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和恭亲王曾亲如同胞兄弟 为何最终却反目成仇?

如题所述

熟习帝王之术的道光,在传位给奕詝的同时又封奕訢为亲王,其实也有他自己的考虑。一来,大清当时内忧外患重重,若奕訢之才能够被奕詝所用,对社稷有所裨益;二来,道光看着两个孩子从小长大,认为以奕詝之仁、奕訢之义,断不会发生同室操戈之事;此外,道光自信的原因,还由于他留下了一道调和兄弟矛盾的保险——孝静皇贵妃。

《清史稿》的后妃传中,对孝静皇贵妃的一生进行了如下记载。

“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刑部员外郎花良阿女。后事宣宗为静贵人。累进静皇贵妃。孝全皇后崩,文宗方十岁,妃抚育有恩。文宗即位,尊为皇考康慈皇贵太妃,居寿康宫。咸丰五年七月,太妃病笃,尊为康慈皇太后。越九日庚午,崩,年四十四。上谥,曰孝静康慈弼天抚圣皇后,不系宣宗谥,不祔庙。葬慕陵东,曰慕东陵。穆宗即位,祔庙,加谥。光绪、宣统累加谥,曰孝静康慈懿昭端惠庄仁和慎弼天抚圣成皇后。”

静妃是奕訢的生母,在后宫中地位仅在一人之下。因此孝全皇后崩逝以后,道光虽未再立皇后,但实际上静妃已是实际上的六宫之主。也正因如此,道光交给了静妃一个任务,就是抚养奕詝这个年幼丧母的稚子。

对静妃而言,这无疑是一份十分尴尬的工作。奕詝虽是黄口之年,但已经懂事,对过世的的生母有孺慕之思,就算对养母如何尊敬,也会有一层隔膜,永远不可能将静妃当成亲生母亲看待。

况且日后道光立储,奕詝就是奕訢最大的竞争对手,若抚养此皇子稍有差池,便会引火烧身,堕入万劫不复之地。于是十年以来,静妃一方面尽心尽力地抚养奕詝长大,一方面又小心翼翼地把控好与这位养子之间的距离。

道光做的这个试验非常成功。奕詝受到静妃悉心照顾,又与奕訢年龄相仿,两人曾一度不分彼此,犹如一奶同胞的亲兄弟。

奕詝是个知恩图报的人,即便后来因争夺储位,与奕訢产生过冲突,但在登基之后,奕詝依然尊静妃为“康慈皇贵太妃”,让其迁居寿康宫。太妃虽无太后之名,但实际上,咸丰帝已经是以太后的规格来对她进行奉养。

道光将静妃视为平衡奕詝和奕訢兄弟的关键人物,在咸丰即位之初,她也确实起到了这样的作用。咸丰一开始对这位弟弟非常关照,也颇为重视。咸丰三年(1853年),咸丰甚至命奕訢入军机处,算是遂了道光的遗愿,给了奕訢一展才华的机会。

可惜的是,权力是源自人心的观念,有人的地方便有权位,权位代劳了斗争,而帝王家尤甚。

道光希望靠静妃一人来永远维系奕詝与奕訢的兄弟情,未免把人心想得太美好了。

太妃与太后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历史上也没有过先帝侧室、皇帝养母被尊封太后的先例,但静太妃自承抚育奕詝多年,劳苦功高,因此册立太后一事,成为了母子三人间的一个心结。

咸丰不尊这位养母为皇太后,做法是完全合理的。

首先,道光至死未立静妃为后,说明道光认为她还没有母仪天下的资格。咸丰若尊其为太后,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违背了先帝遗命。

其次,若静太妃晋升为太后,便在无形中拔高了奕訢的政治地位,不但对皇权是一种威胁,也会让奕訢本人处于更为难堪的处境。即便奕訢自己一开始没有反心,保不成身边有宵小之徒会怂恿他夺位自立,激化兄弟间的矛盾。

最后,咸丰虽然可凭着养育之恩的说辞,强行尊封太后,但这样做毕竟是坏了祖宗家法,咸丰实在犯不着为了这件事去和朝臣们进行口舌之争。

因此,咸丰虽未给养母以太后之名,但让她享受太后之实,既合祖制,又不背人伦,处理方法非常得当且有智慧。

但经年日久,以猜疑为养料,嫌隙的种子还是慢慢地生根发芽了。

晚清的湘绮先生王闿运在《祺祥故事》中,记录了这么一件往事。

“会太妃疾,王日省,帝亦省视。一日,太妃寝未觉,上问安至,宫监将告,上摇手令勿惊。妃见床前影,以为恭王,即问曰:‘汝何尚在此?我所有尽与汝矣!他性情不易知,勿生嫌疑也。’帝知其误,即呼‘额娘’。太妃觉焉,回面一视,仍向内卧不言。自此始有猜,而王不知也。”

咸丰往静太妃处探病时,被静太妃误认为亲子奕訢,不小心说出了心里话。咸丰虽未对奕訢母子掏心掏肺,而静太妃和恭亲王却也将咸丰视作外人。感情一旦有了裂痕,往后双方互相的不信任感便会越来越深了。

尽管如此,咸丰感念静太妃的养育栽培,明面上仍一如既往地恭敬侍奉,同时也继续让奕訢以军机大臣的身份参与政务,没有因为之前那件事冷落两母子。

然而,恭亲王奕訢后来的一次僭越之举,终于触碰到了咸丰的逆鳞。

咸丰五年(1855年)七月,静太妃病重。咸丰前来探视时,恭亲王再次向其提起母亲临终前的遗愿,希望最后能得到一个太后的名分。传闻咸丰当时“哦、哦”含糊答应了两声,可能只是表示知道了这件事,但奕訢却以得到皇上口谕为名,利用军机大臣的身份,在未经咸丰的授意之下传旨册封静太妃为“康慈皇太后”。木已成舟,咸丰便不能反悔,只好默认了奕訢的荒唐行为。

但也正如《清史稿》中所记载,静太妃去世后,咸丰为她上谥号“孝静康慈弼天抚圣皇后,不系宣宗谥,不祔庙”,区别于他自己的生母“成”皇后,以示对恭亲王母子的不满。

23岁的恭亲王奕訢,或许只是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希望完成母亲一生的心愿,让她死后能够瞑目,倒未必真有什么争权夺利的想法。但是,这一时的冲动,也让奕訢付出了惨痛代价。

在康慈皇太后下葬的第二天,“上责王礼仪疏略,罢军机大臣、宗令、都统”,咸丰罢免了奕訢的一切职务,让他回上书房去读书反省。

至此,十余年来的兄弟情彻底宣告破裂。咸丰让恭亲王回到上书房,但两人已不再是奕詝和奕訢,而是九五之尊的咸丰帝和龙游浅水的恭亲王,再也回不到过去一起在上书房读书习武的时光。道光生前最害怕看到的事情,最终还是不可阻挡地发生了。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咸丰和恭亲王曾亲如同胞兄弟 为何最终却反目成仇?
至此,十余年来的兄弟情彻底宣告破裂。咸丰让恭亲王回到上书房,但两人已不再是奕詝和奕訢,而是九五之尊的咸丰帝和龙游浅水的恭亲王,再也回不到过去一起在上书房读书习武的时光。道光生前最害怕看到的事情,最终还是不可阻挡地发生了。

咸丰和恭亲王是一个妈养大的,为什么关系那么恶劣?
咸丰和恭亲王只不过是同一个母亲养大,并不是同胞兄弟。在皇位面前,很多同胞兄弟都会争个你死我活,更何况他们不是同胞兄弟。再加上因为静皇贵妃没有被封为皇太后这件事情,恭亲王对咸丰还是有想法的,所以两个人的关系变的越来越差。咸丰的生母很早就去世了,所以他很小就是静皇贵妃抚养长大的,...

咸丰和恭亲王并不是一个妈妈,那恭亲王生母为何是皇太后?
咸丰皇帝奕詝与恭亲王奕虽非一母同胞,却都是由奕生母博尔济吉特氏抚养长大的,两人少时感情颇深,可惜在夺位之争中渐行渐远。在博尔济吉特氏临死前,恭亲王奕假传圣旨封她为皇太后,这一事让兄弟两彻底反目,咸丰干脆把恭亲王踢出最高统治集团,终生不再重用。一、如亲昆弟 咸丰皇帝奕詝的生母钮祜禄...

恭亲王与咸丰皇帝之间的兄弟关系如何?
兄弟之间一开始也是极为友好的,咸丰皇帝也是任用恭亲王为军机大臣处理朝政,但后来他们在奕欣母亲的谥号上产生了争执,而后咸丰皇帝就逐渐冷落了恭亲王。当时英法联军打到了北京,咸丰皇帝跑到了热河,而恭亲王却留了下来与洋军商议等等诸多事宜。咸丰皇帝在热河就死去了,留下了幼子,让两宫太后与肃...

咸丰在热河得了重病,为什么不允许恭亲王见他最后一面?
咸丰皇帝是道光皇帝的第四子,恭亲王奕欣是道光皇帝的第六子,他们是兄弟。咸丰皇帝的生母死得早,由奕欣的母亲静贵妃抚育长大,因此他们犹如同胞兄弟,关系非常特别。现在,哥哥生了重病,眼看不治,弟弟来看望他,手足之情,天经地义。可是,咸丰皇帝却没有批准。咸丰皇帝与恭亲王奕欣在小时候关系...

最后的皇亲国戚末代皇帝错乱的家庭关系?
这位叶赫那拉氏也不是一般人,她和慈禧是同胞姐妹,光绪帝生母。到这儿,晚清历史上绕不开的女人、慈禧太后终于出场了。叶赫那拉氏慈禧是咸丰帝的懿贵妃,生同治帝。咸丰死后,与恭亲王等人联合发动政变,与慈安太后一起垂帘听政。慈禧之子同治帝无后。而她的妹妹、奕譞的嫡福晋生了一个儿子载湉。同治死后...

孝静成皇后提出一个过份要求,却至死都未能如愿
无可非议!随后,咸丰罢了奕的军机大臣,让他退回到上书房。从此咸丰跟奕的关系,跟其他同父异母的兄弟没什么差别了。后来,咸丰帝临终时也未把奕列入顾命大臣,以辅佐同治帝。同治继位后,恭亲王奕当国,改康慈皇太后为孝静成皇后,实现了母亲的梦想。(原文来自北漂叔叔的头条号)

清朝时期历史上咸丰帝有什么本事怎样当上皇帝的?
”他们两兄弟都照着自己师傅说的做了。道光对皇四子奕的话很高兴,谓皇四子仁孝,储位遂定。《清史稿·杜受田传》记载同上面类似的故事:至宣宗晚年,以文宗长且贤,欲付大业,犹未决。会校猎南苑,诸皇子皆从,恭亲王奕获禽最多,文宗未发一矢。问之,对曰:“时方春,鸟兽孳育,不忍伤生,...

有人说历史上五阿哥胤祺的优势得天独厚,却没有参与夺嫡,对此你怎么看...
同时,胤祺也并不像他侄子和恭亲王弘昼那般荒唐胡闹、以自污求自保,明哲保身。相反,胤祺能力还是不错的,而且也愿意出来做事,康熙三十五年便曾经率领正黄旗大营跟随父亲清圣祖出征噶尔丹。可能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胤祺也获得了父亲清圣祖的青睐。康熙三十七年,清圣祖第一次大封诸子时,胤祺便被正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