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读书《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有感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8
 

        去年在年会中遇见了肖特,一见钟情,钟情于他的课~涓涓细流,流出一种人性美,他浅浅的教,我们深深的悟,悟作者,悟文本,悟情感,悟人生!也钟情于他的人~单纯,尔雅,细致,痴迷语文!从此更是迷上了他对语文的见解。

        他在教授《金岳霖先生》这一课后写了一篇文章《这一课,我记住了你的眼泪》。在文章里,我感受到了散文的魅力,这是第一次,以前很少读书,即使读也总是功利性很强的,教学需要才去读,而且是粗浅地看,雁过也,不留一丝痕迹!

        而,肖特,把这一篇文章解读到人的心坎里去了,让人记住了如何写人,记住了金岳霖,记住了汪曾祺,记住了那个流泪的学生,同时也让我们记住了肖大侠!

        正是他的解读,充满了魅力,让我迫切地想要看汪曾祺的散文,正好手头有汪写得一篇《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读得是欲罢不能!汪曾祺先生是在时隔40年之后,依然能够写出很多细节,令人回味,久久难忘。好似这一幕幕都展现在自己眼前,足以见得沈从文先生对他的影响。

        而读完这篇文章,沈先生也令我深深地折服。

        折服于他的教学。可能是我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头疼得要命,却始终不得要领,解决不了!而沈先生却在他那个年代就做到了,而且做得那么好,那么尽心尽力!

        我们都说中学生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三怕写作文。写作是必修,中学的必修,其实也是人生课的必修,我们常常为此苦恼,就是摸不着头绪,写不出好的文章,什么结构,什么文体,什么人物描写手法,什么议论方法等等能教的我们也都下苦功夫教了,批改更是周记小作文大作文齐上阵,却始终引不起学生的兴趣,也达不到成效。

        在这里,文中写的沈先生有几点做法值得我们钦佩,也值得我们借鉴一下:

        一来,他说教师先讲,学生照猫画虎,是不行的,要先写!写什么呢,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这样才有东西可写,有情感有体会融入其间。

        反观我们现在更多的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或为了考试而写,学生觉得乏味可陈,苦思冥想,绞尽脑汁,堆砌凑字数,有时连字数也凑不够,学生烦,老师也苦恼,批改成了头痛的事,硬着头皮看下去,生硬地写几句评语,学生也不怎么在意,见效甚微,真真成了逼着学生交,再逼着自己批阅。成了教学中痛苦的一件事!我的一个同事后来做了公务员,见面问她感觉如何?她笑着说再也不用改作文了!要不人家怎么说“上辈子杀了人,这辈子教语文”,其实还是在说作文一事令人头疼!

        二来,他是看了大部分学生的作业,就这些作业讲一些问题,而这些也是他经过一番思考的,并不会去翻阅很多参考书,他读了很多书,但从不引经据典,他是凭着自己的直觉说话。他常常在学生的作业后面写很长的读后感有时会比原作长,这些读后感有时评析本文得失,也有时从这篇习作说开去,谈及有关创作的问题,见解精到,文笔讲究。除此之外,他还会介绍学生看一些与学生的作品写法相近似的中外名家的作品。

        相对沈先生,自己很是惭愧,我们都知道水要有源头,而且必须活水,才能不腐臭,才能源远流长,可是知道是一回事,做是另一码事,我们常常找各种借口推脱,一年到头能静下心来认真地看几本书,已是难得!更何况说能信手拈来就给学生推荐相应的书籍!沈先生在鞭策我们呐。要充电,要阅读,要不停地阅读,要大量的阅读,还要不停地动笔,才能有资格讨论写作这门课!

        三来,沈先生经常说的一句是“要贴到人物来写。”什么时候作者的心不能“贴”住人物,不能和人物同呼吸、共哀乐,那么笔下就会失了诚意,故弄玄虚,不再真实,不再朴素!

        “千教万教教人学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在这个浮夸的社会,保持那点真实,真实做人,真实做事,就连写作也不要失了真,失了情!

      四来,他觉得打扑克就是浪费时间,消耗生命,他的业余时间用来看书、写字和看电影!他有很多的书,而且很杂,文学的、历史的、哲学的、宗教的、国内的、国外的……,兼收并蓄,五花八门,关键是这些书他大都认真地读过。他戏称自己的学问为“杂知识”。

      他的业余时间同样拿来是消耗,可是充实的是生活,充盈的是生命,什么时候我们也能“拿得起,放得下”呢!

        但愿,手机,繁忙两边站,时间中间挤,在繁华的年代里,留给自己的一个小空间,那里清雅静谧,那里书香充盈,那里有自我的对话,有生命的思考……!

       

假期读书《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有感
正好手头有汪写得一篇《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读得是欲罢不能!汪曾祺先生是在时隔40年之后,依然能够写出很多细节,令人回味,久久难忘。好似这一幕幕都展现在自己眼前,足以见得沈从文先生对他的影响。

《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的读后感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文主要讲述了德国人一种特别的养花方式。德国人养的花朵都朝外开,在屋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可是走到街道上,抬头向上看,家家

《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读后感怎么写?
萨嘎达化工的撒韩国倒萨

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鉴赏体会
沈从文在《神巫之爱》里写道:“照花帕族的格言所说,‘凡是幸运它同时必是孪生!’” 小说结尾奇峰突起,真是意味深长。姊妹两个,神巫爱的是哪一个呢?作者没有给我们答案,或许这部小说更大的魅力就在于此。

汪曾祺金岳霖先生
我在《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一文中提到过金先生。有些事情在那篇文章里没有写进去,觉得还应该写一写。金先生的样子有点怪。他常年戴着一顶呢帽,进教室也不脱下。每一学年开始,给新的一班学生上课,他的第一句话总是:"我的眼睛有毛病,不能摘帽子,并不是对你们不尊重,请原谅。"他的...

读书与经历
印象最深的还是《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青年时期的那段读书写作的往事,都是美好而深刻的回忆,虽是回忆,却细到了生活和工作的枝叶。从他教写作,他的小说创作理论,他的藏书,他的闲暇生活,他的文物收集癖好和文物研究,他的谈天和生活不讲究的细节,点点滴滴,看似零散,却描绘出一个立体的多面的...

沈从文,西南联大的 非主流 教授 沈从文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沈从文不是西南联大最好的教授,但他不是什么非主流教授,而是文学成就最高的教授,是中国现代文学大家里面获得国际广泛声誉的大文豪。要说非主流,那也是建国后至八十年代前的非主流。想了解他,多看他的作品,不要转摘别人的意见。他的代表作有《边城》、《湘行散记》等。他的弟子汪曾琪先生的《沈从...

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阅读答案
鼓励学生写作(每答对1点得2分;答对3点即可得5分)】文章的第七段提到徐志摩、梁思成、林徽因和金岳霖,有什么作用?(6分)【①表现了沈从文先生善于谈天,重感情的品格;(2分)②从侧面表现沈从文先生像他的朋友们一样痴迷于工作和学问,(2分)对生活充满兴趣,天真乐观。(2分)】

茶馆里泡出文章难忘的西南联大茶馆文化
昔日陈寅恪先生坚持“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也只有在西南联大才得到了较好的传承,可惜这只是一个特殊时期,特殊环境,一旦脱离了这个特殊的时期与环境,一切就又开始变味道了。中国的事情就是这么奇怪,很多时候总会有一些人喜欢把人们尤其是读书人的思想统一束缚到一个步调一致的圈子里面,从秦始皇的...

读汪曾祺先生的《人生有趣》
汪先生在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读书时,师从沈从文先生,沈先生曾说过,对于兵士和农民要"怀了不可言说的温暖"。后来汪先生到了上海,老师还来信,要求他对于生活的"执着",要充满热情,即使在严酷的现实面前,也不能觉得"世事一无可取,也一无可为"。看到这一篇时,泪欲夺眶而出,也深深理解了汪先生...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