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具体篇章讲《三国演义》和《三国志》的区别,详细!!!

如题所述

前者是历史小说,集合了传说,戏曲和想象,后者是正史,前者有明显拥刘反曹倾向,来自百度,不同有:张翼德:正史的张飞字益德,并非演义里的翼德。桃园结义:正史并无写到刘备、关羽、张飞三人有结拜,只提到刘备待关、张二人“恩若兄弟”,作者是为了突出下文三人的义薄云天而虚构的。著名兵器:名兵器如雌雄双股剑、青龙偃月刀、丈八蛇矛、倚天剑、青釭剑、方天画戟、两刃三尖刀、铁脊蛇矛、铁蒺藜骨朵等为虚构,三国时代那时还没有长刀,青龙刀是唐朝出现的,小说中用以描述人物性格。 黄巾之乱:程远志、邓茂、裴元绍、高升等黄巾军将领皆属虚构。 张飞鞭督邮:为刘备所为,因督邮拒见刘备,刘备大怒下鞭打督邮。 曹操献七星刀:虚构故事,演义中曹操借献刀刺杀董卓未遂,实是曹操认为董卓终必败,连夜潜逃回乡里。 陈宫捉放曹:陈宫在191年开始跟随曹操,不是陈宫捉放曹操,应是另有其人。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曹操的名言原话应该是“宁我负人,毋人负我”,演义里描述别有用心,实为贬低曹操。十八路诸侯讨董卓:事实上只有十一路地方军参与董卓讨伐战,包括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渤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和广陵太守张超,而孙坚和曹操因官职问题而不在名列之中。陶谦当时有参加,贡献粮草金钱等,但未出兵。公孙瓒亦有参与连署,但当时正在对付乌桓而未出兵;孔融当时正忙于对付黄巾贼;马腾与韩遂当时虽尚未接受招安,但亦不支持董卓(朝廷);青州刺史焦和虽曾起兵,因为青州黄巾复起,所以没有参与会盟,不久病死;荆州刺史王睿本来也有起兵,因为和孙坚有私怨,被其逼死。另外还有陈王刘宠与陈国相骆俊、河南尹朱隽反对董卓而起兵。 关羽温酒斩华雄:华雄为孙坚在阳人之战中所杀,而且被枭首。 三英战吕布:虚构剧情,吕布被孙坚击退,刘备等人并未参加伐董联合军.。连环计:《三国志》尚未记载貂蝉之名,但吕布确与董卓侍婢有染。貂蝉:历史上并无貂蝉其人。文学作品中的貂蝉,乃是宋、金、元民间艺人、戏剧家、小说家创造出来的。孙坚之死:由于只带几名随从追击敌军,中了黄祖伏兵,中流矢死于岘山。陶谦:演义中陶谦为人与史实不符。关羽与女性:传曹操与刘备联军围吕布于下邳,关羽曾求曹操赐吕布手下秦宜禄之妻杜氏给他。 刘皇叔刘备:三国演义为了显示刘备的地位,把他塑造为继承汉室正统的君主,而为刘备编造了一份完整的十八代家谱,排一排刘备就变成了皇叔,而这个称号正是刘备用来对抗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法宝。史实上,刘胜的儿子刘贞,因为没有按朝廷的规定献纳酎金,而失去侯爵资格,后来又经历战乱及政治纷争,早已家世式微,族谱不明,只知刘备是汉室之胄,辈份不得而知。徐州诛车胄:刘备所为。 土山约三事:关羽是战败被擒,非有“土山约三事”。衣带血诏:确有此事,但是马腾是一个带有强盗性质的军阀,攻打李催郭汜不过是私人恩怨。赤兔马:赤兔马在吕布战败后,不知去向。诛文丑:文丑死于曹军乱军中,其实关羽杀了颜良就走了(三国志关羽传)。董太后之死:董太后实为病死,并非何后毒杀。孙策之死:遭刺客暗算不治,而刺客是前吴郡太守许贡的家奴与门客,并非被于吉吓死。五关斩六将:虚构剧情,关羽离开曹操后,没有经过五关,而被斩的六将孔秀、孟坦、韩福、卞喜、王植和秦琪都不见史书记载。遗计定辽东:虚构剧情,郭嘉暴毙而亡,没留下任何计策。古城斩蔡阳:刘备所为。徐庶之智:徐庶在正史上记载不多,是作者为了在下文突出诸葛之智而极力描写的人物。徐庶进曹营:曹操南征,徐庶跟随刘备南逃,乱军中徐母被俘,徐庶告别刘备进曹营,及后更当上魏国重臣。火烧博望:刘备所为,当时诸葛亮并未出山。火烧新野:任何史书均无记载。长板坡七进七出:应为长坂,赵云只是护送刘备家小撤退,没有七进七出此事。糜夫人跳井:正史记载,甘夫人和麋夫人在当阳皆安然无恙。怒吼长坂桥:该是张飞先断桥再大哮,曹操等人并未到场。刘琮遇害:献出荆州后,被曹操任命为青州刺史,封列侯,并未被杀,后曹操为了表彰他的功绩,更迁为谏议大夫。吴国太:虚构出的一个人物。周瑜智算蒋干:实蒋干赤壁之战之后游说周瑜不成。太史慈之死:太史慈在207年就病逝,没有参加赤壁之战,更没和张辽打仗。诸葛亮智激周瑜:应该是周瑜智激孙权。草船借箭:赤壁之战时并无此事,孙权于濡须坞之战中才曾有过类似草船借箭的事例。周瑜也曾做过类似的事。 舌战群儒:虽只记载诸葛亮面见孙权,但东吴主战派、主和派相争日盛。诸葛亮出使,一为节使,二为游说。周瑜智算蒋干:实蒋干于赤壁战后游说周瑜不成。智激周瑜:周瑜本已想战,况且曹植当时未作《铜雀台赋》,所谓曹操欲占东吴二乔之事乃民间传闻,唐朝诗人杜牧在《赤壁》一诗中写道:“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桥(乔)。”虽是千古绝句,但其后半句来源于“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一句,事实上《三国志》里全文记载了《铜雀台赋》,却根本没有这两句,纯系后人伪托之作。可见唐朝已有此传。阚泽:阚泽为东吴重臣,是受孙权尊重的人物,从未参与过军事行动。庞统献连环计:连环是曹操之决策,庞统未曾参与过赤壁之战。孔明求东风:纯属虚构,江东冬至时日,多有东南风。华容道:赵云、张飞、关羽在曹操退路埋伏、关羽放走曹操为虚构。刘备发兵追截兵败的曹操,但是去晚了,被曹操跑掉。赤壁之战:火烧曹船发生在乌林。南郡之争:没有发生,是周瑜死后孙权将南郡借给刘备。荆南之役:刘备征荆南,四郡守望风而降。黄忠战关羽:黄忠随长沙太守韩玄同降,没打。孙刘联婚:孙夫人与刘备的婚事,只是政治性联姻之一,并没有男欢女爱的色彩,也没有后来的孙夫人投江。老黄忠:正史并无记载黄忠年龄。赔了夫人又折兵:孙权无采用周瑜之美人计。周瑜心胸狭窄:实际上周瑜器量广大、以谦服人,对同仁更是恢廓。他只因看出刘备的潜在威胁,曾于赤壁战后向孙权献计加以抑制,惜未被采纳。三气周瑜:周瑜未出征西蜀前已去世。史籍上未有记载周瑜与诸葛亮有过任何衡突。周瑜之死:周瑜在伐蜀途中病死于巴丘。吊周瑜:吊周瑜是庞统,不是诸葛亮。周瑜与孔明:从赤壁之战结束到周瑜病逝的两年间,诸葛亮正在零陵一带。马超兴兵:正与史实相反,马超起兵在先,令到马腾遇害。向曹操告密的小人物:秦庆童、苗泽不见史书记载。(哪有那么巧,两人都是为了霸占主子的老婆。再说曹操会杀苗泽,也与他性格不符,毕竟此人帮了他)。割须弃袍:战况确实很激烈,曹操也有败仗。败走时军心溃散、诸将皆惶惧,十分落魄;但官史无载割须弃袍。许褚裸衣战马超:没有记载,马超甚至被许褚瞪得不敢动。张松献图:应为刘备询问张松蜀中的兵马粮钱等情况,于是张松绘制了地图给刘备。落凤坡:该为庞统进攻雒城时中箭死去。马超战张飞:是马超私自写信给刘备请求投降,并无小说中张飞和马超大战两百余回合不分胜负,后被诸葛亮招降一事。太史慈之死:实于赤璧之战前数年病殁。征汉中:征汉中时的总指挥是刘备,法正参谋。计夺天荡山:纯粹虚构。定军山之战:夏侯渊阵亡于刘备军夜袭,虽非黄忠阵斩,但是黄忠在这一战功劳很大。曹操杀杨修:杨修并非在曹操撤兵前夕被杀,实际上是曹操撤兵后才杀的,在正史中并无曹操杀杨修后与蜀军再战,并被魏延射掉门牙的事。五虎大将:刘备并没有封“五虎大将”,五虎将是因为三国志中把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的传记放在同一章。后世称之蜀之五虎,历史上只封了关张黄马四方(前,后,左,右,将军)。周仓、胡班:虚构人物,历史上没有记载。胡班可能指蜀将吴班。关羽单刀赴会:鲁肃、关羽的一场官式会宴,鲁肃令东吴诸将手持单刀,往赴关羽所设的宴会。 刮骨疗伤:罗贯中给我们开一个大大的玩笑,此时华佗于赤壁之战已经死了,是一般的军医操刀。水淹七军:时值秋天,大雨连绵,汉水暴涨,关羽趁水势挟水军引兵大破名将于禁,擒斩庞德并率军急攻。关羽麦城拒降:历史上并未记戴明确拒降,而《江表传》有关羽以伪降谋突围之机的记戴。擒关羽:并非潘璋,而是他的部将马忠。玉泉显圣、追命吕蒙:玉泉显圣改编自唐代玉泉寺建寺故事,且吕蒙是病死。七十二疑冢:曹操葬在高陵。关平:关羽长子,不是义子,随羽临军,三国志里只出现两次名字。关兴:弱冠(近二十岁)就因才高任侍中、中监军,于夷陵之战后数年死去。关索:只出现于野史中。张苞:虽称早夭,但有留下子嗣张遵。甘宁之死:在夷陵之战前数年已病死。朱然之死:实在夷陵之战中为孙权立了战功,截断刘备退路,病死于249年,不是被赵云杀的。潘璋之死:实在夷陵之战中为孙权立了战功,砍杀冯习等人,病死于234年,不是被关兴杀的,除朱然与潘璋外亦有多名吴国将领被写死于夷陵之战。黄忠之死:在夷陵之战前数年已病逝。白帝托孤:刘备临终是托孤与诸葛亮和李严二人,但仍有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主要情况雷同。八阵图:八阵图是诸葛亮所作的兵法图阵,所谓八阵是为天覆阵、地载阵、风扬阵、云垂阵、龙飞阵、虎翼阵、鸟翔阵及蛇蟠阵,每个阵形都由三十二队士兵所组成,晋朝干宝的《晋记》以及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亦有记载。但不是神怪石阵、迷宫。张辽之死:实为病死,而非被丁奉射杀。七擒孟获:《三国志》上没有记载七擒孟获。但《汉晋春秋》及《华阳国志》中有说过“七擒七纵”,但具体过程没有记载,而祝融、孟优、鄂焕、杨锋、木鹿大王、朵思大王、带来洞主、金环三结、董荼那、阿会喃、兀突骨、忙牙长等南蛮军将领都是小说所创作。六出祁山:诸葛亮伐魏五次,而只有第一次和第四次出祁山,其中五次战绩分别为:第一次败于街亭,第二次配合东吴作战,攻城不下,但在撤退中斩杀大将王双(与演义基本相同),第三次攻取武都和阴平两郡成功,并击败郭淮,第四次大败司马懿,第五次司马懿不敢出战,但是诸葛亮病死(此役蜀军将国境线向前推进了很多,而后姜维北伐又一次推进)。 《后出师表》:多认为是后人伪托,并非诸葛亮所作。司马懿与诸葛亮:诸葛亮头三次北伐时,魏军并非司马懿统领。徐晃之死:实为病死,并无与参与讨伐孟达。空城计:街亭战败后,魏军并未对蜀军进行追击。诸葛亮只是曾把西县的民众与粮草迁移而已。且当时魏军主将也非司马懿。空城计的蓝本,是《三国志》中魏军攻打汉中时,赵云在军营中大开城门,虚张声势吓退魏军的史实。气死曹真:曹真病死于洛阳。骂死王朗:王朗病死于228年,并未随军出战。诸葛亮用兵:诸葛亮用兵的功绩不如他治理蜀国的政绩耀眼。火烧上方谷:诸葛亮大破魏军于卤城,司马懿仅以身还保营。《三国志》未提用何种战法大破魏军。陕西乡野传说与演义无大异;上方谷,一说葫芦谷,疑为卤城的浑称。张郃之死:实为司马懿强迫张郃追击而非张郃自愿。七星灯续命:虚构剧情。死诸葛吓跑活仲达:确有此事,并非诸葛亮遗计,《汉晋春秋》的记载是:诸葛亮死后,蜀军秘不发丧悄然撤退,司马懿有所发觉,驱军追赶。两军相近时,蜀汉将军姜维和长史杨仪命蜀军反旗鸣鼓做势佯攻,司马懿不敢逼近,只好退兵,蜀军入谷然后发丧。当时在蜀中就传开了“死诸葛走生仲达”的笑话。魏延反叛,被马岱诛杀:魏延与杨仪不和,相争失败、兵败被杀,并没有诸葛亮锦囊杀魏延的事儿,诸葛亮的原话是如果我死后魏延不听调遣,那弃其他不顾,继续我们的计划,魏延杨仪不和,诸葛亮说过他需要魏延的勇猛和杨仪的才华,但不想偏袒任何一方。地理大搬家:把太白山移到祁山的旁边,将陈仓移到街亭的南方,甚至把祁山移到褒斜道北面的斜谷旁,或是移到五丈原附近。还有长坂坡并非山丘名,而汜水关和虎牢关实是同一关卡的两个名称,东晋以后改为虎牢,而非两个不同的关。行政区划错误:益州在唐朝方有西川称号——来自剑南西川节度使,三川的前身剑南道的领地才相当于三国时期的巴蜀地。三国时全国的一级行政区为州,全国也只有十五州,所以演义中的“西川五十四州”说法不成立,据《后汉书·郡国志》,“五十四州”当作“五十四县”,指作为益州主体部分的汉中、巴郡、广汉、蜀郡、犍为五郡的辖县数。[西蜀的称呼:西蜀是南北朝东晋的谯纵政权的正式称呼,宋以后文学多以西蜀指巴蜀地区,其中以西蜀专指蜀汉者极少。 另外,赵云是被神化的,历史上赵云不过是个杂牌将军,三国志赵云传字数还没有六百字,战斗方面,武将单挑是虚构,早在东汉就过时了,那时候武将跑到敌阵面前单挑是不被允许的(战场上厮杀有可能)主帅都必须坐阵指挥,演义中的武将单挑是为了彰显一些大将的武功特意搞的。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1-31
《三国志》为晋朝陈寿所写,记载了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的历史,是史书。
《三国演义》是参照《三国志》里的史实内容加以创造改编的小说。其内容七实三虚。是小说。
可以在爱问或者百度文库里找到相关的文章。
第2个回答  2012-01-30
一个是胡吹的,一个是历史。完

三国演义和三国志的区别
性质不同、完成年代不同、所属不同。《三国演义》和《三国志》区别如下:1、性质不同:《三国演义》是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三国志》是纪传体断代史史书。2、完成年代不同:《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完成的小说;《三国志》是西晋时期完成的史书;3、所属不同:《三国演义》与《西游记》《水浒传》...

《三国演义》与《三国志》的区别是什么?
主要的区别:1.体例不同。《三国志》是史书,是对三国历史的较为客观的叙述。而《三国演义》则是历史小说,是对三国历史的人为演绎,其中加入了很大成份虚构的内容;2.成书时间不同。《三国志》成书于西晋初年,距离三国很近,因而可以保证这部史书的真实性。而《三国演义》成书于元末明初,掺入了...

《三国演义》和《三国志》有何区别?
1、作者不同:(1)《三国志》是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2)《三国演义》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2、记载的内容不同:(1)《三国志》记载中国三国时期的魏、蜀、吴纪传体国别史,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2)...

三国志和三国演义有什么区别??
1.成书时代作者不同:三国志是晋陈寿所著,三国演义是明罗贯中所著。2.两书性质不同:三国志是正史,纪传体、三国演义是小说,属于章回小说。3.两书编排方式不同:三国志因为是正史,所以是以人物为主要描述,如魏书武帝纪第一、魏书文帝纪第二、诸葛亮传、关张赵马黄传等等、三国演义因为是小说,共有...

三国演义和三国志的区别
1、两者的性质不同:三国志是史书,而三国演义是小说。2、文学体裁不同:三国志是国别体,三国演义是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3、内容不同:《三国志》记载三国时期的史料,《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三国志》是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记载中国三国时期...

三国演义》与《三国志》 有什么区别?
简单的说《三国志》是正史,《三国演义》是小说 按文学来说,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也就是说正史是比较枯燥的,但相对来说是真实的,是记录性质的。而小说是精彩的,是以刻画人物为主的,所以我们一提起三国就会想到关羽,诸葛亮等...

《三国志》与《三国演义》有哪些区别?
区别如下:1、两者的性质不同:三国志是史书。而三国演义是小说。2、作者不同:《三国志》是西晋史学家陈寿撰写的史书。三国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3、内容不同:《三国志》记载三国时期的史料。六十五卷,包括《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主要记载魏、蜀、吴...

《三国演义》与《三国志》有什么不同?
三国演义与三国志的不同有三点:一,体例不同。《三国志》是史书,是对三国历史的较为客观的叙述。而《三国演义》则是历史小说,是对三国历史的人为演绎,其中加入了很大成份虚构的内容;二,成书时间不同。《三国志》成书于西晋初年,距离三国很近,因而可以保证这部史书的真实性。而《三国演义》成...

三国演义和三国志的区别
1、性质区别:《三国志》是一部史书,记录了三国时期的历史事件、人物和政治格局,具有明显的史实性;而《三国演义》是一部小说,虽然以历史事件为背景,但在人物塑造、情节设置等方面进行了虚构和艺术处理。2、文学体裁区别:《三国志》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以年代为序,按照历史事件的发生顺序进行记载;...

三国志和三国演义的区别
这两本著作区别在于性质不同、内容不同、文学手法不同等。1、性质不同:三国志是一部正史;三国演义则是一部小说。2、内容不同:三国志主要记录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方面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三国演义则主要讲述了三国时期主要人物之间的政治斗争、军事战争、爱情故事等。3、文学手法不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