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人教版初三上册第二单元水和溶液第三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第四单元燃烧与燃料的知识点总结 要详细,重点

我要的是知识点,最好每一课都有,不要那些三两句的回答,谢谢

第二单元水和溶液
知识点一:水
  (1)认识水的组成。
  (2)知道纯水与矿泉水、硬水与软水等的区别。
  (3)知道吸附、沉淀、过滤、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4)认识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有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意识。

知识点二:溶液
  (1)认识溶解现象,了解溶液、溶质、溶剂的涵义。
  溶液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是混合物。溶质可以是固、液、气体,液液互溶,有水,水是溶剂;无水,量多的是溶剂。溶液不一定是液体,也不一定是无色的,有些溶液可以导电。
  (2)知道物质的溶解伴随有热量的变化。
  (3)知道水是最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
  (4)能说出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5)了解溶液在生活、生产中的重要意义。

知识点三:饱和溶液、溶解度
  (1)了解饱和溶液的涵义。
     溶液是否饱和只有指明“一定温度”、“一定剂量”、“对某种溶质而言”才有意义。
  (2)认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化。
  一般规律:(适用于绝大多数固体物质)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特殊规律:(适用于氢氧化钙)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3)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依据:
  a.看一定温度下,有没有不能继续溶解的剩余溶质存在。有,则是饱和溶液,反之是不饱和溶液。
  b.在一定温度下,有溶质析出的剩余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c.在一定温度下的溶液中,若既没有未溶解的固体也没有析出的固体,可向溶液中再加入少量溶质,若溶解表明溶液不饱和,反之溶液饱和。
  (4)了解溶解度的涵义。
  ①初中阶段一般是指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固体溶解度概念的三个前提是:a.一定温度;b.100g溶剂;c.达到饱和状态。其实质是溶质的质量单位是g(克)。即溶解度指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中最多溶解的溶质的质量。
  ②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
  固体溶解度的大小与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有关,与溶质和溶剂量的多少无关。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也不同。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外因只有温度,与是否搅拌、振荡无关。
  ③气体溶解度
  定义:气体在1.01×105Pa、一定温度时溶解在一定体积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数。
  影响因素:除与气体本身因素有关外,还受温度、压强的影响。一般气体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
  (5)利用溶解性表或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物质的溶解性或溶解度。
  

知识点四: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
  溶质质量分数=溶解度/(溶解度+100)×100%(适用于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1)下列变化对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影响(判断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关键是看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变化)
  ①增加溶质:溶质不再溶解,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②增加溶剂: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③降温:晶体析出,对大多数固体物质而言溶质质量减少,溶剂质量不变,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④升温: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均不变,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⑤恒温蒸发水:溶剂减少,晶体析出,溶液仍为饱和,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2)溶质质量分数计算时应注意:
  ①溶质质量是指已溶解的质量,不一定等于加入溶剂的物质质量。
  ②当溶剂中所溶解的溶质不止一种时,其中某溶质的质量分数,应是这种溶质质量占全部溶液质量的百分比。
  ③溶质质量分数只有在溶解度的范围内才有意义。如: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则该温度时,将40g氯化钠加入100g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36/136×100%=26.5%而不是40/140×100%=28.6%。
  ④溶液混合时,质量可以相加,体积不能相加。

  1.对溶液的概念、组成、特征这一考点知识的理解,比较困难,是难点,也是中考的热点。
  (1)以选择题的形式来考查溶液的概念与特性,掌握这一考点最根本的是掌握溶液的均一性、稳定性这两个基本特征。中考试题围绕这一主题,往往给定生产、生活中的实例,判断其是否属于溶液;根据溶液的组成,判断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种类,以及分析溶质和溶剂的量的变化。
  (2)运用理化综合知识,分析、判断某些物质溶于水后造成的温度、压强、体积等的变化,能简要叙述造成这些变化的原因。
  2.根据外界条件的变化分析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及其相互转化是中考的考试热点。
  (1)以选择、填空等形式考查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及其相互转化的条件和方法。中考命题往往根据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判断溶液的饱和性;根据温度、溶质的量、溶剂的量的改变,选择相互转化的条件;将化学反应引入饱和溶液中的各种量(溶质、溶剂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密度等)的分析。
  (2)对溶解度概念的理解程度的考查,对影响溶解度因素的分析和认识的考查。
  (3)对于溶解度曲线的认识与利用能力以及看图、识图能力的考查。
  (4)影响气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的分析及以此解释生活中的某些现象。
  3.正确理解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曲线上点的意义,并运用溶解度曲线解决实际问题是中考必考试题。
  中考命题往往围绕这一主题,设计试题:给出物质的溶解度,判断物质的溶解性(难溶、微溶、可溶、易溶);或正确描述物质溶解度的含义;给出不同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比较同一温度下溶解度的大小;或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趋势,确定从混合物中提纯物质的方法(蒸发溶剂、冷却热饱和溶液);或给出一组数据,分析分离物质的最佳温度。
  4.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是中考必考知识点。
  (1)以选择、填空等形式来考查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2)联系生活实际,分析、判断不同“溶质”溶于水时所引起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情况。
  (3)以计算题的形式考查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和化学方程式联系起来。
  (4)依据公式进行溶液配制实验误差的分析。

第三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知识点一:空气成分的发现史
  17世纪中叶以前,人们对空气和气体的认识还是模糊的,到了18世纪,通过对燃烧现象和呼吸作用的深入研究,人们才开始认识到气体的多样性和空气的复杂性。其中研究空气成分有代表性的科学家有瑞典的舍勒和英国的普利斯特里,不过他们都没有最终确定空气的成分。
  一直到18世纪70年代,法国化学家拉瓦锡以其娴熟的实验技术、缜密的实验设计方案和锲而不舍的精神,才破解了“零七”组成之谜。下面是拉瓦锡的实验装置图:
        
  这个著名实验是∶把少量的水银放在一个密闭的容器里连续加热12天,结果发现有一部分银白色的液态汞变成了红色粉末,同时容器里空气的体积减少了约1/5,他研究了剩余的那部分气体,发现它既不能供动物呼吸,也不支持燃烧,这正是氮气。 他把汞表面生成的红色粉末收集起来,放在另一个容器里加热,除了得到汞以外,还得到了氧气,而且氧气的体积恰好等于密闭容器里减少的气体体积。他把得到的氧气加到前一个容器里剩下的约4/5体积的气体里,结果得到的气体与空气的性质完全一样。
  拉瓦锡是最早通过实验得出空气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的。
  后来英国物理学家雷利、法国天文学家严森、拉姆塞、德国物理学教授道恩等又陆续发现了稀有气体。

知识点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1.实验原理——燃烧法:
  利用可燃物——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消耗氧气,生成白色固体五氧化二磷而无气体生成,因而容器内气体压强减小,进而通过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来确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2.实验装置:如图2-1所示。
   根据实验原理还可以设计出其他的装置,如后面的图2-5、图2-6B、图2-9所示。

3.实验步骤: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在集气瓶中装入少量的水,再把剩余的容积分成五等份并用橡皮筋做上记号;
  (3)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4)红磷燃烧停止,慢慢白烟消失,等瓶内恢复到常温后,打开弹簧夹。

4.实验现象及结论:
  现象:
  (1)红磷燃烧时发黄白光,放热并产生大量的白烟。
  (2)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进水的体积约等于集气瓶中原空气体积的1/5。
  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瓶中剩余气体具有不燃烧不支持燃烧;难溶于水的性质。
  讨论:集气瓶内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它能支持燃烧吗?它能溶于水吗?
  【要点诠释】
  ①药品不能选用碳、硫等,因为碳、硫燃烧后有气体生成,容器内压强变化不大,水不能进入容器内;
  ②红磷要足量,要使容器内氧气消耗完,避免容器内有剩余氧气而造成实验误差大;
  ③装置气密性要良好,以免因装置漏气而影响测量结果;
  ④红磷燃烧停止后,要等集气瓶内温度降至室温,白烟消失后,方可打开弹簧夹
  ⑤止水夹要夹紧,如果不加紧,红磷燃烧放出的热量会使一部分空气由导管进入烧杯中,最后造成水进入集气瓶的体积大于1/5。
  讨论答案:氮气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溶于水。

知识点三: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
  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分别约占空气体积的4/5和1/5。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
  【要点诠释】
  空气中各气体的含量是体积分数,不能说质量分数。空气是一种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空气的主要成分一般在近地层是比较固定的,这是因为动植物的呼吸、物质的燃烧、动植物的腐烂、钢铁的锈蚀都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但是绿色植物在日光下进行光合作用,会放出大量的氧气;这样氧气量可以保持相对平衡。高原地区空气稀薄,但氧气的体积分数仍然为21%。

知识点四: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1>
1.氮气:
  在通常情况下,氮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其用途有作保护气、制硝酸和化肥的原料、医疗上作麻醉剂、超导材料在液氮环境下能显示出超导性能等。如图2-2所示。
2.氧气:
  重要用途有呼吸、医疗、潜水、气焊、炼钢、宇航等。如图2-3所示。
      
3.稀有气体:
  氦、氖、氩、氪、氙等气体的总称。在通常情况下,无色、无味的气体;化学性质稳定,一般情况下不与其他物质反应。通常作保护气、制成多种电光源、用于激光技术。氦用于制造低温环境;氙用于医疗麻醉。

4.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1)空气的污染源:有害气体(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等)和烟尘。
  (2)危害:①严重损害人体的健康; ②影响作物的生长;
        ③破坏生态平衡;    ④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
  (3)防治措施:①加强大气质量监测;②改善环境状况;
          ③使用清洁能源;  ④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
  (4)空气日报质量:空气日报质量包括“空气污染指数”、“首要污染物”( 首要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等)、“空气质量级别”、“空气质量状况”等;人们可以通过新闻媒体发布的《空气日报质量》及时了解各地的环境信息,增强环保意识,提高生活质量。
  【要点诠释】
  氮气和稀有气体作为保护气,是利用它们的稳定性,但是稳定是相对而不是绝对的。在一定条件下,氮气也能与某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有些稀有气体也能与某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其他物质。

知识点五:纯净物和混合物
  比较纯净物与混合物:
物质 纯净物 混合物
概念 由一种物质组成 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
特性 具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如熔点、沸点等;
可以用化学式表示 没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如熔点、沸点等;
不能用化学式表示
举例 氧气(O2)、氮气(N2)、二氧化碳(CO2) 空气、盐水、糖水
联系
  【要点诠释】
  混合物是由纯净物混合而成。可记为“纯单混杂”既纯净物成分单一,混合物成分复杂。研究任何一种物质的性质,都必须取用纯净物,因为杂质可能掩盖物质的本质属性。物质的纯净与否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纯净物。

知识点六:氧气的性质
1.物理性质:
  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河水、海水中的鱼虾等能生存,可以证明自然界的水中溶有氧气。
  在降温,加压的条件下,氧气可以变为淡蓝色液体,甚至淡蓝色雪花状固体。工业生产的氧气通常以液态形式贮存在蓝色钢瓶中(如右图所示)。
2.化学性质:
  比较活泼,在一定条件下,可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同时放出热量。氧气具有氧化性,在反应中提供氧,是一种常见的氧化剂。
氧气的化学性质和实验现象如下表:
反应物 条
件 反应现象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空气 氧气 反应后
木炭和
氧气 点
燃 持续红热 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的气体 碳+氧气二氧化碳
C  O2        CO2

硫磺和
氧气 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明亮的蓝
紫色火焰 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硫+氧气二氧化硫
S   O2       SO2

红磷 发黄白光 发出耀眼
的白光 产生大量
的白烟 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P  O2      P2O5

铁和
氧气 灼烧至红热,离火后迅速变凉 剧烈燃烧,
火星四射 生成黑色固体 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Fe  O2       Fe3O4

  【要点诠释】
  ①做硫、磷等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盛有可燃物的燃烧匙等仪器应自上而下慢慢伸入到集气瓶的中下部,如果迅速伸入到瓶底,物质燃烧放出的热量使氧气受热膨胀,瓶中大量的氧气扩散到空气中,可燃物将不能持续燃烧。
  ②做铁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要必须用细铁丝,铁丝表面要用砂纸打磨光亮;细铁丝要绕成螺旋状,下端要系根火柴;必须待火柴快要烧尽时,才可将铁丝伸入集气瓶中。如果火柴一着火就立即伸入瓶内,火柴燃烧会耗尽瓶内的氧气,而观察不到铁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同时,氧气瓶底要预先放一些细沙或水,防止生成物熔化后溅落下来炸裂瓶底。可燃物不能接触集气瓶壁,否则会引起集气瓶炸裂。

知识点六: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
  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化合反应的类型可以用下面的通式来表示:A+B+……→AB……可以简称为:“多变一”。
  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这里的“氧”包括氧气和某些含氧物质。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是剧烈的氧化反应,还有些氧化反应进行的很慢、不易被察觉,这种氧化反应叫缓慢氧化。如:铁生锈、动植物呼吸、食物腐烂等。
  【要点诠释】
  化合反应不一定是氧化反应,氧化反应也不一定是化合反应,两者没有必然的联系。
  如:氧化钙+水氢氧化钙(是化合反应但不是氧化反应)
    石蜡+氧气 二氧化碳+水(是氧化反应但不是化合反应)
  而 铁+氧气四氧化三铁即是物质跟氧气发生的反应,且生成物只有一种,这样的化学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
<2>
知识点一:实验室制取氧气
  (1)反应原理: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或加热氯酸钾(白色固体)或加热高锰酸钾(紫黑色固体)的方法制取氧气。使用过氧化氢或者氯酸钾时常常需要加入催化剂——二氧化锰(黑色粉末)。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名称下面符号是该物质的化学式):
  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
  KClO3           KCl   O2
  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KMnO4         K2MnO4  MnO2   O2
  过氧化氢 水 + 氧气
   H2O2          H2O   O2
  
  (2)实验装置:如图2-1,2-2a,2-2b所示
 
  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也可以使用如图2-3所示装置,这样就可以通过调节分液漏斗的活塞来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从而可以控制反应速率,得到比较稳定的氧气流。
  (3)收集方法:
  a.排水法如下图2-4A(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
  b.向上排空气法如下图2-4B(因为氧气密度比空气大)
         
  验满方法:
  排水法:当有气泡从集气瓶口冒出来,说明已满。
  向上排空气法:把带火星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说明已满,否则未满,继续收集。
  (4)检验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气体是氧气。
  (5)操作步骤:(以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为例)
  ①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装:把药品装入试管内,使之平铺在试管底部;
  ③定: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④点:点燃酒精灯加热;
  ⑤收:收集气体(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⑥离:把导气管撤离水槽;⑦熄:熄灭酒精灯。
  可简记为:茶庄定点收利息(每个字代表一个步骤:①查②装③定④点⑤收⑥离⑦熄)。
  【要点诠释】
  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①药品要平铺在试管底部,使其均匀受热;
  ②铁夹要在距离试管口1/3处;
  ③导管不宜伸入试管过长,不利于气体导出;
  ④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
  ⑤如果实验所用药品为高锰酸钾,通常要在试管口塞上一团棉花,以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随氧气进入导气管;
  ⑥排水法集气时,当气泡连续且均匀从导管口放出时再收集,否则收集的气体混有空气。制备出的氧气收集后,集气瓶应正立放置在桌面上;
  ⑦实验结束,应先移导气管,后移酒精灯,以防止水倒流造成试管炸裂。

知识点二: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作触媒)。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要点诠释】
  (1)催化剂能改变其他化学反应速率,这里“改变”包括加快和减慢,也就是有时用催化剂是加快反应速率,也有时是用它减慢反应速率。
  (2)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没有改变(注意:催化剂的物理性质可能改变。)
  (3)在化学反应前后化学性质没有改变,但催化剂参与了化学反应。
  (4)催化剂具有“选择性”如过氧化氢分解还可以用氧化铁、硫酸铜等,二氧化锰的效果最好;在不同的化学反应中,催化剂也不同,不是一种物质可以催化无数反应。
  (5)催化剂是反应条件,不是反应物,也不是生成物。
  (6)催化剂只能改变物质的反应速率,不能增加或减少生成物的质量。

知识点三:分解反应
  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分解反应的类型可以用下面的通式简明地来表示:AB……→A+B+……可以简称为“一变多”。
  【要点诠释】
  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都属于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判断反应类型时要抓住其特点:化合反应是多变一,分解反应是一变多。

知识点四:工业制取氧气
  工业上多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具体做法是:在低温条件下加压,使空气转变为液态空气,然后蒸发。由于液态氮的沸点比液态氧的沸点低,因此氮气首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剩下的主要就是液态氧。
    
  近年来膜分离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利用这种技术,在一定压力下,让空气通过具有富集氧气功能的薄膜,可得到含氧较高的富氧空气。利用这种膜进行多级分离,可以得到含氧90%以上的富氧空气。
  【要点诠释】
  (1)实验室制取氧气发生了化学变化,工业制取氧气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2)实验室制得的氧气纯净但成本高,不易大量制取,工业制得的氧气不纯净,但成本低。

第四单元燃烧与燃料
知识点一:碳的单质(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金刚石 石墨
外 观 无色透明正八面体状晶体 深灰色磷片状固体
光 泽 加工琢磨后有光泽 略有金属光泽
硬 度 最硬 软
导电性 无 良好
导热性 良好 良好
用 途 钻探机钻头、刻刀、装饰品等 电极、铅笔芯、润滑剂等
  注:由于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导致金刚石和石墨在物理性质上存在较大差异。

知识点二:CO2和CO的比较
  CO2 CO
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气体,可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干冰易吸热升华。 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密度与空气接近,略小于空气密度。
化学性质 可燃性 一般情况下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有可燃性
2CO+O22CO2
还原性 没有还原性,有较弱的氧化性
C+CO22CO 有还原性
CO+CuOCu+CO2
与水反应 与水反应CO2+H2O===H2CO3 不能与水反应
与石灰水的反应 与石灰水反应
CO2+Ca(OH)2===CaCO3↓+H2O 不能与石灰水反应
毒性 无毒 有剧毒
主要用途 可制汽水,作制冷剂,灭火,气体肥料。 可作气体燃料和冶金工业的还原剂。
  注:由于CO和CO2的分子构成不同,决定了二者性质的不同。

知识点三:一氧化碳和单质碳性质的比较
  C CO
相似点 都具有可燃性、还原性,常用作燃料和作还原剂冶炼金属
不同点 属于固体单质,常温下具有稳定性 属于气体化合物,具有毒性

知识点四: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1)正确选择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稀盐酸。不用稀硫酸、浓盐酸代替稀盐酸,不用碳酸钠、纯净碳酸钙代替大理石或石灰石(要会分析原因)。
  原因:
  ①用大理石或石灰石跟稀盐酸反应,速度适中,便于收集CO2气体;大理石或石灰石原料价低易得。
  ②不用稀硫酸与大理石反应的理由:刚开始二者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覆盖在大理石的表面,阻止了酸与大理石的接触,使反应不能持续进行下去。
  ③不用浓盐酸的原因:浓盐酸易挥发出HCl气体,会使生成的CO2中混有HCl气体,使制得的CO2不纯。
  ④不用纯CaCO3或Na2CO3等代替大理石(或石灰石)是因为它们与稀盐酸反应速度太快,很难控制,且药品价格比石灰石要贵(成本较高)。

(2)掌握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选择的依据
  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是:CaCO3+2HCl====CaCl2+CO2↑+H2O,反应物是块状固体和液体,在常温下进行反应,因此制取CO2的装置与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O2的发生装置相同。一般情况下,由于制取CO2时所需反应物的量较大,常用下列仪器代替试管作为反应器(如:大试管、锥形瓶、广口瓶、平底烧瓶、圆底烧瓶、启普发生器)。CO2能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大,因此一般只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3)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
  ①准确检验该气体是否是CO2气体,可以把该气体通入到澄清石灰水中,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生成的气体是CO2。
  ②验证CO2气体是否收集满时,可以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利用CO2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可以方便快捷地验满。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求人教版初三上册第二单元水和溶液第三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第四单元燃烧...
第三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一:空气成分的发现史 17世纪中叶以前,人们对空气和气体的认识还是模糊的,到了18世纪,通过对燃烧现象和呼吸作用的深入研究,人们才开始认识到气体的多样性和空气的复杂性。其中研究空气成分有代表性的科学家有瑞典的舍勒和英国的普利斯特里,不过他们都没有最终确定空气的成分。 一直到18世纪...

初三化学有哪些章节?
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 课题2 氧气 课题3 制取氧气 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 课题1 水的组成 课题2 分子和原子 课题3 水的净化 课题4 爱护水资源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

人教版初三化学目录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空气,课题2氧气,课题3制取氧气,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分子和原子,课题2原子的结构,课题3元素)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1爱护水资源,课题2水的净化,课题3水的组成,课题4化学式与化合价)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课题1质量守...

求初中人教版九年级数学、化学的知识点
(3)玻璃仪器中附有油脂:先用热的纯碱(Na2CO3)溶液或洗衣粉洗涤,再用水冲洗。(4)玻璃仪器中附有难溶于水的碱、碱性氧化物、碳酸盐:先用稀盐酸溶解,再用水冲洗。(5)仪器洗干净后,不能乱放,试管洗涤干净后,要倒插在试管架上晾干。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 空气一、空气是有什么组成的1、第一个对空气...

现在新人教版的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材目录和具体内容?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oPG2MUD6hec93n7k_anOIQ 提取码:yirp 万门中学初三化学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全册

初三上册化学人教版目录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 课题2 氧气 课题3 制取氧气 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 课题1 水的组成 课题2 分子和原子 课题3 水的净化 课题4 爱护水资源 拓展性课题 最轻的气体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原子的构成 课题2 元素 课题3 离子 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 第五单元 化学...

求新疆那边用的初三化学课本目录(越详细越好)!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 课题2 氧气 课题3 制取氧气 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 课题1 水的组成 课题2 分子和原子 课题3 水的净化 课题4 爱护水资源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原子的构成 课题2 元素 课题3 离子 课题4 化学式和化合价 第...

人教版八年级和九年级化学课本目录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 课题2 氧气 课题3 制取氧气 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 课题1 水的组成 课题2 分子和原子 课题3 水的净化 课题4 爱护水资源 拓展性课题 最轻的气体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原子的构成 课题2 元素 课题3 离子 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人教版
2.仪器洗干净的标志是: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2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一、基本概念 1.物理性质: 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2.化学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

九年级上册化学教科书目录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 课题2 氧气 课题3 制取氧气 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妙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课题2 原子的结构 课题3 元素 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课题1 爱护水资源 课题2 水的净化 课题3 水的组成 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