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讲的是什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12-26

列子十分贫穷,家里常常穷得揭不开锅,因此他面黄肌瘦,身体瘦弱不堪。他的妻子儿女也跟着受苦,但他丝毫不以为苦,一直拒绝出来做官。

第2个回答  2007-10-14
列子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又称“圄寇”“国寇”),相传是战国前期的道家,郑国人,与郑缪公同时。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后汉班固《艺文志》“道家”部分录有《列子》八卷,早已散失。今本《列子》八篇,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从思想内容和语言使用上来看,可能是晋人所作,是东晋人搜集有关的古代资料编成的,晋张湛注释并作序。
《列子》里面的先秦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中不乏有教益的作品。如《列子学射》(《列子·说符》)、《纪昌学射》(《列子·汤问》)和《薛谭学讴》(《列子·汤问》)三个故事分别告诉我们:在学习上,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真正的本领是从勤学苦练中得来的;知识技能是没有尽头的,不能只学到一点就满足了。又如《承蜩犹掇》(《列子·黄帝》)告诉我们,曲背老人捕蝉的如神技艺源于他的勤学苦练;还有情节更离奇的《妻不识夫》(《列子·汤问》)说明一个人是可以移心易性的。

列子》这部书的作者,旧本题周列御寇撰。《汉书·艺文志》道家有《列子》,班固自注曰:“名圄寇,先庄子,庄子称之。”现存的《庄子》书中二十二次提到列子,分别见于《迫遥游》、《应帝王》、《至乐》、《达生》、《田子方》、《列御寇》、《让王》诸篇,有时尊称他为子列子,有时称他为列子,有时直呼其名,作列御寇,或御寇,{上御下示}、御、图三字古音全同,当可通用,因此,《庄子》中的列御寇,即班固所说的列圄寇。

可是,司马迁做《史记》没有为列子立传,甚至连列子的名字也没提到过;《庄子·天下篇》、《苟子·非十二子》论述道术流变,涉及到先秦诸子多人,也没提到列子;《庄子》中又把列子写成了一个能“御风而行”的神仙,所以宋代高似孙曾经怀疑列子是个寓言中创造的文学形象,历史上并非实有其人。

从现存的材料看,否定列子的存在缺乏有力的根据。《庄子》中虽然有时把列子写成了寓言化人物,但是《庄子》中把实际人物寓言化的例子很多,不独列子一人。而且,除了《庄子》之十卜《战国策》、《尸子》、《吕氏春秋》等书也都提到过列子,而这些书中均不含寓言成分。如《尸子·广泽篇》:“墨子贵兼、孔子贵公、皇子贵衷、田子贵均、列子责虚、料子贵别,囿其学之相非也数世矣,而已皆于私也。”《吕氏春秋·不二篇》:“老耽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关尹贵清、子列子贵虚、陈骈贵齐、阳生贵己、孙膑贵势、王廖责先、倪良责后,此十人者,皆天下之豪士也。”两书中与列子并称的都实有其人,列子亦不当例外。

综合各方面的材料看,列子当实有其人。他是郑国人,生活于战国时代而先于庄子,主张清虚无为,顺其自然,他的学说曾经产生过较大的影响。

《汉书·艺文志》著录《列子》八篇。《吕氏春秋·观世篇》:“子列子穷,容貌有饥色。”高诱注:“子列子,{上御下示}寇,体道人也。著书八篇,在庄子前,庄子称之也。”与班固的说法相同。但是现在通行的《列子》这部书不是《汉书,艺文志》著录的那部《列子》,而是一部后出的伪书。

早在唐代,柳宗元就曾经写过一篇题为《辨列子》的文章,对《列子》的著作年代提出了疑问。宋代以后,又有许多学者对《列子》的真伪进行了考辨,经多方考证证明《列子》确实是一部伪书。杨伯峻先生《列子集释》的附录中辑录了从柳宗元到杨先生本人共二十四家的辨伪文章。综合各家的考辨,证明《列子》是伪书的论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列子》中提到了列子以后的人物。如柳宗元在《辨列子》中说:“其言魏牟、孔穿皆出列子后,不可信。”

(2)《列子》中出现了列子之后出现的事物。如姚鼐在《跋列子》中说;“且三代驾车以驷马,自天子至卿大夫一也。六马为天子大驾,盖出于秦汉君之侈,周曷有是哉?……至《汤问篇》言泰豆教造父御六容不乱,而二十四蹄所投无差,此非周人语也。”

(3)《列子》中有列子之后出土的古书中的内容。如马叙伦在《列子伪书考》中说:“《周穆王篇》有驾八骏见西王母事,与《穆天子传》合。《穆传》出晋太康中,列子又何缘得知?”

(4)《列子》夹杂着后代的学术思想。如陈三立在《读列子》中说:“吾又观《列子·天瑞篇》,‘死之与生,一往一反,故死于是者,安知不生于彼?’《仲尼篇》:‘西方之人,有圣者焉,不治而不乱,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轮回之说,释迦之证,粲著明白。……吾终疑季汉魏晋之士,窥之浮屠之书,就杨朱之徒所依托,益增鼠其间。”陈立波在《伪造(列子)者之一证》中说:“盖魏晋而后,佛学已蔚然大国;而黄老之学,亦浸淫并佛而合为一流。吾国哲学思想丁此时实开一新方向。而《列子》篇中思想之玄,与夫纵性纵欲之言,颇似魏晋时之出品。”

(5)《列子》中使用了列子之后才产生的语汇和句式。如宋人黄震在《黄氏日抄》中指出:“西域之名始于汉武,《列子》预言西域,其说尤为可疑。”近人马叙伦在《列子伪书考》中指出:“《穆王篇》记儒生治华子之疾,儒生之名盖汉世所通行,先秦未之闻也。”今人杨伯峻先生写了《<列子>著述年代考》一文,专门从汉语史的角度来鉴定《列子》,他最后小结说:“总结以上所论,第一,考察了‘数十年来’这一说法,它不但和先秦的说法不合,也和两汉的说法不合,却和《世说新语》的某一说法相合。第二,又考察了‘舞’字的两种用法,一种用法和两汉人的用法相同,一种用法甚至要出现于西汉以后。第三,又考察了‘都’字作为副词,只是魏晋六朝的常用词。第四,又考察了‘所以’的作为连词,绝不是先秦的‘所以’的用法,而只是后汉以后的用法。第五,又考察了‘不如’一语,也和先秦的‘不如’不一样。这种用法,也只是汉朝才有的。”

基于上述情况,现在学术界一般认为,《列子》是魏晋人编造的一部伪书。

《列子》既然是一部伪书,那么是不是说它就毫无学术价值呢?当然不是。证明了《列子》是伪书,只是说明了它不能代表列子本人所处的先秦时代的思想,并不能说明作品本身没有任何价值。同时,经过学术界多年的考辨,已经清楚地证明了它是魏晋时代的作品,它就可以作为魏晋时期的历史材料加以研究和利用。研究表明,《列子》一书虽然主要是缀拾古代典籍而成,然而经过作者的精心剪裁,却形成了独立的思想体系,在我国督学史上应占有一席之地。

首先,《列子》从物质本体,宇宙生成和物种转化的角度阐明了“道”的属性,构成了独特的自然天道观。

《列子》的作者认为,客观世界存在着统一的本质或规律,即“道”,它本身无形无象,神秘莫测,无增无减,独立不改。它不由他物产生。却能产生出具体事物,它本身不变化,却能使天地万物发生变化,它比任何具体的事物,具体的变化都更具有根本性,是天地万物产生和变化的根本原因。在此基础上、作者又通过对宇宙生成过程的描述,阐明“道”与“物”的关系,书中指出:“夫有形者生于无形,则天地安从生?故曰: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太易者,未见气也;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气形质具而未相离,故曰浑沦,言万物相浑沦而未相离也。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循之不得,故曰易也。易无形埒,易变而为一,一变而为七,七变而为九。九变者,究也,乃复变而为一。一者,形变之始也。清轻者上为天,浊重者下为地,冲和气者为人;故天地含精;万物化生。”世界上有形的万事万物都是由无形无象,“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循之不得”的太易产生的,这里所谓的太易。就是气的本体,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这气的本体聚散变化的结果。这样,就通过“太易”把“道”与“气”统一起来,对“道”作了物质性的规定,从而克服了秦汉时期包括老子、庄子在内的一些哲学家把“道”与物割裂开来,使“道”成为一种虚构的精神实体的客观唯心主义倾向,对于前人是一个超越。作者还用不小的篇幅,举了大量的例证来说明生物与非生物之间在物质基础上的相互转化,突出强调了“种有几”和“万物皆出于机,入于机”的观点。几的观念最早见于《易传》。《易·系辞下传》说:“几者动之微也,吉之先见者也。”孔颖达《正义》说:“几,微也,是已动之微,动谓心动,事动。初动之时,其理未著,唯纤微而已,若其已著之后,则心事显露,不得为几;若未动之前,又寂然顿无,兼亦不得称几也。几是离无入有,在有无之际,故云动之微也。”“几”即变化的萌芽,变化的内在根据。“机”即自然。作者认为,任何事物都存在产生变化的内在根据,它们都从自然产生,又回归自然,循环变化,以至无穷。从现代科学的眼光来看,作者举出的物种之间相互变化的具体例证都是非常荒唐可笑,毫无科学根据的。但是,这是作者所处时代的科学发展水平所造成的历史局限。关键在于作者举出这些例证的目的在于说明生物与非生物之间在物质基础上的统一,从另一个角度进一步论证了“道”的物质性。

其次,《列子》继承前代哲学中的辩证思想,在某些方面、其辩证思维的水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07-10-13
《列子》又名《冲虚经》,是道家重要典籍。列御寇所著,所著年代不详,大体是春秋战国时代。该书按章节分为《天瑞》、《黄帝》、《周穆王》、《仲尼》、《汤问》、《力命》、《杨朱》、《说符》等八篇,每一篇均有多个寓言故事组成,寓道于事。其中有我们较为熟悉的“愚公移山”、“亡呋者”、“歧路亡羊”等。

《列子》里面的先秦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中不乏有教益的作品。如《列子学射》(《列子·说符》)、《纪昌学射》(《列子·汤问》)和《薛谭学讴》(《列子·汤问》)三个故事分别告诉我们:在学习上,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真正的本领是从勤学苦练中得来的;知识技能是没有尽头的,不能只学到一点就满足了。又如《承蜩犹掇》(《列子·黄帝》)告诉我们,曲背老人捕蝉的如神技艺源于他的勤学苦练;还有情节更离奇的《妻不识夫》(《列子·汤问》)说明一个人是可以移心易性的。
http://baike.baidu.com/view/6317.html

中华经典藏书:列子内容简介
《列子》中包含的哲学思想,以道家的宇宙观、人生观为基础,探讨了自然界、人类社会的运行规律,以及人类与宇宙的关系。其内容涉及自然现象、社会伦理、心理状态等多个领域,对后世影响深远。如《汤问》一文中,作者通过寓言故事,阐述了“无为而治”的理念,即顺应自然规律,不强行干涉,让事物按照自身规律...

《列子》中有哪些故事?
《列子》是中国古代道家学派的经典之一,其中包含了许多寓言故事和哲学思考。以下是一些著名的故事:1.愚公移山:讲述了一个老人和他的家人为了改善生活条件,决心移走阻挡他们前进的两座大山。尽管面临巨大的困难,但他们坚持不懈地努力,最终感动了天神,将两座大山移走。这个故事强调了坚持和毅力的重要性。

列子是哪个国家的
《列子》简介1、简介《列子》又名《冲虚经》,属于早期黄老道家的一部经典著作。其思想主旨本于黄老、近于老庄,追求了一种冲虚自然的境界。在《冲虚经》的种种名言及寓言故事里,都体现了道家对精神自由的心驰神往,而它宏阔的视野、精当的议论和优美的文笔又使人领略到子学著述隽秀、凝炼而警拔的散...

列子及《列子》的简介
《列子》又名《冲虚经》,属于早期黄老道家的一部经典著作。其思想主旨本于黄老、近于老庄,追求了一种冲虚自然的境界。在《冲虚经》的种种名言及寓言故事里,都体现了道家对精神自由的心驰神往,而它宏阔的视野、精当的议论和优美的文笔又使人领略到子学著述隽秀、凝炼而警拔的散文之美。列子著作(...

《列子》的简介及其作者的简介
《列子》是列子、列子弟子、列子后学著作的汇编。全书八篇,一百四十章,由哲理散文、寓言故事、神话故事、历史故事组成。而基本上则以寓言形式来表达精微的哲理。共有神话、寓言故事一百零二个。如《黄帝篇》有十九个,《周穆王篇》有十一个,《说符篇》有三十个。这些神话、寓言故事和哲理散文,篇篇...

列子及《列子》的简介
列子是郑国人,先于庄子,与郑缪公同时。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相传他曾向关尹子问道,拜壶丘子为师,壶子对列子说:“乡吾示之以未始出吾宗。吾与之虚而委蛇,不知其谁何,因以为弟靡,因以为波流,故逃也。”后来又先后师事老商氏和支伯高子,修道九年之后,他就能御风而行。唐...

有关《列子》的了解
直至阅读《列子》,发现他很善于讲故事,包括我们的孔子,也是他的主人公之一,把“道”融汇于故事之中,入乎其内,出乎其外,不要夸父逐日般舍命强求,顺其自然,量力而行,列子的面目更加清晰,然其“仙风道骨”尚令人心仪!旧注有张湛《列子注》。《列子》道教经典。又称《冲虚真经》。原为中国...

列子这本书主要讲了什么
列子这本书主要从古代文学、思想哲学和道家文化三个角度,讲述了《列子》一书的内容。从古代文学的角度来看,是丰富有趣的寓言故事;从古代思想史的角度来看,其中的包含的则是极其深邃的哲学内容;若从道家文化来看,则是道家典籍,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历史,无所不包,修行的经典。

列子介绍
《列子》是道家的重要典籍,今存《天瑞》、《黄帝》、《周穆王》、《仲尼》、《汤问》、《力命》、《杨朱》、《说符》等八篇,旨意大致同于《老子》、《庄子》,相传是战国时期列御寇所著。该书载有战国以后史事,遣词用句多为秦汉以后用法,且又多与汉晋佛经相参合,因此,后人推断《列子》原...

《列子》寓言故事,列子寓言故事原文及寓意
列子一听就着急了,提着鞋光着脚就跑出来了,到了大门口,才追到伯昏瞀人。列子就问:“先生既然来了,为什么不讲一些药石之言,来教导启发我,好改掉我的错误和毛病呢?”伯昏瞀人说:“还是算了吧!我前面早就跟你说了,你的做法很对,很快就会有人来归附你,现在看来确实如此呀。但是你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