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蓝的天空一望无际,碧绿的原野茫茫不尽。那风吹到草低处,有一群群的牛羊时隐时现。
出处:
敕勒歌
【作者】佚名 【朝代】南北朝
译文对照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译文:辽阔的敕勒大平原,就在阴山脚下。敕勒川的天空啊,看起来好像牧民们居住的毡帐一般。它的四面与大地相连,蔚蓝的天空一望无际,碧绿的原野茫茫不尽。那风吹到草低处,有一群群的牛羊时隐时现。
扩展资料;
这首民歌,勾勒出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言明白如话,艺术概括力极强。
“敕勒川,阴山下”,说出敕勒川的地理位置。阴山是绵亘塞外的大山,草原以阴山为背景,给人以壮阔雄伟的印象。“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环顾四野,天空就像其大无比的圆顶毡帐将整个大草原笼罩起来。“天苍苍,野茫茫”,天空是青苍蔚蓝的颜色,草原无边无际,一片茫茫。
诗的前六句写平川,写大山,写天空,写四野,涵盖上下四方,意境极其阔大恢宏。但是,诗人的描写全从宏观着眼,作总体的静态的勾画,没有什么具体描绘,使人不免有些空洞沉闷的感觉。但当读到末句――“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进修,境界便顿然改观。
草原是牧民的家乡,牛羊的世界,但由于牧草过于丰茂,牛群羊群统统隐没在那绿色的海洋里。只有当一阵清风吹过,草浪动荡起伏,在牧草低伏下去的地方,才有牛羊闪现出来。那黄的牛,白的羊,东一群,西一群,忽隐忽现,到处都是。
于是,由静态转为动态,由表苍一色变为多彩多姿,整个草原充满勃勃生机,连那穹庐似的天空也为之生色。因此,人们把这最后一句称为点晴之笔,对于“吹”、“低”、“见”三个动词的主动者――“风”字,备加欣赏。
最后三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一幅壮阔无比、生机勃勃的草原全景图。“风吹草低见牛羊”,一阵风儿吹弯了牧草,显露出成群的牛羊,多么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这里水草丰盛、牛羊肥壮的景象。全诗寥寥二十余字,就展现出我国古代牧民生活的壮丽图景。
这首歌具有鲜明的游牧民族的色彩,具有浓郁的草原气息。从语言到意境可谓浑然天成,它质直朴素、意韵真淳。语言无晦涩难懂之句,浅近明快、酣畅淋漓地抒写了游牧民族骁勇善战、彪悍豪迈的情怀。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句诗的意思是天空非常广阔,放眼玩去,草原都看不到边际,一阵微风拂过,牧草变低,隐藏于草丛中的牛羊露出了它们的身影。这句话出自一首民歌的歌词,短短两句话,就描绘出来草原上天空广阔苍茫,而牛羊悠然自得的画面,具有非常浓郁的草原气息,让我们可以想象到,草原人们生活富裕,其乐融融的一派和谐景象。
一、 天苍苍野茫茫
这句话的背景出自北朝,那时候的北朝的大致方位是现在的内蒙古包头一代,作为游牧民族,他们一直世代生活在大草原上,蓝蓝的天空上飘散着几朵白云,而身边的大草原一望无际,令人感到自由舒适,而草原中的蒙古包就像是一朵朵美丽的蘑菇,盛开在这草原之上,这句话歌颂了天地的宽阔无际,也表达了游牧民族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二、 风吹草低见牛羊
这句话是整首诗歌的点睛之笔,作为长期生活在高楼大厦中的我们来说,想象不到草原的牧草有多么茂密,而牧草旺盛的原因,是因为周围的水源非常充足,动物们有水喝,有草吃,非常强壮,而一阵微风吹过草原,正在低头吃草的牛羊若隐若现,成群的嬉戏打闹,呈现出一片悠然自得的景象,这句话表达了游牧民族对他们赖以生存的草原的赞美以及留恋,也从侧面反映了当时游牧民族粮草充沛,实力雄厚。
这句歌词描写的是一千多年前大草原的景象,现在的游牧民族大多数都在城市定居下来了,我们再也很少见到这种令人激动的景象,但正是这句歌词,把我们带回了那个曾经古老的年代,我们凭借着自己的想象,体会着当日游牧民族的生活场景,天空和草原是那么的令人心驰神往,让我们沉醉其中,无法自拔。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这句诗来自于南北朝时期的敕勒歌,是一句我们耳熟能详的诗词。我们在小学的时候已经学过了这一首诗。这首诗的全文是这样的: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最后一句话的意思是,当我们在茫茫的草原之下,望向无尽的天空,一望无际的草原,低头看见的都是一片草原,不时风吹草动时,才能看见或隐或现的牛和羊。这句诗其实很富含深意,也是对大草原上的一种写照。
当我们来到草原的时候,就能感受到这句诗词的魅力。一望无际的大草原,或隐或现的牛和羊。在山头的那一边,可能有一些白色的点缀那些就是远处的羊。当风吹的时候草被吹得歪下脑袋时,我们就能看见这些或隐或现的牛和羊显现出来。茫茫的草原上。都是被牛和羊所占据着,这就是草原最真实的写照。这种诗词在南北朝时期比较常见但是在别的朝代比较少见。
这是因为在不同朝代,占领中原的统治者不一样。在南北朝时期,占领中原的统治者一般都是少数民族。他们都是游牧民族为主,因此在诗词当中我们能够看到许多游牧民族日常的生活。但是在别的朝代我们都是以汉人为主占据了中原。除了元朝和清朝是以少数民族,但是此时诗词已经逐渐没落,元曲和明清小说的出现代替了诗词。因此,我们如今看到许多描写草原的诗词都是来自于南北朝时期。
在古代,也有许多的诗词是写西域边塞的,但是这种诗词更多的描写是当地的战争。这也是汉人对抗外族人一种展现。而南北朝时期由塞外的民族统治的中原,因此我们才能看到塞外草原上祥和的诗章。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