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八大样板戏有哪些?

如题所述

中国的八大样板戏如下:

1、《智取威虎山》:

该剧是上海京剧在20世纪50年代创作的原创作品。经过无数次的修改和润色,它最终成为上海京剧的经典剧目,也是京剧舞台上现代歌剧的杰作。童香玲饰演的“独行侠”杨子荣,已经成为一代人心中永恒的记忆

2、《海港》:

码头上,一批稻种要装上舶船,一批援外小麦要装进仓库;青年装卸工韩小强轻视装卸工作,抢运中精神涣散,跌落麦包

暗藏的阶级敌人钱守维,乘机将玻璃纤维连同散麦一起装人包内,继而又指使韩将一包稻种当做麦包扛进仓库,企图制造错包事件,破坏我国的国际声誉。

装卸队党支部书记方海珍发现散包事故,立即发动群众,追查事故起因。

3、《红灯记》:

八一电影制片厂建于1970年。这部电影是拍摄根据中国京剧公司的现场表演,电影中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李余我党地下工作者和3表演,传输密码游击队和一个接一个的英雄故事,与天土匪不屈不挠的斗争。

4、《沙家浜》:

前身是沪剧《芦荡火种》。《芦荡火种》是由上海市人民沪团于1958年根据真人真事创作的一个抗日传奇。

讲的是1939年秋,在江阴县顾山镇对“忠义救国军”的战斗中,时任新四军江南抗日义勇军第二路政治部主任的刘飞,在战斗关键时刻,亲自率领警卫班向敌人发起冲锋,打退敌人进攻,但自己也身受重伤。

5、《奇袭白虎团》:

中国人民志愿军侦察兵副排长杨育才在金城战役中的英雄事迹编写,1955年进行首演,参加了1964年的现代戏曲汇演。文革时期被确定为八部革命样板戏之一。1972年被摄制成电影艺术片。

6、《龙江颂》:

1963年春天,东南沿海的一些地方(福建龙海)遭遇了严重的干旱。县委决定在龙江干堤外拦河。九龙江地势低,干旱区地势高。如果修建水坝阻挡上游水流,迫使河水改道,水就会被送到干旱地区。

7、《红色娘子军》:

中国京剧团《红色娘子军》剧组集体创作编排,冯志孝、杜近芳、曲素英等主演。1972年摄制并在全国上映。

该剧讲的是海南岛奴隶出身的吴清华投身革命,最终消灭恶霸地主南霸天的故事。

8、《白毛女》:

马少波 、范钧宏1958年根据歌剧《白毛女》改编。中国京剧院演出。李少春饰杨白劳,杜近芳饰喜儿,叶盛兰饰王大春,袁世海饰黄世仁。除运用京剧唱、念、做、打等表演手段和传统程式,还根据内容需要,在剧本、表演、音乐、舞台美术等方面做了革新的尝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八大样板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智取威虎山(革命现代京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海港(现代京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红灯记(京剧剧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沙家浜(1971年谭元寿主演革命现代京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奇袭白虎团(现代京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龙江颂 (样板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红色娘子军 (冯志孝主演的革命现代京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白毛女 (1958年京剧剧目)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9-28

八大样板戏都是:《智取威虎山》、《红灯记》、《沙家浜》、《海港》、《奇袭白虎团》、革命现代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革命交响音乐《沙家浜》。

最早的一批革命样板戏《智取威虎山》、《红灯记》、《沙家浜》、《奇袭白虎团》、《海港》、《红色娘子军》、《白毛女》和交响音乐《沙家浜》,成功地塑造了杨子荣、李玉和、郭建光、洪常青、严伟才、方海珍、喜儿等一批无产阶级的英雄典型,彻底改变了旧戏舞台上由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和形形色色的反动人物或“中间人物”长期盘踞的局面,把被颠倒的历史“再颠倒过来,恢复了历史的面目”。

在百度百科中,样板戏被定义为“样板戏是指文革时期被树立为革命样板戏的以戏剧为主的二十几个舞台艺术作品的俗称”,并认为剧目有二十几个。

在维基百科中,样板戏被定义为“指1967至1976年间,由官方通过《人民日报》、新华社认定的一批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定稿,主要反映当时中国共产党政治立场的舞台艺术作品”。并说“样板戏的认定有若干次”。在关于样板戏剧目数量时,维基百科上说“至1976年10月,样板戏约有二十八部。”但是它列出的剧目数量远远不止二十八部,达到了三十多部。

第2个回答  2019-09-28

八大样板戏分别是京剧《智取威虎山》《海港》《红灯记》《沙家浜》《奇袭白虎团》《龙江颂》,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

《红灯记》是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八大样板戏之一,八一电影制片厂1970年摄制。 影片根据中国京剧团的现场演出拍摄,片中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党地下工作者李玉和一家三代,为向游击队转送密电码而前仆后继、与日寇不屈不挠斗争的英雄故事。 

《龙江颂》讲述1963年春,东南沿海(福建龙海)某地遇到特大干旱,龙江大队党支部书记江水英到县里开会回来,向社员们传达了县委的指示,介绍了旱区的灾情。县委决定在龙江大队堤外堵江抗旱。

九龙江地势低,旱区地势高,如果筑起拦江大坝,挡住上游水流,逼江水改道,就可以把水送到旱区。

《红色娘子军》是中国芭蕾史上的一座傲人的里程碑,它破天荒地塑造了英姿飒爽的“穿足尖鞋”的中国娘子军形象,将西方芭蕾的技巧与中国民族舞蹈的表现手法结合,创造出了民族芭蕾的世纪精品,并成就了中西文化在芭蕾艺术领域完美融合的世界奇迹。

在音乐创作上,《娘子军连歌》、《万泉河水清又清》等音乐几十年来经久不衰,深入人心。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根据同名电影改编而成,1963年由周恩来总理提议创作,1964年由中国国家芭蕾舞团首演成功。

第3个回答  2019-09-28

八大样板戏:京剧《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沙家浜》、《海港》、《奇袭白虎团》、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交响音乐《沙家浜》。

1、《红灯记》

京剧《红灯记》的故事取材于电影《自有后来人》,它的原创作者是黄泳江。《自有后来人》是一部以东北抗日联军为背景、反映东北人民抗日斗争的电影,故事的发生地点在虎林铁路上的“辉崔”小站(黑龙江省鸡西市境内)。上世纪60年代,电影在全国上映,不久,该剧便由上海沪剧团改编为沪剧,接着由哈尔滨京剧院率先搬上京剧舞台,当时名叫《革命自有后来人》。

2、《智取威虎山》

1958年,上海京剧院据曲波小说《林海雪原》中“智取威虎山”的一段故事并参考同名话剧改编京剧《智取威虎山》,最初由上海京剧院一团创演于1958年夏。编剧陶雄、李桐森、黄正勤、曹寿春、申阳生(执笔);导演以陶雄为主,李仲林、李桐协助;乐队主要成员为王燮元、赵济羹等;舞台美术设计有幸熙、周凡等;主要演员有李仲林(饰杨子荣)、纪玉良(饰少剑波)、王正屏(饰李勇奇)、贺水华(饰坐山雕)等。

3、《沙家浜》

京剧《沙家浜》的前身是沪剧《芦荡火种》。《芦荡火种》是由上海市人民沪团于1958年根据真人真事创作的一个抗日传奇。讲的是1939年秋,在江阴县顾山镇对“忠义救国军”的战斗中,时任新四军江南抗日义勇军第二路政治部主任的刘飞,在战斗关键时刻,亲自率领警卫班向敌人发起冲锋,打退敌人进攻,但自己也身受重伤。战斗结束后,面对日伪顽匪相互勾结、下乡“扫荡”的险恶环境,在地方党组织和群众的支持帮助下,带领数十名伤员,不畏艰险,重建武装、坚持抗日的斗争事迹。

第4个回答  2015-05-27
  1、样板戏是指文革时期被树立为“革命样板戏”的以戏剧为主的二十几个舞台艺术作品的俗称。其代表性的作品有京剧总共涉及京剧《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沙家浜》《海港》《奇袭白虎团》《龙江颂》《杜鹃山》,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等最优秀的九个样板戏。
  2、由来
  “样板”和“样板戏”之称,最初分别见于1965年3月16日,上海《解放日报》刊登的署名“本报评论员”者赞扬京剧《红灯记》的文章,以及1966年10月24日,《人民日报》刊登的两位上海工人赞扬京剧《智取威虎山》的文章。此后至1966年底,报刊上又出现了“革命样板戏”“革命艺术样板”“革命现代样板作品”等称呼。
  3、艺术特色
  样板戏,在运用传统和外国艺术形式表现中国现代生活方面确实摸索出了一些经验。如,借鉴话剧舞台美术形式,用西洋绘画的写实布景、道具、服装,改变了传统京剧重写意、象征的假定性特征;有层次的成套唱腔,妥善处理声与情、流派与人物、韵味与形象三方面的关系;以交响化乐队作为京剧的伴奏,艺术上精益求精的精雕细刻,有可取之处。但也有杂凑生硬的问题,违反艺术样式固有特点,写实布景削弱了想象空间,表演上过分强调体验人物与贴近生活,交响化伴奏使程序化唱腔变成了“京歌”,用指挥替代鼓板以整合文武场,概念化的阙失。而从它们的创作中,总结、归纳出的塑造无产阶级英雄典型人物的根本任务,三突出创作原则等,却被硬性确立为所有创作都必须遵循的经典规范。有学者指出,三突出塑造的高大全英雄呼唤的个人崇拜,蕴涵着文革的精神基因。但也有人对此质疑:好莱坞普遍流行的英雄主义创作手法何尝不是如此?难道好莱坞也是文革精神的基因?这种突出主要人物和英雄人物的手法其实是世界上多数民族的审美心理需要。所有史诗性作品都是如此,可见江青对文艺创作的认识有一定的深刻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