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书法的朋友,解释一下什么是中锋,什么是侧锋

如题所述

毛笔的笔毫部分只有笔尖是有弹性的,上方的笔腰则支撑着它的弹性,不论把笔锋如何打开、铺展、拧转,不论处于什么方向,或写了多么粗的笔画,它还是可以弹起来,回到最初的状态。就像一把雨伞,可以打开,也可以收起。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芭蕾舞者 的脚尖,能立起来,也能放下去,持续在变换,也一直保持在平衡中,就像我们的笔尖在持续的书写中不会变形、分叉,失去它最基本的形态。

想想看,如果在书写的时候,要不停地回去蘸墨,或者去墨碟里调整笔锋,那么书写就谈不上连贯性了。过去那么多的公文、经书和著作都要依靠书写留存和传播,如果不能连续快速书写,显然是不适用的。

书写好的人的毛笔显得很好用,很灵活,很顺畅,蘸一次墨可以写一行字,而不用不停地蘸墨。

笔的好用与否总是相对的,重要的是,每每一笔写(按)下去,手还能将它提起来。因为有这个提起来的动作,就不会有过多的墨留在纸上,也可以让毛笔“弹”回原本的圆锥状,连续书写。

笔毫是圆锥状的,意味着它可以有无数个 面,每一个面都可以用于书写,也都可以回到最初的形态,因此古人有 “八面出锋”的说法,八是个概数,意思就是每一面都是这样。会写字的人会根据笔画的方向,以及上一笔的落点,用笔毫的各个角度来书写,书写的效率因此而提高,每一笔的起落之间也有映带牵连的气象。

正确的书写方式叫作“正锋”,它也可以表示一种线条的质量状态,其中包含了两种可能的形式,一种叫中锋,一种叫侧锋。

“中锋”是正锋的基础,就如蔡邕的描述, “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意思便是书写的时候,要让笔尖尽量垂直向下,笔毫的中心始终行进在线条的正中间,压力会聚焦在笔画中心,由此向四周延展。所以,中锋线条的主要特征就是均匀和对称,有厚实的体积 感。秦代的篆书,比如《峄山刻石》中, 看到典型的中锋用笔,其中线条圆实、有厚度,是一种粗细一致的圆笔线条,所以人们也称之为 “圆笔中锋”。

峄山刻石

看唐代的楷书,会看到颜真卿的书写方法较魏晋时代有所变化,宇迹显得厚重敦实,那便是因为他继承家学,更强调字里的中锋用笔,由此而来的点面厚度便呈现出了这种感觉。

颜勤礼碑

也可以这样理解中锋:毛笔无论如何动作,都能平衡笔锋,控制住它的中心,就好像射中靶心一般,即所谓 “中”锋。清末之后,很多书家把中锋变成了一种绝对的法则,会比较强调 “笔笔中锋”。过于绝对的执着可能是有问题的,但在用笔上,中锋的确是一个重要的基础。

正锋的第二种可能的形武是“侧锋”。中锋的运笔方式是 “锋行画中”,侧锋便是 “锋行画侧”笔尖可以偏移方向,不是一直处于笔画中心,但在质量的挪移中,在动态之中,那个重心始终还是平衡稳定的,这是一种有点微妙的感觉。所以,侧锋不是一种笔锋彻底偏向一侧的状态,那样便是病笔了。

相比起来,它的实现比中锋难度更大一些,后者是一个相对不变的过程,而侧锋则需要保持动势里的平衡。可以想象一下,就像一个舞蹈演员,如果说中锋是保持中正直立的状态,那么侧锋便是在这个基础上可以左右前后地做各种动作,但重心始终在中心上,不至于因失去平衡而偏倒,依然保有一种稳定厚实的质感。

侧锋行笔,因为笔尖角度发生了变化,所以呈现出了笔墨轮廓不对称的方笔形态,在篆书之后发展出的隶书中,可以看到很多这样的用笔。隶书是一种很典型的用侧锋来塑造线条的书体,《张迁碑》《礼器碑》,还有一些汉简,都大量呈现了潇洒而富于表现力的中侧锋转换的技巧。

张迁碑

虽然圆笔和方笔的产生没有绝对的先后, 但在学习方笔之前,打好圆笔的基础非常重要,因为方笔是在圆笔基础上的一种衍生。

有人会把中锋理解为 “写得粗”,但其实这不是粗细的问题,而是一种质地的需求。我们会用 “圆、通、厚”来形容好的线条,这样的状态来自笔锋的垂直用力,如果没有功夫,再粗的线条也是扁平的,手里功夫在,即便线条细如发丝,也是浑圆有厚度的,有筋骨在里头。另外,如果在书写过程中笔画失去了平衡和质量,出现失控,就是一种病笔 了。

学习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练习篆书和隶书来奠定最初的线条基础。以篆书练习圆笔,以隶书练习方笔,它们的风格朴拙高古,在审美上有高度,但在找术上又相对简单。篆隶就好像练武术时候的桩功和马步,基本功扎实了,再学后面的书体,相对来说会容易一些,而且之后的楷、行、草等不同书体中蕴含的各种各样的可能,也都产生于方圆相加的笔法变化之中。

方笔有棱角,见精神,显得硬朗,圆笔则显得厚而圆,有一种敦实的质感。

虽然中锋、侧锋各有共名,但其实是对立统一的两面,就像手心和手背是一体的一样。书写是个变化丰富又归于平衡的过程,经过了拆分难度的练习阶段,写到后来,每一笔都是又方又圆的,线条在运动中,会始终处于中侧锋的复合变化中,从王义之、王献之的字到唐代的楷书、行草,无一不是如此。

所以古人说,好的字方圆兼备,有一种中和的美。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1-03
中锋多见于楷书,是楷书中主要运用的笔法,中锋即行笔中笔尖一直处于笔画的中间,写出的笔画雄健有力,是所谓有筋骨的笔法;
侧锋顾名思义,即行笔时笔尖在写出笔画的一侧,具体在哪一侧视字的具体结构而定,多见于行书,侧锋笔画给人一种灵动感,书写速度很快时还会出现飞白;在行书中会出现很多中锋、侧锋结合运用的情况,不同的书法家对其运用比例都有自己的理解,这些都需要长期的积累才会形成自己的书风,比如大书家米芾就自称自己写书法是在“刷字”,其实也是借此说明他的书风多用侧锋。
总之,中锋、侧锋只是毛笔书写的笔法,各有各的作用,合理运用可以体现书法的美感。如是而已。
第2个回答  2020-02-28
通俗地说,中锋就是笔尖(笔锋)在比划的中间运行,如“锥划沙”,中间深,两边倾斜对称。侧锋就是笔尖靠着一边运行,会出现比划一边重,一边轻的表现。一般必须以中锋为主
第3个回答  2020-03-05
毛笔走的时候,笔尖在笔划的正中间,叫中锋,笔尖在两边,叫侧锋。中锋笔划均匀饱满,容易写出有力度的字来,所以写字的人都崇尚中锋运笔。

书法中锋侧锋偏锋的区别
书法中锋侧锋偏锋的区别如下:1、中锋。也叫正锋,运笔的主要方式。中锋就是指笔基本上在笔画的中央行,也有说令笔心在点画中行。中锋用笔,万毫齐力,使墨顺着笔尖流下来,均匀渗透在纸上。这样写出来的笔画,笔锋中行,俩边如界,呈现均衡。即使笔画边缘不甚光洁或有曲折也可表现对称。这样写出的笔...

什么是中锋、侧锋用笔?
2、侧锋:在下笔时笔锋稍偏侧,落墨处即显出偏侧的姿势。这种笔法最初在隶书向楷书演变时形成。它使方笔字体中增添潇洒妍美的神情。侧锋多用来取势,势成则转换为中锋。晋人多用之。

什么是侧中锋
中锋、侧锋是说笔头锋端在笔画线条运行中所处的位置。锋亦称正锋,即笔杆垂直,笔锋在笔画中行,其线条两边齐平,圆浑饱满,有立体感。中锋行笔自古被认为是书法用笔中"千古不易"的准则,学书者不可逾越。姜白石《续书谱》中说:"常欲笔锋在画中,则左右皆无病也。"指行笔时将毛笔的主锋保持在点...

什么是中锋侧锋卧锋
侧锋:书法术语,属于起笔的一种技法,是指在下笔时笔锋稍偏侧,落寞处即显出偏侧的姿势。卧锋:顾名思义是把毛笔压下去用笔肚或根部写画,不用笔尖。

懂书法的朋友,解释一下什么是中锋,什么是侧锋
正确的书写方式叫作“正锋”,它也可以表示一种线条的质量状态,其中包含了两种可能的形式,一种叫中锋,一种叫侧锋。“中锋”是正锋的基础,就如蔡邕的描述, “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意思便是书写的时候,要让笔尖尽量垂直向下,笔毫的中心始终行进在线条的正中间,压力会聚焦在笔画中心,由此向...

什么是中锋、侧锋用笔?
中锋用笔要执笔端正,笔锋在墨线的中间,用笔的力量要均匀,笔锋垂直于纸面,其效果圆浑稳重。侧锋用笔执笔偏侧,笔锋在墨线的边缘,笔锋与纸面形成一定的角度,用力不均匀,时快、时慢、时轻、时重,其效果毛、涩变化丰富。来源:网络

书法中锋是什么意思
书法中的锋即笔尖,根据运笔方向的不同,分为中锋、侧锋、逆锋。书法主要用的中锋,侧锋较少。逆锋,拖锋主要用于画画。中锋就是毛笔与纸保持接近垂直的方向,线条圆润,有力。书法是中国及深受中国文化影响过的周边国家和地区特有的一种文字美的艺术表现形式。包括汉字书法、蒙古文书法、阿拉伯书法和英文...

毛笔中锋和侧锋的运用
中锋和侧锋是毛笔运用的两种基本方法,它们的特点和应用如下:1、中锋:中锋是指毛笔在书写时笔锋始终保持在一条直线上,这种运笔方式可以写出线条粗细均匀、流畅自然的效果。中锋适合书写楷书、行书和草书等书法作品,因为在这些作品中,线条的流畅和均匀非常重要。2、中锋也常用于绘制工笔画和写意画,因为它...

书法中 尖锋、中锋、藏锋、露锋、顺锋、逆锋、折锋、带锋是什么意思
中锋用笔是指:常令笔心在点画中行。中锋行笔是传统书法的不二法则。但是笔心一直走在点画中间那是绝对不可能的,所以如果笔心偏向一侧则称为侧锋。中侧互为一对概念。 藏锋是指:“欲左顾右,欲上先下”,即行笔之初相反方向行笔将笔尖藏在笔画之中。露锋正好相反,将笔锋外露,体现顾盼呼应连...

什么是笔锋的正 侧藏露
侧锋,亦称“偏锋”,指行笔时,笔锋斜出的笔势,即笔锋偏在点画一侧,或由侧而归中,或由中而转侧,或一侧到底,写出来的点画跌宕多姿,富有变化。行草作品中常见这种笔法。若掌握不好则会出现力薄、气弱,缺乏含蓄的病态。中锋、侧锋是互相依赖而并存的两种基本笔法,没有侧锋,也就无所谓中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