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洋务派的"中体西用
中体西用思想,是近代以来,对中国产生过深远影响的思想。过去,学者对它多持否定或有限肯定态度,其实,这都是因为没有从哲学角度来准确把握其本意所致。从哲学高度解析看,其本意是说:以中国传统文化、道德、礼仪之精华为体为内容,而以西方先进文化为用,为形式。因此,在评判这一思想时,应当看到:...
如何认识近代中国出现的‘中体西用’思潮?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正式口号的提出反映了中体西用思潮的发展。其次,张之洞在《劝学篇》中较系统地阐述和发挥了中体西用思想。张之洞是清末洋务兼维新而又都不彻底的地方高级官员,他在1898年5月5日的《两湖经心书院改照学堂办法片》中,明确讲到中体西用。同年5月,他又著《劝学篇》,详细论述了中学与西学的...
什么是中体西用和西学东渐?
中体西用(Zhongti Xi Yong):中体西用指的是中国在过去的历史时期中,吸收和融合西方文化、技术和思想,并将其应用于中国的实践中。这种思想倾向主要出现在近代中国,特别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国面临着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压迫,为了强国富民、振兴国家,中国的一些改革派知识分子提...
为什么说中体西用是历史的产物?
我们认为,在中国近代文化史上,除了中体西用文化结合模式之外,还出现了另一种几乎是伴随中体西用而成长的文化结合模式,即体用不二。体用不二承继了中体西用的合理内容,它是适应变化了的社会历史而产生的优于中体西用的文化结合模式。
晚清政治思潮改革的价值
晚清“中体西用”文化教育观的出现,反映出近代中国思想发展变迁中的妥协和调整;同时,传统文化教育思想对中国社会变迁的影响作用也是根深蒂固的。其实,如果对晚清以后中国社会思想的发展变迁状况进行仔细地审视和考察就会发现,这种文化教育观影响到中国近现代社会思想发展变迁的全过程,以致于还影响到当代...
中体西用的思潮内容是什么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缩略语。“体”,即根本的意思。“用”,即具体的措施。19世纪60年代以后洋务派向西方学习的指导思想。“中学”指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儒家学说,“西学”指近代传入中国的自然科学和商务、教育、外贸、万国公法等社会科学。它主张在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的基础上,采用西方造船炮、...
如何理解洋务运动中体西用
就是我们还坚持自己的儒家思想,古代传统,但是要学习西方的器械,用以挽救衰败的伪清王朝,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经历了三个阶段,学器物,学制度,学思想,这是第一阶段
中体西用是洋务派的专用思想
1 “中体西用”提出的历史背景 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有其历史背景的。那么,自然,“中体西用”这一思想的提出也是具有一定的特定的历史背景的,它是近代中国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是中西文化碰撞的结果。以下,我将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方面介绍“中体西用”这一理论。在政治上,封建专制统治严格...
在近代中国,洋务派开展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至于个人,有的认识较多,在时间上和涉及的范围上是交错出现的。议院在中国作为一种政治主张,是认识西学、学习西方的突破点。张树声在1884年病危时的遗折中不仅提出了西学的有“体”有“用”,也指出了“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即其“体”;不仅对前只求“西用”表示不满,而且毫不隐晦地寄意于...
针对洋务运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指导思想,请做简要评价
总之,中体西用是中国在特定历史环境下为寻求中国出路的文化自救方案和关于如何向西方学习的战略思想"在封建专制统治和顽固守旧思想占据主导地位的历史条件下,中体西用是当时唯一可行的过渡性模式"它的提出,不仅开了社会风气之先,为引进西学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且促成了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消极 第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