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理经济学:集合论——逻辑

如题所述

写在前面

数学的魅力令人着迷,学习数学的过程是痛并快乐着的,一旦我们能够突破形式化语言理解的痛苦,做到使用数学解决现实问题时,其乐妙不可言。写作本专栏的目的,一方面是整理笔者在数学学习(特别是数理经济学)过程中的一些总结,争取做到将严谨的数学语言“翻译翻译”,另一方面是与广大的数学爱好者做个交流,一同学习和进步。愿所有追求数学之光的同行者,皆能享受喜悦,并学以致用。

集合论——逻辑

集合论可谓是现代数学基础,集合论的学习事实上也是一种形式化语言训练,其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理解数学语言的运用规则。有了集合论作为基础,我们能够更容易地阅读并理解数学著作以及学术论文,为日后的学习和研究铺平道路。

1.相关符号

[公式] ——对于所有/任意(此符号后一般接变量)

[公式] ——存在

[公式] ——或

[公式] ——与

[公式] ——非(否定式)

[公式] ——如果……那么……(蕴含式)

[公式] ——当且仅当

2. 基础逻辑

· 形式化语言(Formal Language,即各种严谨的数学表达)的基本特征是其符合一套逻辑规则,在各种形式化语言中,我们常见的元素和规则有:

1)字母表(Alphabet)——这是一个逻辑符号和非逻辑符号的集合,常见元素一般有P、Q、X、Y……等;

2)公式(Formulae)——字母表中符号构成的字符串;

3)语法(Gramma)——组合各种符号以获得一个语句的规则(符号的组合必须符合语法/规则,这一点可以从学术著作中的公理化描述看出)。每个非逻辑符号都可以视作一个语句,即,如果P是一个语句,那么 [公式] 也是一个语句;如果P和Q都是语句,那么 [公式] ,[公式] [公式] ,[公式] 亦都是合法语句。

4)公理(Axioms)

· 命题(Proposition)二字在逻辑学和数学中是常见的字眼。在一个给定的语境中一个命题应当是一个意义清晰的语句,其可为真或为假,但不能既真又假(排中律:不能既对又错)。

· 真值表(Truth Table)是列出命题真假值的表格,令P和Q各为两个命题,我们可以列出几个真值表:

([公式] 意为“非P”或“P是错的”)

解读:第二行:当命题P为真(T)时,[公式] 为假(F)

第三行:当命题P为假(F)时,[公式] 为真(T)

([公式] 意为“P为真且Q为真”)

解读:通过真值表我们可以看出,在[公式] 的关系下,只要二者中有一个命题为假, “[公式] ”整个命题便为假。

([公式] 意为“P为真,或Q为真,或P和Q两个命题都为真”)

解读:“[公式]" 表示或,但其和日常用语思维不同,在数学中,“P或Q”永远都表示“P或Q或二者皆”的意思(若要表示“P或Q或并非二者皆”的意思,必须明确提前声明,例如:张三及格了,或者没及格,不能既及格又不及格,此处“不能既及格又不及格”就是“并非二者皆”的声明。“张三及格了,或者没及格,不能既及格又不及格”这种逻辑语句在数学表达中必须严格声明)。此外,通过真值表我们可以发现,在 [公式] 的关系下,除非所有所有命题都为假,否则 [公式] 恒为真。

([公式] 意为“如果P为真,则Q为真”)

解读:“[公式]" 在数学中不表因果关系,仅表蕴含关系,这一点和日常用语思维不同,在一般语境中,“若P为真,则Q为真”通常预示着P和Q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但在数学中, "[公式]" 被理解为除了“P为真和Q为假”, [公式] 恒为真(见上表)。值得一提的是真值表的第三行和第四行,我们可各罗列一个命题为例,第三行: [公式];第四行: [公式],这两个命题皆为真且逻辑上正确,但只是“空洞的”对,并没有实际意义。另外, “[公式]” 还表示“P是Q的充分条件”或“Q是P的必要条件”

([公式] 意为“P为真当且仅当Q为真”)

“[公式] ”表示当且仅当。举例:命题“ [公式] ”是一个逻辑正确的命题,但没有什么实际含义,也只是“空洞的”对。

注意:一个命题与其逆否命题是等价的。但必须要按真值表中的语法规定,我们设定的一个命题才有可能与其逆否命题等价。

例:“如果1+1=2,那么2<5”和“如果[公式] ,那么 [公式] ”是等价的。

搞明白以上五个真值表的逻辑关系,就可以推出所有可能的组合。

DeMorgan's Laws

解读: “[公式]”意为“P和Q是逻辑等价的”

注:左起第六行和第七行是逻辑恒等的

Lemma 1:对于任意命题P和Q,

·[公式]

·[公式]

`[公式]

解读:第一和第二个逻辑等价命题可已从直觉上理解。需要注意第三个命题[公式] 的左半部分有一重要“一个错误的命题,可以推出任何命题”。

逆命题(Converse)、反命题(Inverse)、逆否命题(Contrapositive)

对于任意命题P和Q:

(i)[公式] 的逆命题是 [公式] ;

(ii)[公式] 的反命题是 [公式] ;

(iii)[公式] 的逆否命题是 [公式] .

注:

·[公式] 和 [公式] 完全等价

· 一个命题的反命题是其逆命题的逆否命题

Theorem 1:

[公式]

证明:根据Lemma 1,可得:

[公式]

[公式]

[公式]

[公式]

对于[公式] ,

· 否定式:[公式]

· 逆命题:[公式]

· 反命题:[公式]

· 逆否命题:[公式]

套套逻辑/同义反复(Tautology)、矛盾命题(Contradiction)

· 套套逻辑/同义反复:无论命题的真值为何,其总是正确的(即,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错的命题,如:明天可能下雨也可能不下雨)

· 矛盾命题:无论命题的真值为何,其总是错误的(即,任何情况下都不正确)

注:左起第三列为套套逻辑(例如:地球可能比太阳大,也可能比太阳小);左起第四列为矛盾命题。

另外,逻辑运算中的优先级是:[公式] 。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数理经济学:集合论——逻辑
集合论——逻辑 集合论可谓是现代数学基础,集合论的学习事实上也是一种形式化语言训练,其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理解数学语言的运用规则。有了集合论作为基础,我们能够更容易地阅读并理解数学著作以及学术论文,为日后的学习和研究铺平道路。1.相关符号 [公式] ——对于所有\/任意(此符号后一般接变量)[公式...

什么是数理经济学?包括哪方面的内容?有没有什么实际用途?
数理经济学是运用数学方法对经济学理论进行陈述和研究的一个分支学科。在经济史上把从事这样研究的人叫做数理经济学家,并且归为数理经济学派,简称数理学派。西方第一个把数学用于经济问题的是意大利的切瓦,他于1711年写了一本关于货币价值的书。但首先比较系统地运用数学的,是1838年法国库尔诺的《财富...

数学与应用数学学什么 有哪些课程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选修课程:数学史与数学文化、线性规划、数论与密码、集合论、博弈论、数据结构、数学实验、数学方法论、现代数学导论、单复变几何理论、代数几何引论、编码理论、矩阵论、多复变函数、组合数学、非线性规划、数理经济学、精算数学等。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做什么工作好 1.教职 数学与应用...

(多选题)冯诺依曼对现代科学与技术的主要贡献有___。
A 集合论:序数理论、集合论公理化 B 函数论:希尔伯特空间上自伴算子谱理论、算子环、湍流理论 C 测度论:开创者之一 D 博弈论:奠基人之一 E 计算理论:冯诺依曼体系结构、自动机理论 F 计算数学:缔造者之一、现代数值分析、数值代数、数值微分方程稳定性理论、误差估计、蒙特卡洛方法 H 数理经济学...

数理经济学派的历史
在全部这些获奖者的名单中,有九成左右的获奖者都是因为他们能熟练使用各种数学方法来研究经济学而获奖的。计量经济学、统计学、常微分方程及方程组、偏微分方程及方程组、差分方程及方程组、线性规划、最优规划、投入产出、控制论、不动点理论、集合论、拓扑学、泛函分析、集值映射、...

数学与应用数学学什么课程
2、专业核心课程:抽象代数、微分几何、泛函分析、拓扑学、微分动力系统等。3、专业选修课程:数学史与数学文化、线性规划、数论与密码、集合论、博弈论、数据结构、数学实验、数学方法论、现代数学导论、单复变几何理论、代数几何引论、编码理论、矩阵论、多复变函数、组合数学、非线性规划、数理经济学、...

数理经济学或管理经济学的代表学者是谁
杰文斯1862年发表的论文《略论政治经济学的一般数学理论》是数理经济学的最早名称。从30年代起英国的J.R.希克斯(1904~1989.5.20)和美国的P.萨缪尔森就此进行精密的数学分析和求解,但仍以微积分为主要工具,要受连续函数的不切实际假定的限制,所以J.冯·诺伊曼(1903~1957)、K.J.阿罗(1921~ ...

21世纪,数理经济学如何继续推动经济学领域的发展?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数理经济学与微积分、集合论、线性模型等数学工具紧密结合,几乎渗透到经济学的所有研究领域。经济生活的实际需求和电子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与数理经济学紧密相关的经济计量学的快速发展,反过来又进一步刺激了数理经济学自身的进步。利用数学手段探究经济问题,有助于揭示问题的...

冯 诺依曼对计算机科学发展所作的贡献是什么
诺依曼 对计算机科学发展所作的贡献是:C。提出 存储程序 工作原理,并设计出第一台具有存储程序功能的计算机EDVAC。冯·诺伊曼 对世界上第一台 电子计算机 ENIAC(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的设计提出过建议,1945年3月他在共同讨论的基础上起草了一个全新的“存储程序通用电子计算机方案”--EDVAC(Electronic ...

数理经济学的理论建立
应用数学在现代经济理论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一方面运用数学方法研究的理论领域还在扩大;另一方面,对前人研究过的问题还不断运用更深奥的数学方法进行更深入的探讨20世纪60年代以后,数理经济学和微积分、集合论、线性模型结合在一起,同时数学方法的运用几乎遍及经济学的每个领域。续前进利用数学方法研究经济...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