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建国以来,在农村共实行过四次生产关系变革,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以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每一次的变革都意在解放生产力,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大都促进了新中国经济的发展。
1、土地改革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2、农业合作化
1953年,国家开始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选,从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由低级向高级发展。1955年,政府加快了农业合作化的步伐,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高潮。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年,党轻率地发动了人民公社化运动,认为这是指导农民加速社会主义建设最好的组织形式。原因:主观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越能促进经济发展。核心内容:提高生产资料公有化程度,片面强调“一大二公”,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全国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废除了“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旧体制。
扩展资料:
一、着力突破农村生产关系变革困局,探索发展农村生产力新途径。
要探索建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机制,财政部近期印发了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的指导意见,从2016年起,选择13个省份在一定时期内开展试点。要探索建立乡村治理新机制,着力点要放在加大农村基层基本保障力度上,
把钱花在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上,积极推动有人愿往基层走、有钱能往基层投、有政策多往基层倾斜。要探索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创新财政支持农民合作社发展机制,尊重和保障农户生产经营的主体地位,构建新型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
二、着力突破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障碍,探索统筹城乡发展新机制。
要牢牢把握城乡协调发展的理念,从宏观政策和体制上改变“重城市、轻农村,先市民、后农民”的做法,扭转“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的现状。重点抓好“三个机制”的建立,即农村公益事业发展新机制、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新机制、城乡协同发展新机制。
三、着力突破农村资源环境瓶颈,探索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新模式。
要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扩大农业可持续发展试点范围,加大支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投入力度,探索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
要建立农村可持续发展新机制,加快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的建设步伐,大力推广科学施用配方肥,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美丽乡村等试点工作中。
四、着力突破农村要素市场体系弊端,探索实现农村产权权能新通道。
要配合做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以保护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为核心,以明晰农村集体产权归属、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为重点,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集体所有制经济的有效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确保集体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本集体所有成员。
要积极关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及时掌握试点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对地方财政带来的影响等,维护进城落户农民享有的土地承包权、
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收益分配权,探索如何建立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让农民拥有更多的财产性收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土地改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农业合作化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经历的四次变革是?
回答:一、土地改革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原因: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 特点:采取经济上保护富农、政治上中立富农的政策。 核心内容:变封建地...
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
1. 土地改革: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了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了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一改革旨在解放农村生产力,推动农业生产发展,为新中国工业化奠定基础。2. 农业合作化:1953年,国家启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从低级的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发展...
农业生产关系四次调整的先后顺序
法律分析:新中国成立后,农业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第一次是土地改革,将地主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第二次是三大改造,将农民土地所有制改为集体所有制。第三次是人民公社化运动,追求“一大二公”,即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进一步提高了土地的公有化程度。第四次,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变革
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变革,分别是:土地改革、社会主义改造、民公社化运动、经济体制改革。一、实行土地改革。时间:1949年——1952年。内容: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土地归农民个人私有。意义:彻底废除了在中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剥削制度,,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
列举中国现代史上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改革
(1)第一次:土地改革。①原因: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严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②核心内容: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③结果:解放了生产力,为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道路。(2)第二次:农业合作化。①原因: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②核心内容:把土地等生产资料由私有制...
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顺序
法律分析:第一次:1950年进行土地改革;第二次:1953年进行农业合作化;第三次:1958年进行人民公社化运动;第四次: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进行家庭联产承包。法律依据:《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规定》 第二十一条 1982年《村镇建房用地管理条例》发布时起至198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时止,...
现代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变革(1949—现在)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经历了四次变革:(1)土地改革: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地主阶级的封建剥削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2)农业合作化:在国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
急!!高一历史:列举新中国成立后,对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
1.土地改革。它规定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2.农业合作化。引导农民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3.人民公社化。结果是严重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新中国成立后四次生产关系的调整。详细解释!!!
第一次:1950年土地改革,变原来的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d,但私有制性质没变。第二次:1956年三大改造,变原来的农民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全民公有制。至此公有制确立。第三次 :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农民开始吃大锅饭。损伤了农民的劳动热情。第四次:1978年,改革开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
新中国成立后农业生产关系四次调整的先后顺序是
四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把土地经营权承包给农民。法律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2.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科学确定主要农产品自给水平,合理安排农业产业发展优先序。启动实施油料、糖料、天然橡胶生产能力建设规划。加快发展草牧业,支持青贮玉米和苜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