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制度何时废除

宰相制度建立废除时间?丞相制度呢?这两者的区别联系?

明朝洪武十三年(1380年),罢中书省,废丞相,由皇帝亲决国政。宰相制度遂废。后皇帝以不胜庶政之繁,设内阁大学士协理文书。后阁职渐重,大学士成为事实上的宰相,称辅臣,居首者为首辅。

《明史·卷109》“明太祖初壹海内,仍元制,设中书省,综理机务。其官有丞相、平章、左右丞、参政,而吏、户、礼、兵、刑、工六尚书为曹官。行之一纪,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遂设四辅官。”

宰相最早起源于先秦时期,商代有伊尹为相,周代周公为太宰。管仲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杰出的宰相。到了战国时期,宰相的职位在各个诸侯国都建立了起来。《韩非子·显学》:“明主之吏,宰相必起於州部,猛将必起於卒伍。”

宰相是中国古代对于辅佐君主并掌握国家最高行政权力的官员的一种通称或俗称,并非具体的官名(只有辽代以其为正式官名)。史传商代有伊尹为相,周代周公为太宰,皆为辅佐君主并掌握国家最高权力的官员,太宰与相就合称为宰相。

《史记·陈丞相世家》:“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遂万物之宜,外填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也。”

丞相与宰相不同,丞相是正式的官名,先秦时期有相、相邦等之名,秦朝建立之后,正式设置丞相。明太祖朱元璋杀掉专权的丞相胡惟庸后,就彻底废除了1600余年的丞相制度,同时还废除了中书省,大权均集中于皇帝,皇帝亲自掌管六部,君主专制得到加强,皇权与相权的斗争以皇权胜利而告终。

扩展资料:

宰相地位的具体名称多达几十种,历代不同:太宰、相、相邦、相国、丞相、大司徒(东汉)、尚书令、中书令、侍中、尚书左仆射、尚书右仆射、同平章事、内阁大学士(明朝)、军机大臣、总理(清朝末期)等等。

丞相一职在中央政权里的彻底废除,是在明太祖洪武十三年(1380年),罢丞相之职,建议权归六部,决定权归皇帝。而最后的三位丞相是李善长、胡惟庸、汪广洋。

为丞相这一制度殉葬的是这最后的三位丞相以及与之有关联的几万人:原丞相李善长,在十年后(1390年)李善长以胡党获罪,连其妻女弟侄家口七十余人一律处死;左丞相胡惟庸,以谋反罪被处死,株连杀戮者达三万余人,前后延续达十年之久;

右丞相汪广洋,也因为与胡惟庸案有牵连,在流放途中被诛杀。

所以有人说,丞相这一制度的开局是个喜剧,而结尾却是一个悲剧。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丞相

百度百科-宰相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11-06
在宰相制度走向鼎盛的汉朝,宰相已从一相发展到三公。其演变的特点是:(1)宰相人数多变。从西汉前期1人,到西汉后期和东汉时三公皆为宰相。(2)办事机构庞大。汉朝设丞相府(相国府),三公并相时期,宰相办公处称为“三府”:丞相府、大司马府、大司空府。最后改定为太尉府、司徒府和司空府。西汉丞相府属员多达300多人。(3)职责权限大。西汉时期宰相的职责无所不统、无所不包,几乎参与所有国家重大事务的决策,还掌握选用官吏、总领百官朝议和奏事、执行诛罚、主管郡国上计与考课、封驳与谏诤等权,还有一定的立法、司法和军事权。在两汉时期,宰相涉权之广、职权之重,是后代宰相无法比拟的。(4)出身杂。由于两汉选官途径广泛,宰相出身也杂,从布衣到宗室,各种出身都有。(5)相权开始受到皇权的制约,其主要措施就是提高尚书台地位。

魏晋至宋为调整期。两汉时期,由于君权与相权的矛盾迅速暴露,宰相制度很快便进入调整期。调整的核心是,皇权不断集中,相权不断被分割。但不同的君王有不同的特点和喜好,控制相权也就有不同的办法,因而宰相权力时而强化,时而又被弱化。第一次调整开始于汉武帝时期内外朝的设立,皇帝开始靠身边的心腹办事机构控制相权,但心腹办事机构日渐坐大后,又形成一个实际的行政中心,分割甚至取代了相权,最后形成了互相消长的内外朝。在进入调整期后,宰相制也屡有变化,最重要的是多相并存、三省出现。曹魏时,凡任录尚书事、尚书令及尚书仆射者,便成为宰相,执掌政柄,但这时的三公(太尉、司徒、司空)在名义上仍不失为宰相之号。

至两晋时期,中书监、令便取代了宰相的职位。宋齐梁陈并相沿袭。这时所谓宰相,除录尚书事、尚书令、仆射及中书监、令外,还有侍中。北魏、北齐时,因魏晋以来的门下省逐渐发展起来,侍中权柄尤重。后周改制,以大冢宰为宰相,不久又置左右丞相。隋朝废三公,三省长官为相,称为“真宰相”。唐朝前期确立三省制,中后期为中书门下政事堂制。唐朝是宰相制度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其宰相机构之变化与宰相名称之多变均较复杂。三省制度是在魏晋南北朝和隋朝时期逐渐形成的,到唐朝才真正得以确立。在唐代的中枢机构中,真正握有实权的是尚书、中书、门下三省。尚书省是中央执行政务的总机构,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其长官称尚书令,左、右仆射为之副。中书省是秉承皇帝意旨掌管国家机要大事、发布政令的机构,其长官称中书令。门下省与中书省同掌机要,并负责审查诏令,签署章奏,有封驳之权,其长官称侍中。凡朝廷有军国大事,则中书出令(决策),门下封驳(审议),尚书受而行之(执行)。

所以人们也简称尚书省是执行机构,中书省是决策机构,门下省是审议机构。又因尚书省下设有六部,故习称“三省六部制”。唐初右仆射加“知政事”身份,参加政事堂会议,也是宰相。中书令迁右仆射,不加“知政事”亦为宰相。李世民继位后,尚书省的左、右仆射与侍中、中书令均成为宰相。从贞观元年起,以他官预宰相事便经常出现。一是以资格较浅的官员加“参议朝政”、“参知机务”、“参知政事”、“专典机密”、“参议得失”等名号而预宰相事;二是给一些资格较老的元勋功臣加“平章事”或“同三品”名号,使其可以继续预闻宰相事务。宋朝正副宰相同设,多相并行,编制也不固定,目的是分散相权。北宋沿袭唐代后期制度,设置中书门下省。在北宋前期,中书门下的长官为正宰相,亦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副宰相称“参知政事”。后来参知政事与正宰相基本无差别,使正宰相事权更为分散。宋太宗后,一相四参或二相二参是常事。

元至清末为衰落期。因为宰相制度无论怎样调整,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都无法得到彻底解决,所以从元朝开始,宰相制度便进入衰亡期。金朝罢中书、门下两省,实行一省制,以尚书省总揽政务。元朝开始是一省多相制,后改为两省多相制,又以中书省取代尚书省。明朝从废丞相到实行内阁制,使中国传统社会的中央官制发生了最重要的变革。明洪武元年设左、右丞相,丞相之下设左丞、右丞、参知政事等职,为其属员。洪武十三年,朱元璋以擅权挠政为名,杀中书省丞相胡惟庸,废丞相,使六部直隶于皇帝。废除宰相制后,相权被分于六部,国柄则集于皇帝一身。明成祖时,在洪武年间设立殿阁的基础上正式设立内阁。阁臣权力虽比宰相权力小得多,但人们还是习惯把阁臣看成宰相。清朝从三院长官到内阁大学士,再到军机大臣、总理大臣、内阁政务大臣,宰相权力日趋淡化,皇帝集权则达到极点。而随着清王朝的灭亡,中国古代的宰相制也终于走到它的历史尽头。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4
丞相制度是明朝被废除的,洪武十三年。
在丞相制度设立之初,丞相的权力是很大的,后来随着封建制度的不断发展,君主为了巩固中央集权,所以逐步削弱了丞相的权力。后来出现的所谓宰相,权力被分散,地位已经大大不如秦朝时的丞相了。
明朝时的内阁大学士、清朝的军机大臣,其实就算是宰相。追问

那意思是说丞相制度没有废除??

追答

废了。丞相制度废除时间是在洪武十三年。后来出现了一些职位,例如明朝的首辅清朝的军机,职责范围跟丞相是很类似的,可以被称为宰相,但是他们地位已经非常低了(封建制度初期时,丞相见皇帝是能坐着的,发展到后来,军机大臣上奏事宜只能跪着,可见地位的变化)。
PS:查阅资料里说丞相宰相是一回事,但我记得老师有讲过,两者不同。简单的说,丞相其实略高于宰相吧。
以上供参考。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1-11-06
秦朝就有 明朝废的
第4个回答  2011-11-06
废除于朱元璋时期,丞相等同于宰相嘛

什么朝代废除了宰相制度?
明朝洪武十三年(1380年),朱元璋罢中书省,废丞相,由皇帝亲决国政。

废除宰相制度的是谁
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了宰相制度。中国的宰相制度起源于商周时期,经过多个朝代的演变,到明朝初期,宰相的权力已经达到了顶峰。然而,正是在这个时期,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防止权臣篡权,决定废除宰相制度。在明朝建立之初,朱元璋对宰相的权力深感不安。他担心宰相的权力过大,会威胁到皇权的稳定。因此...

宰相制是谁废除的
将在我国实行了至少一千五百年以上的宰相制度正式废除,与以往世代比较起来,帝国政治制度与机构设置均变得极其简单明了,其最大特点就是所有权力最终毋庸置疑地全部归到了皇帝手上,即所谓大权归朝廷。其直接后果则是一目了然,皇帝的威权变得空前之巨大,同时其负担当然也变得空前巨大。

什么朝代取消宰相 宰相被废除的原因
1、明朝取消的宰相。2、明太祖认为丞相制度妨碍皇权的高度集中,会导致社会动荡。执掌宰相职权的丞相胡惟庸骄横跋扈,擅权专恣。洪武十三年,即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正式下令废除了中国已经实行了1500多年的宰相制度,并在他的皇铭祖训中特别明确地规定,如果后代有人敢再建议重新设立宰相的话,就要治之重罪。

什么时候废除宰相的?
明朝洪武十三年(1380年),罢中书省,废丞相,由皇帝亲决国政。宰相制度遂废。后皇帝以不胜庶政之繁,设内阁大学士协理文书。后阁职渐重,大学士成为事实上的宰相,称辅臣,居首者为首辅。《明史·卷109》“明太祖初壹海内,仍元制,设中书省,综理机务。其官有丞相、平章、左右丞、参政,而吏...

宰相制度何时废除的?
朝被废除的,洪武十三年。1、在丞相制度设立之初,丞相的权力是很大的,后来随着封建制度的不断发展,君主为了巩固中央集权,所以逐步削弱了丞相的权力。后来出现的所谓宰相,权力被分散,地位已经大大不如秦朝时的丞相了。2、在历史上,宰相类官员代表是相权,君主本身代表的是君权,这二者斗争千年,到明...

丞相(宰相)制度是什么时间谁设立的又是什么时间谁废除的丞相的设与...
丞相(宰相)制度是秦朝时期秦始皇设立的,明朝时期明太祖废除。丞相的设与废都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

哪个朝代废除宰相
明朝废除宰相制度。明朝建立之初,为了加强皇权并防止宰相权力过大威胁皇权,明太祖朱元璋决定废除实行千年的宰相制度。这一决策在明朝初期得以实施,从此,中国的传统政治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明朝废除宰相制度的决定是基于多方面的考虑。随着皇权的集中,皇帝直接掌管国家大事,宰相的地位逐渐变得举足轻重。然而,...

什么时候废除了沿袭几千年的宰相制度,使得权利向皇帝一人集中
作为强化皇权的重要步骤之一,就是消弱甚至消灭相权,而只有废除宰相制,才能彻底消灭相权。明初连续出任了四位宰相,朱元璋对他们都不满意,但是一直没找到时机搞掉存在已久的宰相制,到了第四位宰相胡惟庸,终于让朱元璋抓住把柄。胡惟庸过于独断,又结党敛财,有人告他谋反,朱元璋趁机逮捕了胡惟庸和一大...

中国古代宰相制度兴废的主要历程 【分朝代说明】
明朝:明初沿袭宋元制度,但是不久朱元璋就废除了丞相制度,改为又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设立御史监察制度监察百官,又设置六科监察御史。后来逐渐形成内阁制度。由内阁对皇帝负责,成为一个团体制度。清朝:清朝早期和明朝一致,由内阁大学士执行宰相权利,同时由议政王大臣并行。后来改为军机处制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