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原则:诚信。古人交友,以诚信为本。先来谈谈信,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又说民无信不立。孙子兵法中提到为将的要求,提出五个标准:智、仁、勇、信、严,信就作为其中一项被孙子提到很高的地位,或言行如一,言必行,行必果,或赏罚分明。在现代人际关系中,这个原则依然适用。现代市场经济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信用经济,诚信和法制,是市场经济的两大基础,现代社会的一切经济交往都必须建立在这个诚信的道德基础之上,整个社会的信用一旦崩溃,这个经济体系就难以有效运作。道德与法律处在同样重要的地位,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市场经济当然离不开法律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但法律不能替代道德的作用。道德若不行,即使严刑峻法也不足以维持社会秩序。而道德建设如果达到一定程度,整个社会的运作成本和交易成本就会大大下降。诚信作为道德的其中一个内容,起着降低交易成本,减少信息不对称、提高交易效率的良好作用。
信用深度(或信用等级)和信用广度。信用是一种无形资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进行量化。一个人的信用值(等级)越高,那么他能够调用的社会资源和人际关系资源能力和可能性就越大,银行甚至根据企业或个人的信用登等级来确定他们的贷款额度(及贷款成本)和难度,工商部门或一些信用评级机构也常常为企业或金融机构进行信用等级评价,这些工作都有利于提高整个社会的诚信道德。然而,企业或个人的信用等级决定于他的信用记录,所以作为企业或个人,在日常经济交往中诚信就变得非常重要。
所谓的信用广度,是指企业或个人的信用执行或记录在整个社会后行业中的知名度。作为企业和个人,根据自己良好的信用记录进行适当的宣传是无可厚非的。信用广度提高有利于提高企业筹集和调用社会其他资源的能力和规模,有利于提高企业和产品的品牌价值,因此也有利于企业形象的提高和市场的开拓。
再来谈谈诚,儒家经典《大学》谈到个人修养和成功的途径和方法,有诚心、正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说法,鼓励人们从小做起,从自身做起,一步步走向成功。古人对诚的一种解释是:不欺,不欺他人,不欺自心。一个人光做到信还不够的,如果能同时做到坦荡真诚,那么就比只做到“信”又进了一步。
前面说过,人是情感动物,一人际交往必然中伴随着情感,或隐藏着一个人交际态度。交际的态度有两种,一种是真诚地希望和别人做朋友或做生意,虽然也有利益需求,但给人一种亲切塌实的感觉,这样做生意就能保持长久。另一种是言不由衷,只是为了达到自己的某种利益而做的交往,后面一种交往就没有真诚可言,因此也是不能长久的,因此人际交往中诚字也不可缺,所谓买卖不成交情在,这是古代生意人的生意原则之一,同样适用与现代人际交往和经济活动。一个人只要真诚地愿意为他人考虑,别人同样也会报之以真诚或者其他回报,真诚能起到拉近人与人之间心理距离和增进感情的效果,同“信”一样可以降低交际成本,提高沟通效率,增进人们彼此的合作。因此“诚”作为一种内在的道德要求,产生的效果和信实际上差不多,所以人们常常把“诚”和信联系在一起,合称为诚信。
另外要指出的是,做生意或人际交往中只谈利益那是小人,只谈仁义与感情不讲利益则是迂腐,两者皆不可取。有一个案例,说三个人为官,其中一个叫西门豹是人不敢欺,还有一个人做官是人不能欺,还有一个是人不忍欺。三种为官之道各有所长,第三种则主要靠道德和教化的力量,如果真能做到这样,这个人绝对是个绝顶高手。)
第二个原则:谦虚原则,这样才能做到礼贤下士。关于谦虚的作用,我认为老子说得最为深刻。《道德经》中有很多地方谈到一个国家或个人“善下”的妙用,如“江湖所以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大国者下流…. 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这两段格言,包含了非常丰富的哲学思想。在人际关系中,权高位重的人如果能做到“小国以下大国”,则贤能之士纷至沓来,谦虚还能提高企业和部门的团结、增强凝聚力,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感情,加强沟通效果。有人可能会以为,采用这个原则会不会降低领导的威信。其实不然,这样做反而有助于领导者的威信和影响力。现代管理提倡以人为本,这个原则实际上也是符合以人为本原则的。即使在决策过程中,也是如此。现在的企业决策,越来越向民主决策的方向发展。一个企业的政策、方针,甚至具体的经营决策也往往需要很多部门和人的参与。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领导干部不是完人,样样精通 ,谦虚的态度有利于吸收各种意见,最后形成一种科学的综合意见和决策。
第三个原则:平等原则,这个原则的基础是尊重别人。这是现代人际关系中的一项基本原则,不管是乞丐和国家主席,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人际交往中,尤其是作为一个领导要注意,不管是处理下属还是上司的关系,都必须明白他们和自己在人格和法律上是平等的。职位只是体现各人责、权、利不同而已。当然,领导者运用这个原则的时候还要和第二个原则一起运用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从纯粹功利的角度来谈,现在社会竞争激烈,一切都在变化。人与人交往是相互的,是一种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你平等地对人,别人也同样平等地对你,人际关系拒绝高傲、轻视。如果根据对方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来区分交际态度是短视的、势利的。今天的下属明天可能成为你的上司,今天的穷光蛋可能明天富甲一方。而对于你来说,今天还春风得意,明天说不定落魄潦倒。只有用平等的眼光、真诚的心态去结交朋友,就会赢得越来越多的朋友,为未来的事业提供帮助。如果用高高在上,自负的心态去为人处世,只会为你赢得越来越多的敌人,成为你事业成功的摩擦力或内耗力。
从激励的角度讲,倡导一种领导和普通员工平等的思想,可以作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忠诚度,也有利于提高员工的创造性,营造一种宽松和开放的环境,从而促进沟通,提高管理效率。现代管理强调以人为本,因为现代管理发现,人才是一个企业最有价值的资产,是为企业创造财富的主体。
第四个原则:广泛原则。一个人想要成功,必须结交和认识各种各样的朋友,所谓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就是对这个原则的一个形象说明。结交越广,事业可以选择的路径就越多,你接收的信息量就越大,你所能调用的资源就越广。在你的人际关系网络中,有人的有钱,有的人有权,有的人为你提供信息,有的人有关系网,有的人有某些其他资源。从功利的角度,这些都是人际交往的目的之一,如果认识某个特殊的朋友,很可能对你提供无法估量的帮助,即使一个普通人,也常常在某些时候为你提供某些帮助或便利。当然广交不是滥交,交友也必须慎重,以避免出现一些不好的现象。
所谓的各式各样,是指:第一:认识和结交的朋友要多,第二,结交的范围要广,不要局限在同事亲戚等小圈子内,尽量结交其他行业的朋友,即使是黑道人物,只要你有足够的免疫力,也应该结交。第三、要有所选择。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我的看法是要尽量结交那些比自己优秀值得学习的人士,或者结交对未来创业有所帮助的朋友,提升你的朋友层次,有助于提升自己的层次(这种做法与第三个原则并不矛盾)。具体一点说,可以结交四类人士:一是对自己的事业有帮助或者能帮助自己提高能力的朋友,二是品德高尚,富于人格魅力,对健全自身人格和有利于提高自己品质的人士,三是知识渊博,思想深刻,有利于提高自己学识的人,四是在感情方面可以进行交流的认。
第五个原则:主动热情原则。从理论上说,交际是双向的,因此主动热情也需要双方的共同付出。但实际交往过程中必然需要某一方表现出主动。在交际过程中主动热情并不会对你损失什么,但你却能得到很多。主动热情的态度能迅速拉近双方的距离,给他人以良好的印象和愉悦的心情,甚至也可以带给自己愉悦的感觉,尤其是搞销售的,这一点很重要,商场、饭店为什么要开展微笑服务,就是应用了这个原则。在某些情况下,甚至有必要主动结交一些对自己事业或学业有帮助的陌生人,如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就是一个经典的例子。用主动热情的态度去对待别人,还能增强个人的凝聚力和影响力,使近者悦远者来,形成一个良好的团队。
但是能做到主动热情并不容易,这个世界充满了冷漠和利益冲突,有些人对与自己没有关系的人,往往缺乏足够的热情和同情心,我觉得这种态度不是很好。主动热情首先是一种心态,你对别人热情,别人也同样会回报你热情,但并不能指望所有人对你同样的回报,因此需要你有良好的心态,有施恩不图报的心态。当然,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主动热情,这往往还和性格有关系,一般情况下这需要一个人具有外向型的性格,对于内向的人,则可以在这方面有意识地对自己进行培养。
第六个原则: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原则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这两个原则其实是有内在的一致性的。领导干部,尤其需要做到这点,所谓以身作则,上有所好,下必则之,所谓上行下效,领导人的言行会影响和引导组织的风气、作风,领导者和管理者的言行对整个团队成员有强烈的示范效应。在企业里,企业家的言行对企业文化的影响作用不可低估。政者正也,作为领导来说,对自己要严格要求,对下属也必须严格要求,但如果自己都做不到,怎样对下属严格要求的。
同时对下属光是严格要求也是不够的,领导干部还需要宽容、大度,允许下属犯错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领导干部有提携帮助下属改正错误和知道下属的责任,也需要有这种心态,这就是宽以待人。
可以说每个人都是人才,关键在于是否能激发他的潜能,我想只要通过有效和科学的任务安排和激励,通过必要的培训和实际工作的锻炼,每个人都大有潜力可挖,好的管理者能用人之长,去人之短。在实际经营过程中,由于很多无法预料的原因,也存在很多未知的因素,员工错误是很正常的,越害怕犯错,有时反而越容易出错,如果严厉对待员工的错误,那么员工的创造力和主动性就容易受到抑制,从而影响整个组织的活力。当然,宽容并不是无原则的对谁一团和气,做好人,而必须正确分别错误类型,区别对待。所以领导对下属的态度应该是严格和宽容的统一。
人类的进步史,尤其是科学实验,就是不断试错,不断改正,然后不断进步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没有犯错,就没有进步。领导如果能宽容、辨证地看待下属的错误,不但有利于提高领导人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也有利于组织的健康成长,提高组织的凝聚力和团结,激发组织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管理人员的影响力。
第七个原则:防人之心的原则。上面的几条原则是对于个人处世通用原则来说的,我们虽然提倡诚信,讲究诚信,但现实世界不是一个完美的世界,充满着欺诈、强权、不守信用等种种不良现象。古人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没有利益关系的时候大家可以嘻嘻哈哈,但一旦涉及到利益冲突,很多人就会表现出另外一种状态,甚至彼此之间勾心斗角,台上握手,台下踢脚。实际上每个人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如此,真正的道德高尚的人并不多。只不过有的人表现大度一些,有的人则习惯斤斤计较。有的人强悍,勇于争取自己的利益,有的人懦弱,不善于维护自己的利益。因此在利益分配和冲突的时候,总是有些人吃亏,有些人占便宜。所以在利益分配和冲突的时候,就需要有防人原则,该争必争,不要把人想象成慈善家和道德家,以为靠相互之间谦让就能解决问题。在商业行为中 ,尤其要注意欺诈现象,防止别人的欺诈行为为企业带来不利的后果。
我这里再来谈谈在此原则下如何处理朋友之间的商业 。一个总的原则是,朋友之间做生意,要先小人后君子,以法律为准则,规范和明确彼此的责、权、利。这样不但有利于解决将来可能出现的纠纷,也有利于核算和管理。
中国的传统文化讲究人际关系,在商业行为中人情是难免的,有时还能利用人情关系做很多事情,但人情关系必须把握好度,防止人情关系损害你的事业。中国的合伙企业有一个重要的现象,几个朋友创业时大家都能共患难,但一旦企业经营成功时,或者企业遇到危机时,合伙人之间就会出现大量的矛盾,最后大家往往弄得各奔东西。为什么会这样?如果探讨起来估计可以写很多东西,但创业开始阶段企业没有规范好,没有明确各方的责、权、利我想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第八个原则:懂得人情世故。古人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同事之间、朋友之间、上下级之间等等,在人际交往中都有不同的特点。而且人情世故光靠读书没有用,需要生活的历练才能慢慢了解和掌握,经历得越多,人情世故也了解得越多。洞悉人情世故的人,一定能在现实世界中如鱼得水。什么样的角色做什么样的事,说什么样的话都是有讲究的,还包括根据对方的性格和身份来决定言行,比如对领导说话就有讲究,需要知道领导的性格、习惯等,说话才能符合领导的口味,才能换得领导相应的态度。当然,懂得人情世故并不是一味迁就别人,在交往过程中,需要有自己一定的原则。实际交往过程中,那些有独立原则、人格的人反而更会受到别人的尊重。
参考资料:我就知道这么多了,海步,祝你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