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太史令
太史令也称太史,官职名,相传夏代末已有此职。西周、春秋时太史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侯卿大夫,记载史事,编写史书,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祭祀等,为朝廷大臣。
秦汉设太史令,职位渐低。魏晋以后修史的任务划归著作郎,太史仅掌管推算历法。隋改称太史监,唐改称太史局,肃宗时又改为司天台,五代同。
宋代有太史局、司天监、天文院等名称。辽称司天监,金称司天台。元代改称为太史院,与司天监并立,但推步测算之事都归太史院,司天监仅余空名。明、清两代,均称钦天监。
2、史官
中国历代均设置专门记录和编撰历史的官职,统称史官。各朝对史官的称谓与分类多不相同,但主要的可以分记录类和编纂类两者。
史官刚刚出现的时候以及发展过程中的很长时间,这两者是不大分别的,后来演化出专门负责记录的起居注史官和史馆史官,前者随侍皇帝左右,记录皇帝的言行与政务得失,皇帝不能阅读这些记录内容,后者专门编纂前代王朝的历史。
3、御史大夫
御史大夫秦代始置,负责监察百官,代表皇帝接受百官奏事,管理国家重要图册、典籍,代朝廷起草诏命文书等。西汉沿置,与丞相、太尉合称三公,秩中二千石 。
成帝绥和元年(公元前8年),仿古制设三公,改大夫为大司空。东汉又改为司空。大司空(司空)不在御史台。“侍御史之率”的名义改属中丞。晋以后多不置御史大夫。
唐复置,专掌监察执法。宋不除大夫,以中丞为台长。明代燕王朱棣陷南京,将御史府改回都察院,自此御史大夫遂废。
4、翰林学士
翰林学士始设于南北朝,唐初常以名儒学士起草诏令而无名号。唐玄宗时,翰林学士成为皇帝心腹,常常能升为宰相。
北宋时期翰林学士承唐制,仍掌制诰。此后地位渐低,然相沿至明清,拜相者一般皆为翰林学士之职。清以翰林掌院学士为翰林院长官,无单称翰林学士官。
5、主簿
主簿是古代官名,是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魏、晋以前主簿官职广泛存在于各级官署中;隋、唐以后,主簿是部分官署与地方政府的事务官,重要性减少。
6、书吏
清内外各官署吏员总称,在朝廷各机构者称部办。秉承主官意旨,承办公事。属雇员性质往往父子师徒相传为业。
至于师爷,古代将帅出征,治无常处,以幕为府,故称幕府,其佐治人员则统称幕僚。以后相沿成习,幕府成为各级军政官署之代称,应聘帮助军政大员办理各类事务之文人学士,也就获得幕僚、幕宾、幕友等称谓。
师爷虽然是政府部门的佐治人员,但一般并无官衔职称,也不在政府体制之内。师爷由幕主私人聘请,与幕主实属雇佣关系。幕主尊师爷为宾、为友,师爷称幕主为东翁、东家。师爷发源于周官幕人,历代都有发展。至明代,师爷作为一种特殊的幕业形态开始萌芽。有清一代,师爷非常活跃,上自督抚,下自州县,都聘请师爷佐理政府事务。晚清,曾国藩幕府人才鼎盛,形成近代军阀幕府,影响一直延续到民国。民国幕僚是清代师爷的尾声和惯性延续。
由于师爷并不是朝廷认可的官僚,所以在清朝晚期,著名的洋务派官员张之洞向皇帝上奏,呼吁改革师爷制度,被采纳,师爷的历史就此终结。所以可以说,张之洞是师爷制度的终结者。
清朝知府或者道台之类的秘书,其名称如何称呼?
1、太史令:太史令是古代官职,夏代已有,西周至春秋时期,太史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侯卿大夫、记载史事、编写史书等,为朝廷大臣。秦汉时期,太史令职位渐低,主要负责推算历法。隋唐时期,修史任务划归著作郎,太史仅掌管历法。五代至宋代,名称有所变化,辽金时期称司天监,元代改称太史院,明清两代称...
清朝知府或者道台之类的秘书,其名称如何称呼?
宋代有太史局、司天监、天文院等名称。辽称司天监,金称司天台。元代改称为太史院,与司天监并立,但推步测算之事都归太史院,司天监仅余空名。明、清两代,均称钦天监。2、史官 中国历代均设置专门记录和编撰历史的官职,统称史官。各朝对史官的称谓与分类多不相同,但主要的可以分记录类和编纂...
清朝的制台、抚台、臬台、藩台、道台、府台、学台各是多大的官呢?
因为唐代地方行政区域最高一级是“道”,长官为“观察处置使”,所以名称相同的明清各地方道的分守、分巡长官被尊称为“观察”,清朝之后,各道属员及民间百姓们则依据官场惯例,尊称道员为“道台”。 六、府台:清代地方亲民官知府的尊称。 “府”级行政区域,自唐开始设立,唐朝地方行政区域划分自上而下为道——州...
清朝的制台、抚台、臬台、藩台、道台、府台、学台各是多大的官呢?
一、制台:清代总督的尊称。总督是中央派遣到地方的高级官员,负责一省或数省的军政大权。总督的正式官职品级为正二品,通常会加兵部尚书、右都御史衔,因此为从一品。在清朝,总督被称为“封疆大吏”,是维护国家统一和稳定的重要力量。二、抚台:清代各省巡抚的尊称。巡抚是中央派遣到地方的管理官员,...
比知府大一级的官叫什么?
【清朝·京官】光禄寺卿、太仆寺卿 【清朝·外官】布政司的左\/右参政、都转运盐使司的盐运使 乾隆18年改知府为从四品,大一级就是正四品,常见文官如下——【清朝·京官】通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太常寺少卿、太仆寺少卿、鸿胪寺卿、詹事府少詹事、顺天府和奉天府的府丞 【清朝·外官】道员 ...
请问清朝的道台和藩台还有府台都是个什么官呢?是几品呢?
府台,应该是知府,在清朝是属于从四品,就是四品与五品之间。 热心网友| 发布于2013-07-14 举报| 评论 4 1 (1)藩台(承宣布政使:管行政,钱粮)——省长。(2)臬台(提刑按察使:管刑事,司法)——公,检,法。(3)道台(俗称。是由承宣布政使,提刑按察使派到各地的“分道”。管钱粮,司法业务)——地区...
清朝的知府、道台、提督、巡抚、总督,他们都是几品官?
道台:道台是正四品官员,地位略高于知府,行政级别应该是介于厅局级和省部级之间,主要负责或协助巡抚负责一府或若干个府的钱粮、河工等事务。根据职务的不同,道台又分为不同的道台,比如主管钱粮的,称为粮道;主管河工的,称为河道。道台大概相当于今天的行署专员。巡抚:巡抚的品级是从二品,不过...
清朝的制台、抚台、臬台、藩台、道台、府台、学台各是多大的官?
在清朝,制台、抚台、臬台、藩台、道台、府台、学台,都是地方上的实权要员,地位都不低。制台,是总督的尊称,正二品,加衔为从一品。清朝的总督,是名副其实的掌管地方军政大权的实权人物,绝对的封疆大吏。其尊称除了“制台”之外,还有“督宪”、“制军”等。总督官居正二品,并可以兼任兵部...
清朝的总督、巡抚、道台、知府分别是几品官呢?
藩司与臬司合称藩臬两司,分别由布政使和按察使担任,督抚有权出具考语,影响两司官员升迁或处分。道员,即道台,为正四品,地位较低,属于府与两司中的一级。知府地位比唐宋时期低,从四品,但北京与奉天知府为正三品,称顺天府尹与奉天府尹。清朝地方官体系基于明朝制度,但权力与职责随时间变化。
清朝的制台、藩台、道台、臬台分别是什么官?
制台:总督别称,官阶为正二品,但可通过兼兵部尚书衔高配至从一品。与只掌握一省行政事务的巡抚不同,总督兼管数省,同时在政务之外也兼掌军务。藩台:按察使别称,官阶从三品,顶头上司布政使。道台:清朝在知府和省一级中间经常设“道”,例如熟知盐道、粮道、茶道等的主管这些的人就被称为道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