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古代,嫡生和庶出差别如此之大呢?

如题所述

为何要有“嫡”“庶”之分?得从周代的宗法制度说起。

“宗法制度”,是以“血脉”来衡量一切的价值,包括最重要的政治地位和个人身份。宗法制度的社会,最基本的、最普遍的、最本质的内核就是“嫡庶”。简单的说,大老婆生的儿子就叫嫡(嫡出),小老婆生的儿子就叫庶(庶出)。比如周代的大王,他与王后产下的儿子就是“嫡”(嫡出),他与妃子产下的儿子就叫“庶”(庶出)。

那么,为什么要分“嫡”和“庶”呢?——最为重要和关键的是为了继承。

前一代大王,即统治者去世了,他的接班人如何决定?比如周王朝的天下,就是姬姓的,是周文王和周武王父子俩带领一帮人推翻商王朝,打下来的天下,江山当然姓“姬”而不能够是别人的了。可是,坐天下的大位传递就成了一个问题——谁来承接?周大王的儿子很多,如果大家都想要争夺天王的位子,就会发生流血事件,天下就会大乱。

于是,根据历史上的经验和过去的传统,周王朝改造、确定并完善了嫡长子继承制——大位由嫡子,并且是最先出世的那个嫡子来继承,也就是说,大王与王后结合后生的儿子,最大的那一个,才是合法的继承人,其他的都是非法的。除非王与后没有男性后代,才可以有替代品(庶出)。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就是宗法制度的核心内容。宗法社会最基本最关键的内容就是要——区别嫡庶!

我们可以看出,“宗法”设立的本意,其实是古人想要依靠人类自然形成的血缘的亲疏,来划定人们的社会地位——嫡出的地位高,庶出的地位低,地位低的权力比地位高的权力小,地位高的受到地位低的尊敬和拥戴,并由这种自然形成的地位差别,来形成人的思想观念和价值意识——让大家从小接受并认可这样的思维:嫡庶的区别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它相当于现代人理解的“法律”;谁要是侵犯了、扰乱了、冲击了按照血脉关系排列起来的社会等级地位和等级关系制度,那他就是社会的公敌。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贵族间对于权位和财产的争夺。所以说,西周时期形成了一整套贵族的等级制度,所有的贵族之间的关系还算融洽,其社会的结构在几百年间的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应该是比较稳固的。

大宗和小宗

按照宗法制度的规定,从始祖的嫡长子开始传宗继统,比如周武王,他死后由嫡长子周成王即位,周成王死后仍然由周成王的嫡长子继承王位。嫡系继承大统,他们称为“大宗”;嫡长子称为“宗子”,又称“宗主”。

宗主的地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这在先秦文献中有充分的反映,比如《诗经》中,有曰:“大宗维翰,怀德维宁,宗子维城。”意思是说,宗子就像是城墙,别让城墙受破坏,不要孤立自遭殃。《礼记》曰:“支子不祭,祭必告于宗子。”“支子”,就是与大宗相对立的“小宗”,而他们祭祀祖先的权力是有限的,他们要祭祀,必须告诉大宗,即宗主。

在周代社会,周王是地位最高的宗子,他所在的都邑,就尊称为“宗周”,《尚书》“王来自奄,至于宗周”(宗周,就是对于王都的尊称);《诗经》“周宗既灭”(周宗,应为“宗周”,指周王朝的都城镐京);在周代彝器铭文里,也是直接尊称“宗周”,比如《献侯鼎》、《大盂鼎》、《善鼎》等,它们的铭文内容都有“宗周”字样。

谁是小宗?——就是除嫡长子之外的其他兄弟。

在继承刚开始的时候,大约有两类;第一类,是王与后的儿子,其中的嫡长子是大宗(宗子、宗主),除此之外的弟弟都是小宗,嫡生的除嫡长子继承大位之外,其他嫡出次子,统称为“叔”,他们是大王的同胞弟弟,是国家的“大叔”,他们是失去做大王资格的人,倒不是因为血缘——他的血缘仍然是大王和王后的结合,完全是凤与凰产下的正宗王子,其问题在于,他们晚于嫡长子来到凰的肚子里,“过了这个村就没了这个店”是他们命运的真实写照;第二类是王与妃的儿子,他们可能是嫡长子的兄,也可能是弟,他们是“庶出”,毫无悬念的全部都是小宗,没有继承王位的资格,是因为古人认为他们的血脉没有嫡出的纯正,他们因而被称之为国家的“叔”或者“伯”;“投胎投偏了一点点”是他们命运的真实写照。

天下人为了将“嫡出的叔”和“庶出的叔、伯”有所区别,又称嫡出的叔为“别叔”。“别叔”们的血脉,比庶出的“叔”们的血脉要“纯正”,因为他们很有可能成为大王的继承人,实际上他们是王位的第二继承人——如果嫡长子早夭,他们就会顶上去成为大王。在周王朝几百年的历史中,“弟承兄位”的史例有两次。所以,嫡出的王子比庶出的王子承位的机会要大得多,他们很有可能在哪一天不小心成为天下的大王--就像他们出生得晚一些,曾经一不小心与大王的尊位擦肩而过一样。宗族内,凡是嫡出的人,应该是“贵族中的贵族”,是宗族内的一个专门派别,非常特殊,所以才有这样一个奇怪的称呼,称为“别子”(别叔)--大约是“有别于其他同血脉兄弟”的意思。

大宗的政治地位高

周王朝分封的诸侯中,绝大多数都是同姓的;作为周王来说是“大宗”,而诸侯——比如被封的鲁国君主周公旦(周武王的弟弟)、被封在晋国的君主唐叔虞(周成王的弟弟)就是小宗。然而,诸侯在自己的封国里也是以嫡长子即位,比如鲁国,它的始祖是周公旦,周公旦的嫡长子继承鲁国君主的权位,成为第二代鲁国君主,而嫡长子生下的嫡长子,又继承鲁国的第三代地位,这样一直到N代,均由嫡长子承继,这个系统在本国也称为“大宗”。而周公旦的嫡次子以及众庶子将被封为大夫,这些大夫相对于国君来是小宗,而诸侯国君又成其为大宗了。接着,大夫在自己的封邑里,亦以嫡长子即位,同样的是封邑里的大宗,众庶子成为士,即是小宗……在宗法系统里,除周天子之外,每个角色都有双重身份,对于上一个层次而言是小宗,对于下一个层次而言,又是大宗。在西周初年,宗法制首先在周王和诸侯间实施,以后,随着贵族等级制的形成,宗法制也扩及中小贵族以至士、庶民之中了。

所以,《吕氏春秋》说:“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疑:比拟,僭越)……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妻妾不分则家室乱,嫡孽(庶)无别则宗族乱。”如果谁不按照“先王之法”,即宗法社会的嫡长子继承制办,天下就会出现大问题——天子不照办,天下大乱;诸侯不照办,诸侯国大乱;大夫不照办,采邑大乱;士不照办,家中大乱。

在正常情况下,周王以嫡长子继统,众嫡弟和庶兄弟被分封为诸侯。周武王的亲兄弟周公旦被分封在了鲁国,周成王的弟弟姬虞被分封在了晋国;还有被分封在燕国、卫国、中山……等国的姬姓子息。

所以,宗法制对于周代社会结构中的等级秩序的形成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对此《左传》里面有明确的论述:“故天子建国(指分封诸侯之国),诸侯立家(指分封卿大夫之家),卿置侧室(嫡子外的儿子),大夫又贰宗(大夫受封于诸侯,其嫡子为小宗,次者为贰宗,犹如卿的侧室辅佐嫡室),士有隶子弟(士的地位卑下,只有以子弟充当的仆隶)”。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04
因为妻妾的身份地位完全不一样,妻子是主人,而妾却是奴仆,当然生下的孩子地位也就不一样了。
第2个回答  2020-10-04
原因一:嫡出为正房所生,一般正房身份高人一等,而嫡出血脉继承了两人的血统,女孩嫁人时为嫡出会有好处.而嫡出男孩就会继承家业.
原因二:一般正房是掌管后院的,被人掌管吩咐,自然会卑微懦弱,还有一般家父会首先培养嫡出,而庶出基本置之不理。还有私生子虽然在外漂泊,但其父亲却因为愧疚之心而像是对待嫡出一样

为什么在古代,嫡生和庶出差别如此之大?
1. 嫡生和庶出的差别源自周朝的嫡长子继承制度,这是古代一夫多妻制度下的产物。2. 在周朝的宗法制度下,王位和财产由正妻所生的嫡长子继承,而庶出子则无权继承。3. 周朝通过这种制度确保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民众的社会体系稳定。4. 诸侯国内,诸侯是大宗,卿大夫是小宗,这样的结构巩固了周朝...

为什么在古代,嫡生和庶出差别如此之大呢?
来划定人们的社会地位——嫡出的地位高,庶出的地位低,地位低的权力比地位高的权力小,地位高的受到地位低的尊敬和拥戴,并由这种自然形成的地位差别,来形成人的思想观念和价值意识——让大家从小接受并认可这样的思维:嫡庶的区别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你认为在古代,嫡生和庶出为什么差别这么大呢?
1. 古代社会中,嫡生和庶出的差别显著,这种差异源于家族血脉和地位的重视。嫡生子女通常享有更高的地位和继承权,而庶出子女则相对较低。

古代嫡出与庶出差别多大?他们都会受到哪些不公平待遇?
1. 在古代,嫡出与庶出的差别体现了严格的家族等级制度。嫡子指的是正妻所生的子女,而庶出则是侧室或妾所生的孩子。这种差别源于古代礼法,规定了家族内部的继承顺序和社会地位。2. 嫡出子女通常享有更高的社会地位和继承权。他们在家族中被称为正宗,而庶出子女则相对低微。这种差别不仅影响了他们的社...

在古代,嫡出和庶出的孩子差别究竟有多大?
在古代社会,嫡出和庶出的孩子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别。嫡子是指正妻所生的孩子,他们在家族中的地位较高,通常被视为家族继承人的首选。相对而言,庶子则是妾室所生的孩子,其地位和待遇通常不及嫡子。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差别:1. 家族地位与继承权:嫡子在家族中的地位较为尊贵,他们是家族中优先考虑的继承...

在古代嫡出和庶出差别有多大
在古代,嫡出与庶出之间的差别主要体现在教育、财产分配、资源倾斜和女子待遇等方面。首先,教育上,尽管表面上两者享有相同的权利,但实际上嫡子女通常能享受到更优越的教育资源和生活待遇。财产分配方面,汉代以前,庶子基本无权继承大部分财产,汉代后虽有平分规定,但嫡长子享有特殊权益,庶子往往面临财产被...

古代官家嫡女与庶出的区别到底有多大
一、在古代官宦家庭中,尽管嫡女和庶女在物质生活上的待遇可能相似,但她们在家族地位、利益分配以及心理层面的待遇上存在显著差异。二、嫡女通常享有更高的地位,因为她们的母亲是家族中的正妻,掌握家庭的经济大权。这种权力地位使得嫡女受到更多的宠爱,从而在家庭中拥有更高的地位。三、在婚姻匹配上,...

在古代嫡出和庶出差别有多大
在古代,嫡出和庶出的差别是非常大的。地位差异 嫡出指的是正妻所生的子女,而庶出则是侧室或者妾室所生的子女。在古代社会,这种出身差异直接决定了个人在家族中的地位。嫡出子女往往被视为家族的正统继承人,享有更高的地位和特权。他们通常拥有更多的财产继承权,接受更好的教育,以及更多的社交机会。

在古代,嫡出和庶出的孩子,差别有多大?
在古代中国,嫡出与庶出的孩子之间的差异主要源于严格的封建礼法和婚姻制度。尽管实行的是一夫一妻制,但由于重视孝道和多子多福,一夫一妻多妾制在实际中得以存在。嫡出子女,即正妻所出,地位高于庶出,由妾所生。这种区分源于农业社会对财富有限的认识,以及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宗法继承制度的需要。在《...

古代的嫡出和庶出,之间会有多么大的不同呢?
1. 在古代社会,嫡出和庶出之间的差异显著,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男性子嗣上,也体现在女性子嗣上。嫡出指的是正妻所生的孩子,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都被视为家族中的正宗血脉。而庶出则是指除正妻之外,通过小妾或其他方式所生的孩子。2. 在继承权方面,嫡长子通常享有优先继承权,这一制度在西周时期就...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