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两题历史问题

1. 明清鼎盛时期我国综合国力仍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2.明代代表我国手工业最高水平的是官营手工业。
请问这两句话是否正确?求理论支持。

  正确。
  综合国力:
  经济成果: 明朝白银占有量世界第一。在16和17世纪,西班牙和葡萄牙征服了美洲并在那里得到大量的黄金和白银。当西班牙和葡萄牙贵族得到这些财富后,他们第一件要干的事就是向中国买丝绸,瓷器和茶叶,到最后这些白银和黄金大部份都流到了中国。
  明朝第三产业世界最大。据阿拉伯旅游家记载,当时在中国,几乎每一座城市都存在第三产业,在北京从事第三产业的工作者保守估计就有近两万人。跟欧洲和回教世界不同,当时第三产业在明朝是合法的,官员不以扫荡第三产业为政绩,明朝读书人又独爱风花雪月,再加上明朝人口基数巨大,第三产业为世界之最并不奇怪。
  政治强势:1368年,明朝建立,1371年明太祖朱元璋明确规定了安南、占城、高丽、暹罗、琉球、苏门答腊、爪哇、湓亨、白花、三弗齐、渤泥以及其他西洋、南洋等国为“不征之国”,实际上确立了中国的实际控制范围。他并且确定了“厚往薄来”的朝贡原则。由此最后确立了朝贡体系成为东方世界的通行国际关系体制。在这个体制中,中国中原政权成为一元的中心,各朝贡国承认这一中心地位,构成中央政权的外藩。
  东非某小国随郑和船队在公元1414年(永乐十二年)进贡的长颈鹿。15世纪前期,随着郑和强大宝船队对印度洋的巡航,以及永乐帝朱棣对北方蒙古势力的扫荡,朝贡体系达到了它的巅峰,在明朝陆海军的“威逼”和“厚往薄来”政策的“利诱”之下,向明朝政府朝贡的国家和部族一度达到了65个。在此同时,日本对琉球、朝鲜;朝鲜对女真,越南对占婆、南掌等国,也都提出了朝贡的要求,形成了数个次级的朝贡中心。
  完善的政治制度, 明朝已经建立一套完备的内阁首辅制度,皇帝不必事必躬亲,后来明朝的这套先进的内阁制度被西方广泛学习,首辅就是现在首相的原形。
  军事:以下是明代正规军的装编表,由金观涛的《开放与变迁》中,节录於《皇明经世文编》”每一营(5000人)其用霹雳炮3600杆,合用药9000斤,重八钱铅子90万个...步枪大连珠炮200杆,合用药675斤.....无法知道类似今日何种武器,可能是机枪,或是连发多管火箭手把铳400杆.....盏口将军160位...盏口将军是明代对野战重型炮的称呼”另外有1000人为骑兵整理以後,会发现明代的部队十分机械化--一个5000人的营有:1000骑兵3600步兵(全配火器)400炮兵(每人一把防身用手枪,管160门野战重炮,及”大连珠炮”200门)丰臣秀吉学习织田信长,使用只占日正规军1/10的火枪队统一全国後,以为这样就天下无敌,立刻攻入朝鲜,结果遇上了上述编制的明军时,才发现日军的火器太小儿科了。
  但当时火器的技术已渐渐落后于西方,许多火器上的技术都是从西方学来,如红衣大炮。
  科技:明朝初期至中期的科技有了较大的发展,直至16世纪,一直处于世界的前列。

  这一时期出现的科学著作有: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方以智的《物理小识》。还有《徐霞客游记》等著作是我们现在研究和借鉴古代技术的珍贵的文献资料。

  于谦写得《咏煤炭》诗歌说明当时煤炭已经普遍应用。计成的《园冶》则是园林建筑的专著。

  明朝的军事科技也较发达,明末已经出现了火铳枪,还有威力巨大的火炮。据说有个叫万户的人,坐在绑满火药棍的椅子上,试图利用火药的推力飞上天空,可惜失败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为探索太空牺牲的人

  1 天文 气象:
  公元十四世纪中叶的《白猿献三光图》(作者不详)载有一百三十二幅云图,并与天气变化联系起来,绝大部分与现代气象学原理相一致。(欧洲到公元1879年才出版只有十六幅的云图。)

  1383年南京设京师观象台

  1439年造浑天仪置北京(1900年被八国联军德国劫走.1921年要回,置南京紫金山天文台)

  1442年北京设观象台

  1446年建晷影堂(位于北京古观象台西南侧)

  1607年李之藻撰<浑盖通宪图说>刊行(介绍西方天文观阐释浑天说)

  1617年张燮著《东西洋考》记载海洋占候等的详细资料。

  1634年正式安装我国第一架天文望远镜:"筩"(yong)

  2 数学 物理:
  1450年吴敬撰<九章算法比类大全>

  1584年朱载 (yu)著《律吕精义》出版

  1592年程大位撰<算法统宗>最早记载使用珠算方法开平方和开立方

  1606年徐光启与利玛窦开始合译<几何原本>

  1613年李之藻据西人克拉维斯<实用算术概论>和中国程大位<算法统宗>编译而成<同文算指>

  1637年,宋应星在《论气·气声》中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作出了合乎科学的解释,他认为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或急速运动冲击空气而产生的,声音是通过空气来传播的,同水波相类似。

  方以智在《物理小识》卷2中提出:"宙(时间)轮于宇(空间),则宇中有宙,宙中有宇。"也就是提出了时间和空间不能彼此独立存在的时空观。

  在《物理小识》卷1中正确地解释了蒙气差(即大气折射)现象

  民间光学仪器制造家孙云球制造放大镜、显微镜等几十种光学仪器,并著《镜史》(已佚)。

  3 医学:
  1406年,朱棣等主持收集编成《普济方》(载方六万一千七百三十九个,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一部医方书。)

  1567年在宁国府太平县试行中国人痘接种方法预防天花。(种痘预防天花是人工免疫法的开端,是医学史上的重大成就。十七世纪我国种痘技术已相当完善,并已推广到全国。我国种痘法于十七世纪初传入欧洲。 )

  1596年李时珍著《本草纲目》在南京正式出版刊行
  同期问世的还有《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等

  1601年,杨继洲著《针灸大成》

  1617年,陈实功著《外科正宗》(收集了大量有效方剂。他注重实践,勇于革新,创造性地进行了截趾(指)、气管缝合等外科手术,对我国外科学作出了贡献。书中对一些肿瘤也作了论述。)

  1624年张景岳撰《类经>刊行,同年,景岳再编《类经图翼》和《类经附翼》
  1640《景岳全书》64卷成书

  1641年吴游性撰<瘟疫论>

  王夫之在《思问录·外篇》中提出了关于生物体的新陈代谢的观念,他说:"质日代而形如一,……肌肉之日生而旧者消也,人所未知也。人见形之不变而不知其质之已迁,……"

  4 农学:
  1376俞宗本著《种树书》(记载了多种树木的嫁接方法,如桃、李、杏的近缘嫁接和桑、梨的远缘嫁接等)

  1406年,朱橚《救荒本草》问世(收集四百一十四种可供食用的野生植物资料,载明产地、形态、性味及其可食部分和食法,并绘有精细图谱)

  1511年中国种植玉米

  1547年马一龙著《农说》(记载了水稻的精耕细耘、密植、育苗、移栽等的种植经验,是我国第一部运用哲学观点来阐述农业技术的著作。 )

  1582年 藩薯传入中国

  1596年 屠本畯(jun)著中国现存最早的海洋生物专著《闽中海错疏》(记载了沿海一带以海生无脊椎动物和鱼类为主的二百多种水族生物的形态和生活习性等。)

  1608年,喻仁(喻本元)、喻杰(喻本亨)合著《元亨疗马集》(著名的兽医学著作,内容包括对马、牛和骆驼的治疗经验,至今仍有实用价值。)

  1617年赵蛹著<植品>(有关西红柿的种植技术等)

  1628年徐光启撰<农政全书>

  5 地里学:
  1405--1431年郑和率大型远洋船队到达西洋三十余国

  1425年<郑和航海图>编成

  1536年黄衷著<海语>(记录东南亚史地与中国南洋交通情况)

  1565年胡宗宪编<踌海图编>记录中日交通及抗倭事

  1639年开始顾炎武编著《肇域志》《天下郡国利病书》

  1640年徐宏祖著《徐霞客游记》正式成书

  6 化学、冶炼及化工:
  1521年四川嘉州(今乐山)凿成深达数百米的石油竖井

  1596年<唐县志>记载以火爆法的采矿技术

  1596年,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了二百七十六种无机药物的化学性质以及蒸馏、蒸发、升华、重结晶、沉淀、烧灼等技术

  1637年,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记述冶炼技术时,把铅、铜、汞、硫等许多化学元素看作是基本的物质,而把与它们有关的反应所产生的物质看作是派生的物质,从而产生化学元素概念的萌芽。

  1637年 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五金》中有关于密封加热冶炼"倭铅"(即锌)方法的记载。明代的钱币"永乐通宝"(公元1403-1424年)有的含锌高达99%。欧洲到十八世纪才开始冶炼锌。

  1637年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记载了我国古代冶金技术的许多成就,如冶炼生铁和熟铁(低碳钢)的连续生产工艺,退火、正火、淬火、化学热处理等钢铁热处理工艺和固体渗碳工艺等。

  方以智在《物理小识》卷7中记载了炼焦炭的方法:"煤则各处产之。臭者,烧熔而闭之。成石,再凿而入炉,曰礁。"欧洲到公元1771年才开始炼焦。

  7 机械制造:
  (1372年造碗口铳,口径11cm,上有铭文说明为水军装备.附图)

  1377年造手铳(小口径管形.附图)

  14世纪著《火龙经》

  14世纪末发明“神火飞鸦”(附图)

  1405年郑和船队建造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的远洋船只"宝船",船长150余米,容千余人

  1453年造铜火铳(滑膛式.附图)

  1524年在北京铸造佛朗机炮

  16世纪中叶发明“火龙出水”。箭头上龙头下圆柱,柱体分层装火箭,为当时世界上最早的多级火箭(关于“火龙出水”,在明代后期出版的《武备志》、《火龙经》等兵书中都有记载,附图样。 )

  1558年造出中国第一批火绳枪一万支,称之为“鸟嘴铳”。

  1580年戚继光发明"自犯钢轮火"(其效类似地雷)

  1598年赵士祯呈<神器谱>,记载铳器制作及使用方法(附图样)

  1626年王钲编成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机械工程专著<新制诸器图说>

  1637年宋应星撰成中国科技百科全书<天工开物>
  清朝基本继承明朝的经济优势,但闭关锁国,轻视科技,实行愚民政策,综合国力勉强处于世界前列。

  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主要生产武器等军用品和供官府、贵族消费的生活用品。他利用国家权力,征调最优秀的工匠,控制最好的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非常精美。
  但明中叶以后,随着商品经济的活跃和社会分工的扩大,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嘉靖、万历时期极大地发展起来的民营手工业适应新的形势,不断改进经营方式。其中最突出的一点,是有些部门的有些业主逐渐使用雇佣劳动,从事较大规模的商品化生产,从而出现了人们通常所说的“资本主义萌芽”。官营已经逐渐没落,民营手工业则开始居于主导地位。
  其实说白了,就两点,一,分工扩大。分工扩大带来的直接影响是效率的扩大。二,就是雇佣劳动力的出现。这两点造就民营手工业的大规模发展,这个时候已经有一点资本积累的感觉了,资本积累所以去扩大规模,规模扩大又积累资本,不断的循环,结果就是蓬勃的发展。
  从品质和工艺上看,应该是官营较优,但效率较低。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11-29
第一句话正确,第二句话错误。第一句话,在中国康乾盛世之时,正是17到18世纪中晚期,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也就是说工业革命还刚刚开始,西方国家基本上是工场手工业生产,中国也处于工场手工业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在缓慢发展,中国是大国,所以综合国力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第二句话是错误的。因为到明朝中后期,民营手工业已经超过官营手工业。纺织、制瓷、矿冶等行业中占据全社会手工业的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也在民营业手工业里产生了。
第2个回答  2011-11-29
对呀,对比下同时代的工业发展,中国一直遥遥领先于世界,而英国工业革命以后,开始超越中国,而中国的闭关锁国造成了落后挨打的局面。明朝的手工艺,绝对是世界领先的。
第3个回答  2011-11-29
1.对。
2.错。到明清两代,官府工业走上衰落的道路,民间工业则不断发展。
第4个回答  2011-11-29
1.对
2.错 ,不是官营手工业,是民营手工业

两个历史问题
1、建国的第一年,与苏联、东欧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953年,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周恩来总理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原则。1954 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缅甸,三国总理积极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4——7月,参加日内瓦会议(瑞士)。2、1950年1月首次赴...

近现代中国历史经典两问
在这三条道路中,中国的近代历史已经表明,第一条道路走不通;第二条道路实际上也行不通,不是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就是资本主义战胜社会主义,二者之间没有调和的余地;惟有第三条道路,才符合中国的国情,符合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这一社会发展的规律,而且新民主主义革命也为中国人民选择这条道路奠定了基础。在政...

两个历史问题
中朝预政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加强皇帝控制朝臣的权力,二是加强朝廷控制各地的权力。而这些都要靠封建官僚机构来实现。汉武帝作为一位有作为的帝王,在政治体制上开设中、外朝,形成两个官僚系统:一个是由大将军、尚书等组成的中朝,又称内朝或内廷,是决策机关;一个是以丞相为首的外朝,是政...

问两个历史问题,一个关于祖逖和岳飞,一个关于刘伯温
1、祖逖和刘琨处于南北朝时期,目前对这个时期的认识和评价不够统一,当时是一个分裂的朝代,有人认为此时也出现民族大融合的趋势,比如北魏孝文帝改革,民族融合也进一步加速少数民族封建化的步伐。在隋朝统一天下后,合并关东与江南人而形成新汉族,开创出具开放性和包容性的隋唐时期。另一种观点认为这是一...

请教两个关于唐宋时期的历史问题.
2.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坚持募兵制的王朝。世界上第一支雇佣军是宋军。宋以前、以后,中国一直到现在还实行的是强制性征兵政策。募兵制就是国家不强制你当兵,你当不当兵靠自愿。当然你当兵国家是给你钱的。宋朝的士兵都是招募的雇佣兵,而这些雇佣兵都有非常厚重的薪金,国家为此所付的军费是惊人...

两个历史问题
由此可知, 19世纪中叶,中日两个古老中国海军的训练,常常流于形式,没有明确的针对性,离实战还有很大的差距。这不可避免的将会给战场上的指挥官和士兵的心理素质及技战术水平带来后果严重的影响。 现在尚不了解日本海军的详细训练状况,但下面的这组数字很能说明问题。据统计沉 没的 锚链——甲午海战前中日海,黄海...

问两个有关历史的问题
二是指天子直接统治的地区,如诸葛亮对孙权说:“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三是指中原地区,如《史记·东越列传》:“东瓯请举国徒中国”。四是指国内、内地,如《史记·武帝本纪》:“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蛮夷,五在中国”。五是指诸夏族居住的地区,如《论语集解》:“诸夏...

如果是你问秦始皇哪两个问题
泰始皇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位伟大的皇帝,他的治国理念和政策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果我有机会问泰始皇两个问题,我会问他以下两个问题:问题一:您为什么要统一六国?答案:泰始皇统一六国的主要原因是为了实现中国的统一和稳定。在六国战国时期,秦国是一个相对强大的国家,而其他五个国家则比较...

问两个大一历史问题(急!!!)
我给你一些建议吧:1、夷:外族外帮。这里指压迫中国人的外国帝国主义英美日德法意奥等。惧,仇,师则反映我们自己的心态变化和实际行动的变革。心态变化:从害怕到仇视慢慢变得理智到以之为师,说明我们开始渐渐认识到科技的力量并且承认了他的强大。也说明我们寻求到了强国救国的根本所在。实际行动:惧...

两道中国近代史问答题
1、从历史趋势来看,清政府在镇压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签订《辛丑条约》、实施新政破产后,其腐朽、反动的本质进一步暴露。随着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近代中国两大社会矛盾趋于汇流,集中体现为中国人民同清朝政府之间的矛盾,资产阶级政治运动由改良发展到革命已成为这一时期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和必然...

相似回答