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皎夜光古诗十九首原文及赏析

如题所述

  明月皎夜光, 促织鸣东壁; 玉衡指孟冬, 众星何历历! 白露沾野草, 时节忽复易;秋蝉鸣树间, 玄鸟逝安适?昔我同门友, 高举振六翮; 不念携手好, 弃我如遗迹。南箕北有斗, 牵牛不负轭; 良无磐石固, 虚名复何益!
  《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期无名氏的作品,内容多写夫妇朋友间的离别相思和下层知识分子功名失意的怨苦之情,感情真挚,语言朴实生动,叙事简练,抒情气氛浓烈,饶有情韵,是一组内容与风格都很一致的成熟的五言诗。南朝梁萧统《昭明文选》首次标为《古诗十九首》,后来就成为定名。钟嵘《诗品》赞为“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这组古诗对后代五言诗的创作曾经发生过极其深远的影响。
  这是第七首,埋怨朋友显贵以后不相援引,遂使功名无成。全诗格调低沉,景物凄清,人生的失意感,充斥于字里行间。
  这是秋夜即兴之作, 因此开篇即从秋夜的景物写起。“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一轮秋月高挂中天,皎洁明亮光华四射,这是目所见;东边的墙壁跟前,蟋蟀在凄凄切切地鸣叫,这是耳所闻。朱筠说:“大凡时序之凄清,莫过于秋;秋景之凄清,莫过于夜,故先从秋夜说起。”(《古诗十九首说》)月光的皎洁,引发了诗人的愁绪,使他想起了《诗经·月出》篇中的名句“月出皎兮……劳心悄兮”,于是,他发出了沉重的喟叹;东壁下蟋蟀的鸣叫声仿佛在应和他的喟叹,又仿佛在惋惜时光的迅速流逝。于是,诗人的心情更加沉重了。他沉潜于这样凄清寂静的境界,似乎忘了自身,忘了世界……这样地不知过了多久,他猛然惊醒过来,发现“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原来,上弦月已经落下去了,北斗星的斗柄(玉衡)已经指向孟冬的方位,残秋已经结束,冬天来到了,空中无数星星,都在闪烁着光芒,夜已经很深了。诗人还在仰观天上的星象出神,突然身上感到寒飕飕的,原来露水已经打湿了衣襟。“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诗人俯察地上的物象,不禁悲从中来:原来秋露已很重很重,快要“白露为霜”了;蝉儿的鸣叫已经有气无力,它的生命即将结束;燕子已经无影无踪,不知躲到那里去了。诗人更加清醒地感觉到“时节忽复易”了,他怎能不为自己的功名无成而苦恼呢?
  这种对于节序推移的感伤,自然而然地引发出诗人对于人情变更的慨叹:“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由即景抒情转入叙事言怀,不露声色,不带痕迹,水到渠成,天衣无缝。从前跟自己一样低贱的同门友现在得意起来,他们象鸿鹄一样振翅高飞,再也不顾念从前亲密无间的友好之情,他们居然象行人遗弃他们的足迹一样地遗弃了我。诗人不禁愤慨起来:这种世态,如此炎凉;这个世道,如此不平!实在令人愤恨不已,可是,又有什么办法呢?
  诗人在愤恨中偶尔抬起头来,又看到天上“众星何历历”的景象,不禁迁怒于它:“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 良无磐石固,虚名复何益!”原来他想起了《诗经·小雅·大东》篇中的名句:“维南有箕,不可以播扬;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睆彼牵牛,不可以服箱。”意思是说,在南天有箕星,它的形状虽然象簸箕,但并不能用来扬米去糠;在北天有斗星,它的形状虽然象勺子,但并不能用来舀酒浆;再看那个牵牛星,虽然名字叫牵牛,却不能拉车。这些星宿都是有名无实的,好比“同门友”空有“同门”之名而无真实友谊一样,诚然,既没有大石一般牢固的友谊,要这虚名何用?诗人借题发挥地将愤恨发泄完了,诗也戛然而止。
  这首诗的结构非常紧凑,过渡极其自然。全诗共分三个层次,“明月皎夜光”以下八句为秋夜景物描写,并在景物描写中寄寓着悲凉抑郁的感情;“昔我同门友”以下四句为事实的叙述,并在叙事中透发出满腔的愤慨;“南箕北有斗”以下四句为诗人的感慨,并在这感慨中充满着人生的失意感。全诗层次清晰,抒情气氛浓烈,感人至深。马茂元先生说:“这三个部分正如钟惺所说, ‘似各不相蒙,而可以相接。’写景从目见到耳闻,从耳闻到想象;由于想到‘玄鸟逝安适’,而联系到‘同门友’的‘高举振六翮’,是从客观事物过渡到主观心情;对‘同门友’的‘弃我如遗迹’,诗人的感慨是怎样呢?他用南箕、北斗、牵牛的有名无实,比喻交道的不终,又从主观心情联系到客观事物。转换自然,首尾呼应,十分确切地反映了思维活动的过程,这就使得诗的结构表现得异常完整,看不出一点人工的痕迹。古诗的浑成,正在这些地方。”(《古诗十九首初探》)
  这首诗运用比喻和典故能时出新意,特别是南箕、北斗、牵牛这一组,既是《诗经·大东》的典故,又是眼前所见秋夜之景,并且专指同门友背恩负义之事说的,针对性很强,显得新颖而贴切,十分耐人寻味。此外,全诗为了加强感情的强度和浓度,运用了不少感叹句,如“众星何历历!”“时节忽复易!”“玄鸟逝安适!”“虚名复何益!”似乎直接面对面地听到了诗人的叹息声,显得多么沉着痛快!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明月皎夜光·《古诗十九首》》原文与赏析
明月皎夜光, 促织鸣东壁; 玉衡指孟冬, 众星何历历! 白露沾野草, 时节忽复易;秋蝉鸣树间, 玄鸟逝安适?昔我同门友, 高举振六翮; 不念携手好, 弃我如遗迹。南箕北有斗, 牵牛不负轭; 良无磐石固, 虚名复何益!《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期无名氏的作品,内容多写夫妇朋友间的离别相思和下层知识...

明月皎夜光原文_翻译及赏析
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良无盘石固,虚名复何益?——两汉·佚名《明月皎夜光》 明月皎夜光 两汉 : 佚名 古诗十九首 , 秋天 , 月光 ...

古诗十九首·明月皎夜光作品原文
明月皎洁照夜空,东方壁上促织声声鸣。玉衡指向孟冬时,群星闪烁,繁星点点。白露滋润野草间,季节更迭,时光匆匆。秋蝉在树间鸣叫,玄鸟已飞离,不知归期。回想起昔日同门友,高举翅膀,振翅飞翔。却未念及往日情谊,将我视为陌路人。南箕与北斗相对,牵牛不负重轭。没有坚固磐石般的基础,虚名有何益...

古诗十九首·明月皎夜光作品鉴赏
此诗开篇“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营造出一片月色与夜虫交织的清雅旋律。月色皎洁,蟋蟀低鸣,共同谱写出夜晚的美妙乐章。抬头望去,北斗七星横转,斗柄指向“孟冬”,星辰璀璨,如镶嵌天幕的明珠,将夜空映照得一片辉煌。然而,这美好的景象下隐藏着深沉的夜半时刻——“玉衡指孟冬”。金克木先生解...

古诗十九首·明月皎夜光作品注释
古诗十九首·明月皎夜光,描绘了孟冬季节的景象和诗人对自然、人生的深沉感悟。诗中以促织、玉衡、玄鸟、同门友、南箕、北斗、牵牛等自然现象和星宿,比喻了人间的种种现象,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感悟。首句“促织”,指的就是蟋蟀。在孟冬之时,蟋蟀在草丛中鸣叫,让人感受到季节的变换和时间...

古诗十九首·明月皎夜光的介绍
皎洁的月色铺洒在宁静的夜里,昔日的同门好友,而今已青云直上,高举奋飞。然而好友竟不念当初携手之好,早已遗忘困顿求宦的主人公,视其如遗迹一样弃置而不顾,已成陌路之人。

拟古诗十九首 其七 明月皎夜光是谁的诗
作者:孙蕡诗名:拟古诗十九首 其七 明月皎夜光朝代:明全文:离离谷中树,灿灿春华芳。枝叶何盛茂,忽然随风扬。流光有凋换,物理安可常。扰扰路旁子,哀歌使我伤。杪秋天气肃,白露结严霜。揽衣不能寐,起视夜何长。明月出东壁,众星罗纵横。岁暮鶗鴂鸣,百草青自黄。远道者谁子,驱车登太行。...

形哀质直 不忘初心 ——《古诗十九首》赏析
“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明月皎夜光》); “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回车驾言迈》); “四时更变化,岁暮一何速”(《东城高且长》); “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 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驱车上东门》); “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生年不满百》);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行行...

古诗十九首原文
古诗十九首,深情而富有哲理,描绘了诗人与爱人、亲友的离别思念,以及对人生、命运的感慨。这些诗篇中,如《行行重行行》中的行者与远方的亲人遥隔万里,表达了深深的离愁;《青青河畔草》中女子独守空床的孤寂,让人感同身受。《今日良宴会》则劝诫人们珍惜当下,抓住机会,不要被贫困所困。诗人以...

古诗十九首原文及翻译节选 古诗十九首原文及翻译
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 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 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 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 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 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 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 良无盘石固,虚名复何益 【译文】 皎洁的明月照亮了仲秋的夜色,在东壁的蟋蟀低吟的清唱著。 夜空北斗横转,那由玉衡,开阳,摇光三...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