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中日关系

中国在历史上和日本的关系是怎么变化的?是历史!近代的就不要说了

中日之间的历史早在东汉就有记载,而战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唐朝( 假如你也和我一样认同秦始皇派徐福率五百童男童女渡海求仙丹始为倭人祖的传说是无稽之谈 ),当时唐军伙同朝鲜的新罗灭掉南部的百济和韩国的祖先高勾丽后,又反目成仇厮打了起来,我小时特别喜欢听的评书<<薛仁贵东征>>就是这段历史前期辽东战役的演绎( PS: 薛仁贵尚未得志之前,与妻子清苦的住在一个破窑洞中,衣食无着落,全靠王茂生夫妇经常接济.后来,薛仁贵参军跟随唐太宗李世民东征立下汗马功劳被封为"平辽王".前来王府送礼祝贺的文武官员络绎不绝,可都被薛仁贵婉言谢绝了,只留下了王茂生送来的"美酒两坛".但开坛时发现里面盛的是清水,薛仁贵非但没生气还喝了三大碗,表示理解王兄的清寒,两君子之间的友谊更深厚了.此后"君子之交淡如水"传为佳话 ).公元663年,日本试图帮助被唐朝吞灭的百济复国,但同年8月27日日军在白村江口于同期抵达的唐军遭遇,尽管日本"千艘舰船,万余水军",唐军只有7000将士,不到150艘军舰,但唐军船坚炮利,装备精良.最终,"四战捷,焚其舟四百艘,烟焰涨天,海水皆赤,贼众大溃." 白村江口战役结束后,日本朝野震惊,开始开昧求知,向大唐学习,万里迢迢派遣唐使到长安.
当时留学人员无不为长安的庞大和繁荣而惊叹,当时的唐长安城面积约有84平方公里,是现在西安城面积的9.7倍,明清北京城的1.4倍,古代罗马城的7倍.更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达到百万人口的大城市,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大都市.伴随着对文明的惊叹和崇拜,大唐的政治,文化,商品,金融全面入侵,甚至大唐钱币由于具有更好的质地和优越的流通性,也成了日本的硬通货.当时日本经济受到很大冲击,于是出现了抵制唐货(有点像现在的抵制日货^_^),直至后来因"安史之乱"后"大唐凋敝"停止了唐遣,但民间走私唐货依然频繁.
随后阶段,基本上中国和日本都是时而来往,个子发展的过程,双方的冲突基本上都被浩瀚的日本海淹没了.至于明朝的倭患,其实只是被丰臣秀吉驱逐的敌对武士和一些海盗,跑到浙江沿海打家劫舍罢了,直到双方在朝鲜半岛大打出手,才是双方的第二次正式较量,结果也是明将李靖挥军入朝,丰臣秀吉兵败.粉碎了日本对朝鲜的图谋.
至于向近代史转变的起点其实日本和中国相差也不大,1840年英国人为了鸦片的利益结束了大清帝国闭关锁国的历史.14年后,美国人培里率舰队就叩开了日本国的大门.
但政治中心却是大为不同.中国,道光的愚昧和反复无常,咸丰的懦弱和耻辱,到了光绪帝虽然试图变法维新,但皇权却已经落到了一个只知道玩弄权术以求私利的慈禧手里,结果发自统治阶级内部的上层改革百日寿终;而在日本,明治天皇重夺皇权后,一面肃清幕府势力,一面励精图治,改革社会,开始迈向自强之路.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8-18
如何看待中日关系变化?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也都是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国家,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既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也是亚太地区和世界和平与繁荣的需要。两国政府及各界人士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都应从这个基本立场出发,在《中日联合声明》、《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中日联合宣言》三个政治文件的基础上,本着“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精神,致力于稳定、改善和发展中日关系。
日本是中国的近邻,彼此间有着充分的利益交融,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这一趋势将进一步发展。友好相处,合作双赢,是符合中日两国根本利益的唯一正确选择。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继续本着“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精神,实现中日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对中日两国都具有重要意义。

30多年来,中日经贸关系持续快速发展,双方已互为重要合作伙伴,相互依存日益加深。2004年中日贸易额达1678亿美元,与中美贸易、中欧贸易呈三足鼎立之势。同时,截至2004年底,日本累计对华投资协议金额达666亿美元,成为中国最主要的外资来源。中日两国在推进东亚区域合作,和平解决朝核问题等地区和国际事务中也保持了协调与合作。作为中日关系得以恢复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动力,民间友好往来是中日关系独特的传统优势。两国年人员往来已由邦交正常化之初的不足1万人次发展到435万人次。两国间的友好城市已发展到226对。每周飞行于两国之间的各种航班多达500架次。

但是,随着近年来日本大国意识的膨胀,右翼政治势力愈加活跃,日方在历史、台湾等问题上大开倒车,不仅一再刺激中国人民的感情,而且失信于中国人民,致使中日关系出现当前复杂局面,这样的结果不利于日本,也不利于中国。

日本在战后未能彻底清算军国主义者所犯下的侵略罪行,也没有对年轻一代进行正确、全面的历史教育。因此,日本国内一直存在否认和美化侵略历史的社会土壤,右翼势力不时跳出来否认侵略历史,美化侵略战争,而日本政府则以种种借口,采取包庇纵容的态度。随着近年来日本社会思潮的右倾化,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的消极倾向更趋突出。最近再次发生的历史教科书问题的实质就在于日本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历史,不能以正确的历史观教育年轻一代。日本政府的这种倒行逆施只能破坏包括中日关系在内的它与亚洲邻国的关系,有损它在亚洲及世界各国人民心中的形象。

早在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时,周恩来总理就曾明确指出,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日本人民也深受其害。因此,中日两国都应采取向前看的态度,积极发展中日友好事业,致力于维护两国关系的健康发展。

在中日两国两千多年的交往史中,既有密切的现实联系,又有历史的恩怨,两国关系中的曲折变迁对各自国运兴衰都产生过重要影响,也都证明了中日两国“和则两利,斗则两伤”这一亘古不变的道理。

如何看待中日关系??
我认为要全面地去看代日本!大和民族的日本军国主义曾经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灾难,而且现在的极右翼势力十分顽固拒不承认战争罪行也令我们非常愤慨。但我们也不应只看到日本的这一方面,虽然在我心中一样地瞧不起或者愤恨这个死不认错的民族,但全面地看日本人也不是一无是处。
日本人能够从其军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带来的灾害中迅速崛起成为亚洲四小龙,自然有其民族的可贵之处,他们一样有其艰难困苦和勤劳善良的一面,也有其忍辱负重改革自新的一面。随着其社会经济科技的进步,他们虽说自以为何等地优越或者何等地自负,但从来没有放弃向先进的科技、先进的文化学习,而且日本人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比较团结注重集体荣誉感。
这些说多了也许让人觉得我如何崇拜日本,其实我认为每一民族都不应自高自大,都应该取其他民族的长处以及优秀的素质为我所用。我们一样,日本也一样。日本的科学技术值得我们学习、日本的现代化管理经验也值得我们借鉴,现在日本与我们的贸易已相当大,我们的文字及礼仪日本人不是多年以前就一样借鉴和吸收吗?
我们同样不能否定日本科技在很多方面都比中国进步,同样不能否定日本的经济实力比我们现在要强,承认这些也没什么可耻,因为我们相信总有一天我们会超过日本,总有一天会让日本人感到惭愧---为他们曾经所做的一切而惭愧。我们自然不能接受一些日本人给我们近似侮辱的举动,但我们知道发愤图强,一个能够面对自己包容一切的民族、一个能够面向未来不断进取的民族会有更多理由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又:在看了一个日本小子的文章《日本将于2015年灭亡中国》后,深感对待这样一个近似疯狂的民族的确不能采取过于宽容的态度。这个畸形儿不但痴人说梦,还带着其祖辈法西斯的阴魂。贼心不死的战犯后代必将自取灭亡。
第2个回答  2007-08-18
没有特殊的交恶,所谓倭寇,是明朝的走私者雇拥的浪人,与日本行政府无直属关系
第3个回答  2007-08-18
一个曾经在历史上跟我中华帝国一直是君臣关系上的小小的日本,只不过在一条龙沉睡的时候,咬了一口,就得意忘形,真是可笑,现在是在发展经济的时候,一旦时机成熟,还是要灭掉它,必定历史不容忘却的.
第4个回答  2007-08-18
历来就不和

历史中日关系中国在历史上和日本的关系是怎么变化
中日关系简单概括如下:隋唐时期:日本派遣使者,中日政府间开始正式来往。日本在文化、宗教上向隋唐学习。元朝时期:日本对于蒙元政权要求臣服的国书不予理会,两国爆发战争。明朝时期:明初两国间贸易频繁,随着明朝颁布禁海令,两国直接贸易中断。而后民间主要通过澳门的葡萄牙商人进行中转贸易;鸦片战争后:...

历史中日关系中国在历史上和日本的关系是怎么变化
中日关系简单概括如下:隋唐时期:日本派遣使者,中日政府间开始正式来往。日本在文化、宗教上向隋唐学习。元朝时期:日本对于蒙元政权要求臣服的国书不予理会,两国爆发战争。明朝时期:明初两国间贸易频繁,随着明朝颁布禁海令,两国直接贸易中断。而后民间主要通过澳门的葡萄牙商人进行中转贸易;鸦片战争后:...

中日关系的历史
此后,中日关系日趋正常化。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这是中国20世纪70年代的重大外交成就之一。邓小平访日期间,视察了新日本制铁的君津制铁所和松下电器产业的电视机工厂。他对松下创始人松下幸之助表示:“希望你们提供合作。我们想做同样的事情。”松下爽快地答应道:“邻居变强大是好...

中日关系五十年大事记目录
1973年至1982年,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展开了广泛合作,共同面对全球化与多极化世界带来的挑战。中日关系经历了从冲突到和解,再到全面合作的过程,体现了两国关系复杂多变的历史。后记:中日关系的五十年大事记不仅反映了两国关系的演变,也见证了亚洲乃至世界历史的进程。未来,两国关系的走向将...

历史问题 中日关系 台湾问题
1.西汉时,中日就有往来,东汉光武帝时,日本倭奴国王遣使来汉,光武帝赠给“汉委奴国王”金印。2.隋时,日本遣使来中国。唐时更加频繁,日本到唐留学的学生,最有名的是阿倍仲麻吕。唐朝来日本的僧人中,最有影响是鉴真和尚。日本受唐朝文化影响很大,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3.但到...

古代中日友好交往史
回答:中日历代交往史 汉魏时期:日本屡派使者朝贡 请求册封 据范哗《后汉书·东夷传》,后汉光武帝建武中元2年(公元57年)“倭奴国奉贡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倭国之极南界也。光武赐以印绶”。这是《汉书》以后中日两国建立外交关系的最早记录。1784年,日本九州北部博多湾口的志贺岛发现了铸有“汉委奴国...

中日关系的历史事件
1、中日两国有过长期友好交往。早在汉朝、唐朝直到近代的留学生学习日本的强国之道。2、从中日甲午战争到“二战”,日本逐渐成为侵略中国的主凶。旅顺大屠杀到南京大屠杀,三光政策、细菌战、毒气战……日本侵略者的罪行是罄竹难书。“前世不忘,后世之师”中国和亚洲人民应该牢记历史上曾经发生的一切,...

历史题:简答如何正确处理中日关系
历史上,中日的问题可以追溯到隋唐(在神话传说中要追溯到秦朝),尤其以唐朝关系最为紧密,那是中日双方主要是日本大量派遣遣唐使来华,从政治经济文化多方面学习唐朝,把咱的先进技术教会了个白眼狼,自唐后就有冲突,在历史上主要有下面几次:1、白江村之战.660年百济受新罗与支持新罗的唐朝的围攻而...

如何从历史角度看中日关系
历史角度看中日关系:从19世纪末的甲午战争到1945年8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50年里,中日关系的主要内容就是日本持续不断地侵略和中国反抗日本的侵略战争。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时间之长,战争规模之大之残酷,给中国带来生命财产损失之严重,是触目惊心的。中国人民因此对日本右翼复活军国主义的政治诉求高度...

中日关系发展历程
中日关系发展历程经历了多个阶段,包括古代史、近代史和现代史三个阶段。详细 一、古代史阶段 中日两国的友好交往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汉代。在这个时期,中日之间的文化交流频繁,中国的文化、哲学、宗教等都对日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唐代是中日文化交流的高峰期,许多中国文化和制度都被引入日本,如汉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