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影评

如题所述

跟《海角七号》一样,在上映前,没人会相信《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以下简称《那些年》)能创下如此惊人的票房记录。但《那些年》跟《海角七号》不一样,在台湾以外,它在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也走出了匪夷所思的票房曲线,大有行销亚洲之势。
  
  恰好是这一年,《那些年》有一个绝佳的对比参照物,那就是魏德圣的重磅大作《赛德克·巴莱》。不知是否参考了取名学,两部电影的片名都是既绕口又不好记。可对九把刀和魏德圣来说,他们用不同的方式去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这已经是一种成功。如果一定要分出个孰轻孰重,在我看来,或许九把刀的成功更加不易。
  
  不过,这并不是说,九把刀比魏德圣和钮承泽拥有更多的运气。就像九把刀反省的,他写书那会,最早几年,书的销量都非常糟糕。到了搞电影,他拍了短片合集《爱到底》里的《三声有幸》,评价也不咋地。先于《那些年》上映的《杀手欧阳盆栽》,好像还是不行。到了《那些年》上映,九把刀估计都做好玩一票就跑的心理准备,岂不料,他不仅红了,而且爆了。
  
  《那些年》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因素,比如它脱胎自偏文艺的台湾青春片,又大胆融入了商业的性喜剧。它有异常传统的爱情诉求,又摆出了热血励志的坦然和大度。如果一一道来,或许,《那些年》的成功可以从九把刀本人讲起。先不管观众是否会被电影打动,你首先要确保自己能被打动。一旦如此,那就不能光靠一张嘴巴,而是要回到过去,还原真实。影片拍的是九把刀的个人经验,真名柯景腾、记忆中的彰化、就读的精诚中学、追求的女孩沈佳宜、身边的形色好友,这些都是确凿无疑的事实。
  
  在拍摄和改编自身的经验上,侯孝贤和杨德昌给台湾的后辈导演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冬冬的假期》、《童年往事》到《恋恋风尘》,从《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多桑》到《红柿子》,新电影的导演们贡献了几十年的时代经验,在台湾解严后的艺术领域里处于领先的位置。这些东西在以往的台片里头是看不到的,要么不允许表述,要么会遭遇层层盘查。拿台湾新电影来比较,好像有点太重了。就说魏德圣、钮承泽、林书宇这批人,魏德圣的个人经验还没出现,钮承泽把《艋舺》献给了道上的兄弟林小明,《九降风》里的小汤是林书宇的影子投射……而借助《那些年》,九把刀一步到位,直接把自己的故事搬上了银幕。
  
  对真实的还原程度上,《那些年》可能做到了百分之八九十。不过,电影的最大看点却来自九把刀的想象创作——也就是婚礼上的高潮亮点。在这个虚拟的场景当中,爱情就像《两小无猜》里的纯真游戏。敢不敢?继续下去,一定要。很多人以为,之前的婚礼出场,那已经是煽情的极限了。结果,九把刀把一份尘封的爱突然拔高,又重重摔下。化作尘埃的爱恋,它们居然也会有落地的声音。当然,真相党并不这么认为,毕竟艺术还是需要一些加工美化。就像九把刀说的,186公分、又高又帅的柯震东跟他本人非常的接近……但是,所有人都知道,那是一个善意的玩笑。
  
  具体于电影本身,《那些年》有一个青春偶像片的外壳。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前面说到的柯震东。假设,主人公是勃起那副模样(现实中很可能如此),故事一样进行,那多少会妨碍到观感。新人身份的柯震东表现不错,陈妍希的选角则是天造地设了。或许,内地导演的缪斯们只是潜规则对象,但是,九把刀绝对把陈妍希当做了初恋情人沈佳宜,哪怕看上去,她只是比一般的女星漂亮那么一点点。再加上制片人里有“偶像剧教母”柴智屏的名字,《那些年》的模样并不是太难想象。反映在电影里头,海边一段是标准的小清新风格,而圣诞节一段,甚至是一有台北的场景,那就不可避免地粘带上偶像片的气质。
  
  很多人提到,在电影语言上,《那些年》并没有多出彩(婚礼上的升格镜头是个例外)。考虑到九把刀是个写网络小说的,没读过电影又是第一次拍长片,这的确是个问题。但是,像胯下出场到对抗教官、两场大雨和情感关系变化的设置,九把刀又做的很到位。可以说,在讲故事的方法上,《那些年》做的并不差。九把刀从小爱看漫画,漫画格子就好比分镜头,他知道观众喜欢什么。片中有很多地方都看得到漫画的影响,像提及井上雄彦和樱木花道,像那些夸张的动作造型和动画特效(包括陈妍希在结尾彩蛋的表情),倒也投一部分观众所好。
  
  当九把刀高喊人生就是不停的战斗,我想,他最大的敌人一定叫无聊。爱恋之余,《那些年》更多时候在跟无聊作战。就像堂吉诃德的风车大战可以理解为无聊,被太阳暴晒的马小军无聊地闻到了烧荒草的味道。在柯景腾看来,学习是最无聊的一件事。沈佳宜告诉他,人生本来就有很多事情是徒劳无功的,他不明白。当他追求起沈佳宜,他就慢慢明白了,自己不再无聊。一到失去了沈佳宜,他的大学就布满了空虚无聊。
  
  除了拿捏年轻男女的恋爱感受,友情成为了爱情的背景,在细节上,《那些年》还做了大量铺垫,营造真实的时代感。从开场的三张(张雨生、张学友、张惠妹)到黄舒骏《改变1995》里的《恋爱症候群》,从僵尸片的插入演绎到AV的疯狂流行。可以想见,有人会不解,也不喜欢,但是,它要的就是那会心一笑。影片里少不了九把刀的文字游戏,像每个故事都有一个胖子、直接用粗口来表达感受,台词效果很好。
  
  从开头咬苹果、中间送礼物到引自圣经的You Are the Apple of My Eye,问及将来想做什么,柯景腾篡改了乔布斯的“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他说,我想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让这个世界因为有了我而有一点点的不一样。而看上去,跟以往的青春片相比,《那些年》是有一点点的不一样。很多导演爱青春也爱刀子,不搞点残酷,后来谁死了,好像不符合常理。九把刀的名字有许多把刀,但令人欣慰的是《那些年》无关那些,只有爱情。也有人说了,这部电影是没有刀,但是,它有很多的枪,疯狂的手枪……
  
  “我相信大多数人的成长,都跟这个故事一样,并没有刀光剑影、打打杀杀,也没有摇头磕药、夜夜笙歌。”台湾青春片里,在情感基调上,《那些年》比较接近《蓝色大门》。只是,比起《蓝色大门》全篇的青春过去,《那些年》却打通了时间,用一场婚礼让电影院观众完成了情感代入。
  
  这是一部形式大于风格的电影,也是一部标准的私电影。面对爱之地久天长,多多少少,《那些年》还是有一股伤逝的味道。当柯景腾用跑步来宣泄失恋痛苦和青春无奈,他在操场跑道上躺下,背后的白色跑道恰好是一个十字架的形状。他如同被钉在上面,献祭了自己的青春,毫无保留地付与世人。事情一旦做到这样,《那些年》能风靡港台甚至是内地,那不就很好解释了?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2-02
“被你喜欢过,就很难觉得别人有那么喜欢我” 久违的台湾青春爱情片,不差于《初恋那件小事》,媲美《小情人》,略逊《蓝色大门》。婚礼出场的音乐“人海中遇到你”一出就直接把眼泪震出来了。青春是我们这些年唯一的灵与肉,或许遗憾更美。最后那个激情kiss点亮了整个电影。“新婚快乐,我的青春“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02-13
如果你是80-90后,我推荐你看。看完后,我只能说一声“感动”。我相信,每个男仔,在那些年里都会有自己心中的沈佳仪。的确,这部电影感动了我,特别是最后。虽然不是一个完美的结局,但却是那么的自然,那么的令人想起往事。我已经看了好几次,还是喜欢。推荐你看!!!
第3个回答  2012-06-05
真是的 ,虽然《初恋那件小事》的 男女主角一波三折,丹最终的 结果 过 都 是 很 好 的 嘛,看这个,金额结果 太不 爽了 啦 ,看 得我 就 不 舒服,还 写得男主角那么 大度量,太 过分了, 女 主角最后的归宿也太 ‘悲惨’了 吧 ,气愤.............
第4个回答  2012-06-05
真是的 ,虽然《初恋那件小事》的 男女主角一波三折,丹最终的 结果 过 都 是 很 好 的 嘛,看这个,金额结果 太不 爽了 啦 ,看 得我 就 不 舒服,还 写得男主角那么 大度量,太 过分了, 女 主角最后的归宿也太 ‘悲惨’了 吧 ,气愤.............
第5个回答  2012-02-01
我觉得应该不错。
因为我向往。

怎么评价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
2011年上映的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是台湾青春爱情片的经典。不但在市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并且形成了一时文化风潮,掀起当年大量从学校出来的年轻人,对于曾经感情的记念。当然,这些年轻人对大学生涯爱情逝去的怀念,没有胡夏那首主题曲《那些年》,在街头巷尾的唱了好几年罢了,年轻人...

你青春中的那个女孩——《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影评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是一封寄给青春的信,描绘了属于每个人的青春图景,承载着我们对爱情的憧憬与渴望。电影中的每个角色,都成为了我们青春记忆中的一抹色彩,无论是遗憾还是美好,都成为了我们青春的一部分。电影开篇的一句台词:“人生中发生的每一件事情都有它的意义!”这句话,道出了...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影片评价
在日本东京影展上,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放映时,收获了观众的积极反响,得到了全场观众的好评。这次影展的成功证明了台湾电影在国际舞台上的实力和影响力,也进一步印证了魏德圣对于电影制作理念的正确性。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的影评
那里,有我们曾经幼稚的青春;青春里,有与我们携手共度的死党;和死党形影不离的岁月里,有我们共同心仪的男孩和一起追的女孩。我们深深喜欢的,其实是当时尽管傻气到底也要理直气壮幼稚的自己;以及和自己一样傻气,却总在关键时刻心甘情愿陪自己失落的同伴。柯景腾的平行时空存放著我们挚爱的『青春』...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影片看点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以其深刻的主题和细腻的情感吸引着观众。电影以一句美囯谚语“你是我生命之中最珍贵的人”开启,通过一个普通苹果的镜头,暗示了主角对女主角的珍视。影片的第一个场景中,桌上的草稿本和随风摆动的白色衬衫,以及镜中模糊的面孔,都预示着一个看似平淡但情感丰富的故事。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观后感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观后感范文1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这部影片很多人都看过,我看过的次数也不少,每个人对它都有不同的想法,在我认为,它之所以那么火,是因为它的剧情,实在太贴近我们的生活了,是一个很现实的剧情,人往往在拥有时不懂珍惜,失去时除了接受,我们还能做什么呢? 这影片的结尾才出现...

要一篇《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电影的观后感。
看了一下《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写一些想法,像沈家宜这样的乖乖女,品学兼优,才貌双全,自然是很有魅力,喜欢她的人肯定很多,一个班的男同学都在追,挺有趣的。最让人纠结的是,在放孔明灯时,沈家宜要给柯景腾答案,柯景腾说不要说出来,他说他不想要她这么快就拒绝他,他想得太悲观...

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讲述了怎样的剧情,是否好看呢?
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一个落后乡村的故事。影片走的是温情风格,有治愈情节在里面,豆瓣评分很高的,挺好看的。故事的背景在一个学校里面。人物主角张老师,为了自己心里的那份情怀,去贫困潦倒的地方,承担自己育人的责任,在那里的孩童有问题的情况下,老师能够从容的解决孩子之间的矛盾。在孩子成长的路程上做...

要一篇《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电影的观后感。
。。二是圣诞节沈佳宜和柯景腾一起放孔明灯的那个画面。沈佳宜对柯景腾说、我现在就可以告诉你我的答案、也许是柯景腾觉得沈佳怡会拒绝、不够自信。又或者是其他原因。结果是柯景腾没有要听。这个画面、也就预示着她们这段恋情的也就是这个故事结局。。。三就是最后柯景腾参加沈佳怡的婚礼那个画面了。与其...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结局看不懂,谁说下(电影版的)
影片就是这样,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那么多次的选择,那么多的如果,只要其中一项选择发生改变,今天也许就不是这个样子,柯景腾和沈佳仪在年少赌气的日子里,如果有一方妥协再努力一点点,结局也许就会不同。但今天就是今天,结果就是结果,空留下彼此的遗憾了。所以我认为男女主人公最后的对白,看似轻松...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