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自“孤独的振振的博客”
《感知觉在人的发展过程中有什么作用》
黄振璐
3、对感知觉认识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是反映现实最简单的心理过程。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事物的整体反映,是将各种感觉有机地结合而成的综合的、整体的反映。
感觉是认识事物的基础。感觉和知觉是两个不可分割的基本心理过程,感觉和知觉都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映像都是客体的具体的形象,属于认知过程的感性阶段,其源泉是客观现实。感觉和知觉都是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反映,客观事物作用于感官,感知觉才会产生,事物消失了感知觉也就消失了。
感知觉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
第一,感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对事物整体的反映。
第二,感觉的产生依赖于客观事物的物理属性,相同的刺激会引起相同的感觉。知觉不仅依赖于它的物理特性,还依赖于知觉者本身的特点,如:知识经验,心理状态,个性特征。知识经验的映像比较突出。
第三,感觉是某个分析器活动的结果。知觉是多个分析器活动的结果。
认识感知觉的理论意义在于,使我们认识到感知觉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基础。感知觉是人与外界事物保持接触的关键。没有感知觉就不能形成记忆、思维、想象等复杂的心理过程。感知觉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开端,是获得经验的源泉。
认识感知觉的现实意义在于.使我们加深了对感知觉作用的认识。感觉是人最基本的心理现象,通过感觉我们才能获得周围环境的信息,以适应环境求得生存。适应环境是以信息平衡为前提的,信息不足或信息超载都会导致身体机能的严重障碍。
1954年加拿大麦克吉尔大学的心理学家首先进行了“感觉剥夺”实验:实验中给被试者戴上半透明的护目镜,使其难以产生视觉;用空气调节器发出的单调声音限制其听觉;手臂戴上纸筒套袖和手套。腿脚用夹板固定.限制其触觉。被试者单独待在实验室里。几小时后开始感到恐慌,进而产生幻觉……在实验室连续待了三四天后,被试会产生许多病理心理现象:对外界刺激敏感、出现错觉幻觉;注意力涣散,思维迟钝;产生紧张、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精神上感到难以忍受的痛苦,急切要求停止实验,实验后需数日方恢复正常。
上述实验表明,丰富多彩的外界环境是智力和情绪等心理因素发展的必要条件.大脑的发育,人的成长成熟是建立在与外界环境广泛接触基础之上的。因此我们应当积极感受丰富多彩的外界环境、从环境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信息,才能发展自己的聪明才智;封闭的环境则会限制人的智力和个性的发展。当然沉湎于网吧中接受眼花缭乱光怪陆离的声光刺激,也会因信息超载而损。了解了感觉和知觉间的辩证关系,对于科学设计指导感知觉统合训练具有积极意义。
1、感知体验——儿童的行为的基础
感官是我们与外界环境进行交流的触手。通过它我们与外界环境建立联系,通过感官外界环境进入我们的内心世界。感官是连接我们内心世界和外部环境的桥梁,是人类和环境进行交流的渠道,通过感官我们感知周围的环境,同时我们也对环境产生影响,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塑造环境。
感知的意义
感知是一个积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用感官获得对周围环境的认识,并进一步深入探索周围事物的情况。通过感知,他们接触到周围的人和物。孩子们可以观察周围的人和物,听他(它)们的声音,感觉对他(它)们的触摸,尝他(它)们的味道,闻他(它)们的气味,甚至可以与他(它)们一起运动。感官提供给孩子们对周围环境的印象。通过感官,孩子们建立起与周围环境的相互联系;通过感官,他们熟悉了周围的人和物,并进一步了解他(它)们。
在孩子们能用语言进行交流以前,他们具备了空间关系的知识,他所具备的这些知识是建立在通过感知和运动获得的体验基础之上的。通过感知和运动,孩子们建立起自己和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
为了使孩子们有机会体验这样的感知过程,需要一个根据孩子们的活动和独立行为而设置的、能满足他们呢需要的环境。他们需要各式各样的机会来使用他们的感官,并在这个过程中确定他们的感觉。
孩子们想用他们所有的感官去接触周围的环境,对周围的环境产生影响,从而熟悉和了解周围的环境。孩子们需要与周围的事物进行具体的接触,只有通过直接、具体的接触孩子们才能够在他们心中塑造该事物的形象。他们不仅仅要对周围的环境和事物进行观察,而且要尽可能仔细地对它们进行研究。
他们需要这种通过感官感受而获得的经验。当他们对周围的事物感到惊讶的时候,他们需要机会亲自寻找,对他们所看到的情况产生怀疑,然后进行实验,亲身体验经历,才能够真正地了解这些事物。
只有孩子们亲身感觉事实,亲身体验了解事情,才能够亲自发现事物之间的关系。也只有这样,孩子们才能够真正地了解他们周围的环境,并且重新构建他们的思想体系。通过这样的感官体验,孩子们发现周围的环境又焕然一新了。
感知的和有意义的
对于孩子们而言,用他们的身体感官深入地接触周围的事物是非常有意义的行为,而对成年人来讲这个意义并不是那么明显和可理解。在一个小水坑里面玩水不仅仅是一种感官的娱乐,而是与一些基础的问题相联系的,如:水下面是什么?脚是否可以在这个泥泞的烂泥里面越陷越深呢?什么时候才会碰到坚硬的土地呢?当人们用泥土把这个小水坑填满的时候水就消失了吗?还是人们把这个水坑弄没了呢?人们可以踩在这个水坑里面多深而不至于使水渗进鞋子里?当水溢出来的时候,会发生呢个什么事情呢?水现在已经在靴子里面了么?有多少水在靴子里面,有多少水在外面呢?
这些问题都是孩子们在玩水的过程中产生的,他们只是想通过亲身的体验和实践来回答这些问题。而对于这种情况大人们都会阻止,因为玩水、玩泥土这些游戏的意义,对于他们来讲是不可以理解的。他们对于玩这种通过实验而获得的经验和只是根本就没有任何兴趣,他们更在意的是孩子们的卫生情况。他们担心这样的行为,孩子们会把衣服弄脏、弄湿,而这些会滋生细菌,导致孩子们生病。
感觉是绝对主观的东西,针对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就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和观点。
环境对孩子们感官刺激越大,孩子们参加活动的积极性越高,引起孩子们进行挑战的欲望也就越高。他们的好奇心——也就是发展的动力——被唤起了。他们想要与周围的事物打交道,认识和了解周围的事物,并且从这些活动中获得经验。这些经验对孩子们性格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关这些事物的各种各样的深刻印象被感官获取,通过感官进行加工、处理,存储在孩子们的大脑中,最后发展成为孩子们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当以后同样的情况再次出现的时候,孩子们能够更好地理解。
感知是回忆和思考
我们发现当我们回忆童年发生的事情的时候,感觉的清晰度对于我们成人而言也是一样的,那些浮现在我们脑海中最清晰的事情,都是与我们的感官感受相关联的。我们光着脚在松软但是冰冷的雪地上奔跑,问道新鲜的干草的气味,感知到汽水粉在舌头上面嘶嘶作响,听到布谷鸟的叫声。上面的这些事情都是跟我们的感知联系紧密,都是来自我们童年的感官体验和经理。长期以来,这些事情再我们的记忆中不断地重叠,潜藏在我们的潜意识里面。突然有一天,它又会由于感官刺激而使我们重新记忆起来。这些情景的感知使得我们又回忆起那些遥远的经历和感受。“感官体验在这个层面来说,是与自己存在的经验相关联的。感官记忆都是来自自己的生活故事的回忆”
感官需要练习
为了使感官能够敏锐地感知事物,感官需要多多练习。如果感官不经常使用,就会变得迟钝。我们发现,失聪、失明以及残疾人都具有惊人的感官能力。他们的感官非常的灵敏和灵活。这并不是说,他们那些完好无损的感觉器官的能力比普通人发展得更好。他们的某些感官能力如此强大,是他们在日后的生活中通过不断的练习而磨练成的。通过不断的训练,使得他们仅有的器官对于外界的感觉变得更加敏锐了。
当今大部分的孩子们缺少适当的感官刺激,不利于感官的形成和发展。他们生活在一个刺激频繁和事情繁多的环境中,他们没有时间和机会来应付这大量的刺激和信息。另外一个方面,他们生活在一个缺少身体感官体验的环境中,这使得他们对于隐藏在刺激背后和体验背后的事情不能完全理解。这些都是造成大量感知障碍的原因。
感官感觉讲的是所有的感觉器官共同参与,它胜于单个感觉器官能力的相加。就像一首曲子并不是单个音符的总和,一个单词也不是所有字母的堆积。因此感觉过程是一个整体参与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很多的器官通过整个系统的感官感觉共同起作用。就像一张凳子并不是一块木板加四条腿,而是就是一张凳子。同样我们的语言在描述事物的时候使用了多个感官感觉的配合。比如我们说“冷蓝”或者“尖叫的面包”。这个时候就是由多个感官印象的融合而产生的整体感官感觉,对这种感觉我们称为通感。
感官感觉不能简单地分为情感、回忆和愿望。虽然从生理学和感知心理学来看,人们似乎把感知觉分为单个的器官感觉,当一个器官运行的时候,它似乎与其它的感觉器官没有任何联系,完全独立地完成某个感知过程。但是后来,人们在对脑部神经生理加工过程的研究中清楚地发现,感知一直都是一个整体的过程,它不仅与储存在人脑中的经验相联系,而且每个人情感上的评价和个人的观点、看法都会对感知过程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