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人惜鱼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如题所述

1. 《陈亢问伯鱼》原文与翻译
原文: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
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
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翻译:
陈亢问伯鱼:“你有受到老师特别的教诲吗?”伯鱼回答说:“没有。有一次他独自站在庭院中,我快步从庭院走过,他说:‘学《诗经》了吗?’我回答说:‘没有。’他说:‘不学《诗经》,就说不好话。’我就回去学《诗经》。
又有一天,他又独自站在庭院中,我快步从庭院走过,他说:‘学《礼记》了吗?’我回答说:‘没有。’他说:‘不学《礼记》就不懂得怎样立身。’我就回去学《礼记》。我只了解这两件事。”
陈亢回去高兴地说:“我问一件事(却)知道了三件事,知道了学《诗》的意义,知道了学《礼》的意义,还知道了君子不偏爱自己儿子的道理。”
出处:《论语·季氏第十六》——春秋战国·孔子
2. 鲍君文言文翻译
原文:
昔有人设罝以捕獐,得而未觉。有行人窃取之,犹念不仁,乃以鲍鱼置罝中而去。本主御运陆来,于罝中得鲍鱼,怪之以为神,不敢持归。于是置屋立庙,号为鲍君。后多奉之者,病或有偶愈者,谓有神。积七八年,鲍鱼主过庙下,问其故,人具为说。乃曰:“此是我鲍鱼,何神之有?”于是乃息。
翻译:
从前有个人设下了绳网用来捕捉獐子,抓住了一头獐,主人没发现,一个过路的人偷偷地取走了獐。(过路人)想想又觉得太不好意思,就把带着的咸鱼放在网里后离开。原来的主人归来后,(看见)放在那里的绳网中放着咸鱼,对此感到很奇怪,认为这是神物不敢拿回去。
村里人就在此建了个祠庙,称为"鲍君",后来有很多人都信奉这个庙的鲍君,有病的人求鲍神后偶然痊愈,就更说这神特别灵。
七八年后,那个当初往网里放咸鱼的人经过祠庙,问是怎么回事,村人就如实告诉了他。咸鱼的主人说,"这是我(放)的咸鱼呀!哪里来的什么神啊!"于是这件事就平息了。
3. 孙奋字君鱼的文言文翻译
原文:
孔奋,字君鱼,扶风茂陵人。曾祖孔霸,在汉元帝时任侍中。孔奋少年时随从刘歆学习《春秋左氏传》,刘欲称赞他,对学生说:“我已从君鱼那里学到了大道。”
遭王莽之乱,孔奋与老母亲和幼弟到河西地区躲避兵祸。建武五年,河西将军窦融邀请孔奋为自己官署的议曹掾,担任守姑臧长。八年,赐爵位为关内侯。当时天下纷扰混乱,唯有河西地区较安定,姑臧被人们称为富县。这里与羌胡通商贸易,每天有四次集市。每一任县官,没有几个月便都富裕起来。孔奋任职四年,财产却一点没有增加。他侍奉母亲非常孝敬谨慎,虽然自己生活俭朴,却极力以美食孝敬母亲。亲自带着妻子儿女一同以普通饭菜为食。当时全国仍未安定,士大夫都不注重操守,而孔奋却尽力以清廉行事。因此被众人所笑,有的人说他身处富庶地区,不能使自己富裕起来,只是徒然自讨苦吃。孔奋注重节操,施政以仁义平和为本,太守梁统对他深为敬重,不以官属的礼节对待他,常到大门口迎接,领入内室引见给自己的母亲。
陇西和蜀地被平定后,河西地区的太守、县令都被征召入京,官员的财物连车满载,塞满了山川。只有孔奋没有资财,乘一辆空车上路。姑臧的官员百姓以及羌胡都说:“孔君清廉仁义贤惠,全县都蒙受他的恩惠,他如今离去,我们为什么不报答他的恩德!”于是共同凑集收敛了成千上万的牛马器物,追了数百里送给孔奋。孔奋只是拜谢而已,一点都不接受。
孔奋抵达京城后,授职为武都郡丞。当时陇西残余的贼人隗茂等人在深夜攻击官府残杀了郡太守。贼人害怕孔奋穷追不舍,于是抓住他的妻子儿女,企图作为人质。孔奋当时年已五十,只有一个儿子,但他一心为国,毫不被贼人所动,仍尽力征讨。官员、百姓被他的精神所感动,都拼力与贼人作战。郡中居住着许多氐人,熟悉山川道路,大首领齐钟留,深为氏人信赖。孔奋便率领督励齐钟留等人,命他们在要道阻击抄掠贼兵,与官军互相呼应,里应外合,贼人窘迫惶恐,被逼急了,于是把孔奋的妻子儿女推到阵前,希望孔奋退兵,而孔奋却攻击得加急迫,终于擒获消灭了隗茂等人,但他的妻子和子女却被贼人所杀。光武帝因此而下诏褒扬赞赏了孔奋,拜他为武都太守。
孔奋在任府丞时,已深受官民敬重,他担任太守后,全郡的人都以他为榜样,修行操守。孔奋施政清明有决断,甄别和表扬善行,痛恨错误行为。见到人有美德,爱之如同亲人;对不良行为,则嫉恶如仇,郡中的人都称他清廉公平。
弟弟孔奇,到洛阳求学。孔奋认为孔奇精通经史应当出来做官,上奏称病辞官,在乡间遵守乡约,病死在家中。
4. 求公孙仪不受鱼的文言文的翻译和字的注释
原文:
公孙仪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仪子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此不必致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fú)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翻译:
公孙仪做鲁国的宰相,并且特别喜欢吃鱼,全国都的人都争相买鱼来献给他,公孙仪先生却不接受。他的弟子劝他说:“您喜欢吃鱼而不接受别人的鱼,这是为什么?”他回答说:“我正因为爱吃鱼,我才不接受。假如收了别人献来的鱼,一定会有迁就他们的表现;有迁就他们的表现,就会歪曲和破坏法律;歪曲和破坏法律就会被罢免相位。虽然(我)爱吃鱼,这些人不一定再送给我鱼,我又不能自己供给自己鱼。如果不收别人给的鱼,就不会被罢免宰相,尽管爱吃鱼,我能够长期自己供给自己鱼。”公孙仪懂得依靠别人不如依靠自己。
5. 谑鱼文言文阅读翻译
原文:
昔有书生,临河而渔,投饵而鱼不食。群鱼相语曰:“不可食此不祥之食。”其人笑曰:“钓得矣!”渔者视之,一鱼挂钩,如大鼠状。渔者曰:“装模作样之鱼,岂能逃我之眼?”遂持钩而归。书生复视鱼群,久已无踪。钓鱼者不因鱼小而用小饵,可见其目之不小。而鱼见小利而忘其身,故其身被一绳所制。世之见小利而忘身者,多如山丘。
翻译:
从前,有一个书生站在河边,把虫子扔给鱼吃,鱼不吃。
(而且)群鱼(还)互相低语说:“不能吃这种侮辱性的施舍的食物”。看起来非常清廉律己似的。
过了一阵回头看到一个农夫大笑着说:“钓到了!”----只见一尾鱼挂在鱼钩上,象大老鼠一样肥硕。农夫一本正经地说:“装模作样的小子怎能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郑人惜鱼原文
郑国有一个人,极其爱护鱼。他想方设法得到鱼,有时在河中捕捞,有时在水塘里设陷阱捕捉。他准备了三个大盆,放在庭院中,然后装满水,捕到鱼后立刻放生。鱼刚从渔网中挣脱出来,疲惫不堪,浮在水面,发出喘息声。过了早晨,鱼开始摇动尾巴。郑人捧起鱼观察,说:“鱼的鳞片没有受伤吧?”不久,...

郑人惜鱼译文
郑国有一个爱鱼之人,费尽心思寻求捕鱼之法。他尝试过使用捕鱼工具,或积水成坑引诱鱼类,甚至制作笱笼投食捕捞。他于厅堂中放置三盆清水,捕获的鱼便得到妥善照料。鱼儿摆脱网的束缚,疲惫不堪,浮于水面呼吸急促。过了一日,鱼鳍尾部开始恢复活动。郑国之人兴奋捧起鱼儿,关切道:“鳞片是否完好?”...

郑人有爱惜鱼者计无从得鱼翻译
参考译文 :郑国有一个非常喜爱鱼的人,想了一些办法没有得到鱼,就用捕鱼的工具或者积水成坑诱鱼,或者编制苟笼投饵捕鱼。他在庭院里摆了三只盆子,都盛满了水,捕到鱼就放到水盆里养着。那些鱼由于刚刚摆脱了鱼网的折磨,身子疲乏得很,把白色的肚皮翻浮在水面上,或者把嘴露在水面上争着喘气。过...

郑人惜鱼的译文
没过三天,鱼全都鳞片脱落而死,郑国人才后悔不听有的人的话。

郑人爱鱼文言文翻译
郑人不听劝告,果然不到三天鱼儿就死了。:这则寓言借君子的口,说明统治者口称爱民,其实是将人民当成自己的“玩物,随意摧残。 同学们能否站在现代的立场,再举一两个生活中类似于“郑:人爱鱼”这样的例子。..。 3. 鲍君文言文翻译 翻译: 从前有个人设下了绳网用来捕捉獐子,抓住了一头獐,主人没发现,一个过路...

郑人惜鱼的介绍
郑人惜鱼,描述郑国有个爱惜鱼的人,将鱼钓出来养在家中,三天后将鱼都养死了。此寓言寓意为郑人违背自然规律,按照自己主观意识办事,结果好心做了错事。做事要顺其自然。

郑人惜鱼文言文翻译
4. 求公孙仪不受鱼的文言文的翻译和字的注释 【原文】 公孙仪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仪子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 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此不必致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

郑人惜鱼文言文道理
译文:陈亢问伯鱼:“你有受到老师特别的教诲吗?”伯鱼回答说:“没有。有一次他独自站在庭院中,我快步从庭院走过,他说:‘学《诗经》了吗?’我回答说:‘没有。’他说:‘不学诗,就说不好话。’我就回去学《诗经》。又有一天,他又独自站在庭院中,我快步从庭院走过,他说:‘学《...

郑人惜鱼作者
宋濂,字景濂,号潜溪,别号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遁叟。他是汉族人,出生在浙江义乌。宋濂是元末明初著名的文学家,被明太祖朱元璋赞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学者尊称他为太史公。他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然而,洪武四年时,因为宋濂在献诗时说了一句“自古戒禽荒”,此言不慎...

宋濂的《郑人惜鱼》中的且实水焉的实“”如何解释
实 与虚相对。坚实、充满之意。且实水焉:使盆子装满水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