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为什么楼主所了解的都是国外汉学家对汉字和中国文化的一些研究。汉字是我们汉族人的骄傲,咱们自己的研究当然绝不输给国外的汉学家啦~瑞典那位是林西莉吗?写《汉字王国》的那位。“白川的字结”?这个,请恕我孤陋寡闻,真没听说过……
汉字学的书籍,较早的著作有唐兰先生的《中国文字学》,而比较经典权威的当然要属裘锡圭先生的《汉字学概要》,王凤阳先生的《汉字学》则有更多新颖的观点和视角,系统性也比较强。这些都是汉字学通论性质的书籍,专门对某一时期汉字情况考察的著作也有很多,尤以北师大的汉字构形学系列论文为最。
训诂学大家,当然还是少不了北师大的诸位名师。陆宗达先生的《训诂简论》深入浅出,读来兴味盎然。王宁先生的《训诂学原理》则是训诂学入门和提高的不二之选。王宁先生还有不少著作,都是十分值得参考的。当然啦,如果再往上推,就到了章黄等民国大师。要是继续上溯的话,清儒们的著作也是可以参看的。
研究文字训诂,必然绕不开的一本书就是《说文解字》。要读好这本书,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也是少不了的(其他三大家的注解当然也很有价值)。现代人的著作,则陆宗达先生的《说文解字通论》最要研读。
至于其他参考书,则《古文字诂林》《甲骨文字诂林》和《金文诂林》算是齐备了,专业性和广泛性都足够了。在古文字考释方面,这些书所集成的各家之说和古文字字形,足以为我们提供几乎所有需要的材料。当然,这只是字形和各种训释材料,如果要掌握甲金文的文字材料,则《甲骨文合集释文》等释文材料也是必备的。这些书籍的专业性都很强,不是专门进行文字研究的人没必要去看的~
这些书网上都有得下载,还有问题请补充。
啊啊,前辈不敢当。这才看到楼主的补充,不好意思。
如果是为了提高文言文功力的话,倒是没必要一上来就看文字学和训诂学的书籍。其实,没有一定的文言文功底,就算看那些书也未必能懂的,毕竟文字训诂都是建立在丰富的语料上的。
学文言文,其实就和学外语是一样的。大量的阅读和一定的背诵是十分重要的。需要阅读的材料当然以先秦典籍为首选。《左传》《庄子》《孟子》《韩非子》《荀子》《战国策》《史记》这些书都可以涉猎。真要扎扎实实锻炼基本功,当然是都通读下来最好了。之所以没有列出《诗经》《老子》《论语》,因为这些典籍的语言比较片段零散,不大适合用来锻炼语感。这些书都有“选读”“选注”之类的选本,可以参考。不过,读这些典籍不仅要参考现代人的注释,更应该读古注。如果愿意的话,十三经注疏都可以翻一翻。呃,不过这个其实已经是非常专业的要求了~
不知道楼主的功底如何,如果已经有一定的积累了,可以尝试先通读一本古籍,以《左传》为佳。就用十三经注疏的本子就很好。其他参考书,杨伯峻先生的《春秋左传注》很值得参考。如果真要深入研究,则不仅要通读,更要仔细打通《左传》每个字句。这时,历代对《左传》的研究就都要好好读一读了。王引之的《经义述闻》,洪亮吉的《春秋左传诂》,刘文淇《春秋左传旧疏疏证》(可惜没写完~),竹添光鸿《左传会笺》等等,都是极好的参考。
要学好文言文,字典等工具书也是十分重要的。《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是最基本的,其实对于真正有心致力于此的人而言并不够用。《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故训汇纂》这三本书最为有用,是研习古籍的必备工具书。
当然啦,阅读古书是一件非常非常痛苦煎熬的事情~而且对于很多刚入门的人来说,经常有读着读者就满头雾水分不清东西南北的情况。这是正常的,慢慢来就好了。还有个小细节,阅读古书,会碰上古代很多礼仪制度那些东西搞不明白可以放过,无伤大雅。咱们并不是为了研究那些而读古书的。另外就是,楼主如果真的阅读古注的话,就必须了解古注的体例。王力先生的《古代汉语》第一二册的通论对这些知识有介绍,建议楼主先看看。对了,读古书的时候难免会牵扯到一些音韵学方面的知识。文字训诂的问题倒还好办,毕竟大家都会写汉字,而且从古到今虽然汉语有变化,但是在语法上也不是彻头彻尾变了。可是,语音则不一样,这家伙真是从古到今变得面目全非了。所以对古人的反切、声训等内容,暂时可以跳过。等日后功力长进,再慢慢咀嚼不迟。
在有一定的语感和语料积累的情况下,再去读文字训诂的书籍,这样才能找到方向,才能用自己已经把握的材料去印证书上所说的理论。否则只能是空谈理论,很难真正理解。
任何问题,欢迎直接Hi潇雪。楼主在这边补充,潇雪不一定能看到呢~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