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祖当年是怎样度化魔王波旬的?

各位大德,各为善知识。不智对此问题不甚了解,想从中学一些方法来度化我身边的恶业众生。多谢了。南无阿弥陀佛。
我指的恶业众生时说那些道德不完善的人,那些让别人都讨厌的人,我要度的是这些将来可能要危害社会的人,还请各位大德指点,多谢。

方法有不是没有,完全在自己的修行。一念正,妖魔鬼怪都成佛了;一念邪,诸佛菩萨都变成妖魔鬼怪。实际上,给你讲真话,外面境界无佛亦无魔,这是向上一着给你讲真话。佛跟魔从哪里现的?是从自己心里头现的。魔王是我们妄想分别执着变现出来的,我们自己能改邪归正,魔也来护法。像释迦牟尼佛一样,魔王波旬当年也是佛的弟子,也是护持佛法。这里面业缘非常复杂,你要了解详细的状况,请你去读《楞严经》。释迦牟尼佛在《楞严经》里面将这桩事情讲得很详细,很值得我们做参考。

首先很随喜你的发心,能有此一念心,功德亦无量了。影响别人往往是在潜移默化之中的,所以平时我们自己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语都要注意,修行到一定程度,不用说话,只是往那里一坐,那浑身散发出来的清净、慈悲的气质就可以令一个杀心炽盛的狂徒杀心顿息,所以要想帮助别人,首先得“自净其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还去给人挑毛病,找刺刺,就太没道德了。

其次是,您的发心能否长久?碰上烦恼能否忍受的了?所以要想保持发心的长久,就得广修功德了,怎么修?请您记住四个字------









四无量心

如果您想影响别人,想要改变那些道德不完善的人,想让你所讨厌的人不再让人讨厌,那么就发出您的 “慈无量心”、“悲无量心”、“喜无量心”、“舍无量心”吧

四无量心,即慈无量心,悲无量心,喜无量心,舍无量心。无量,乃无有限量;一切的一切,是为四无量。此即佛教的最高道德观念;也是大乘佛教自利利他的根本法门。佛弟子修此四无量行的目的,在于净化身心,完成人格,利益大众。

一、 慈心能与乐 慈,是与乐心,众生需要快乐与幸福,要设法给与他;见人受若难,内心油然生起同情,给予慰藉。这都是慈悲的表现和实践。儒家提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是要人扩大同情心。

佛教的慈心与乐和度生精神,更重要的却是“四恩普报”。这种报恩思想,体现在伦理道德方面的就是报父母的养育深思。“百行孝为先”,“大孝终身慕父母”,是儒家提倡的孝道;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父母生前,尽心孝养;父母死后,每逢年节忌辰,礼拜祭奠,表示儿女对遗德的不忘,这是儒家提倡“慎终追远”的孝思。也是中华民族推己及人的同情心理。但是,佛法则不仅限于慎终追远和祭奠的哀思、对已故先人的拔济,更重要的是孝养现生父母。所以佛教把“报父母恩”列为“四恩”之首。《本生》载佛陀往世的父母,年岁已老,且眼盲牙落,思食鹿乳。佛陀不避猎人捕射,每日披着鹿皮混在鹿群,取母鹿乳汁奉养父母。《梵网经》说:“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子是我母”。佛法的“报父母思”思想,进一步把报恩对象扩大到“一切”男子和女人的众生世界——“报众生恩”。佛教徒对父母死后的拔济,则是以至诚恳到之心,感动其灵明心性,令其早离苦海,登大觉岸。于自己父母是这样,于他人父母也是这样。《盂兰盆经》有救度母厄的孝子目连,《本愿经》有拔济母难的孝女光目,他们都表示了对父母的精诚孝思。

二、 悲心能拔苦 大悲行,是菩萨利益众生、趣向佛境的重要法门。有了大悲行,才能积累自利利他的无边功德。所以经中说到修行,总是以“大悲为上首”。

在现实世界中,热恼煎迫的众生,谁不想得到清凉?身残体弱的多病之人,谁不希求健康?衣单食缺的贫苦之辈,谁不渴求温饱?无依无靠的孤儿寡母,谁不想有人同情?……现实人生的缺憾何其多!虽然,由于各人的智力不同,能力不同,毅力不同,体力不同,从劳动得来的享受自然也不能完全一致。但是,对于任何人,尤其是伤残、衰老、孤儿、寡母不论是什么原因,都应该给予合乎水准的消费,增加生活福利的资具,不失人生的乐趣。当然,人们也能意识到自己的缺憾,自己的不彻底,也能涌现起彻底与完善的要求。所以人类不但能够自求多福,而且有超越的向上一着。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在人类世界中,救护贫穷者,安慰苦恼者,使他们消除衣食的忧愁,知道有苦而能拔济,已是人类的本能。儒家从“亲亲而仁民”的社会自他关系出发,推演出“博施济众”之仁,这无疑是由家庭而国家的人伦道德观念。佛法认为:如果“博施”的用意在于“济众”,虽济尽十方三世一切众生,亦是有漏功德;如果“博施”用意不在于“济众”而是自度悭贪,虽济一人,亦有无量功德。佛法是一切众生为对象而起“同体大悲”,“尽未来际”而不已。尤其对慈悲利济众生的心行,是着眼于人类,并以“利生为事业”。因而对解救众生的苦难,直从自我主体的磡破出发——自净其意以完善道德修养。此外,还以布施、利行、同事、爱语四法行摄于人们,使人们减轻肉体上和精神上的忧苦。从经济的施与或体力的帮助,使他摆脱贫困,从思想上给予启导,使他离恶向善,以方便力的护助,使他解脱忧怖;从慈悲心出发给予爱语、利行、同事种种善巧方便利济众生,和合众生。还极重视各种福利事业的兴办,以及改造自然等活动,用实际行动去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使人们获得现实利益,这是佛教徒应该具备的德行,也是达到真能利益人类的目的。

考诸典籍,我国佛教徒在广袤大地上,开渠凿井,以利灌溉,使不毛之地化作良田;植树造林,以保水土,使荒山秃岭成为片片绿洲;造桥架渡,以济行人,使潮汐横溢的水域免于徒涉之苦和灭顶之灾;飞栈开山,以通道路,使崎岖僻径化作通途。……种种改造自然、庄严国土的事迹,史不绝书。至于兴义冢收埋白骨,敛葬露地残骸……这些利济存亡的功德,佛教徒亦不遗余力,乐而为之;开办医院、施医舍药,也是佛教提倡必须勤学的“医方明”的实际应用。办学校开发民智,施教于贫民子弟,更是佛教的本怀。如来以一音演说妙法,众生随类而得解,此真“有教无类”!更何况于同类犹有智慧之人?《法华经》以“三车”为喻,作教化众生的善巧方便;“小儿爱金,以黄叶止啼”,正是佛教的因机设教。关于佛教文化教育事业中,使人心向上,趣向光明,养成健全的人格,以提高人类的德性知能,既有出世法的化导,又有世间法化导的有关教义,拟另辟专题探讨,此文不拟赘述了。

三、喜心生庆悦 忧悲苦恼,是人们精神上的痛苦,无益于身心健康;“频年忧患损天真”,人们都明白这并不好,也想尽力排除。欢喜,快乐,是人生幸福的体现,所以人人都尽力追求。这都是人之常情。

佛法教人以无量欢喜心施与众生,使众生从烦闷热恼中解脱出来,获得清凉与安乐。人生在自然环境里,不能解粘去缚,难免有种种的缺陷与烦扰。身体得不到合理的保养,休息,锻练,也会增加痛苦;内心的染着境界,引生颠倒、欲望,发展为贪瞋痴爱的烦恼,使人陷于忧困不得自在。佛教倡导“心解脱”和“慧解脱”的解脱法门,使人破除烦恼妄执,远离爱染,无忧无怖地通身放下,获得轻安与法乐。佛教徒为实现这一最高理想,首先要求自净其意——持戒以使身语意三业清净。口不说非理的语言(正语),身不犯杀盗淫业(正业),从事正当职业经济生活(正命)。人人都能这样做,社会上的贪污、敲诈、偷盗等罪恶行为就不会发生,和睦团结的社会关系自然可以实现。因为人是生活在共同的群体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团结非常重要。人们能够和乐共处,和谐相亲,即使生活在艰难困苦之中,也会充满欢喜与自信。如果大家不能团结,不能和乐相处,又有何幸福可言?一个家庭不和睦,尽管有钱用,有饭吃,有房子住,仍然充满痛苦。

佛法净化人生的根本要求,就是和乐共处,互相尊敬。僧团规定以“六和敬”为约束自己、处理人际关系的信条。试看丛林里的住持和大众一起过堂,饭菜一样,劳动实行“普请”,财物大众平分,戒律共同遵守,疾病互相扶持,见面合掌恭敬,真是一团和气!从正月初一大家欢聚一堂,共同举行弥勒菩萨祝愿法会开始,一年四季皆大欢喜!凡是到庙里来的人,看到僧人们的和乐气氛和弥勒菩萨的慈颜笑貌,即使是满腹愁肠,也会得到慰藉。

佛法以喜无量心调节人们的思想情绪,使人们减少烦恼的困扰,获得心地清凉;以种种的善巧方便,引导人们努力向上、向善,走向光明,人们都自强不息地过着幸福与安宁的生活。

四、舍乐施与人自舍己乐,施与他人,是菩萨的利他行。据净影《维摩经义记》的分析,舍有七层意思:“(一)心性平等,亡怀称舍,情无存着,故曰亡怀;(二)于众生舍离一切冤亲等碍,目之为舍;(三)舍一切贪瞋等过,名之为舍;(四)见生得脱,不复忧念,放舍名舍;(五)证空平等,离相名舍;(六)自舍己乐,施与他人,说之为舍;(七)(利)益众生,无所希望,名之为舍。”

佛法的自舍己乐,施与他人,对施者、受者及所施之物,而是内心平等亡怀,不落纤毫警觉。外虽灌顶轮王位,内尽血肉手足头目髓脑等也都能舍,难道这还有丝毫名闻利养和望报之心吗?就人类而言,最难舍的是生命和身体。生命和身体,是事业的根本。儒家有“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不敢毁伤”之说,佛家也说“人身难得”。这些都充分说明了人身是最可宝贵的。但是,在佛教史料上记载,有许多高僧大德为弘扬佛法、利益大众,即使以身命相殉,亦在所不惜的事迹。他们那种自舍己乐的高尚情操,留下了永垂不朽的形象。鉴真大师为了传播律学,不辞年迈,历尽十二年的艰辛,六履波涛,以致双目失明,犹毅然东渡,遂开日本律学之先河。今天,鉴真的精神,仍是鼓舞中日两国人民友好合作的动力。世称孤本的《赵城金藏》,就是一位法珍比丘尼断臂募资雕刻的。她那种为法牺牲的精神,感动了当时许多大心居士捐资,共成胜业。

总结:

慈悲喜舍的教义,体现了佛教利生济世的精神,是佛弟子依教奉行的准则和信条。

参考资料:http://bbs4.xilu.com/cgi-bin/bbs/view?forum=mbrun&message=91238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10-15
不要多他们 先救自己在救他们 否则你没有智慧 就会被魔鬼伤害
记得有人说自己 修行了不得的人不要理他 就是那些多是魔鬼上身
我就遇到过还说要带我去见 下凡的神仙 说自己可以帮助你怎么怎么
现在庙里的居士 还有路边的地方都要注意这些人 我就信他们啦 后来也跟那个人 被魔鬼上身到时间你就不会想学佛 比如去信基督教 比如自杀 生病 这都是我的轻生体会
所以菩萨说救人先救自己 先回家在说 千万不要象我哦
第2个回答  2007-10-20
想学方法?呵呵。实际上一切虚实之间的界限本就是模糊的,没有人能说出来。故:“佛说是经不?”只有自己的完善才能够去引导他人。这就是所谓的人格魅力。此中滋味,唯有君知。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4-23
建议先强大自己吧
第4个回答  2007-10-15
佛成道之后,魔王波旬曾多次来扰乱,用尽各种方法都无法倾动正法分毫,最后,波旬对佛说,在佛陀住世的时候,虽无法坏乱佛法,但是等到将来,他一定要率魔子魔孙,装成佛门弟子,披上袈裟,讲些似是而非的法来坏乱佛法。佛陀观照到日后众生的情形,不禁默然泪下。
佛陀的泪不是为自己而流,而是大悲的流露,悲众生的苦难,悲佛法的坏乱,我们放眼当今,一些装成佛门弟子,披上袈裟的人,自称是古佛再世,却充满了私欲,扭曲践踏佛的教法,更使我们体会到佛陀当时落泪的真意。
《楞严经》卷九:【又彼定中诸善男子,见色阴销,受阴明白,于明悟中得虚明性,其中忽然归向永灭,拨无因果,一向入空;空心现前,乃至心生长断灭解;悟则无咎,非为圣证;若作圣解,则有空魔入其心腑,乃谤:『持戒名为小乘,菩萨悟空,有何持犯?』其人常于信心檀越饮酒噉肉,广行淫秽;因魔力故,摄其前人不生疑谤,鬼心久入。或食屎尿,与酒肉等,一种俱空;破佛律仪,误入人罪,失于正受,当从沦坠。……

是人愚迷,惑为菩萨,淫逸其心,破佛律仪,潜行贪欲。……绵爱其心;破佛律仪,潜行贪欲,口中好言:「佛有大小,某佛先佛,某佛后佛;其中亦有真佛假佛、男佛女佛,菩萨亦然。」其人见故,洗涤本心,易入邪悟;……推究其心;破佛律仪,潜行贪欲,口中好言:「眼耳鼻舌皆为净土,男女二根即是菩提涅盘真处。」彼无知者,信是秽言。……阿难当知:是十种魔于末世时,在我法中出家修道,或附人体,或自现形,皆言已成正遍知觉;赞叹淫欲,破佛律仪,先恶魔师与魔弟子淫淫相传,如是邪精魅其心腑,近则九生,多逾百世;令真修行总为魔眷,命终之后毕为魔民,失正遍知,堕无间狱。汝今未须先取寂灭,纵得无学,留愿入彼末法之中,起大慈悲,救度正心深信众生,令不着魔,得正知见;我今度汝已出生死,汝遵佛语,名报佛恩。】

佛虽然说明的这么清楚,但是众生无明所障,还是不信受,而去追求藏密喇嘛教的邪见,反而跟着吕澄及印顺派的法师、居士,写文章及口头上毁谤《楞严经》为伪经;诸佛菩萨现在也没有办法马上救度他们,只能透过各种因缘(譬如安排证悟的菩萨再来人间弘法)告知其正确的知见,努力的破斥邪说显现正法;众生不信,诸佛菩萨也只能期待未来世这些众生,能够有因缘早日成熟正法的种子,透过此世所熏的正法种子来断除邪见、趣入正道。所以为了救度广大的学佛人建立正确的知见,我们更应该把 平实导师所着《狂密与真密》四册广泛流通,使得破斥藏密邪说、显现正法之功德增广范围,以此来利益更多的学子;譬如 平实导师在《狂密与真密》的序文中说:「普愿显密一切行者细读此书,一一加以验证而明辨之,以护自身、兼救他人,大众同离破坏佛教正法之大恶业,莫再因循苟且而随密宗邪法深入岐途。」如此才能真正的救度误入歧途的学子早归正道。

楞严经卷九云:
阿难!又善男子,受阴既尽,心离形体,来去自在,不再被受阴的邪魔迷惑,故圆明妙定能现在其前。但于三摩地中,忽然生起爱好游荡的心念,喜欢游历十方,仅此一念贪求,便为招魔之由。

尔时天魔候得其便。飞精附人。口说经法。其人亦不觉知魔着。亦言自得无上涅盘。来彼求游善男子处。敷座说法。自形无变。其听法者。忽自见身坐宝莲华。全体化成紫金光聚。一众听人。各各如是。得未曾有。

这时,天魔觉有机可乘,立即飞遣精灵,附在其人身上,口说经法。被魔所附的人,不自觉知,反言自己已证无上涅盘。有人来彼贪求游历之修行人处,他便升座说法。他自己的身形,并无改变,但令听法的人,忽然看见自己坐在宝莲花上,全身变成紫金光色,不但一人如此,所有听众,皆是如此。于是人人欢喜,个个赞成,都叹未曾有!

是人愚迷。惑为菩萨。淫逸其心。破佛律仪。潜行贪欲。口中好言诸佛应世。某处某人。当是某佛化身来此。某人即是某菩萨等。来化人间。其人见故。心生倾渴。邪见密兴。种智销灭。

修定的人就糊里糊涂地被迷惑,以为自己真是菩萨降世。遂依魔的教化,于是放纵淫心,亳无忌惮,乃至破坏佛的律仪,潜行贪欲苟且的事。这个被魔附的人,口中还好说诸佛应化事迹,指某处某人就是佛化身,某人就是某某菩萨,来到人间,教化众生。众人见他这样说,以为他亦是佛来应世,就益加敬仰亲近。受魔所薰,邪见日增,正见日晦,终至菩提种智完全消灭。

凡是自称为佛菩萨转世的人,皆是可疑人物。若他真是佛菩萨转世,他断断不会自我标榜或授意其弟子,吹捧其师,这仅是自欺欺人的手法而已。

此名魃鬼年老成魔。恼乱是人。厌足心生。去彼人体。弟子与师。俱陷王难。汝当先觉。不入轮回。迷惑不知。堕无间狱。

这是遇物成形的魃鬼。凡是魃鬼所到之处,都遭亢旱,最短者为半年,最长者为两三年,甚至五年。

这魃鬼年老成为魔眷,故被魔王所遣,飞附人体。恼乱修定的人,目的既达,讨厌心生,就离其人体而去,被他附体的人,原无威德,既曾妖言惑众,败坏风俗,为害人群,故与徒众,都难逃王法的惩罚。你们应当先自觉察,知是魔境,才不致受迷惑,就不会堕入轮回。如果迷惑不知,失却定心,必定堕落无间地狱。

又善男子。受阴虚妙。不遭邪虑。圆定发明。三摩地中。心爱绵吻。澄其精思。贪求契合。

这是第三种贪求契合。

又善男子,受阴既尽,心离形体,来去自在,不再被受阴的邪虑迷惑,故圆明妙定能得现前。但于三摩地中,忽然生起爱慕之心,以为定心已达绵密,还贪求它能吻合妙用,以便上契诸佛,下合众生。于是澄寂精神,竭尽思虑,贪求契合。

尔时天魔候得其便。飞精附人。口说经法。其人实不觉知魔着。亦言自得无上涅盘。来彼求合善男子处。敷座说法。其形及彼听法之人。外无迁变。令其听者。未闻法前。心自开悟。念念移易。或得宿命。或有他心。或见地狱。或知人间好恶诸事。或口说偈。或自诵经。各各欢娱。得未曾有。

这时,天魔见有机可乘,即飞遣精灵,附在其人身上,口说经法。被附的人,完全不知道是着魔,还以为自己已得无上涅盘圣果。有人来到这个贪求契合的修行人处,他便升座为其说法。这时他和听众外表都无改变,但能用魔力使听法者,在未闻法之前,皆能自然开悟,且能念念迁移,或得宿命通,能知过去未来;或得他心通,能知他人起心动念;或见地狱苦状;或知人间好坏等事;或口说偈,或自己背诵经文。使人人欢喜,个个赞成,皆叹未曾有。

是人愚迷。惑为菩萨。绵爱其心。破佛律仪。潜行贪欲。

这时,修行人就被他迷惑,不能察觉,还以为是菩萨降世,就跟他缠绵亲爱,信受他的指示,因而破佛律仪,失去自己的定力,还暗中去做淫欲的事。

口中好言佛有大小。某佛先佛。某佛后佛。其中亦有真佛、假佛、男佛、女佛。菩萨亦然。其人见故。洗涤本心。易入邪悟。

那个被魔附的人,口中又好说,佛有大小之分,某佛是先佛,某佛是后佛,其中还有真佛假佛,男佛女佛,菩萨也是这样。其实诸佛菩萨,具大丈夫相,已超凡俗男女之形,哪有真佛假佛,男佛女佛之分?真是一片魔话!可是这个修行人,因被魔力所迷,以为真的已开悟,得到各种神通,便相信魔的话。于是认邪为正,将妄作真,舍弃本有之禅定修心,堕入邪魔的邪说罗网。

现在很多人说他是活佛,他是菩萨,岂有此理,就是菩萨也不会自己称自己是菩萨。真正开悟的人,不会说自己已经开悟。因圣人应世,绝不会亲自泄露真情。所以凡是称自己是佛是菩萨的人,都是邪魔。
。。。。。。。
阿难。如是十种禅那现境。皆是想阴。用心交互。故现斯事。众生顽迷。不自忖量。逢此因缘。迷不自识。谓言登圣。大妄语成。堕无间狱。

阿难!以上所说的十种禅那魔境,都是观照力与想阴交战于心中,互为胜负所致。若想阴胜于观照时,就会现出这些魔境。众生迷顽无知,又不自忖己德,量己能力,一遇到这些境界现前,不但不能识别,还惑魔为圣,自言已得无上涅盘圣果,成大妄语,以致堕落无间地狱。

汝等必须将如来语。于我灭后。传示末法。遍令众生。开悟斯义。无令天魔得其方便。保持覆护。成无上道。

你们必须谨记如来的教诲,在我灭度之后,传示末法时代的众生,使普遍明白这些道理,不要使天魔有机可乘,要保持修道者的真心,庇护他们的禅定,使能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的佛道。

佛祖当年是怎样度化魔王波旬的?
是从自己心里头现的。魔王是我们妄想分别执着变现出来的,我们自己能改邪归正,魔也来护法。像释迦牟尼佛一样,魔王波旬当年也是佛的弟子,也是护持佛法。这里面业缘非常复杂,你要了解详细的状况,请你去读《楞严经》。释迦牟尼佛在《楞严经》里面将这桩事情讲得很详细,很值得我们做参考。首先很随喜你的发心,能有此...

佛祖靠什么来降妖除魔?
佛祖靠的是一个大慈大悲救世的心...人有善愿,天必佑之!佛没有教我们要斗争,佛说斗争是不好的念头.教我们要用善良慈悲的心来化解...不降服,教我们要度化妖魔鬼怪!

佛教是怎样看待和对待天魔的?
既然他们也有佛性,当然他们也是佛菩萨要度化的对象。佛不止一次的说法度他们,虽然能够被度化的不多。在某些时候,佛菩萨会示现大神通把障碍、迫害修行人的魔灭掉其形体,使其重新投入轮回。因为魔属于“阐提”,意即善根泯灭的众生。善根泯灭则不听佛陀教化,要他们发菩提心修无上道是很难的,所以一...

佛教是怎样看待和对待天魔的?
回答:佛教经典中所说的天魔,一般是指他化自在天的天魔,以天魔波旬为首,手下还有许多妖魔。他手下的妖魔就种类多了,有天界的天魔,有阿修罗,有人间的魔子魔民魔女,有畜生道修为高的妖怪以及鬼道的魔等等。这些魔,其实其自性和佛菩萨,以及六道众生一样,都是圆满具足的,只不过他们因为无明障覆的缘故,妄...

佛教问题
波旬是古佛再来,早已成就,来帮助释迦牟尼佛教化的。波旬示现的是魔身,专门做坏事、破坏佛法。观世音、地藏王、文殊、普贤等很多菩萨,从正面教导众生,示现善有善报;而波旬、提婆达多等菩萨,则从反面教导众生,示现恶有恶报,他们本身就是一个例子,死后都堕无间地狱。目犍连尊者曾经去无间地狱看望...

佛祖与魔王的对话
1. 在佛祖释迦牟尼佛住世时,他宣讲佛法四十九年,使众多有缘人得以度化。2. 魔王波旬见佛祖度化众生,心中不悦,便前来请求佛祖速速圆寂:“您已度化了众多众生,现在可以入灭了。”3. 佛祖察觉到与娑婆众生的缘分已尽,便应允了波旬的请求。魔王派遣散波旬表示:“您圆寂后,我必会设法破坏您的...

既然佛祖早知有末法时期,为何下世弥勒佛不提早现世,诚渡这轮回中的芸 ...
佛常放光明,常说法,而以罪故不见、不闻。譬如日出,盲者不见,雷霆震地,聋者不闻,如是法身常放光明,常说法,众生有无量劫罪垢厚重,不见不闻,如明镜 净水,照面则见,垢翳不净,则无所见,如是众生心清净则见佛,若心不净,则不见佛,今虽实有十方佛及诸菩萨来度众生,而不得见。不...

优波毱多尊者与魔王波旬
证果的四祖随缘度化众生,凡每度得一人证阿罗汉,他就在石室里放一根竹签,时间久了,竹签竟装满了石室。由于世上每有一个证果的圣人出现,大地就会发出微妙的震动,住在魔宫的波旬(即是魔王)看到他的子孙越来越少,非常气愤,决定要修理修理四祖优波毱多尊者。一天,魔王波旬化作风情万种的美女,手持...

释迦摩尼佛为什么不直接灭了魔王波旬
其一,佛不杀生,其二,魔王是说的心,欲。如果你能抬手就灭了自己心中生的种种念想,那你就可以不生魔障了,但是仍然无法灭掉魔王,因为你无法消除别人心中的种种邪念欲望。佛祖宣扬的是慈悲教化,教化了魔王,魔王就不再存在,他会跟随佛祖修行,而成为一尊佛,而不是动刀动枪,建议你多看看佛经,...

以前看到一篇有关释迦摩尼佛的故事: 是说一个坏人对释迦摩尼佛说要变成...
魔王波旬:“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波旬亦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在顺应百姓方面,佛祖你是比不上我的。你戒律森严,极力强调贪欲的危害,教人远离贪欲。而我顺应百姓的欲望,满足百姓的欲望。众生没有贪欲那里有我波旬?”佛说:“我有佛经留世。”魔王波旬:“经典是死文字,要教化众生,还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