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秋战国时期,哲学家们开始对认识的来源、可能性与主体能力进行考察,形成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认为,知识的获取可以通过学习、经验积累以及理性思考,这体现了一种感性与理性并重的合理思想。孟子则发展了孔丘的唯心主义成分,提出了一种错误的“生而知之”的理论,强调通过内心探求来获得知识,形成了“反求诸己”的唯心主义认识路线。然而,孟子依然重视主体的认识能力。
道家学派《老子》提出“不出户,知天下”,强调通过神秘直觉方法体验“道”,达到与道“玄同”的境界。这是一条神秘的唯心主义认识路线。庄子接触到了认识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矛盾,提出了相对主义的认识论基础,但陷入了怀疑论和不可知论。
墨家学派反对“生而知之”的先验论,主张感觉经验是认识来源和真理性标准。墨翟提出了关于判断言论是非的“三表”或“三法”,强调以历史经验、直接经验和社会政治实际效果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墨经》继承和发展了墨翟认识论思想中的唯物主义倾向,提出“知,接也”的朴素反映论观点,初步联系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
齐国稷下的唯物主义者明确区分了主体与客体,强调“知”是主体对客体的认识,“治心”与“修此”对于“知彼”的重要性。他们初步揭示了主体在认识中的作用。
战国末期的荀况批判并发展了先秦诸子的认识论思想,建立了系统的朴素唯物主义认识论体系。他强调感觉经验是认识的来源,并通过理性思维加工整理知识。在知行关系上,荀况认为“行”比“知”更重要,提出了“辨合”、“符验”作为认识的真理性标准。
汉唐以后,东汉的王充从唯物主义出发,提出了“实知”、“知实”说,并强调“不徒耳目,必开心意”,认为只有任耳目与开心意相结合才能辨明虚实、判定是非。
唐代的刘禹锡在朴素辩证法思想基础上,提出了天人交相胜的命题,区分了“天之所能”与“人之所能”,并指出了天人彼此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体现了把主体与客体结合起来考察的思想。
宋、明时期,围绕知识来源与知行关系的问题,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进行了长期论争。程朱学派认为知是人所固有,但必须通过格物致知,强调知是行的基础,宣扬知先行后。陆王学派从主观唯心主义出发,强调知识来源于内心,提出了“知行合一”说,抹煞了知行界限。
明清之际的王夫之在唯物主义宇宙观基础上,运用朴素辩证法思想批判、改造了佛学中的能、所关系,论述了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辩证认识观,坚持唯物主义原则,主张通过格物穷理致知的功夫发展认识能力。他坚持唯物主义反映论原则,认为正确认识必须与客观对象相符合。
近代中国资产阶级在认识论方面缺乏独创性研究。严复接受了英国唯物主义经验论的影响,运用西方实验科学和逻辑的归纳方法,批判封建独断哲学的先验论。章太炎强调概念抽象的用途,具有唯理论倾向。孙中山探讨了认识论问题,将知的范围扩大至宇宙,赋予行新的内涵。在知行关系上,他提出了知难行易说,虽然包含合理的因素,但也存在轻视实践的缺点。
认识论是探讨人类认识的本质、结构,认识与客观实在的关系,认识的前提和基础,认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及其规律,认识的真理标准等问题的哲学学说。又称知识论。唯物主义认识论坚持从物质到意识的认识路线,认为物质世界是客观实在,强调认识是人对客观实在的反映,申明世界是可以认识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则进一步把实践作为认识的基础,把辩证法运用于认识论。
认识论中国哲学史
明清之际的王夫之在唯物主义宇宙观基础上,运用朴素辩证法思想批判、改造了佛学中的能、所关系,论述了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辩证认识观,坚持唯物主义原则,主张通过格物穷理致知的功夫发展认识能力。他坚持唯物主义反映论原则,认为正确认识必须与客观对象相符合。近代中国资产阶级在认识论方面缺乏独创性研究。严复...
中国哲学史基本概述
中国的世界观理论体系,作为中华民族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起源于殷、周时期的早期萌芽。这一哲学思想在春秋末期逐渐形成,战国时期更是进入了百花齐放的繁荣时期,彰显了丰富的内涵和多元的视角。历经三千多年的发展,中国哲学的历史可以划分为三个主要阶段。首先,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时期,哲学思想在这...
怎样研究中国哲学史
一、中国哲学史一辞有二义:一是指的中国历代哲人从事创造哲学之全部活动之自身;一是指的哲学史家对于中国历代哲人从事创造哲学之全部活动之纪述。此二义,前者名曰客观的不成文的中国哲学史,后者名曰主观的成文的中国哲学史。二、怎样研究中国哲学史一问题,是问的怎样研究客观的不成文的中国哲学史,...
中国哲学史史料学对象与范围
实物史料主要指甲骨、钟鼎、石鼓等,因其文字记载而具备哲学史料意义,实则属于文字史料范畴。口传史料主要涉及兄弟民族流传的哲理性谈话、史诗等。就内容而言,中国哲学史料涵盖自然观、认识论、伦理学、社会历史观等四大范畴。自然观,又称宇宙论,探讨“天道”或“道体”的学说。认识论,又称知识论,关...
中国哲学史读后感
纵观中国哲学,无论儒家道家还是法家,都把关注点放在具象的人伦关系上,所以被认为是典型的实用主义哲学。除了最为熟悉的儒家、道家外,最让我感兴趣的是墨家。墨家的认识论理论是一种朴素的实在论,墨家中人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中华民族先秦的科学家,这自然让我这个学工科的大学生产生了巨大兴趣。在墨子的著作中,还有...
本人一业余哲学爱好者,应该如何系统的看书,最近发现哲学的边沿学科太多...
要学哲学最好先从哲学最基本的原理学起,即不能零散的学习,也不能一开始就去啃那些哲学专著,必须系统地掌握哲学四个板块的基本知识,,一是:物质观,二是:辩证法,三是:认识论,四是:历史观,这四个板块知识各具独立性,又相互呼应,形成一个整体,只有掌握这四个板块的基本知识,才可以去...
解说教育哲学发展的历程?
讲人生问题的哲学叫做人生哲学,讲认识问题的哲学叫做认识论。中国哲学史在明清之际以前,以讲人生哲学、研究人事或人伦为主,而不注重认识论,从而也不重视对于宇宙之研究,不重视宇宙论。明清之际以后,中国哲学开始转向主客二分思想,开始注意主体性或自我意识的原则,这才使认识论问题逐渐成了中国哲学的重要问题。发展...
高中有哲学吗
高中教育通常都会涵盖哲学的部分。1.在高中阶段,学生通常会接触到一些哲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如伦理学、认识论、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等。2.在中国的高中,也会开设哲学课程,主要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史等。这些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哲学的基本理论,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3.在...
哲学考研科目有哪些?
形成了自己独具民族特色的自然观、历史观、伦理观、认识论和方法论。考试科目:(注:以武汉大学为例,各院校在考试科目中有所不同)初试科目:①101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11法语或212德语 ③哲学基础 ④中国哲学史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①西方哲学史②中国古代哲学。
中国哲学史图书信息
该书分为两卷本,上册探讨子学时代,下册则深入经学时代。书中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冯友兰先生以新颖深刻的观点分析哲学理论,使读者对子学和经学时代有了深入理解。本书理论体系完整,学术价值极高,无论是对中国哲学的研究者还是广大读者,都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中国哲学史》的结构严谨,包括自序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