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课 《 故都的秋》课后习题2

在下面的两段文字里,作者调动了听觉、视觉和触觉来感受故都的秋,使写景状物有声有色、有动有静,并融入了深沉而细腻的感受、情思。做一些勾画圈点、评议赏析。 1、 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一家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地牵花牛(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 2、 像花儿又不是花的那一种的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 (要求:要有勾点圈画和评议赏析)

1这里写了视觉形象、听觉形象。景物写得非常细致,如:“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像喇叭似的牵牛花的蓝朵”;也写了观景,赏景的心态、动作,如“细数”“静对”,透露出悠闲、惬意。总体来说,表现了作者热爱故都之秋的情怀。 2.这里写了视觉形象、触觉感受。花铺满地,写视觉形象;脚踏花地,是触觉感受。写触觉,给读者以逼真的感觉。这是寂静无人,斯人独徘徊,无人可与交流,便只有与自然相交融。揣摩作者的心境,大约是欣喜的,又是寂寞的。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11-14

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课 《 故都的秋》课后习题2
1这里写了视觉形象、听觉形象。景物写得非常细致,如:“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像喇叭似的牵牛花的蓝朵”;也写了观景,赏景的心态、动作,如“细数”“静对”,透露出悠闲、惬意。总体来说,表现了作者热爱故都之秋的情怀。2.这里写了视觉形象、触觉感受。花铺满地,写视觉形象;脚踏花地,是触...

《故都的秋》思考与练习的答案
“有些批评家说,中国的文人学士……”这一整段都带有悲凉之情,可以集中体会这些语句。还可以参考“整体把握”和“问题探究”中的有关说明。二、在下面的两段文字里,作者调动了听觉、视觉和触觉来感受故都的秋,使写景状物有声有色、有动有静,并融入了深沉而细腻的感受、情思。细细品味,做一些圈...

高中语文必修2《故都的秋》课文解读 故都的秋课文
[进一步申述南国之秋为什么不足。这里先从反面设喻,后从正面设喻,形容南国的秋似秋又不是秋,言下之意,只有北国的秋才是盛开的名花,使人赏玩到十足;才是浓浓的美酒,使人陶然心醉。] 第一部分点明北国之秋“清、静、悲凉”的特征以领起下文,同时将北国之秋与南国之秋对比,表达对故都的秋的向往之情。 不逢...

高一语文必修2《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故都的秋》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②第一单元的第2篇课文。这个单元学习写景状物的散文,主要目的是引领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领略大自然,感受作者心灵的搏动,由此而进入一种审美境界。 这篇文章是郁达夫一篇颇具特色的散文,体现了他的艺术个性和审美追求,全文紧扣“清、静、悲凉”,描绘了“小院秋...

“高中语文必修二<<故都的秋>>中第十二段能否删去?”
高中语文必修二《故都的秋》中第十二段不能删去。理由:作者在写景中插入对写秋诗文的议论,似乎要创造一种文化氛围,于自然气息之外再添一重文化气息,与“故都”题旨暗合。从行文章法上看,这里宕开文笔,纵横议论,显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开阔的思路。

高一语文必修2复习资料
高中语文合集百度网盘下载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znmI8mJTas01m1m03zCRfQ ?pwd=1234 提取码:1234 简介:高中语文优质资料下载,包括:试题试卷、课件、教材、视频、各大名师网校合集。

高一必修二字音整理
2《故都的秋》潭柘寺zhè拓本tà开拓tuò椽子chuán掾吏驯鸽xùn落蕊ruǐ平仄zè椭圆tuǒ颓废tuí房檩lǐn细腻nì廿四桥niàn混沌hùndùn混水摸鱼hún 萧索:缺乏生机,不热闹。如萧索的晚秋景象。萧疏:萧条荒凉,是书面语,如满目疮痍,万户萧疏。稀疏,如白发萧疏。萧条:寂寞冷落,毫无生气。经济衰微。萧...

高一语文必修二《故都的秋》句子赏析。
1

高一语文必修二 故都的秋第3,4段‘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中的...
作者(郁达夫)观槐树有感而发,感叹“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此处“深沉”一词有“含而不露”之意。“幽谷的深沉让我们感到此地神秘莫测”,此句中的“深沉”也有同样的意思。

故都的秋是新课程人教版哪一册的课文
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日积月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