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作用与影响有哪些

如题所述

一、对中国文化形成和延续的影响

1.由于土地、气温、雨水等条件较好,所以较早形成农业社会,使文化发展较早、较快.

2.尽管也有游牧文化和农业文化的冲突和融汇,但由于农业人口始终占有数量上的多数和文化上的优势,所以农业文化始终占主导地位.

3.由于疆域辽阔,跨纬度大,所以局部自然环境的变动,并不能影响总体的农业生产,使文化的延续有了稳固的物质基础.

4.由于受周围的地理障碍的保护,文化得以独立发展,长期延续.

二、对中国文化多样性的影响

1、由于地形地貌繁复,地理特征多样,造成文化多样.

2、有游牧文化和农业文化的不同.农业文化中也有中原文化、吴越文化、楚文化、巴蜀文化等区别.

3、各种文化区域之间经济形态、生活方式、观念形态不同,且接受外界影响的程度也不同.

三、对开放和封闭的影响

1、相对封闭的环境,使中国文化独自完成文明发生期(与其他文明的比较).

2、形成中国独特的表意文字、文学艺术、哲学、思维方式、社会结构,自成体系,与西方大异其趣.

3、使中华文化没有断层,保持鲜明的民族特色,具备前后递进、陈陈相因的延续性.

4、长期隔离和文化发展水平高,造成自我中心意识.

扩展资料

中国周边的地理环境较为封闭,海上交流有限,而且没有一种外来力量能够对中国文化形成挑战。一些游牧民族,如蒙古族、满族等虽然在军事上是征服者,但是在文化上却是被征服者。伊斯兰文化,印度文化均因为地理屏障,未能较深地影响到中国文明。反过来,同样由于地理原因,中国也未能将自己的文化影响范围扩大到全世界。

很多人认为古代中国的文化是全世界领先的,中华文明引领世界千年,只是近代才开始落后,也有很多人喜欢拿同时期汉朝与罗马帝国进行比较。实际上这样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这样的比较也没有任何意义,原因就在于古代中国与世界其他范围内的文明交流十分有限,相互之间很少有直接的碰撞,因此很难比较罗马帝国与汉王朝。此外,一种文化必需与相应的地理环境相适应。

自古以来北方的游牧民族与华夏民族各方面的交流都十分频繁,游牧民族也吸收了很多华夏民族的先进文化,但中原对草原的影响始终不像对日本、朝鲜那么大,原因就在于中原、日本、朝鲜都是农耕文化,相互之间的交流和影响更加容易,而草原为游牧文化,因此不可能对华夏民族的传统文化全盘吸收,只是部分的借鉴。明朝后期工业革命后的欧洲开始强大并逐渐加强最中国的文化影响和渗透,而由于中华文明深厚的底蕴,这样的影响始终非常有限,防线最终被穿破是在鸦片战争以后。

虽然如前所说,中华文明由于地理原因,受到外界的影响较小,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国文化是闭塞的。中国文化在发展过程中,从其他文明中吸收了很多的东西,只不过这些东西都被汉化了。例如现在的凳子就是从游牧民族传入的,在南北朝时被称为“胡床”。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国文化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7-30
论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地理环境,通常指环绕在人类周围的自然界,包括地形、地貌、气候、土壤、生物、水文、自然资源等等,它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物质基础,也是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中国的地理环境复杂多样,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形成的影响
一个国家和民族所处的地理位置、居住地的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对早期文化形成更为直接,是文化形成的首要因素。“如果把各民族、各国度有声有色的文化表现比喻为一幕接一幕悲喜剧,那么,这些民族、国度所处的地理环境便是这些戏剧得以演出的舞台和背景。”1冯天瑜教授用生动的文字描述了地理环境对文化形成的重要性。
地理环境是中国文化产生的基础。中国是世界上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较早地产生了文明。黄河和长江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也是中国文化的摇篮。人类的生命与水息息相关,决定了文明在江河的地理环境下产生。中华民族在黄河和长江流域繁衍生息,创造辉煌灿烂的中国文化。
不光是中华文明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下产生,所有的中国文化都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下产生的。比如汉族的祖先崇拜文化,这种文化的由来是可以找到地理环境的因素的。汉文化起源于黄河、长江流域,土壤、气候、水利等自然条件为发达的农业文化提供了优越的物质基础,“促成了农业与手工业的结合体(家庭)的很早形成,以家庭为单位直接与自然界打交道,靠天吃饭万事不求人,祖宗的一套生活方式对子孙来说已足够应用,家族宗法观念由此得到强化,引出了对祖先的莫大崇拜。”2无论是文学、思想、历史学、经济学、书画等等,都是在一定的地理环境影响下形成的。唯物史观告诉我们,地理环境决定论是错误的,但我们必须认识到地理环境对文化形成的重要影响。
二、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延续性的影响
中国文化的第一大特性是延续性,这种文化特性受到地理环境的深深影响。从中华文化产生开始,中国文化在数千年的发展中从来没有中断过,具有明显的延续性,这不得不归结于中国辽阔的地理环境。
在中国文化摇篮的黄河流域,这片七八十万平方公里的黄土高原和冲积平原,地理环境良好,奠定了中华文明的根底。从远古时期的云南元谋人、陕西蓝田人、北京人等古人类化石中,我们知道,中国人的祖先很早就分散在东亚大陆的广大地域。“长江乃至辽河流域,以及西南崇山峻岭间,也有长达四五千年的文明史,同样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3这些广大的区域的总面积有五百万平方公里以上,是十分广阔的,这就为中国文化的延续性奠定了地理基础。
四大文明古国中的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它们的地理环境非常狭小,当遇到外族入侵,根本没有回旋的余地,文明由此中断了。中国则不同,中国文化在广大的区域内发展,内部有广阔的回旋余地。在历史上,当北方的少数民族入住中原,中原王朝失去了黄河流域时,还可以以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为依托延续自己的文化。历史上的东晋、南宋,虽然偏居一隅,但延续了中国文化。即使是少数民族统治的元、清两朝,汉族文化也能对他们潜移默化,迫使他们不得不接受汉文化。正是因为中国拥有广阔的回旋余地,中国才始终保持着自己的文化,中国文化得以延续下去,而不至于像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文化那样在历史上灭绝了。
三、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多样性的影响
中国文化的第二大特性是多样性,这种文化特性也受到了地理环境的深深影响。中国文化从早期起源开始,就呈现了多元化的格局,具有明显的多样性,这不得不归结于中国地理环境的复杂多样性。
中国的地理环境是复杂多样的,“辽阔而多样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4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泱泱大国,自然条件千差万别,内部形成了各种不同的自然地理区域,表现出不同的地理特征。中国的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繁杂多样。中国的南北跨越30个纬度,东西跨越60个经度,南北温差相差近50度,东西年降水相差几千毫米,山脉和河流都有各种走向的,这种自然特点把中国大地分成大大小小的“国中之国”,从而造成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正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5
地理环境的复杂多样性导致的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就是明证。早在先秦就形成了各种区域文化,如中原文化、齐鲁文化、燕赵文化、三秦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巴蜀文化、岭南文化等,以后又有关东文化、草原文化、雪域文化、湖湘文化等等。这些区域文化各具特色,如中原文化人文渊薮,博大精深;燕赵文化多慷慨悲歌;荆楚文化轻灵精奇;湖湘文化朴质蛮霸等等。不同的地理环境,使人们的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很不一样,衣食住行不同,风俗习惯也不同。中国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各民族的文化是很不一样的。但中国文化虽然存在巨大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但又具有统一性,形成了中国文化大一统的局面。各种文化共存构成了中国文化的显著特点,正所谓“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患”。6
四、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相对封闭性和独立性的影响
中国文化的第三大特性是相对封闭性和独立性,这种文化特性也受到了地理环境的深深影响。中国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中国文化的相对封闭、独立的特性。
在地理上,中国东临大海,西北是戈壁和沙漠,西南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青藏高原以及云贵高原。这些都是地理上的阻碍,给农业民族无法突破的限制。这种一面临海,其它三面陆路交通极不方便的地理环境,使中国形成了一种与外部世界半开放半隔绝的状态,使中国文化大体上是在本土上独立成长,虽偶尔有外部文化传入,但都无法改变中国文化的相对封闭性和独立性。
中国的文化基本上是在本土上成长的。如中国的儒家、道家、法家、阴阳家、道教等,这些思想和宗教流派在世界上自成一体,影响深远。又如汉字,汉字完全是中国人创造的,不像其它的文字,如英文、法文、德文、西班牙文、印度文、阿拉伯文等,基本上都是来自腓尼基文字。又如中国的书画艺术,更是中国人的独创。中国的四大发明——纸、火药、指南针、印刷术,也是由中国人独立创造的。其它的中国文化也是如此。也有外来文化通过路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传到中国,比如佛教,但“佛教自它传入中国的那一天起,就一直是再按照中国文化发展的需要再宣传自己的理论,当时的中国人是把它看做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一部分来处理的。”7经过中国化的佛教已经不是印度经院哲学的佛教,而是中国人自己引申发挥的,与印度本土的佛教大不一样。宗教是这样,其他的思想学说也是如此。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中国文化始终保持着一种自我状态独立地向前发展。
由于地理环境的封闭性,加上中国发达的农业文明,中国人一直以“天朝上国”自居,不愿意与外界打交道。明清两朝基本上是奉行闭关自守的对外政策,致使中国很少接受外来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对封闭性,导致了中国近代的屈辱历史。
五、地理环境对中国民族伦理道德的影响。
中华民族的伦理道德作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他深深地受到了地理环境的影响。“中国地处温带大陆,温带气候适中,就使中国民族形成温和的性格,在天人之际和人伦的关系上采取持中的中庸态度。”8
中国的大陆型气候十分明显,地处北温带,季风气候明显。在中国东部,河网密布,沃野千里,季风定期带来丰沛的雨水,水热配合良好。“春夏秋冬四季更替,寒来署去,周而复始”。9在温带地区,热能和水分比较充足,农业比较发达。在发达的农业条件下,再加上中国物产丰富,人们生活能自给自足。而自给自足的中国人是历来喜爱和平的,不喜欢侵略扩张与动乱,追求的是一个和谐的社会,一个理想的太平盛世。在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上,中国人喜欢采取中庸的态度,对人谦让,对上尊敬,不喜欢与人发生分歧和争吵。这说明温和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中华民族温和的性格和中庸的态度。
在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多次入主中原,如建立辽的契丹族、建立金的女真族、建立元的蒙古族、建立清的满族。面对少数民族的入侵,汉族却采取退让的态度,偏居一隅或服从少数民族的统治。在中国近代,中国多次遭受资本主义的入侵,但中国人却采取忍辱负重的态度,与侵略者签订有害于中国不平等条约。这都是由于中华民族,特别是汉人的温和的性格决定的。而这种温和的性格又是受到了中国温和气候的影响。

综上所述,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我们要肯定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充分认识到中国地理环境的具体情况,协调人地关系,从而创造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使中国文化更加辉煌灿烂!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7-03-16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形成和延续的影响
因为中国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在新石器时代,黄河中下游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作物的生长和人类的生活,成为先民生存和繁衍的最适宜的地区,最早形成了大片的农业区。 在中国占主导地位的传统文化,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都是建立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的,它们形成于农业区,也随着农业区的扩大而传播。由于中国疆域辽阔,跨纬度大,所以气候的波动一般只影响农业区的南北界,而不会减少它的面积,这就为中国文化的延续提供了稳定的物质基础。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多样性的影响
在生产力很低的情况下,地理障碍对人类活动、特别是交通运输的影响要比现在大的多,有时往往起了完全隔绝的作用,例如海洋、大江、高山、沙漠、沼泽、丛林都曾是先民难以逾越的地理障碍。中国的地理环境发杂多样,所以除了农业以外,人们还不得不选择其他生产方式,中国历史上就出现了牧业、狩猎、养殖、捕捞、采集、冶矿、手工业、林业等各种产业,并且成为某些地区的主要产业,形成各地不同的物质基础。与不同的生产方式相适应,各地的社会、政治、行政制度也不相同。也形成了不同的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在衣食住行方面,中国各地历来就存在很大的差别,久而久之就形成各种不同的风俗习惯。
1 、地理环境,主要是指“生物,特别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球表层”,分为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三个方面。

2 、地理环境主要是自然环境,随着人类生产力的发展,自然环境与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的严格区分越来越难。

3 、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人类的意识或精神的基础。

4 、地理环境对人类和人类社会所起的作用有四个方面:一是为人类的生产、生存、发展、消亡或离开这个环境提供物质基础;二是决定这个环境中的一切生物及其活动,决定其产生、发展以至消亡的过程。三是在这个环境中的一切物质和由物质产生的能量既不能增加,也不会减少,只能是以各种形式转化或传递。四是人类的一切活动必须顺应这一环境的内在规律。

5 、尽管地理环境提供给人类的条件是有限度的,但只要人类的活动没有超越这一限度,就能够拥有相对无限的活动余地。因为第一它没有规定人类从产生到消亡的具体过程、方式和时间;第二它没有确定物质和能量的转化和传递的具体过程、方式和时间;第三,人类只要不违背它的内在规定,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利用这一环境,实现对自身有利的物质转化和能量传递。

6 、同样的地理环境,在不同的生产方式或生产力条件下,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7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中国文化形成和延续的影响;二是对中国文化多样性的影响,不同的地区儒化的程度是不同的;三是对中国文化开放程度的影响。

8 、黄河中下游一带是是中国历史上百姓生存和繁衍的最适宜地区。

9 、在中国占主导地位的传统文化,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都是建立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的,它们形成于农业区,也随着农业区的扩大而传播。农业文明对中国文化的延续性起了很大的作用。

10、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多样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地理障碍对人类活动、特别是交通运输的影响。不同的地理环境与物质条件,形成了不同人群的不同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外来文化影响。

11、地理障碍对文化的传播有很大的影响,也使中国的不同地区所受的外来文化影响和影响程度各不相同。

12、地理环境对开放与封闭的影响是相对的,首先,不存在绝对的开放或封闭的地理环境;其次在不同的生产力条件下,影响的程度是不同的;再次自然地理环境也不是决定开放与否的唯一条件,海洋并不是开放的唯一途径。(注意,江苏卷2001年专门考了简答题)

13、中国历史上确实长期缺乏开放的动力,但从某种意义上说,根本的原因并不是地理阻隔,而是中国的地理条件过于优越。

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基本特点及其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1 、中国传统自然经济对中国文化发展的影响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农耕经济的持续性造就了中国文化的延续力,传统农业的持续发展保证了中华文明的绵延不断,使其具有极大的承受力、愈合力和凝聚力;二是农耕经济的多元结构造就了中国文化的包容性,中国文化不仅包容百家学说和不同地区的文化,而且长期吸纳周边少数民族的优秀文明;三是农耕经济的早熟促进中国文化的凝重性和早熟性。

2 、农耕经济的持续性是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显著特点,这种持续性造就了中华文明的绵延不断和中华文明的极大的承受力、愈合力和凝聚力。

3 、中国文化的早期定型是造成中国文化的守旧性的重要原因。

4 、农耕经济的多元成份结构造就了中国文化兼收并蓄的包容性格。

5 、中国农耕经济的既早熟又不成熟,造成了中国文化的早熟性和凝重性格。

1 、魏晋南北朝战乱和割据打破了帝国的一元化政治与集权式地主经济体制,出现了文化生动活泼的多元发展局面。表现在一是玄学的崛兴;二是道教创制与佛教传播;三是儒、玄、道、佛相与激荡。
2 、玄学是由老庄哲学发展而来的,其宗旨是“贵无”,其最高主题是对个体人生意义价值的思考。
3 、玄学对魏晋文化思深潮的影响:一是玄学的思维特点是超脱多样化的现世实物而直接诉诸本体,因此使魏晋学术富于谈玄析理。二是玄学与美学联系在一起,成为魏晋美学的精魂,促成了重神理而遗形骸、重自然而轻雕饰的美学观念;三是玄学的现实意蕴对魏晋人的理想人格提供了理论上的建构。
4 、道教酝酿于东汉,发展于魏晋,到南北朝时基本定型。

5、隋唐文化气象恢宏,与地主阶级结构的深刻变化休戚相关。在门阀世族衰落的同时,世俗地主阶级的精英分子地位上升。
6 、唐文化首先体现出来的是一种无所畏惧、无所顾虑的兼容并包的宏大气派;其次是体现在以博大的胸襟广为吸收外域文化。

7、元代有了规模盛大的中外文化交流,表现在:一是对欧亚大陆的征服,使中国西部和北部边界实际上处于开放状态,形成了回回民族;二是元代中西交通的开辟,为基督教入华创造了有利的气候和土壤;三是亚欧大陆的沟通,为东西方旅行家远游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如马可波罗及其《马可。波罗游记》。

中国各民族文化的交融
1 、中国文化并非封闭的系统,以迁徙、聚合、贸易、战争为中介,中华各族文化以及中外文化之间都在交融共进。
2 、中国古代社会基本经济类型是农耕、游耕与游牧。
3 、秦汉以后,中国文化分为三个文化类型:即北方草原游牧文化,南方山地游耕文化和中原定居农业文化,其中中原定居农业文化是核心。
4 、农耕与游牧这两种经济类型的交互关系,一方面是冲突、战争;另一方面是文化互补、民族融合。
5 、游耕文化的特点:一是在耕作方式上刀耕火种;二是与过着迁徙不定的游动生活;三是由游耕模式决定了该民族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尚处于不成熟的水平。(简记:刀耕火种游动生活不成熟水平)
6 、汉化即少数民族融入汉族;胡化是指汉族人融入北方游牧民族;夷化是指汉族人融入南方游耕民族。
7 、少数民族对中国文化的贡献体现在经济生活、衣着服饰、日常起居、音乐舞蹈、文化、史学等诸方面。
8 、藏族的史诗《格萨尔》中世界内范围内英雄史诗的杰出代表。
9 、用蒙文创造的《元朝秘史》《蒙古源流》和《蒙古黄金史》并称为蒙古三大历史名著。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9-07
我国许多聚落都位于河流或山脉南北,因此就会以“阴”或“阳”命名,如贵州省会贵阳,境内贵山之南而得名;湖南的衡阳市,在衡山之南;四川的绵阳市,位于绵山以南得名;河南省南阳市,位于南山以南;山西的山阴县,因县境在佛宿山之阴得名。此外河南的洛阳,位于洛水以北;河南的汝阳,位于汝水以北;湖南省益阳市,位于益水之北而得名。
第4个回答  2021-04-20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作用与影响有哪些
一、对中国文化形成和延续的影响 1.由于土地、气温、雨水等条件较好,所以较早形成农业社会,使文化发展较早、较快.2.尽管也有游牧文化和农业文化的冲突和融汇,但由于农业人口始终占有数量上的多数和文化上的优势,所以农业文化始终占主导地位.3.由于疆域辽阔,跨纬度大,所以局部自然环境的变动,并不能影响...

中国历史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分析与评价
1. 地理隔绝:中国地处亚洲东部,四周被高山、沙漠、大海和雨林所环绕,这使得中国与其他文明长期相对隔绝。2. 农业文明的形成:由于中原地区和长江中下游是暖温带、亚热带平原地区,这促成了根深蒂固的农业文明,而非具有巨大流动性的商业文明。这样的环境也意味着中央政府的权力不会轻易分散,从而强化了...

1.中国地理对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何影响
10、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多样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地理障碍对人类活动、特别是交通运输的影响。不同的地理环境与物质条件,形成了不同人群的不同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外来文化影响。11、地理障碍对文化的传播有很大的影响,也使中国的不同地区所受的外来文化影响和影响程度各不相同。12、地...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作用与影响有哪些
一是对中国文化形成和延续的影响;二是对中国文化多样性的影响,不同的地区儒化的程度是不同的;三是对中国文化开放程度的影响。

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作用和影响,400字以上。谢谢!!
1.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作用和影响深远,它首先体现在地域的地质地貌和气候条件上。这些自然因素塑造了人们与环境的独特关系,进而影响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2. 人类的适应性和创造力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得到体现。不同的地理环境促使人们发展出各具特色的饮食习惯,而这些饮食习惯又反过来影响了人们的...

自然地理环境对中国传统文化有哪些影响
3. 对中国传统文化形成和延续的影响:中国地理环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延续起到了重要作用。农业社会的特点,如吃苦耐劳和团结合作的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国文化之中。同时,农业社会能够支撑大量人口,中国几千年的农业发展有利于吸收其他文化,同时保持自身文化的特色和连续性。总结而言,自然地理环境对中国...

自然地理环境对不同文明产生的影响
自然地理环境对不同文明产生的影响:一、对中国文化形成和延续的影响 1. 中国因土地肥沃、气候适宜、降水充足,较早形成了农业社会,促进了文化的早期发展和快速进步。2. 尽管存在游牧与农业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但农业人口在数量上占优势,文化上也占据主导,使得农业文化持续主导。3. 得益于广阔的国土和...

地理环境对中国的影响
一、地理环境为中国文化的形成提供了基础 黄河和长江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也是中国文化的发源地。良好的自然条件,如土壤、气候、水利等,为农业文明的繁荣和各种文化的孕育提供了有利条件。从古代的人类化石到现代的文化遗产,都可以看出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形成的重要影响。二、地理环境的广阔为中国文化的...

中国地理环境对中华民族文化有什么影响
影响极大。1、从整体地理环境说,按其地理环境的差异,人类可以粗略区分为大陆民族和海洋民族.典型的海洋民族国家,人们生活的空间相对狭小,利用海洋漕运之便,往往商业比较发达,人员交往和流动方便.又因为内地活动空间有限,回旋余地不大,造成向外拓展的动机.而中国整体地理环境的格局恰与海洋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

1.中国地理对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何影响
中国地理对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影响:1、疆域辽阔完整 ———中华凝聚意识与稳定绵延的文化形态 中华民族栖息在北半球的东亚大陆 ,太平洋西岸。作为欧亚大陆的一部分 ,中国地理面积差不多与整个欧洲一样大 ,广大的疆域 ,纵深的腹地 ,为中华文化的滋生繁衍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中国疆域完整 ,黄河、长江两...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