长安,魏国马上集结部队对长安反围住,来个里应外合,5000兵恐怕要全军覆没了。也就是说:在兵力不占优(但也别差的太离谱),其实是两国归纳实力不同太大的情况下,魏延的计划几乎没有成功的可能。
三国时期的蜀汉政权一向打着“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的旗号,摆在晚期诸葛亮面前的情况是,蜀汉实力过于微小,而想要完成克复华夏是不行能在短期内结束的,需求蜀汉几代人的斗争方可,就像旧日大秦帝国一样,所以说诸葛亮的北伐不再克复华夏,而在消弱曹魏实力,添加蜀汉实力,这也就是为什么诸葛亮北伐会走祁山这条路。
汉中和关中被秦岭所隔,诸葛亮北伐的出动戎行路途只能在于秦岭中的几条路途,而祁山能够说是最绕的一条路,之所以挑选兵出祁山,一点是祁山这条行军路途正好沿着西汉水,利于后勤补给亦可在兵败后快速撤回汉中,更重要的是占据曹魏的陇右之地,获取人口资源,在军事态势上,有可形成对曹魏的夹攻态势,占据陇右之后休养生息,逐渐蚕食曹魏边境,墨守成规克复华夏。
诸葛亮六出祁山是对还是错
“六出祁山”通常指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出兵北伐曹魏的军事行动。史书记载诸葛亮北伐曹魏时仅有两次出兵祁山,而“六出祁山”的说法出现于小说《三国演义》,由于《演义》在民间的影响力较大,因此“六出祁山”也渐渐成为诸葛亮北伐的代名词。
诸葛亮六出祁山,对还是错
三、诸葛亮“六出祁山”没有完成“北定中原”统一大业的原因。 诸葛亮“六出祁山”没有完成“北定中原”统一大业的原因并非战略之失,而是有其客观的原因,也有主观原因。 1、建兴十二年(234)诸葛亮在日夜操劳下病役于伐魏前线五丈原大营,这不仅对蜀汉伐魏不利,且对蜀汉政治本身是一重大损失。虽有姜维接替前线指...
诸葛亮六出祁山都失败了耗尽蜀国国力这种说法对吗?
1:诸葛亮没有六出祁山,出祁山只有两次。如果说“出祁山”是北伐的意思也不对,诸葛亮北伐只有五次。2:诸葛亮北伐并没有任何史料描述消削弱蜀国国力。三国志蜀书五诸葛亮传所述【田畴辟,仓廪实,器械利,蓄积饶,朝会不华,路无醉人】【军资所出,国以富饶】3:实际上穷的是魏国,列举部分史料。
诸葛亮六出祁山对不对 ???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曾率蜀汉军队六次出祁山北伐攻魏,前后历时七年,皆以失败告终。正史中诸葛亮用兵祁山只有两次。诸葛亮“六出祁山”的英明果断决策,是贯彻落实《隆中对》策,北定中原,兴复汉室,以成霸业的正确军事举措和重要战略方针。有其重要战略意义:1、“六出祁山”得蜀取陇。使蜀陇连成...
诸葛亮六出祁山是他最大败笔吗?
意气做事,用人错误。在出征途中,魏延献策:“取路出褒中,循秦岭以东,当子午谷而投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 如此行之,则咸阳以西,一举可定也。”诸葛亮对魏延有偏见,不仅不用其计,还嘲笑说:“… 汝欺中原无好人物 … 。”使魏延很不高兴。后来司马懿对张郃也说:“诸葛亮平生谨慎,未...
诸葛亮六出祁山是真的吗?
严谨地说,六出祁山是不准确的。诸葛亮五次北伐,只有两次是出祁山(第一次和第四次北伐)。六出祁山的说法按照次数来说是不对的,但其表示的意思——“诸葛亮多次出兵伐魏”这件事是真的。
史上诸葛亮六出祁山,实际上是否有六次呢?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六出祁山的说法并不是真的,历史上诸葛亮总共五次北伐,其中只有两次兵出祁山,另外一次是防守战。据《三国志•诸葛亮传》中记载,诸葛亮确实与魏国进行过六次战争:第一次是建兴六年春,由斜谷道取眉,使赵云、邓芝为疑军,据箕谷,魏大将军曹真举众拒之。第二次是建兴...
孔明出祁山正确与否
解析:首先先要确定,演义上所谓的“六出祁山”及其过程,十成里有九成是虚构的。从建兴六年到十二年,短短七年间,诸葛亮四次亲统大军北伐。第一次确实出的祁山,因为被张郃击破街亭,“拔西县千余家,还于汉中”。当年冬天,诸葛亮“出散关,围陈仓,曹真拒之,(诸葛)亮粮尽而还”,“魏将...
为什么说诸葛亮六出祁山是错误的?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三国演义六出祁山】诸葛亮六出祁山是自强不息,还是不可而为?
正因为如此,人们一直对 诸葛亮 六出祁山给以高度的评价,并把 诸葛亮 六出祁山的精神当做自强不息的动力。2.知其不可而为之 我们评价一件事情的时候,既要看做这件事情的动机和目的,也要看这件事情的结果及影响。 诸葛亮 六出祁山的目的是什么呢?用他自已的话说就是“兴复汉室,还于旧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