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扶贫民情日记
乡镇扶贫民情日记由我为大家整合而成,以供大家阅读与参考,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乡镇扶贫民情日记(一)
8月中旬,虽早已立秋,天气依然酷热难当。我们工作两名成员在大湖口镇党委副书记唐纯国和原岩桥村刘书记的陪同下,驱车在安乡县大街上来回穿梭,只为能衔接好县政府各部门,尽快落实年初制定的驻村帮扶各项脱贫措施。中午,我们结束在县城的部门衔接工作计划回到潭子口村,准备下午继续整理扶贫档案资料。
但意外不期而至,在进入第四、五、六村民小组地方,先有一个上坡,然后一个急下坡,由于还是泥巴路,路窄而且杂草较多,视野不太清晰,车子稍微打滑,左前轮似乎踏空。下车察看,只左前轮悬空,车子已无法动弹。这时,陆陆续续有村民围了上来,村民对工作队的同志已经很熟悉了,看到是扶贫工作组的车,没有号召,纷纷开始出主意,大家自发出手相助,有的拿出自家的粗木树、铁棍、木板,一边想办法从坡下为左前轮找一个支撑防止倾覆,一边察看车况。最后,大家想办法采取木板支撑,人力抬的方式,把车抬出来,忙得汗流浃背。他们把对扶贫工作队工作的肯定和期盼,体现在热情的出手相助中。
初到岩桥村时,工作队召集村民代表商讨扶贫工作开展计划,村民代表们向扶贫工作组提出的第一条要求就是要给岩桥修上水泥路,没有水泥路,“运货的车都不愿意进我们村”,“我们的棉花都要比别的村便宜两毛钱一斤”。全村只在去年硬化了一条由焦圻镇进村的2公里水泥路,解决了1、2组村民出行难问题,但还有一纵三横8.41公里的通组公路都是泥巴路,且路况非常差,部分路段泥坑十多厘米深,一般车辆难以通过,后来工作队与后盾单位车辆入村基本都要规划好行车路线,采用通过能力较好的车辆,以保证活动正常开展。
工作队进村后,经常召集村民代表开会商讨全村的扶贫工作计划,让村民自己为村级制定脱贫措施,工作队从中给予引导,充分发挥村民的主观能动性,并逐户走访171个贫困户,了解每户的家庭情况、致贫原因,引导他们形成自己的脱贫思路,工作队与村民逐渐互相熟悉起来,在与村民交流沟通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村民对自己的贫困状况只有浅层的认识,除了道路交通状况以外,沟渠不通,常年有旱涝水渍灾害,导致农业效益不高也是他们眼中致贫的重要原因。
但仔细分析发现,村民收入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目前这个村是安乡县最重要的棉花产区之一,但是从全国的宏观农业布局来说,国家的棉花生产重心向北方和新疆倾斜,而南方的棉花种植面积和棉花产量正在减少,而且棉花需要投入的劳动时间较多,据常德市有关专家测算,棉花作物的效益已经远低于水稻等其它农作物的效益。另外,青壮年劳动力大多都外出务工了,而从事农业劳动的村民平均年龄在60岁以上,他们从事农业劳动只是为了维持基本生活水平,而无心从事更为精细的产业化高效农业。
为尽快帮助村里脱贫,市联点领导王孝山主任、李娥皇校长多次召集相关部门和后盾单位负责人到村里开现场办公会议,组长单位科技局领导也多次到村里走访调研,指导工作队制定扶贫帮扶措施,积极推动有关项目落到实处。为提高农民的农业效益,一方面,工作队主动回应村民的诉求,将基础设施建设,如公路硬化、沟渠疏通、机埠的维修加固并新建一座排积机埠等项目作为优先推进的重要工作之一。今年上半年,完成了全村7条沟渠近12公里的疏通工程,今年雨季渍浑涝灾情大为缓解。另一方面,邀请科技特派员下乡,指导村民的种养殖技术,并向村民推广高效益的农业产业。
如今年在科技特派员彭友林教授的推荐下,由长安蔬菜公司提供“包供种、包供肥、包技术管理培训、包收购、包加工、报销售”一条龙产业化服务,岩桥村大户刘连生和李平安共种植了黄秋葵23亩,预计每亩产值可以达到5000元以上,摘花摘果期间,每天都需要请5个以上劳动力,预计需要投入劳动力3.6万元以上,据李平安介绍,预计有14户贫困户参与劳动,预计每户收入都在3000元以上。另外还有马永春教授的食用菌种植项目和由市扶贫办推荐的光伏发电项目也正在全力推进之中。
在逐户走访过程中,我们还发现贫困户的房屋破旧,有的墙体已经开裂,屋顶漏雨、门窗破损,危房的情况较多,经过仔细清查,全村有56户贫困户的住房需要改造。联点市领导非常关心贫困户的'危房改造情况,多次作出指示要求工作队督促乡、村两级政府尽快落实贫困户危房改造的申请审批程序,已经有5户贫困户按照住建部门危房改造项目的要求开始动工。近日,工作队到安乡县住建局了解今年下半年住建局针对贫困村的危房改造计划,在向相关负责人介绍了潭子口村贫困户的危房情况以后,安乡住建局负责人表示将在下半年的计划中尽可能的实现想改造的都可以得到危房改造的补贴。日前,下半年潭子口村的贫困户改造危房的申请工作已经有序展开。
为尽快帮助贫困户脱贫,各后盾单位都在上半年择日开展了结对帮扶活动,结对帮扶的干部均到访了各自的贫困户家庭,了解他们的家庭状况和致贫原因,知悉他们的脱贫意愿,为他们制定帮扶措施等等。联点市领导王孝山主任和李娥皇校长还多次到他们的结对帮扶贫困户高永元、赵宏英家中看望慰问,作为组长单位的科技局领导也多次到扶贫村及其结对帮扶的贫困户,督促工作组和镇、村两级干部落实针对贫困户的帮扶措施,尽快实现贫困户脱贫的目标。科技局马慧局长先后五次到结对贫困户严文发家,看望其卧病在床的老伴,与工作队员、乡村负责人及严文发家庭成员一起商讨扶贫措施,目前该户危房改造已经设计,支持扩建了10亩龙虾养池。
回顾驻村以来的日子,工作队在联点市领导、组长单位领导及扶贫办的领导和指导下,工作紧凑而忙碌,也取得了一定的实效,赢得了村民的信任。但脱贫的任务依旧繁重。大部分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将在下半年或明年动工开建,要进一步做好与各相关部门的衔接工作,做好项目实施的质量监督,把有限的项目资金为改变村里面貌发挥最大作用。下一步,还有引导贫困户成立农业合作社,集体开展高效益的农业产业项目,并利用支持贫困户的小额信用贷款,实行由农民合作社分贷统还的模式开展农业产业项目,减小贫困户的贷款风险,增强农业产业发展的活力,争取贫困村早日脱贫。
乡镇扶贫民情日记(二)
去年10月份,我从县委组织部挂职回文峰,根据乡党委、政府的安排,我被安排到文峰乡滚子岭村与乡正科级干事刘承明一起驻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迄今已5个月有余。作为一名年轻的女乡镇干部,工作四年,多半从事的是办公室与各部门业务工作,这次是第一次驻村,深到基层,直面群众,与贫困作战,感触颇多。
①找准贫困对象的真正根源
在还没驻滚子岭村之前,其实我对这个村并不算太陌生,因为以前担任过组织、宣传干事,偶尔也会到跟着分管领导到村查看一下档案。可是,这次切切实实的让我驻滚子岭,说实话,我心里在犯嘀咕。驻村第二天,我就深深地体会到了驻村的不易。在走访贫困户时,一位王氏村民气势汹汹的找到我说:“我来找你评评理,为什么我不是贫困户?”原来,他的丈夫患有忧郁症,每个月吃药要花上200多元,儿子读完高中后就在外地务工,女儿出嫁了,自己没文化,只能做些简单、无技术含量的活,她很是想不通,强烈要求成为贫困户。
毛泽东主席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针对她提出的要求,我决定先到她家对他的家庭情况进行一个详细摸底。走在马路边上,我看到一栋砖混结构八成新的房子映入我的眼帘,开门,一辆崭新的摩托车放在客厅里,我笑着说:“老大姐呀,按照‘七进八不进’的要求,您家有摩托车有新房子,还有2个人在外面务工,照顾一个忧郁症患者,这个贫困户您肯定评不上。”我把相关文件、政策拿出来给他一看,王氏顿时摆摆手说:“我就是想不通,为啥现在国家这么好的政策,我们家一项都享受不了。”
针对这一摸底,我在想,滚子岭村原来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准不准?致贫原因是什么?怎样才能帮助他们脱贫?我要把滚子岭真正的穷人找出来,把穷根挖出来,于是我请村干部带着我对全村再一次进行了全面深入摸底调查。滚子岭村看上去不大,共有270户,1131人,但农户分散在5个村民小组,山大路陡,一个小组一天肯定跑不完,有时候去了农户家中,农户出去干活去了,找不到人,摸底难度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
经过大半个月的“三访五评”,滚子岭村最终确认贫困户101户,387人,其中低保户21户23人,五保户11户11人。随着深入调查,穷根基本上可以确定为三缺:缺劳力、缺产业、缺项目资金,致贫原因可以归纳为:因残、因病、因居住环境恶劣。
②催生贫困对象的内生动力
在滚子岭村走访贫困户的时候,我发现了一些值得我深思的事情。滚子岭村有一黄氏村民,家有三口人,黄氏患有肝病,大儿子有点说不清话,其他方面与常人无异,小儿子没受过什么教育,在村上给人家干些使力气的活,前几年,因为黄氏的病,经过群众大会讨论决定黄氏享受低保。去年,低保重新评定,黄氏的低保被取消,但是经过“三访五评”,黄氏被纳入贫困户。可是,黄氏对此不满,并声称自己只要低保,不要贫困户,理由是贫困户不给发钱,低保每个月还可以发百把块钱。这件事给我的触动很大,眼下仍然有很多村民仍存在“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在他们眼中,贫困就是缺钱少物,只有给钱最实在。我突然觉得,物质贫困固然可怕,但精神贫困更加可怕,是更加难以根除的顽疾,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激发村民脱贫致富的斗志和信心。
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在带领村民发展产业的同时,着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让村民既富“口袋”又富“脑袋”,我们结合滚子岭村“竹十路”和移民避险解困建设项目,将村民文化活动中心和文化广场等项目列为首要建设项目,通过组织群众参加科技文化培训、发放宣传手册、召开群众代表大会等方式向村民深入宣传精准扶贫政策,把扶贫和扶志结合起来,引导群众树立艰苦奋斗的决心。
③坚定精准脱贫的必胜信心
唯物论里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告诉我们不管是扶贫开发还是重点工程项目建设,都必须尊重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没有群众的参与,任何美好的规划都只是纸上谈兵。
滚子岭村属于二高地区,土地贫瘠,针对这一地理条件,滚子岭村在一次“征求产业发展意见”为主题的群众代表大会上,计划将核桃产业作为重点发展项目。但这一提议遭到了一些村民反对:村上以前发展黄姜,没能致富,现在发展核桃,从种植到产出,至少要三年到五年时间,三五年之后核桃行情谁都说不准,何况以前村上还有一些人种植核桃,收入都不可观,有些村民对发展核桃产业积极性不高。通过收集村民意见,我们明白了仅靠村干部出点子、想办法是行不通的,必须转变村民观念,把“要我做”变成“我要做”,激发精准脱贫的必胜信心。
在充分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我们明确了滚子岭村未来五年的发展前景:成立青龙寨果品种植专业合作社,吸纳贫困户参与就业;发展核桃基地1000亩,鼓励村民发展生态养殖。经过村干部的深入宣传发动,村民渐渐的从“旁观者”到“当局者”,主动与村上联系,要求发展核桃产业,并自己打窝、回填、栽种。不少村民告诉我们,现在外出务工越来越不景气,一年在外漂泊最后也落不了几个钱,现在国家政策这么好,还不如在家养点牲口,种点核桃,陪着媳妇娃子踏实。听了村民的话,我感到很欣慰也很触动,让贫困人口尽早脱贫,是我们每个党员的一项政治责任,只要一家一户乃至一个人没有脱贫,我们就要毫不懈怠的与群众一起奋斗,不脱贫,坚决不收兵。
;扶贫的民情日记
扶贫的民情日记范文【1】 3月12日 星期三 晴 今年初,在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市水利局党组高度重视,专题研究制定了活动实施方案,确定了“开门搞活动”的原则,要求党员干部要全面深入基层一线,广泛开展调查研究,走访普通群众,了解民情民生,开展结对帮扶。真正让党员干部受到教育、转变作风,让群众得到实惠,密切...
乡镇扶贫民情日记
致贫原因,引导他们形成自己的脱贫思路,工作队与村民逐渐互相熟悉起来,在与村民交流沟通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村民对自己的贫困状况只有浅层的认识,除了道路交通状况以外,沟渠不通,常年有旱涝水渍灾害,导致农业效益不高也是他们眼中致
扶贫的民情日记
关于扶贫的民情日记1 20xx年8月,我被县委组织部委派到擂鼓镇碾盘村任第一书记。自受命以来,昼夜寝室难安。碾盘村是擂鼓镇一个偏僻穷村,全村有6个村民小组,390户,1444人,精准识别出贫困户159户,占全村户数的40%。由于地处边远,交通不便,外出务工是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村集体没有任何经济收入,属全省重点贫困村。
走访贫困户民情日记
期间,该院驻村干警通过民情日记等方式,事无巨细全方位记录驻村情况、群众需求,共记录驻村日记两万余字,详细记下扶贫工作所见所闻,并根据记录协调有关部门提供扶贫资金,切实帮助贫困群众出点子、找路子,获得了驻村群众的一致好评。
扶贫攻坚的民情日记
扶贫攻坚的民情日记<1>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镇包村干部将民情不单记在“心头”,更是记在“笔头”,在进村入户了解民情的过程中,事无巨细全方位记录入户情况、群众需求,结合各自的工作实际,把不懂、不明白的问题,需要为群众解决的问题记录在案,而后认真梳理,获得精准扶贫第一手资料,使帮扶工作客观真实有效。
简短精准扶贫民情日记范文
篇一 9月9日上午,我和陈进、岩桥村支书刘学文碰了一下头,对产业扶贫推进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商议。扶贫工作,最重要是的实现“造血”,“造血”的良方是发展扶贫产业。我们已经在村里建立了20多亩黄秋葵科技扶贫示范基地,最近成立了“兴创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准备作为向上报告,将...
驻村扶贫工作民情日记
第1则:2017驻村扶贫工作民情日记 20xx年x月x日 星期x 天气:x 山村的清晨总是雾气朦朦,而太阳一大早就会露出笑脸驱散天空的雾气,山中的树木也从仙境中走出来,更加显得青翠欲滴。我已经在漳墩镇杭下村廖建平农户家中小住几次,每次清晨站在窗台就能看到这种景象。经过驻村半年的时间,我在村主任廖世忠的带领下跑遍...
简短的扶贫工作日志
对达不到满意度标准的村干部和乡镇干部给予通报批评,并取消年度评优资格。 县基层建设年活动办主任、县委组织部部长刘建平说:“张北比别的经济发达地区开放得晚,农民生活水平和经济能力都较低,但是张北的党员干部都很积极能干,在短短几年内,张北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张北干部把写好‘民情日记’比作擦亮扶贫攻坚...
精准扶贫民情日记走访记录
精准扶贫民情日记走访记录一 20xx年4月28日,福贡县马吉乡难得放晴的一天。我来到马吉米桥上,用摄像机拍摄马吉米村的变化。这里正开展易地扶贫搬迁,要不了多久,这里将会是美丽新家园。在返回工作队驻地时,我看到一个缓慢的身影,一手拄拐杖,一手提口袋,步履蹒跚地前行。这个身影我很熟悉,他是村里...
怎样写民情日记
民情日记(一)今天上午我和驻村干部一起来到了州交通运输局“三万”活动及精准扶贫驻点村建始县三里乡香树湾村4组,与党员及群众代表进行座谈。在座谈会上,党员代表、群众代表交流讨论的气氛至始至终轻松、热烈,他们畅所欲言,不仅道出了心声,而且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意见建议。基层的意见实实在在。有的反映村组沟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