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鲁迅的《秋夜》中提出问题并回答

从鲁迅的《秋夜》中提出几个问题,并给出回答

第1个回答  2007-09-16
鲁迅先生的《秋夜》的主题是什么?里面的那些意象分别象征什么 ?

在星星点点的夏夜,又一次翻开《秋夜》,一种感悟不觉游上心头。鲁迅的《秋夜》向来是文坛中的一个争论点,那一系列的意象让人琢磨了几代,解读《秋夜》,便是感觉意像。
徐徐地读着《秋夜》,忽而感到,《秋夜》是鲁迅的一篇爱情散文诗。
《秋夜》的写法朦胧,不似一般的爱情散文诗,通篇里,没有出现“爱”、“情”之类的字眼,但在各种意象,字里行间都可以看出这是一篇鲁迅与许广平“遇到火”之后的随感。而这种爱的感觉,是渺茫的,是无希望的,充满着悲剧色彩。
“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文章一开头就定下了这冷静阴郁的调子,给人感觉到一种孤寂的寒意。秋夜,“夜的天空,奇怪而高”,“仿佛要离开人间而去,使人们仰面不再看见。然而现在却非常之蓝,闪闪地 着几十个星星的眼,冷眼。这夜,是奇怪的,是冷峻的。似乎有着极强的压迫力,似乎也即将远去。”这正如中国几千年来的婚姻文化制度,在经历了漫漫的历史长河之后,在新思潮的冲击之下,极力地维护着尊严,却仍然阻挡不了冲破囚笼的勇士。许广平正是这样的一个勇士,经过了“繁霜”,做着小粉红花的梦、
小粉红花“在冷的夜气中,瑟缩地做梦,梦见春的到来,梦见秋的到来,冬的到来。”许广平是经过婚姻文化桎梏的,但终因反抗而解脱,她在解脱后希望着美好的未来,盼望“春的到来”。而那时,许广平慢慢地从对李小辉的感情中解脱出来,也在梦到新的春天,“梦见瘦的诗人将眼泪擦在她最末的花瓣上,告诉她秋虽然来,冬虽然来,而此后接着还是春,蝴蝶乱飞,蜜蜂都唱起春词来了。”此句读来让人感觉许广平受着一个“诗人”的影响,那个“诗人”给了她春的希望。她对鲁迅本有着敬佩之情,或许在相处中,已产生了爱慕之情。这,已被鲁迅所察觉。
枣树,是诗人形象的化身,是深受封建婚姻约束,向往着自由婚姻的诗人。“他简直落尽了叶子,单剩干子。”,“有几枝还低压着,护定他从打枣的竿梢所得的皮伤,而最直最长的几枝,却已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鲁迅与朱安的结合是封建婚姻的牺牲品,他不满于这种婚姻,却又受传统的约束无法挣脱而“落尽了叶子”,护着皮伤之中又不忘与传统婚姻抗争,反对传统,希望把天空刺破。“枣树知道小粉红花的梦”,“也知道落叶的梦”,这是两个反方向,秋后有春,春后是秋。鲁迅感到了他的爱情是如此的渺茫。
“天空”其实也预感到了危险,“仿佛想离去人间,避开枣树”,鲁迅的思想中透露着反传统的一面,锐利的锋芒使得封建婚姻文化欲远离人间,为什么他会如此地“一意要制他的死命”?许是他发现了他与许广平之间的感情,那是两个都欲新生的人。
“哇的一声,夜游的恶鸟飞过了。”这是觉醒的声音,是叛逆与反抗传统的“恶鸟”,鲁迅听到了“夜半的笑声”,“这声音就在我的嘴里”,这是鲁迅发自内心的笑,暗示着他想冲突封建婚姻,把握爱情。“我也即刻被这笑声所驱逐,回进自己的房。”似乎又怯弱了。这也正是造成鲁迅感觉爱情渺茫的原因之一。
“后窗的玻璃上丁丁地响,还有许多小飞虫乱撞。”小飞虫向往着光,追求着真理和光明,这正是那群挽留鲁迅任教的女学生们。“一个从上面撞进去了,他于是遇到火,而且我以为这火是真的。”这是散文诗的诗眼。“我以为”是诗人的一种感觉,他感觉到了火是真的,也就感觉到了两人之间的爱情火花,其中的“他”字也别有用心,用一个男“他”,既包括了许广平,也包括了鲁迅自己,说明他不仅感觉到了许广平对他的爱情,也感觉到了他对许广平也产生了感情。诗写于1924年9月15日深夜而许广平等女学生挽留鲁迅那天正是9月15日,挽留中许广平的表现是最为激烈的,或因“爱”而挽留,或因“敬”而挽留,总之鲁迅认为了“火是真的”而有了随感。
“枣树又要做小粉红花的梦”,鲁迅渴望爱情。“看那老在白纸罩上的小青虫,头大尾小,向日葵似的,只有半粒小麦那么大,遍身的颜色苍翠得可爱,可怜”,鲁迅对“小青虫”充满了怜惜和爱意,这种感觉是爱情产生后的感觉。可是小青虫“老”了,怜惜感觉出了“火”却没有看到希望,他看到的是小青虫的死亡,看到的仅仅是无希望的爱情。“他敬奠这些苍翠精致的英雄们”,他敬佩为爱而牺牲性命的英雄,看到了他们不可能的前途,是充满悲剧色彩的爱情。其原因之一是鲁迅是受封建婚姻约束的,有名份上的妻子,二是鲁迅与许广平年龄上的差别使鲁迅认为不可能,三是鲁迅的身体状况差又受人冷漠,其四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鲁迅“我以为这火是真的”,而未必是真的,许广平没有说过,鲁迅没有说过,他有的只是一种感觉。
《秋夜》是鲁迅的一篇爱情散文诗,是在语言中和写作时间上可以感觉到的,他是鲁迅心灵中的隐秘。

参考资料:http://www.jnbbs.cn/cgi-bin/szbbs/cgi-bin/topic.cgi?forum=7&topic=1402

从鲁迅的《秋夜》中提出问题并回答
在星星点点的夏夜,又一次翻开《秋夜》,一种感悟不觉游上心头。鲁迅的《秋夜》向来是文坛中的一个争论点,那一系列的意象让人琢磨了几代,解读《秋夜》,便是感觉意像。徐徐地读着《秋夜》,忽而感到,《秋夜》是鲁迅的一篇爱情散文诗。《秋夜》的写法朦胧,不似一般的爱情散文诗,通篇里,没有出现...

思考在秋夜—读鲁迅的《秋夜》有感
思考在秋夜—读鲁迅的《秋夜》有感 篇1 夏天的星空,已经隐约而去,滞留下的只有秋日那洁亮的月。曾经那窗外的虫渐渐消了声音。 夜,宁静而又祥和。 风,一阵一阵的,微带着少许的凉意。我尽情享受着秋夜的平静。可脑海中,却始终荡漾着那幅画,挥之不去。“这上面的夜的天空,奇怪而高,它仿佛要离人间而去,使人们...

鲁迅秋夜解析
回答:1.《秋夜》选自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写于“五四”退 潮后的苦闷彷徨期。鲁迅的苦闷彷徨是他秉承“五四”新文化精 神在进取搏击途中难于避免的,他以求索而产生的苦闷,战斗而 引来的彷徨酿就了《野草》。《野草》是“废弛的地狱边沿的惨白 色小花,”证明封建军阀统治着的黑暗年代,仍然有生命...

关于鲁迅散文《秋夜》的问题
《秋夜》是鲁迅散文集《野草》的第一篇,发表于1924年12月。当时北京的政治环境正如鲁迅所说:"实在黑暗的可以!"鲁迅在北京与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及封建势力进行着韧性的战斗。他的内心是矛盾、痛苦又压抑的,但是他具有顽强不倦的战斗精神,决不向黑暗势力低头。《秋夜》正是作者与旧社会抗争到底的誓言。

《秋夜》鲁迅 阅读答案
1.语言上的幽默,给予一种“心理预期——跌倒”的效果;从寓意上,枣树——战斗者,是有并肩作战的战友的。2.高而怪,是高高在上统治者的特点...对枣树的“直刺”窘的发白(月亮)。飞过的恶鸟。。。一闪而过的想法,被鲁迅止住了。这一句之后,鲁迅的视野由院子转向屋子里面。3.枣树始终是一种...

鲁迅《秋夜》阅读答案
1、描绘了一幅枣树和夜空相对峙的秋夜。2、略(根据你阅读文章后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一种景物,原因随便说。)3、夜的天空象征着黑暗势力;枣树象征着那些顽强对抗黑暗势力的战斗者。4、文章一开头就定下了这冷静阴郁的调子,给人感觉到一种孤寂的寒意。5、承上启下的作用。6、指为爱而牺牲性命的...

几个学习理解鲁迅文章《秋夜》的问题
1、落叶象征着一个人内心的灵魂和世俗的观念!(注:我没看到全文、但就这段句子、可以这样来理解) 2、一个人的灵魂都掉落了、抛开了世俗的观念,当然会觉得欠伸的舒服! 3、月亮和天空只是个象征、代表性的词句!月亮象征什么必须要结合全文的中心思想概括才能知道作者用月亮来形容代表着什么!“窘”...

秋夜,鲁迅的问题
2,主要手法通过天空的枣树的不同表现写出了天空的怯懦和害怕。写出了月的胆小。写出了枣树的冷峻,有力,睥睨的神态。天空是不安的,是避开,月亮也暗暗的躲。而枣树是默默,直刺,制他的死命,这两类不同事物,不同形象,有力的烘托出了枣树在那样环境中的特点。3,表达了作者不畏环境,勇于战斗...

秋夜鲁迅阅读理解及答案
《秋夜》在语言运用上也比较适应象征主义表现手法的需要。为了使语言更加符合人格化了的自然景物的特征,鲁迅特意选择了许多有动有静、有声有色的语言,能够构成画面,能够产生音响。读后掩卷,那shan着冷眼、洒满繁霜的夜空;那窘得发白的圆满的月亮;那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的枣树;那冻得...

秋夜鲁迅阅读答案
操作步骤 1.熟悉鲁迅先生的思想和文学风格 在阅读秋夜鲁迅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下鲁迅先生的思想和文学风格。鲁迅先生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他的作品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和赞誉。他的思想深刻,文学风格独特,读者在阅读他的作品时需要有一定的思想准备和文学素养。2.精读秋夜鲁迅 在阅读秋夜鲁迅时...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