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团圆,是为了弥补现实的苍凉。渴望超越自身局限的体现。
中国人喜欢大团圆,就像童话故事里的结局永远都是“从此王子和公主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其实就是中国人对大团圆的最好解释,自古以来的中和之美思想奠定了“大团圆”的理想世界。
中国的艺术作品大都倾向于团圆结局,就算是死也要死的浪漫。《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看似在封建社会中的种种压迫让他们先后殉情,似乎大悲却在死后化蝶双飞,给人们受伤的心灵带来一丝安慰。
木心在《文学回忆录》里面说:“中国人有个情节,姑称之为“团圆情节”,不团圆,不肯散,死乞白赖要团圆,不然观众要把作者骂死。希腊人看完悲剧,心情沉重,得到了净化。中国人看完了大团圆,嘻嘻哈哈吃夜宵,片刻忘其所以。”
扩展资料:
“大团圆”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审美心理现象,它大量出现在宋以后的戏曲小说中。对戏剧情节而言:这一路戏,总是大团圆的,缺少真正的悲剧力量。
如《窭娥冤》的申冤昭雪,《赵氏孤儿》的孤儿报仇,《汉宫秋》的“团圆梦境”,《琵琶记》的“玉烛调和”,《精忠旗》的满门旌表,《长生殿》的“蟾宫相见”等等。讲究“团圆之趣”已经成为我国极为普遍的传统审美心理现象。
华夏初民对客观世界的考察,大概从“天”开始的。春夏秋冬的往复,白天黑夜的交替,日出日落的循环,使他们直观地形成了“乾为天,为圆”,以及“浑天如鸡子,天体如弹丸”的观念。
由于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农耕国家,“天”的好坏又直接关系到农业收成的多寡,因此,对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先民来说,头顶上的那圆的天,就成了他们顶礼膜拜的对象,这种对“天”的崇拜就导致了对于“天”的运行规律一一“圆”的亲和与崇尚。
作为中国哲学源头的《易经》体现了中国古人的圆道观,循环即圆道是《易经》作者心目中的最重要的规律之一,对易学而言,“圆”不仅是神秘的示语,而且也是圆融无碍、无往不复的至高至美的境界。
而老子哲学思想中的自然观,也是以周行不殆的圆来加以描述的。《老子》“九九”八十一章,象征着道的生生不息、变动不已、周行不止。韩非在《解老篇》中评析老子思想时说:“用其周行,强字之曰道”,揭示了道的周行循环的特征。这种“九九”循环往复式的“道”的结构,是离不开圆的。
由于“圆”以其圆满而使人感到审美的满足,所以,“圆”经常在“圆满”“至美”的意义上为佛家所推崇。
佛教称般若真智为“圆智”,称般若真智对世相的观照为“圆照”,称善根为“圆根’,称修行到最高阶段为“圆成”,称涅架境界为“圆寂”,将美好至极的事物称做“圆圆海”。这里,“圆”均可作为“圆满”、“大美”和“至美”来解。
圆在中国哲学中意味着道境和禅境,易、庄、禅不约而同地将圆作为最高的精神境界,其中具有深刻的美学内涵。
儒家的不偏不倚的中庸、道家的有无相生的哲学思想、佛家的因果报应的轮回观、《周易》用以解读宇宙人生奥秘的太极思维模式,以及本文论述的“大团圆”的审美心理,似乎都存在于同一个圆的图式之中。
“圆”既是完满的象征,是循环往复的表现,也是华夏民族对社会、人生,以及自身理想的一种构想、理解和追求。体现在中国古代的戏曲小说中,则一切都应该圆满无缺,缺则有憾。中国古代悲剧最悲的要算是关汉卿的《窦娥冤》了,剧中不但有血溅白练,而且还有六月飞雪。
可谓惊天地泣鬼神,充分显示了窦娥冤屈之大、痛苦之深。但作者笔锋一转,却来个“窦天章为女申冤昭雪”,由悲转喜、由缺为圆。
对圆的崇尚似乎已成了一种弥散性的文化——审美理想的规范,“大团圆”即是审美主体对规范的崇尚与屈从,也是审美主体对传统规范的迎合与妥协。
它虽然推选了中国文学艺术对中和之美的追求,以及向圆熟精致的技能方面的发展,却也遏制了中国艺术,特别是悲剧中美的、崇高的、善良的事物或人物被毁灭的怵目惊心的震撼,以及撕肝裂胆的残酷。
尚圆的传统观念不光是“大团圆”审美心理形成的重要原因,而且,它也使中国,审美文化的心理欲求往往更多地趋向于圆态,趋向一种柔性与韧性,以及圆融浑化的中和之美。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团圆
中国大团圆结局的作用
大团圆,是为了弥补现实的苍凉。渴望超越自身局限的体现。中国人喜欢大团圆,就像童话故事里的结局永远都是“从此王子和公主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其实就是中国人对大团圆的最好解释,自古以来的中和之美思想奠定了“大团圆”的理想世界。中国的艺术作品大都倾向于团圆结局,就算是死也要死的浪漫。《梁...
《大团圆》结局好处是什么?
《大团圆》结局好处是弥补现实的苍凉,超越自身局限。中国人喜欢大团圆,就像童话故事里的结局永远都是“从此王子和公主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其实就是中国人对大团圆的最好解释,自古以来的中和之美思想奠定了“大团圆”的理想世界。注意事项:相比喜剧造成的效果影响更为明显,所有忧患意识可能比乐观态度...
大团圆大结局45集
总的来说,大团圆大结局45集是为了给观众带来一个圆满、温馨的结束。编剧会精心设计各种情节和转折,让主角们得到应有的幸福和满足。这样的结局不仅符合观众的期待,也能让他们在观看过程中得到情感上的共鸣和愉悦。
中国大团圆结局的作用
这种大团圆结局的主要功能,无疑是为了弘扬儒家理念,服务于封建统治者的需要,反映出创作者某种程度的思想局限性。尽管悲剧性的故事更能触动人心,引发深度思考,但不可否认的是,大团圆结局深受大众喜爱。它以一种普遍的满足感,满足了读者对于美好生活的期待,成为了古代文学作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
一家亲最后大团圆结局
大团圆结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常见的叙事模式之一,它强调家庭和谐、团结和亲情的重要性。在这种结局中,所有的矛盾和冲突最终都得到了解决,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也得到了修复和改善,最终实现了家庭的团聚和幸福。这种结局不仅符合人们的审美需求,也反映了中国人对家庭和亲情的重视和追求。在现代社会中,...
《大团圆》结局的故事是什么?
《大团圆》结局的故事通常是主要角色在经历了种种波折、冲突和分离后,最终实现了团圆和和解。具体的情节会因不同的作品而异,但通常都强调了家庭、亲情、友情或爱情的重要性,以及通过坚持和努力可以克服困难的积极信息。以中国传统戏曲或小说中的《大团圆》结局为例,故事往往围绕着一个核心家庭的悲欢...
大团圆结局亲情会闪闪发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和睦、亲情至上一直是非常重要的价值观念。大团圆结局正是这种文化观念的一种体现。它让人们看到,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困难和挑战,只要家庭成员们能够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实现家庭的和谐与幸福。这种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的传递,不仅让大团圆结局具有了更深层次的...
中国古典小说大团圆结局与悲剧结局的作用
中国古代是没有严格意义的悲剧的。四大悲剧也只是情节壮烈,结果依然大团圆。大团圆结局是为了为统治者服务,表现社会繁荣和宣扬封建社会的伦理观道德观,悲剧也是这样的目的。那些批判统治者的悲剧多少都是出现在动荡社会,是为了表现人民疾苦。这算是一种现实主义的写法。但是,仍然不能说古典小说有悲剧。
大团圆结局什么意思?
大团圆结局是指一个故事或戏剧中,主要角色经历了一系列的挑战和困难之后,最终达到一个完美的状态,所有的重要人物都获得了幸福的结果。这种结局在中国古典小说和戏曲中非常常见,通常包括家庭成员的团聚,以及皇帝的封赠和主要人物的婚姻等元素。这种结局反映了封建社会对幸福和成功的向往,同时也为统治阶级...
为什么国产的电视剧喜欢以大团圆的方式结尾?
大家已经被现实生活折腾的疲惫不堪了,电视剧作为一种调剂品,如果也充满了遗憾未免太伤情了。我们更愿意在剧中寻找自己的影子,寻找温暖,过程可以虐心,但结局要是美好的,因为我们都希望被生活温柔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