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中 造成孙少平悲剧命运的原因?要详细点的,最好是分点阐述的,谢谢大家了,写论文要用!

如题所述

路遥的长篇巨著《平凡的世界》表现了改革时代中国城乡的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情感的巨大变迁,其中塑造的主人公孙少平是作者最为钟爱,寄托最多的人物,孙少平身上烙着作者思想的印记。从这一点出发,本文通过分析路遥在作品中对孙少平的人物塑造,反思作者的审美特点,从而为有志于艺术创作的人提供一个艺术创作的着眼点。本文在内容上主要包括五部分:一,对个人奋斗精神的推崇;二,崇尚三秦大地的侠义风骨;三,传统精神家园的守望者;四,现实主义的审美追求;五,悲剧性的审美归宿。

关键字:孙少平的形象塑造、审美追求、现实主义、悲剧性

路遥生于1949年,殁于1992年,其一生虽然短暂,却为我们留下了一笔不朽的文学财富:从八十年代初期相继发表中篇小说《在困难的日子里》、《人生》开始,他的小说每每引起强烈的反响。最重要的是路遥利用长达六年的时间,呕心沥血,完成了近百万字的长篇巨著《平凡的世界》,以恢弘的气势,全景式地表现了改革时代中国城乡的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情感的巨大变迁,其中塑造的孙少平的形象深深触动着读者的心灵。路遥是现实主义作家,力求真实地描写生活,塑造完美的人物形象。感性的路遥更是倾注了所有的情感在孙少平这一人物身上,孙少平身上烙着作者思想的印记。因此,我们从孙少平的人物形象塑造可以体味到作者的审美个性。小说主人公孙少平是作者是作者最为钟爱,寄托最多的人物。

一、对个人奋斗精神的推崇

孙少平这一人物形象是作者凭借自己的生活体验所极力塑造的具有理想人格魅力的人物典型,我们读完《平凡的世界》,分析一下孙少平的生活履历,就能鲜明地感觉到一个执著的灵魂对生活的深沉体验;其实,这也正源于路遥思想中对个人奋斗精神的极力推崇。

路遥出生于一个连基本生活都不能保障的贫困家庭,七岁那年,父亲把他过继给没有子嗣但同样贫困的伯父抚养。路遥为了能够上学读书,忍受着对双亲的思念,不得不留在伯父家,因为路遥的父亲无力供已到上学年龄的孩子读书。伯父家除了能勉强供路遥上小学外,日子并不比路遥家好过。路遥的生活主题仍然是饥饿和贫穷,特别是贫穷,几乎追随他的一生。在《平凡的世界》里,孙少平的对于苦难的感悟几乎就是路遥的全部体验。孙少平在小说里刚出场时是个为每顿饭必须到食堂领两个黑馍而感到寒酸自卑的穷学生。他穿着不能保暖仅能遮羞的破烂衣服,每天啃着两个黑馍维持在学校的半劳动半学习的生活。这样的境况使他自卑,但古老质朴的黄土铸造了他不屈不挠的坚强性格,贫困并没有成为他颓废的借口。他抓紧所有能利用的时间和机会读书、看报、学习,以武装骨骼瘦长,身架单薄的自己,精神上的优势与满足使他支撑起脆弱的自尊而不至于倒下。不久,他便从饥饿、贫寒、自卑的煎熬中挺了过来。

如果说少年孙少平在求学时所遇到的困难是家庭所致,是不可避免的,那么他自愿出去当出卖劳力居无定所的揽工汉,则是“自讨苦吃”。孙少平高中毕业后,当上了双水村的小学老师,虽然三年后被辞退,身份依然是农民。可是这时已经是八十年代初,农村全面改革,生产责任制的浪潮席卷了整个黄土高原,农民只要肯下些力气,就不必为衣食担忧。孙少平的哥哥孙少安正赶上好形势,开办的砖厂初见起色,孙少平完全可以“厚待”自己,到哥哥的厂里做帮手,在村里过着安逸无忧的生活。可他偏偏选择了“苦难”,在外面从头开始。

孙少平生于苦难,吃苦本无可厚非,可甘愿“自找”苦吃,是一辈子深居大山,一心一意耕耘土地,埋头干活只求脱离苦难,实现丰衣足食的父辈们难以理解的。但孙少平受过现代教育,他通过书“走”了很多地方,知道除了双水村之外还有一个更大的世界,那里人声喧哗,灯火阑珊。他开始懂得有意识地去思考人生的价值,生命的内涵,对于苦难与生活有他独到的见解。他认为“我们出生于贫困的农民家庭,永远不要鄙薄我们的出生,它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将一生受用不尽,但是我们一定要从我们出生的局限中解脱出来,从意识上彻底背叛农民的狭隘性,追求更高的生活意义。”他最终选择了出去闯荡世界。他背着破烂的被褥,迎着城里人的冷眼,站在东关大桥头,等着包工头像买“牲畜”一样来挑上自己,被挑选为小工后又必须忍受着非人的待遇。刚踏进社会的孙少平就在黄原城尝尽了人情的冷暖。但他从踏进黄原城那一刻开始,就打算以着苦行僧般的方式,“忘掉!忘掉温暖,忘掉温柔,忘掉一切享乐,而把饥饿、寒冷、受辱、受苦当作自己的正常生活……”他表现出来的坚强与忍耐是一般人难以忍受的。繁重的劳动、非人的生活条件和身体上的倍受折磨从没有使他产生过动摇或放弃的念头,在困难面前反而更加坚忍不拔、昂扬奋发。这也正和路遥追求的品格息息相关,路遥所追求的优良品质是坚强的性格,在艰难处境之下的与命运的抗争,这是路遥所信奉的吃苦哲学,目的并不是为了吃苦而吃苦,而是为了利用苦难锻炼自己的性格。

正如路遥所希望的那样,孙少平在自讨苦吃的过程中,锻炼得更加坚强,而且将苦难转化为独到的人生感悟,转化为积极进取的人格力量,转化为深度的生活热情。

二、崇尚三秦大地的侠义风骨

在《平凡的世界》中,命运并没有给予孙少平多少照顾,除了家人与朋友,社会与生活对他几乎都是冰冷的,痛苦的磨难总是伴随着他。还在双水村时,家庭极度贫困;少年的爱情夭折;教师职位被辞退……到外面当揽工汉时;亲戚冷落;旁人冷眼;待遇不公;身体受到创伤……当煤矿工人后,环境危险恶劣劳动极度繁重;工友欺辱;恩师死去;爱人逝去;容貌被毁……但孙少平并没有因一连串的不幸而意志消沉、玩世不恭或愤世嫉俗,不幸反而铸造了他更为成熟的思想,他对生活有了更为深沉的看法:“生活总是美好的,生命在其间又是如此短促,既然活着,就应该好好地活……即便是痛苦,也应该看做是人的正常情感,甚至它是组成我们人生幸福的一个不可欠缺的部分。”不幸未尝不是生活对孙少平的眷顾,正因为不幸,当幸福来临的时候,孙少平才会最早体会到。

对待这些生活中的不幸和不公,孙少平身上颇显三秦侠士风骨。虽然孙少平曾自卑过,也曾因自卑产生过某些一闪而过的报复念头,但他的心灵依然是纯洁美好的,在生活与苦难的磨砺中,形成了博大无私的胸怀,达到了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在故事的开始阶段,孙少平与颇具优越感的顾养民打了一架,但在这次事件之后,他就开始认识到“普通并不等于庸俗,他也许一辈子就是个普通人,但他要做一个不平庸的人,在许许多多平平常常的事情中,应该表现出不平常的看法和做法来。”确实,在此后的生活中,孙少平依然是个普通的人,做着平常的事情,但却表现出真正的不平常的看法和举动来。他对亲人与朋友有着无比真挚的爱恋,即使是对曾经伤害过自己的或完全不认识的陌生人也是如此。他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无论何时,他的身上都表现出一种高贵的人格:他奋不顾身地从洪水中救出经常羞辱他的侯玉英;他不计前嫌帮曾伤害过他感情的赫红梅处理“偷手帕”事件;他不惜失掉工作用自己全部的积蓄援救受辱的弱女;他舍身救出身陷险境的工友;他毅然决然的拒绝了金秀的爱……他的坦荡,他的无私,他的宽厚无不给予人莫大的感动。

生活的重压没有使孙少平成为社会的畸形儿,反而使他成为一个睿智的人,他对生活的态度像是一个大度的智者,虽然生活使他无路可逃,但他永远都是微笑面对的。像苦行僧一般投身写作的路遥是极为推崇这种精神的,他认为 孙少平遇到的不幸是特定的生活环境赋予的,任何一个人都不能逃避,要有三秦大地古代侠士一般的勇气,直面生活,并与之斗争,战胜苦难,从而创造出自己的社会价值:但一定程度上,也是路遥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着意安排的。作者深切地体会到,人活于世并不容易,特别是处于陕北如此恶劣的生存环境,更是面临着许多生存的挑战:生命与自然的斗争,生命与命运的搏斗,生命与生命自身的相残……人生就是永不止息的奋斗,这是路遥对人生定义性的回答。孙少平的思想与行动就如困境中的一对知心朋友,相互促进,永不停息。无论生活多么艰辛,对生活永远抱有热情,永不言弃,这既是孙少平的生活态度,也是路遥的人生理想。这种热情使他们对生活孜孜不倦,促使他们极力完善自我,追求一种更为崇高的生活境界。路遥的家乡是陕北清涧,位于黄土高原之上,这里水土流失严重,地貌支离破碎,是一块因割裂而异常突出的神奇土地。这里的人们在与自然的搏斗过程中,领略到了战胜自然灾难的快感,获得了生存的价值,所以他们大都热情开朗,意志坚强。陕北的奇特环境锤炼了陕北人民的豪迈和耿直的品格,很多粗犷、热情的民间文化在这里产生和得到很好的传承。这里的一切自然人文景观,诸如沙漠孤烟、黄河落日、信天游、民谣等,无不参与对少年路遥的心理建构,赋予了路遥一种豪放,热情的品格。而在《平凡的世界》里,路遥通过对孙少平生存危机的的描写,把自己热情的品格渗透到了孙少平的性格里,可以说,是三秦大地的侠义古风给予了作者和孙少平这样的品格。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11-01
时也,命也,运也

《平凡的世界》中 造成孙少平悲剧命运的原因?要详细点的,最好是分点...
路遥的长篇巨著《平凡的世界》表现了改革时代中国城乡的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情感的巨大变迁,其中塑造的主人公孙少平是作者最为钟爱,寄托最多的人物,孙少平身上烙着作者思想的印记。从这一点出发,本文通过分析路遥在作品中对孙少平的人物塑造,反思作者的审美特点,从而为有志于艺术创作的人提供一个艺术创作的着眼点。本文在...

为什么《平凡的世界》最后结局那么悲惨?
1、原著的结尾有一些灰色,是跟作者本人所处时代有关,加之他心力交瘁,就写到少平变成像流氓一样带着伤疤回到矿上归于平凡的原因。2、这就是生活,其实作者大可不必一那样的结局完书,最后的结局显得: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生活是多样的,也许这就是作者最想标的的一面,或者,作者以这么悲惨的...

为什么路遥把《平凡的世界》中少平和少安的结局,写成悲剧?
孙少平追求理想,自力更生。与孙少安不同,孙少平想用双手改变自己的命运,但孙少平比孙少安强,追求和思想深度是不同的。孙少平有自己的事业追求,但不是在农村,而是在城市。所以当他失去了在村里当老师的机会后,没有满足于平凡的乡村世界吧。有勇气去黄原,自己闯一番事业。黄远工作努力,有工作,...

《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与孙少安的悲剧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与孙少安的悲剧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一些不可抗力的现实矛盾使他们无法完成。当两兄弟的平凡生活被幸福的浪潮所激起时,这种暂时的幸福被抢走了。无尽的悲哀和痛苦带给我们强烈的精神震撼。他喜欢点缀叶子,所以要点缀。此时,少安的爱是伟大的,充满了强烈的牺牲色彩,让人感动和佩...

《平凡的世界》中,矿工孙少平以后几十年的命运会如何?
所以说,孙少平的结局是命中注定的。他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就会在社会的最底层沉沦。如果孙少平真实存在的话,他就会有几个结局:最好的结局,那就是通过学习改变命运。扎扎实实的从基础学起,掌握一技之长。能够积攒下一笔钱财,让家庭能够安定的生活。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也许几代后,养成了学习的...

《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结局如何?
当然按照书中孙少平的性格不会走,关系这一条路来改变自己的命运,他会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电视剧版《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自己也是写小说最后变成了武慧英口中的大作家。瑶池可以推断出孙少平最后的结局,可能是像路遥弟弟王天乐一样,走文学创作道路成为一名作家。当然了,这只是一种猜想,也是从...

《平凡的世界》中时代是如何影响人物命运的?对我们现在生活有什么启发...
它也是最重要的中心点——土地、食物和家庭环境填满了整本书的人物、情节和故事,国家推动农村改革的是孙少安等人。形成命运轨迹的无形动力,人类自我追求、自我觉醒、自我完善的本能,正是与这个无形的推动者。作者从人物形象的多层次,多角度,奏响了《平凡的世界》的时代的宏大乐章。

名著《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的故事说明了什么?
2,重情重义的淳朴形象。《平凡的世界》这部小说最大的特点就是真是,作为主人翁之一的孙少平也带有这种特质。面对家里人,孙少平由衷感谢哥哥嫂嫂为他读书付出的一切,也积极去做一些零工帮助家里减轻负担。面对爱人田晓霞,孙少平努力做到最好给她最好的生活。当爱人因故去世后,书中的孙少平一直后悔...

《平凡的世界》孙少平和他师娘的结局如何?你怎么看?
路遥笔下的《平凡的世界》是一部巨著,深刻地描述了人生的不容易,生活的艰辛,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撕扯,每个人都是平凡世界的英雄,每个人又都是在生活中努力挣扎前行的人。首先,在原著里,路遥给孙少平的结局留下了一个开放式的结尾,我觉得这样子的处理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原著部分:“他在矿部...

平凡的世界中少平的人物形象?
《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平形象分析形象分析一:虽生活困窘,但依然意志坚强小说里刚出场的孙少平,是一个为每顿饭必须到食堂领两个黑馍而感到寒酸自卑的穷学生。他穿着不能保暖仅能遮羞的破烂衣服,每天啃着两个黑馍维持在学校的半劳动半学习的生活。“他那身衣服尽管式样裁剪得勉强还算是学生装,但分明是自家织出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