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 居里夫人是小学哪篇课文里的

小学课本里

两篇都是六年级下册的,
关于李大钊的课文是<<十六年前的回忆>>
关于居里夫人的是<<跨越百年的美丽>> 赞同40| 评论(2) 其他答案 共10条 2006-6-20 19:37 晓仪
| 二级 李大钊
二十六年前的回忆
居里夫人
三克镭[提问者认可] | 赞同11| 评论(1) 2006-6-22 09:17 nnukny
| 一级 居里夫人小时侯,S版语文课文里有的,好像是3年级。赞同0| 评论 2007-9-14 20:12 热心网友 六年级吧赞同0| 评论 2007-9-14 20:44 祎冰祎卒
| 一级 好像一篇叫《我的父亲》,另一篇忘了赞同0| 评论 2007-9-14 20:59 彩虹会微笑
| 一级 李大钊的那篇是《十六年前的回忆》
居里夫人的那篇是《三克镭》
都是在人教版第十二册。

附原文:

《十六年前的回忆》

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
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我奇怪地问他∶“爹,为什么要烧掉呢?怪可惜的。”
待了一会儿,父亲才回答∶“不要了就烧掉。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
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才过了两天,果然出事了。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第二天,父亲才知道他被抓到警察厅里去了。我们心里都很不安,为这位工友着急。
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可怕的一天果然来了。4月6日的早晨,妹妹换上了新夹衣,母亲带她到儿童娱乐场去散步了。父亲在里间屋里写字,我坐在外间的长木椅上看报。短短的一段新闻还没看完,就就听见啪,啪……几声尖锐的枪声,接着是一阵纷乱的喊叫。
“什么?爹!”我瞪着眼睛问父亲。
“没有什么,不要怕。星儿,跟我到外面看看去。”
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我紧跟在他身后,走出院子,暂时躲在一间僻静的小屋里。
一会儿,外面传来一阵沉重的皮鞋声。我的心剧烈地跳动起来,用恐怖的眼光瞅了瞅父亲。
“不要放走一个!”窗外一声粗暴的吼声。穿灰制服和长筒皮靴的宪兵,穿便衣的侦探,穿黑制服的警察,一拥而入,挤满了这间小屋子。他们像一群魔鬼似的,把我们包围起来。他们每人拿着一支手枪,枪口对着父亲和我。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他的胳膊上拴着绳子,被一个肥胖的便衣侦探拉着。
那个满脸横肉的便衣侦探指着父亲问阎振三∶“是认识他吗?”
阎振三摇了摇头。他那披散的长头发中间露出一张苍白的脸,显然是受过苦刑了。
“哼!你不认识?我可认识他。”侦探冷笑着,又吩咐他手下的那一伙,“看好,别让他自杀,先把手枪夺过来!”
他们夺下了父亲的手枪,把父亲全身搜了一遍。父亲保持者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因为他明白,对他们是没有道理可讲的。
残暴的匪徒把父亲绑起来,拖走了。我也被他们带走了。在高高的砖墙围起来的警察厅的院子里,我看见母亲和妹妹也都被带来了。我们被关在女拘留所里。
十几天过去了,我们始终没看见父亲。有一天,我们正在吃中饭,手里的窝窝头还没啃完,听见警察喊我们母女的名字,说是提审。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起来了。
“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这是我的妻子。”他指着母亲说。接着他又指了一下我和妹妹,“这是我的两个孩子。”
“她是你最大的孩子吗?”法官指着我问父亲。
“是的,我是最大的。”我怕父亲说出哥哥来,就这样抢着说了。我不知道当时哪里来的机智和勇敢。
“不要多嘴!”法官怒气冲冲的,又拿起他面前那块木板狠狠地拍了几下。
父亲立刻就会意了,接着说∶“她是我最大的孩子。我的妻子是个乡下人。我的孩子年纪都还小,她们什么也不懂。一切都跟她们没有关系。”父亲说完了这段话,又望了望我们。
法官命令把我们押下去。我们就这样跟父亲见了一面,匆匆分别了。想不到这竟是我们最后的一次见面。
28日黄昏,警察叫我们收拾行李出拘留所。
我们回到家里,天已经全黑了。第二天,舅老爷到街上去买报。他是从街上哭着回来的,手里无力地握着一份报。我看到报上用头号字登着“李大钊等昨已执行绞刑”,立刻感到眼前蒙了一团云雾,昏倒在床上了。母亲伤心过度,昏过去三次,每次都是刚刚叫醒又昏过去了。
过了好半天,母亲醒过来了,她低声问我∶“昨天是几号?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
我又哭了,从地上捡起那张报纸,咬紧牙,又勉强看了一遍。我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日。”母亲微微点了一下头。

《三克镭》

1920年5月的一个早晨,一位叫麦隆内夫人的美国记者几经周折终于在巴黎实验室里见到了镭的发现者。端庄典雅的居里夫人与异常简陋的实验室,给这位美国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此时,镭问世已经18年了,它当初的身价曾高达75万金法郎。美国记者由此推断,仅凭专利技术,应该早以使眼前这位夫人富甲一方了。

但事实上,居里夫妇18年前就放弃了他们的权利,并毫无保留地公布了镭的提纯方法。居里夫人的解释异常平淡:“没有人应该因镭致富,它是属于全人类的。”
麦隆内夫人困惑不解地问:“难道这个世界上就没有你最想要的东西吗?”
“有,1克镭,以便于我的研究。可18年后的今天我买不起,它的价格太贵了。”

这出乎意料的回答,使麦隆内夫人既感惊讶又非常不平静。镭的提纯技术已使世界各地的商人腰缠万贯,而镭的发现者却困顿至此!她立即飞回美国,打听出1克镭在美国当时的市价是10万美元,便先找了10个女百万富翁,以为同是女人又有钱,她们肯定会解囊相助的,万万没想到却碰了壁。这使麦隆内夫人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一次金钱的需求,更是一场呼唤公众理解科学、弘扬科学家品格的社会教育。于是,她在全美妇女中奔走宣传,最终获得成功。1921年5月20日,美国总统将公众捐献的1克镭赠予居里夫人。

数年之后,当居里夫人想在自己的祖国波兰华沙创设一个镭研究院,治疗癌病的时候,美国公众再次为她捐赠了第二克镭。
一些人认为,居里夫人在对待镭的问题上固执得让人难以理解,在专利书上签个字,所有的困难不就可以解决了吗?居里夫人在后来的自传中回答了这个问题:“他们所说的并非没有道理,但我仍相信我们夫妇是对的。人类需要善于实践的人,他们能从工作中取得极大的收获,既不忘记大众的福利,又能保障自己的利益。但人类也需要梦想者,需要醉心于事业的大公无私。”

居里夫人一生拥有过3克镭,她把研究出的第一克镭给了科学,公众则把第二克镭和第三克镭回赠给了她。这3克镭展示了一个科学家伟大的人格,和由此唤起的公众对科学的理解。赞同0| 评论 2007-9-14 21:18 yan930713
| 一级 李大钊的那篇是《十六年前的回忆》
居里夫人的那篇是《三克镭》
都是在人教版第十二册。赞同0| 评论 2007-9-14 21:36 风2613
| 一级 李大钊的那篇是《十六年前的回忆》
居里夫人的那篇是《三克镭》赞同0| 评论 2007-9-14 23:52 似123
| 二级 <<十六年前的回忆>>和<<三克镭>>赞同0| 评论 2007-9-15 12:24 chenjingwen471
| 二级 人教版的六年级下册赞同0| 评论 2007-9-15 15:20 SD馨
| 二级 <<跨越百年的美丽〉〉和《十六年前的回忆〉〉赞同0| 评论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9-14
李大钊的那篇是《十六年前的回忆》
居里夫人的那篇是《三克镭》
都是在人教版第十二册。

附原文:

《十六年前的回忆》

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
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我奇怪地问他∶“爹,为什么要烧掉呢?怪可惜的。”
待了一会儿,父亲才回答∶“不要了就烧掉。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
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才过了两天,果然出事了。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第二天,父亲才知道他被抓到警察厅里去了。我们心里都很不安,为这位工友着急。
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可怕的一天果然来了。4月6日的早晨,妹妹换上了新夹衣,母亲带她到儿童娱乐场去散步了。父亲在里间屋里写字,我坐在外间的长木椅上看报。短短的一段新闻还没看完,就就听见啪,啪……几声尖锐的枪声,接着是一阵纷乱的喊叫。
“什么?爹!”我瞪着眼睛问父亲。
“没有什么,不要怕。星儿,跟我到外面看看去。”
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我紧跟在他身后,走出院子,暂时躲在一间僻静的小屋里。
一会儿,外面传来一阵沉重的皮鞋声。我的心剧烈地跳动起来,用恐怖的眼光瞅了瞅父亲。
“不要放走一个!”窗外一声粗暴的吼声。穿灰制服和长筒皮靴的宪兵,穿便衣的侦探,穿黑制服的警察,一拥而入,挤满了这间小屋子。他们像一群魔鬼似的,把我们包围起来。他们每人拿着一支手枪,枪口对着父亲和我。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他的胳膊上拴着绳子,被一个肥胖的便衣侦探拉着。
那个满脸横肉的便衣侦探指着父亲问阎振三∶“是认识他吗?”
阎振三摇了摇头。他那披散的长头发中间露出一张苍白的脸,显然是受过苦刑了。
“哼!你不认识?我可认识他。”侦探冷笑着,又吩咐他手下的那一伙,“看好,别让他自杀,先把手枪夺过来!”
他们夺下了父亲的手枪,把父亲全身搜了一遍。父亲保持者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因为他明白,对他们是没有道理可讲的。
残暴的匪徒把父亲绑起来,拖走了。我也被他们带走了。在高高的砖墙围起来的警察厅的院子里,我看见母亲和妹妹也都被带来了。我们被关在女拘留所里。
十几天过去了,我们始终没看见父亲。有一天,我们正在吃中饭,手里的窝窝头还没啃完,听见警察喊我们母女的名字,说是提审。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起来了。
“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这是我的妻子。”他指着母亲说。接着他又指了一下我和妹妹,“这是我的两个孩子。”
“她是你最大的孩子吗?”法官指着我问父亲。
“是的,我是最大的。”我怕父亲说出哥哥来,就这样抢着说了。我不知道当时哪里来的机智和勇敢。
“不要多嘴!”法官怒气冲冲的,又拿起他面前那块木板狠狠地拍了几下。
父亲立刻就会意了,接着说∶“她是我最大的孩子。我的妻子是个乡下人。我的孩子年纪都还小,她们什么也不懂。一切都跟她们没有关系。”父亲说完了这段话,又望了望我们。
法官命令把我们押下去。我们就这样跟父亲见了一面,匆匆分别了。想不到这竟是我们最后的一次见面。
28日黄昏,警察叫我们收拾行李出拘留所。
我们回到家里,天已经全黑了。第二天,舅老爷到街上去买报。他是从街上哭着回来的,手里无力地握着一份报。我看到报上用头号字登着“李大钊等昨已执行绞刑”,立刻感到眼前蒙了一团云雾,昏倒在床上了。母亲伤心过度,昏过去三次,每次都是刚刚叫醒又昏过去了。
过了好半天,母亲醒过来了,她低声问我∶“昨天是几号?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
我又哭了,从地上捡起那张报纸,咬紧牙,又勉强看了一遍。我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日。”母亲微微点了一下头。

《三克镭》

1920年5月的一个早晨,一位叫麦隆内夫人的美国记者几经周折终于在巴黎实验室里见到了镭的发现者。端庄典雅的居里夫人与异常简陋的实验室,给这位美国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此时,镭问世已经18年了,它当初的身价曾高达75万金法郎。美国记者由此推断,仅凭专利技术,应该早以使眼前这位夫人富甲一方了。

但事实上,居里夫妇18年前就放弃了他们的权利,并毫无保留地公布了镭的提纯方法。居里夫人的解释异常平淡:“没有人应该因镭致富,它是属于全人类的。”
麦隆内夫人困惑不解地问:“难道这个世界上就没有你最想要的东西吗?”
“有,1克镭,以便于我的研究。可18年后的今天我买不起,它的价格太贵了。”

这出乎意料的回答,使麦隆内夫人既感惊讶又非常不平静。镭的提纯技术已使世界各地的商人腰缠万贯,而镭的发现者却困顿至此!她立即飞回美国,打听出1克镭在美国当时的市价是10万美元,便先找了10个女百万富翁,以为同是女人又有钱,她们肯定会解囊相助的,万万没想到却碰了壁。这使麦隆内夫人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一次金钱的需求,更是一场呼唤公众理解科学、弘扬科学家品格的社会教育。于是,她在全美妇女中奔走宣传,最终获得成功。1921年5月20日,美国总统将公众捐献的1克镭赠予居里夫人。

数年之后,当居里夫人想在自己的祖国波兰华沙创设一个镭研究院,治疗癌病的时候,美国公众再次为她捐赠了第二克镭。
一些人认为,居里夫人在对待镭的问题上固执得让人难以理解,在专利书上签个字,所有的困难不就可以解决了吗?居里夫人在后来的自传中回答了这个问题:“他们所说的并非没有道理,但我仍相信我们夫妇是对的。人类需要善于实践的人,他们能从工作中取得极大的收获,既不忘记大众的福利,又能保障自己的利益。但人类也需要梦想者,需要醉心于事业的大公无私。”

居里夫人一生拥有过3克镭,她把研究出的第一克镭给了科学,公众则把第二克镭和第三克镭回赠给了她。这3克镭展示了一个科学家伟大的人格,和由此唤起的公众对科学的理解。
第2个回答  2007-09-14
两篇都是六年级下册的,
关于李大钊的课文是<<十六年前的回忆>>
关于居里夫人的是<<跨越百年的美丽>>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07-09-14
李大钊的那篇是《十六年前的回忆》
居里夫人的那篇是《三克镭》
都是在人教版第十二册。
第4个回答  2007-09-14
李大钊的那篇是《十六年前的回忆》
居里夫人的那篇是《三克镭》

李大钊 居里夫人是小学哪篇课文里的
居里夫人的那篇是《三克镭》都是在人教版第十二册。附原文:《十六年前的回忆》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 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

李大钊 居里夫人是哪篇课文里的?
李大钊<< 十六年前的回忆>>居里夫人<<三克镭 >> <<矛与盾>>中两句相互矛盾的话分别是: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物不陷也。”

六年级语文下册知识要点
这篇课文是由作者的叙述、凡卡写信的内容和写信过程中凡卡的回忆三部分内容穿插而成的。在表达式采用了对比、反衬、暗示的表达方法。 18、《跨越百年的美丽》 这是一篇赞美居里夫人的文章,以“美丽”为主线,表明了居里夫人的美丽不在于容貌,而在于心灵和人格。她为人类作出了伟大的贡献,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作者...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
这里的“变”是一种人生价值的提升,生命境界的飞跃,四个“变成”概括了居里夫人奋斗的一生以及不朽的功绩。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知识4 《卖火柴的小女孩》 1、背诵1、2、3、5、6、7、9、10、11、12自然段。 2、这篇课文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资料
的句式,这种“变成”不是一般的变成,而是一种人生价值的提升,生命境界的飞跃,四个“变成”概括了居里夫人奋斗的一生以及不朽的功绩。《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1. 课文的题目是“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也是课文的主要观点,课文主要用事实论述了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

六年级下册语文书的资料
这里的“变”是一种人生价值的提升,生命境界的飞跃,四个“变成”概括了居里夫人奋斗的一生以及不朽的功绩。第二十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1、 背诵1、2、6、7、8自然段。2、“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课文的主要观点,用事实论述了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

《走向生活》课文中一句话的意思
这篇略读课文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初出茅庐的校报记者去采访一位前总统夫人,提出了一个自认为“别具一格”的问题,得到的却是意料之外的回答。这个记者从罗斯福夫人的话中得到了一个人生态度的启示——主动走向生活。 课文篇幅比较长,全文按照“采访前——采访时——采访后”的顺序,具体地记叙了校报记者采访前...

小学六年级下语文书中的课文内容
(3)课文以凡卡的梦结尾,暗示了他愿望的破灭,给人留下深刻的思考,激起人们对凡卡的深切同情和对黑暗社会的愤怒。18.《跨越百年的美丽》1).本课是一篇赞美居里夫人的文章,文章以“美丽”为主线,表明了居里夫人的美丽不在于容貌,而在于心灵和人格。 2).文章采用倒叙的手法。 3).理解句子:(...

小学六年语文课文中的许多人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 )的廉颇...
有 知错就改 的廉颇, 有 舍己救人 的张思德,有 视死如归 的李大钊, 有 为国争光 的詹天佑,有 坚持不懈 的居里夫人 。

小学语文课文知识大全
篇一 1、《学弈》选自(《孟子·告子》),孟子是(思想家)、(教育)家,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鲁)国人。《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时(鲁)国人,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之一,还是(儒)家...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