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人日记》主要讲述了什么文章?好看吗?

如题所述

  狂人日记

  作者:鲁迅

  某君昆仲,今隐其名,皆余昔日在中学时良友;分隔多年,消息渐阙。日前偶闻其一大病;适归故乡,迂道往访,则仅晤一人,言病者其弟也。劳君远道来视,然已早愈,赴某地 候补⑵矣。因大笑,出示日记二册,谓可见当日病状,不妨献诸旧友。持归阅一过,知所患 盖“迫害狂”之类。语颇错杂无伦次,又多荒唐之言;亦不著月日,惟墨色字体不一,知非 一时所书。间亦有略具联络者,今撮录一篇,以供医家研究。记中语误,一字不易;惟人名 虽皆村人,不为世间所知,无关大体,然亦悉易去。至于书名,则本人愈后所题,不复改也。七年四月二日识。
  一
  今天晚上,很好的月光。
  我不见他,已是三十多年;今天见了,精神分外爽快。才知道以前的三十多年,全是发
  昏;然而须十分小心。不然,那赵家的狗,何以看我两眼呢?
  我怕得有理。
  二
  今天全没月光,我知道不妙。早上小心出门,赵贵翁的眼色便怪:似乎怕我,似乎想害我。还有七八个人,交头接耳的议论我,张着嘴,对我笑了一笑;我便从头直冷到脚根,晓 得他们布置,都已妥当了。
  我可不怕,仍旧走我的路。前面一伙小孩子,也在那里议论我;眼色也同赵贵翁一样,脸色也铁青。我想我同小孩子有什么仇,他也这样。忍不住大声说,“你告诉我!”他们可 就跑了。
  我想:我同赵贵翁有什么仇,同路上的人又有什么仇;只有廿年以前,把古久先生的陈年流水簿子⑶,踹了一脚,古久先生很不高兴。赵贵翁虽然不认识他,一定也听到风声,代抱不平;约定路上的人,同我作冤对。但是小孩子呢?那时候,他们还没有出世,何以今天也睁着怪眼睛,似乎怕我,似乎想害我。这真教我怕,教我纳罕而且伤心。
  我明白了。这是他们娘老子教的!
  三
  晚上总是睡不着。凡事须得研究,才会明白。
  他们——也有给知县打枷过的,也有给绅士掌过嘴的,也有衙役占了他妻子的,也有老子娘被债主逼死的;他们那时候的脸色,全没有昨天这么怕,也没有这么凶。
  最奇怪的是昨天街上的那个女人,打他儿子,嘴里说道,“老子呀!我要咬你几口才出气!”他眼睛却看着我。我出了一惊,遮掩不住;那青面獠牙的一伙人,便都哄笑起来。陈 老五赶上前,硬把我拖回家中了。
  拖我回家,家里的人都装作不认识我;他们的脸色,也全同别人一样。进了书房,便反扣上门,宛然是关了一只鸡鸭。这一件事,越教我猜不出底细。
  前几天,狼子村的佃户来告荒,对我大哥说,他们村里的一个大恶人,给大家打死了;几个人便挖出他的心肝来,用油煎炒了吃,可以壮壮胆子。我插了一句嘴,佃户和大哥便都看我几眼。今天才晓得他们的眼光,全同外面的那伙人一模一样。
  想起来,我从顶上直冷到脚跟。
  他们会吃人,就未必不会吃我。
  你看那女人“咬你几口”的话,和一伙青面獠牙人的笑,和前天佃户的话,明明是暗号。我看出他话中全是毒,笑中全是刀。他们的牙齿,全是白厉厉的排着,这就是吃人的家伙。
  照我自己想,虽然不是恶人,自从踹了古家的簿子,可就难说了。他们似乎别有心思,我全猜不出。况且他们一翻脸,便说人是恶人。我还记得大哥教我做论,无论怎样好人,翻他几句,他便打上几个圈;原谅坏人几句,他便说“翻天妙手,与众不同”。我那里猜得到他们的心思,究竟怎样;况且是要吃的时候。
  凡事总须研究,才会明白。古来时常吃人,我也还记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书上写着这许多字,佃户说了这许多话,却都笑吟吟的睁着怪眼看我。
  我也是人,他们想要吃我了!
  四
  早上,我静坐了一会儿。陈老五送进饭来,一碗菜,一碗蒸鱼;这鱼的眼睛,白而且硬,张着嘴,同那一伙想吃人的人一样。吃了几筷,滑溜溜的不知是鱼是人,便把他兜肚连肠的吐出。
  我说“老五,对大哥说,我闷得慌,想到园里走走。”老五不答应,走了;停一会,可就来开了门。
  我也不动,研究他们如何摆布我;知道他们一定不肯放松。果然!我大哥引了一个老头子,慢慢走来;他满眼凶光,怕我看出,只是低头向着地,从眼镜横边暗暗看我。大哥说,“今天你仿佛很好。”我说“是的。”大哥说,“今天请何先生来,给你诊一诊。”我说“可以!”其实我岂不知道这老头子是刽子手扮的!无非借了看脉这名目,揣一揣肥瘠:因这功劳,也分一片肉吃。我也不怕;虽然不吃人,胆子却比他们还壮。伸出两个拳头,看他如何下手。老头子坐着,闭了眼睛,摸了好一会,呆了好一会;便张开他鬼眼睛说,“不要乱想。静静的养几天,就好了。”
  不要乱想,静静的养!养肥了,他们是自然可以多吃;我有什么好处,怎么会“好了”?他们这群人,又想吃人,又是鬼鬼祟祟,想法子遮掩,不敢直截下手,真要令我笑死。我忍不住,便放声大笑起来,十分快活。自己晓得这笑声里面,有的是义勇和正气。老头子和大哥,都失了色,被我这勇气正气镇压住了。
  但是我有勇气,他们便越想吃我,沾光一点这勇气。老头子跨出门,走不多远,便低声对大哥说道,“赶紧吃罢!”大哥点点头。原来也有你!这一件大发见,虽似意外,也在意中:合伙吃我的人,便是我的哥哥!
  吃人的是我哥哥!
  我是吃人的人的兄弟!
  我自己被人吃了,可仍然是吃人的人的兄弟!
  五
  这几天是退一步想:假使那老头子不是刽子手扮的,真是医生,也仍然是吃人的人。他们的祖师李时珍做的“本草什么”⑷上,明明写着人肉可以煎吃;他还能说自己不吃人么?
  至于我家大哥,也毫不冤枉他。他对我讲书的时候,亲口说过可以“易子而食”⑸;又一回偶然议论起一个不好的人,他便说不但该杀,还当“食肉寝皮”⑹。我那时年纪还小,心跳了好半天。前天狼子村佃户来说吃心肝的事,他也毫不奇怪,不住的点头。可见心思是同从前一样狠。既然可以“易子而食”,便什么都易得,什么人都吃得。我从前单听他讲道理,也胡涂过去;现在晓得他讲道理的时候,不但唇边还抹着人油,而且心里满装着吃人的意思。
  六
  黑漆漆的,不知是日是夜。赵家的狗又叫起来了。
  狮子似的凶心,兔子的怯弱,狐狸的狡猾,……
  七
  我晓得他们的方法,直捷杀了,是不肯的,而且也不敢,怕有祸祟。所以他们大家连络,布满了罗网,逼我自戕。试看前几天街上男女的样子,和这几天我大哥的作为,便足可悟出八九分了。最好是解下腰带,挂在梁上,自己紧紧勒死;他们没有杀人的罪名,又偿了心愿,自然都欢天喜地的发出一种呜呜咽咽的笑声。否则惊吓忧愁死了,虽则略瘦,也还可以首肯几下。
  他们是只会吃死肉的!——记得什么书上说,有一种东西,叫“海乙那”⑺的,眼光和样子都很难看;时常吃死肉,连极大的骨头,都细细嚼烂,咽下肚子去,想起来也教人害怕。“海乙那”是狼的亲眷,狼是狗的本家。前天赵家的狗,看我几眼,可见他也同谋,早已接洽。老头子眼看着地,岂能瞒得我过。
  最可怜的是我的大哥,他也是人,何以毫不害怕;而且合伙吃我呢?还是历来惯了,不以为非呢?还是丧了良心,明知故犯呢?
  我诅咒吃人的人,先从他起头;要劝转吃人的人,也先从他下手。
  八
  其实这种道理,到了现在,他们也该早已懂得,……
  忽然来了一个人;年纪不过二十左右,相貌是不很看得清楚,满面笑容,对了我点头,他的笑也不像真笑。我便问他,“吃人的事,对么?”他仍然笑着说,“不是荒年,怎么会吃人。”我立刻就晓得,他也是一伙,喜欢吃人的;便自勇气百倍,偏要问他。
  “对么?”
  “这等事问他什么。你真会……说笑话。……今天天气很好。”
  天气是好,月色也很亮了。可是我要问你,“对么?”
  他不以为然了。含含胡胡的答道,“不……”
  “不对?他们何以竟吃?!”
  “没有的事……”
  “没有的事?狼子村现吃;还有书上都写着,通红斩新!”
  他便变了脸,铁一般青。睁着眼说,“有许有的,这是从来如此……”
  “从来如此,便对么?”
  “我不同你讲这些道理;总之你不该说,你说便是你错!”
  我直跳起来,张开眼,这人便不见了。全身出了一大片汗。他的年纪,比我大哥小得远,居然也是一伙;这一定是他娘老子先教的。还怕已经教给他儿子了;所以连小孩子,也都恶狠狠的看我。
  九
  自己想吃人,又怕被别人吃了,都用着疑心极深的眼光,面面相觑。……
  去了这心思,放心做事走路吃饭睡觉,何等舒服。这只是一条门槛,一个关头。他们可是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师生仇敌和各不相识的人,都结成一伙,互相劝勉,互相牵掣,死也不肯跨过这一步。
  十
  大清早,去寻我大哥;他立在堂门外看天,我便走到他背后,拦住门,格外沉静,格外和气的对他说,
  “大哥,我有话告诉你。”
  “你说就是,”他赶紧回过脸来,点点头。
  “我只有几句话,可是说不出来。大哥,大约当初野蛮的人,都吃过一点人。后来因为心思不同,有的不吃人了,一味要好,便变了人,变了真的人。有的却还吃,——也同虫子一样,有的变了鱼鸟猴子,一直变到人。有的不要好,至今还是虫子。这吃人的人比不吃人的人,何等惭愧。怕比虫子的惭愧猴子,还差得很远很远。
  “易牙⑻蒸了他儿子,给桀纣吃,还是一直从前的事。谁晓得从盘古开辟天地以后,一直吃到易牙的儿子;从易牙的儿子,一直吃到徐锡林⑼;从徐锡林,又一直吃到狼子村捉住的人。去年城里杀了犯人,还有一个生痨病的人,用馒头蘸血舐。
  “他们要吃我,你一个人,原也无法可想;然而又何必去入伙。吃人的人,什么事做不 出;他们会吃我,也会吃你,一伙里面,也会自吃。但只要转一步,只要立刻改了,也就是人人太平。虽然从来如此,我们今天也可以格外要好,说是不能!大哥,我相信你能说,前天佃户要减租,你说过不能。”
  当初,他还只是冷笑,随后眼光便凶狠起来,一到说破他们的隐情,那就满脸都变成青色了。大门外立着一伙人,赵贵翁和他的狗,也在里面,都探头探脑的挨进来。有的是看不出面貌,似乎用布蒙着;有的是仍旧青面獠牙,抿着嘴笑。我认识他们是一伙,都是吃人的人。可是也晓得他们心思很不一样,一种是以为从来如此,应该吃的;一种是知道不该吃,
  可是仍然要吃,又怕别人说破他,所以听了我的话,越发气愤不过,可是抿着嘴冷笑。
  这时候,大哥也忽然显出凶相,高声喝道,
  “都出去!疯子有什么好看!”
  这时候,我又懂得一件他们的巧妙了。他们岂但不肯改,而且早已布置;预备下一个疯子的名目罩上我。将来吃了,不但太平无事,怕还会有人见情。佃户说的大家吃了一个恶人,正是这方法。这是他们的老谱!
  陈老五也气愤愤的直走进来。如何按得住我的口,我偏要对这伙人说,
  “你们可以改了,从真心改起!要晓得将来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
  “你们要不改,自己也会吃尽。即使生得多,也会给真的人除灭了,同猎人打完狼子一 样!——同虫子一样!”
  那一伙人,都被陈老五赶走了。大哥也不知那里去了。陈老五劝我回屋子里去。屋里面全是黑沉沉的。横梁和椽子都在头上发抖;抖了一会,就大起来,堆在我身上。
  万分沉重,动弹不得;他的意思是要我死。我晓得他的沉重是假的,便挣扎出来,出了一身汗。可是偏要说,
  “你们立刻改了,从真心改起!你们要晓得将来是容不得吃人的人,……”
  十一
  太阳也不出,门也不开,日日是两顿饭。
  我捏起筷子,便想起我大哥;晓得妹子死掉的缘故,也全在他。那时我妹子才五岁,可爱可怜的样子,还在眼前。母亲哭个不住,他却劝母亲不要哭;大约因为自己吃了,哭起来不免有点过意不去。如果还能过意不去,……
  妹子是被大哥吃了,母亲知道没有,我可不得而知。
  母亲想也知道;不过哭的时候,却并没有说明,大约也以为应当的了。记得我四五岁时,坐在堂前乘凉,大哥说爷娘生病,做儿子的须割下一片肉来,煮熟了请他吃,⑽才算好人;母亲也没有说不行。一片吃得,整个的自然也吃得。但是那天的哭法,现在想起来,实在还教人伤心,这真是奇极的事!
  十二
  不能想了。
  四千年来时时吃人的地方,今天才明白,我也在其中混了多年;大哥正管着家务,妹子恰恰死了,他未必不和在饭菜里,暗暗给我们吃。
  我未必无意之中,不吃了我妹子的几片肉,现在也轮到我自己,……
  有了四千年吃人履历的我,当初虽然不知道,现在明白,难见真的人!
  十三
  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
  救救孩子……
  一九一八年四月。
  注释 ⑴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一八年五月《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作者首次采用了“鲁迅”这一笔名。它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猛烈抨击“吃人”的封建礼教的小说。作者除在本书(《呐喊》)《自序》中提及它产生的缘由外,又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中指出它“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可以参看。⑵候补:清代官制,通过科举或捐纳等途径取得官衔,但还没有实际职务的中下级官员,由吏部抽签分发到某部或某省,听候委用,称为候补。⑶古久先生的陈年流水簿子:这里比喻我国封建主义统治的长久历史。⑷“本草什么”:指《本草纲目》,明代医学家李时珍(1518—1593)的药物学著作,共五十二卷。该书曾经提到唐代陈藏器《本草拾遗》中以人肉医治痨的记载,并表示了异议。这里说李时珍的书“明明写着人肉可以煎吃”,当是“狂人”的“记中语误”。⑸“易子而食”:语见《左传》宣公十五年,是宋将华元对楚将子反叙说宋国都城被楚军围困时的惨状:“敝邑易子而食,析骸而爨。”⑹“食肉寝皮”:语出《左传》襄公二十一年,晋国州绰对齐庄公说:“然二子者,譬于禽兽,臣食其肉而寝处其皮矣。”(按:“二子”指齐国的殖绰和郭最,他们曾被州绰俘虏过。)⑺“海乙那”:英语hyena的音译,即鬣狗(又名土狼),一种食肉兽,常跟在狮虎等猛兽之后,以它们吃剩的兽类的残尸为食。⑻易牙:春秋时齐国人,善于调味。据《管子·小称》:“夫易牙以调和事公(按:指齐桓公),公曰‘惟蒸婴儿之未尝’,于是蒸其首子而献之公。”桀、纣各为我国夏朝和商朝的最后一代君主,易牙和他们不是同时代人。这里说的“易牙蒸了他儿子,给桀纣吃”,也是“狂人”“语颇错杂无伦次”的表现。⑼徐锡林:隐指徐锡麟(1873—1907),字伯荪,浙江绍兴人,清末革命团体光复会的重要成员。一九○七年与秋瑾准备在浙、皖两省同时起义。七月六日,他以安徽巡警处会办兼巡警学堂监督身份为掩护,乘学堂举行毕业典礼之机刺死安徽巡抚恩铭,率领学生攻占军械局,弹尽被捕,当日惨遭杀害,心肝被恩铭的卫队挖出炒食。⑽指“割股疗亲”,即割取自己的股肉煎药,以医治父母的重病。这是封建社会的一种愚孝行为。《宋史·选举志一》:“上以孝取人,则勇者割股,怯者庐墓。”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11-09
一弦一弦思华年

李商隐写得最好的关于爱情的诗词,总是语焉不详,吞吞吐吐,含含糊糊,就像最情深的说话,其实是木讷于口,不知如何表述,说起来千转百回,落入相干不相干的人眼里,总是心有千千结。甚至词牌名、诗名总是淡淡而苍白的无题。比如,无题之相见时难别亦难;比如,无题之断无消息石榴红。

昨天第一次看到石榴,那应该是石榴吧?同事从家里带回来的特产。薄薄的皮,掰开,是晶莹透明的籽,细细品尝,能引出眼泪的酸酸甜甜味道。像极一个闺怨的女孩子,有着光鲜的外表,吹弹得破的皮肤,俏皮、美貌、青春。但是因为相思,为着对某个人的思念,纵然不至于玉容憔悴,可总是流着无尽的泪,馥郁结在心中,是酸甜交织的情怀。 那些陷于爱情的人,触景生情,似乎无物不可入诗。芭蕉、梅花、石榴、蜡烛、草药、珍珠、绿草、春波、流水……也许在沉溺于爱情的诗人的眼中,其实不过顺手拈来,浑然天成。但落同样情怀的人的眼里,看着这样惊艳的诗词,惊心动魄的比喻、总有惊叹不安的感觉。

顺利的爱情总会被嫌其平淡,而颠沛的爱情虽然痛苦,可是有机会,却总有人跃跃欲试。或许苦恋有时反而是一个提炼,经历过,痛苦过,在身心折磨中,苦苦挣扎,到头来,恍如一梦,或许相隔非远,只是咫尺天涯,无缘会合。

无题·其一 李商隐

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任好风。

晚唐诗人李商隐(约812年或813年—约858年)是我所钟爱的文学家之一,他在唐代乃至整个中国文学史上都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我们所熟悉的《唐诗三百首》中收录了他的诗作二十二首,仅次于杜甫,王维,李白,位居第四。他蕴藉含蓄、典雅瑰丽的诗风为无数后人所喜爱和模仿。在前辈光芒照耀下的晚唐诗坛大有山穷水尽的滑坡趋势,而李商隐的出现又将唐诗推向了又一座高峰,他是晚唐最著名的诗人,与杜牧并称“小李杜”。他的许多名句脍炙人口、广为流传,比如:“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等等。毋庸置疑,李商隐诗作是成功的,但他的人生却是一个莫大的悲剧。
李商隐自称与皇族同宗,曾数次在诗歌和文章中申明自己的皇族宗室身份。经张采田考证,他确是唐代皇族的远房宗室。但是没有官方的属籍文件证明,他的这种皇宗关系也就没能给他带来任何现实利益。
李商隐的家世,有记载的可以追溯到他的高祖李涉,李涉担任过的最高官职是美原县令。曾祖李叔恒(一作叔洪),曾任安阳县尉。祖父李俌,曾任邢州录事参军。父亲李嗣,曾任殿中侍御史,在李商隐出生的时候,李嗣任获嘉县(今河南获嘉县)县令。
他的父亲在浙江东西两道节度使幕府当幕僚时期,李商隐在江南度过了六年愉快的童年生活。江南旖旎的风光陶冶了他幼小的心灵,培植了他缠绵深情的性格。
十岁前后父亲去世,他和弟妹们随着母亲护送父亲灵柩回到河南老家荥阳,一家人生活贫困,常靠亲戚接济。守丧期(三年)满后,李家迁居洛阳东甸,家境更加困难。“宗绪衰微,簪缨殆歇”、“四海无可归之地,九族无可倚之亲”之类的自述真实地反映了他少年时代家道寒微的处境。在家中李商隐是长子,也就过早地背负起撑持门户的责任。后来,他在文章中曾经提到少年时“佣书贩舂”(即为别人抄书挣钱,贴补家用)的经历。
李商隐早年的贫苦生活对他性格和观念的形成影响很大。一方面,他渴望早日做官,以光宗耀祖。事实上,他也确实努力承担起家族的责任。后来,在为母亲守孝三年的时间内,李商隐将寄葬在各地的亲属灵柩迁葬回荥阳。陈贻焮认为这是除了受宗法思想支配外,还由于从小孤贫、家道衰微而更加看重骨肉之情。另一方面,早年的经历使他养成犹豫、敏感、清高的性格,这些特征既大量地从他的诗文中流露出来,也表现在他曲折坎坷的仕途生涯中。
李商隐的启蒙教育来自于他的父亲,而对他影响最大的老师,则是他回到故乡为父守孝期间遇到的一位同族叔父。这位堂叔父曾上过太学,但没有做过官,终身隐居——这种耿介的作风也对李商隐日后的性格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据李商隐回忆,他的堂叔父在经学、小学、古文、书法方面均有很深的造诣,而且对李商隐非常器重。受他的影响,李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大约在16岁时,他写出了两篇优秀的文章《才论》和《圣论》(今不存),获得了一些士大夫的赞赏。这些士大夫当中,就有时任天平军节度使的令狐楚。
令狐楚是李商隐求学生涯中又一位重要的人物,他本人是骈体文专家,对李商隐的才华非常欣赏,不仅教授他骈体文写作技巧,还资助他家庭生活,鼓励他与自己的子弟交游。在令狐楚的帮助下,李商隐的骈体文写作进步神速,由此他获得极大信心,并希望可以借此展开仕途。在这一时期的《谢书》中,李商隐表达了对令狐楚的感激之情及个人的踌躇满志:“微意何曾有一毫,空携笔砚奉龙韬。自蒙夜半传书后,不羡王祥有佩刀。”
在唐代,缺乏门第背景的知识分子想在仕途上有所发展,主要入口有两个:科举和幕府。前者被认为是进入官场的资格认证,是官方对其行政能力的认可;后者是“出将入相”的现实途径,即,先进入一些有势力官僚的政治团队(幕府)为其出谋划策,如果表现出色,往往可以得到举荐而成为朝廷正式官员。中晚唐时期,很多官员都有既考取了科举资格又作过幕僚的经历。
青年时代的李商隐得到了令狐楚的赏识,并有机会跟他学习“四六文”(骈体文),从而自然而然地成为令狐楚的幕僚,这是一种幸运,同时又是一种不幸:也正是由于这一段经历,使他的一生都牵累于牛李党争的政治漩涡中。
牛李党争源于唐宪宗元和三年(808)的一次科举考试。时任宰相的李吉甫对应试举子牛僧孺、李宗闵进行打击,因为他们在试卷中严厉批评了他。由此,牛僧孺、李宗闵等人与李吉甫结怨,后来以二人为领袖的“牛党”和以李吉甫儿子李德裕为领袖的“李党”数十年相互攻讦、争斗不休,成为晚唐政坛的一大矛盾。
李商隐最初的府主令狐楚倾向于“牛党”,在他的帮助下,李商隐步入政坛。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令狐楚之子令狐绹协助李商隐中了进士。
令狐楚去世后,李商隐得到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倾向于“李党”)的赏识,成了他的幕僚,后又娶了他的女儿。这桩婚姻使李商隐被“牛党”视为“李党”中人,被指责为“背主、忘恩”。但李商隐本人原想置身于牛李党争之外,他的交往有牛有李,诗文中对两方都有肯定、也有批评。然而,想在政治斗争中保持独立,显然是一厢情愿的梦想。结果,李商隐两边不讨好,后来身居高位的令狐绹尤其厌恶他。
在这种情况下,李商隐的仕途显然无法顺利,他曾于唐文宗开成四年(839)、唐武宗会昌五年(845)两入秘书省,但只是短期地担任过低级官职。李商隐在基层政府做小官(开成四年-五年:弘农县尉;大中二年-三年:盩厔尉)也同样短暂而坎坷。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一些外派官员的幕下供职。事实上,无论是“牛党”还是“李党”得势,李商隐都没有机会晋升。他的政治生涯结束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6),其时他追随盐铁转运使柳仲郢担任盐铁推官,当柳被调任兵部尚书时,他随即失去工作而返回家乡。官场失意和晚年丧偶使他笃信起了佛教,后不久即病故。
李商隐有着如此众多的权力和人脉资源,竟落到如此潦倒的地步,实在令人费解。如果历史可以大胆假设的话,我们不妨替李商隐安排一下他的政治选择。一、如果他能够始终与令狐家族一脉相承,义无返顾地投奔“牛党”,势必稳居高位、权力显赫;但代价是,他要昧着良心地帮令狐绹们将他心目中的政治偶像李德裕一贬再贬、直至死于海南任上,他能做到吗?二、如果他坚持自己的政治理想和信念(李商隐事实上倾向于李党),完全投奔于“李党”麾下,那么他不但要背负沉重的“背主、忘恩”十字架,还要随时准备帮“李党”对“牛党”人士进行毫不手软的大征大伐,他又能做到吗?或许还有第三种假设,假如李商隐采取骑墙的政治策略呢?这可是一个高明的“不倒翁”策略,他可以继续成为“牛党”宰相的至交故友,也不影响他成为“李党”封疆大吏的乘龙快婿。这样,无论“牛党”还是“李党”上台执政,他都可以稳坐“钓鱼台”——居“庙堂”之高而非贬“江湖”之远,他又能做到吗?
假设终归只能是假设,理想主义的诗人也终究是为理想主义而存在的,李商隐最终选择了一条特立独行的、自我负责的,也是自我救赎的但布满荆棘和坎坷的道路。他在如火如荼的党争面前,始终保持着一种独立、理性和超然的态度,并不因感情上的亲疏远近而改变自己的政治主张。李商隐为自己的选择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其困境和情状或许只有200年后的苏轼(北宋末年,王安石在台上时,身为保守派的苏轼因批评新法弊端而被一贬再贬;王安石下台后,司马光尽废新法,苏轼又不满司马光的教条和武断,因此又被一贬再贬。)能够与之“媲美”。

然而,时代没有给他腾达飞黄的机遇,没有赏赐他高官厚禄。他「厄塞当涂」,屈 沉使府,「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李商隐是一部悲剧!
「唐祚将沦」(何焯《义门读书记·李义山诗辑评》)的时代,坎坷不幸的人生, 造就了一代诗人,使李商隐成为晚唐著名诗人。他的诗歌是中国诗歌百花苑中,一株馨 香别具的奇葩。
李商隐是位思想较为复杂的古代作家之一。他的诗又写得「隐词诡寄」(张采田 语),「深情绵邈」(刘熙载语),「寄托深而措辞婉」(叶燮语)。有时因为种种原 因,在写诗时他还故意「埋没意绪」(冯浩语),「纤曲其旨,诞漫其词」(朱长孺 语),因此诗意婉曲晦涩,索解良难!连诗人元好问读后都不免喟叹道:「望帝春心托 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论诗三十首》)对 李商隐诗作之评价与解释,在他在世时,即己毁誉兼有,颇不一致,延至建国后,受 「左」影响,分歧之大,令人望之怯步,几近吓然人矣!
但是,我还是喜欢李商隐,尤其喜吟乐咏他的诗作。那还是在读中学,记得1956年 在哈尔滨道外的旧书摊上,翻到一本破旧的《唐诗三百首》,把一学期的零用钱全掏出, 把它买下,回到宿舍,首先被李商隐的《无题》诗迷住了。「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 犀一点通。」「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那景那情那警策哲理,牢牢地刻 印在心中。
人生不幸诗家幸,李商隐虽然“空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没有能够实现自己远大的政治理想和抱负,但他给后世留下了如此多的动人心弦、感人肺腑的优美诗篇,为无数后人所钟情、所景仰,如果诗人在天有知,他,也定会心满意足了。
第2个回答  2011-11-08
鲁迅的文章很深奥难懂.随着阅历的增长,可能会看懂.并没有好看与否之说,因为它和现在小说性质不一样.如果是单纯的看情节,不如看些别的,如果想了解文章的深度,它值得一看.主要是讽刺当时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用“人吃人”来表达,我也没看很懂,建议看

狂人日记写的是什么意思啊?看也看不懂。
揭示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表现了作者对以封建礼教为主体内涵的中国封建文化的反抗。也表现了作者深刻的忏悔意识。作者以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的立场对中国的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同时对中国的甚至是人类的前途表达了深广的忧愤。文章简介:《狂人日记》是鲁迅创作的第一个短篇白话日记体小说,也...

狂人日记的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如下:小说塑造了一位狂人,看见什么人都以为是要吃他:他看见邻居交头接耳地议论,就觉得是在密谋害他;医生给他诊脉,他也觉得那人不过是刽子手假扮,是来“揣一揣肥瘠”的,好分他一片肉吃;大哥安慰他,让他静养着,他却怀疑是想养肥他,好多吃些肉。“狂人”还听说邻村狼子村有个...

鲁迅的《狂人日记》具体写的是什么?是想表达什么?
《狂人日记》,是鲁迅先生写的第一篇现代白话文小说,这本小说通过寥寥数语,刻画了一个"吃人"的社会,也揭示了鲁迅先生与文学先驱的身份,对封建黑暗社会的抨击,也是对于中国但是文化制度的反思。可是,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最重要的是,它会历久弥新,换个时代来看,总能有新的发现。“前曾言中国根...

狂人日记主要内容
《狂人日记》主要内容:这是一个被迫害者的自述。通过一个被迫害者的自述,深刻地揭露和抨击了封建家族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毒害,生动地塑造了一个封建礼教叛逆者“狂人”的形象,号召人们起来推翻人吃人的旧制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著名的彻底反封建的新文学作品。他害怕每个人的眼睛,总想人们伤...

呐喊的狂人日记的主要内容
小说通过被迫害者“狂人”的形象以及“狂人”的自述式的描写,揭示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表现了作者对以封建礼教为主体内涵的中国封建文化的反抗;也表现了作者深刻的忏悔意识。作者以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的立场对中国的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狂人日记》是鲁迅创作的第一个短篇白话日记体小说,...

狂人日记讲的是什么内容
鲁迅的《狂人日记》是一部深刻揭示中国传统文化朽坏的作品,通过主人公“狂人”的视角,展现出对封建礼教批判的力度。文章以白话文呈现,与日记作者的友人用文言文的前言形成对比,展现狂人从病愈到再次患病期间的思想变化。“狂人”并非实指,而是鲁迅塑造的一个象征性人物,代表了那个时代的觉醒者。他的...

鲁迅的《狂人日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痛苦地解剖了中国沉默的国民灵魂,批判了国民的劣根性。二、主要人物介绍:狂人 《狂人日记》中的“狂人”——最先觉醒的叛逆者,革新者形象。“狂人”实际上是一种象征性的文化性格符号,是作者鲁迅运用双层建构的特殊艺术方式塑造的具有“双象性”特点的艺术形象。《狂人日记》中的“狂人”,一方面的确...

鲁迅的《狂人日记》中主要讲的什么?
《狂人日记》整篇作品几乎都是狂人内心世界的表白。狂人认为周围的人都在吃人,自己也要被迫吃人或被人吃。狂人被关起来,拒绝家人送来的饭菜,拒绝被医治,一直劝说周围人不要再吃人。直到最后狂人发现,也许自己就曾在无意中吃过自己妹妹的肉。绝望中的狂人发出“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救救孩子...

鲁迅的《狂人日记》到底在讲什么,为什么我完全看不懂?
《狂人日记》通过描绘被迫害者“狂人”的形象和自述式叙述,揭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展现了作者对以封建礼教为核心的中国封建文化的反抗。同时,作品体现了作者深刻的自我反省意识。作者站在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立场上,对中国文化进行了深入反思,并对中国乃至人类的前途表达了深沉的忧虑。创作...

推荐鲁迅的作品 以及推荐理由
我推荐鲁迅先生的一篇文章《狂人日记》:这是我上高中时候学习过的一篇文章,我推荐它是因为看到这个问题我最先想起的是这篇文章,他给我的印象实在太深刻了,其实鲁迅先生的文章都有它的魅力,也都有不同的特点和语言风格,这一篇《狂人日记》描写了旧社会人吃人的现状,人们的精神已麻木,社会已病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